语文课时教学目标的制定与落实

2023-07-06 23:00陈清明
中学语文(学生版) 2023年5期
关键词:制定落实语文教学

陈清明

摘 要 课时教学目标制定与落实,需要探讨学科核心素养与课时教学目标的关系,通过具体的案例,提出制定和落实高中语文课时教学目标的方法和策略,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关键词 语文教学  课时目标  制定  落实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新课标)指出:核心素养是与课程教学内容产生联系,旨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的独特育人价值,学生学完课程以后能形成正确价值观、必备品质和关键能力。教学目标由“三维目标”发展为“核心素养”目标,主要包括语言建构与应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教学目标是教学的起点与归宿,课时教学目标是落实学科核心素养的支点。厘清核心素养与课时教学目标的关系,采取积极合理的方法与策略,科学合理地制定高中语文课时教学目标,并在教学过程中落实是十分重要且必要的。

一、学科核心素养与课时教学目标的关系

高中语文课时教学目标应该基于核心素养的发展需要而确定。在制定高中语文课时教学目标时,应该认真研究高中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内容与落实途径,结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能力水平,根据实际教学情境,确定具体的核心素养目标。

学科核心素养是课时教学目标制定的凭据。学科核心素养是比较宏大的概念,是课程目标,课时教学目标是具体的、可操作性的,不能直接把学科核心素养当成课时教学目标来用。课时教学目标设计应基于课程教学目标,服从并服务于单元的教学目标。在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中,应根据单元导语、课文、注释、学习提示、学习研习等确定课时教学目标。因此,课时教学目标的制定是单元教学目标的细化,是核心素养目标的载体。课时教学目标的制定一定要落实学科核心素养目标,服从单元教学目标的统领。

课时教学目标是落实学科核心素养的目标的载体。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出要求语文课程内容与学生成长相联系,重点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培养学生语言运用能力与思维品质,形成正确价值观,贯彻“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为了有效落实学科核心素养目标,学科教学内容应该被细化,通过每一节课的实际教学活动去实现。

二、确定课时目标的依据与内容

1.依据课标,确定具体的学科核心素养目标

新课标提出:“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党的教育方针的具体化、细化。”学科核心素养下,教学内容要重视大概念、大单元教学,“使内容结构化,以主题为引领,使课程内容情境化”。这就要求教师在制定课时教学目标时,要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与学科性质,有机融入单元教学目标,发展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语文教育是提高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学生通过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等语文学习活动获得审美体验、评价,并逐步掌握表现美、创造美的方法,为全面发展与终身发展奠定基础。“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研习”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通过多角度、多层次地阅读中华传统文化经典作品,获得新的体验与发现。《陈情表》处于研习单元,学生可自主借助工具书、图书馆、书店、资料室、网络查找相关资料,在研读过程中坚持做笔记,加深对中华传统文化中孝道的认同感、自豪感,能增强文化自信,深化对历史、社会和人生的认识。

2.依据教材,确定课时教学目标的具体内容

统编高中语文教材采用人文主题组元的方式,以学习任务群为主线,将诸多语文教育元素融合入主题单元,形成新的教材体系。《陈情表》是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三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新课标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学目标的制定离不开对助读系统的解读与研究。本单元的“单元提示”要求学生把握课文的思想情感以及承载的文化观念,领会不同作者在审美上追求的不同。本单元是文言文单元,要能反复诵读吟咏,理解文章大意;体味语言形式特点,形成特有的美感;学会对作品做梳理和评点;领会文章的章法结构与表现手法等。依据教材,可确定如下具体的教学目标:

——根据《陈情表》课文及注释,要求学生掌握文言文实词、虚词、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等。

——根据“学习提示”,要求对文章反复诵读,体会文中情感;理解作者如何以“孝道”贯穿全文,“陈情”时做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根据“知人论世”,思考李密不愿做官的原因;体会其委婉得体的表达方式。

——根据单元研习任务,要求学生小组讨论“孝”这种文化观念在当今社会的价值;各小组讨论《陈情表》骈散结合的韵味;以表格的形式积累词类活用;要求结合生活给友人写一封信,要求真情、真话、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3.依据学情,明确课时教学目标的准备

新课标要求遵循学生身心发展与语文学习的特点,能从自身实际情况出发,学会自主阅读、自由表达、自我监控、自我管理,自我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就要求教师做好每一节课的教学设计活动,结合心理学与教育学知识,关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鼓励学生根据个人的兴趣、能力、爱好、特长积极参与课堂互动。基于此,课时教学目标的任务制定要充分考虑学情,分析学情,以学生为主,构建高效的语文课堂氛围。

从学生年龄特点来看,高二年级处于抽象思维发展阶段,他们对高中的新鮮感没有高一时期那般热烈,也没有高三年级的紧迫感,但是高二学生自主阅读能力加强,学生思维比较活跃,小组合作能力强。从学生的知识层面看,经过初中到高一阶段对文言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并掌握了一定的实词、虚词、古今异义、特殊句式等用法。这为学习《陈情表》做了充分的准备。

4.依据评估,确定课时教学目标的活力

1990年美国提出了教师能力评估的七大标准,其中标准四提到:教师应具备运用结果对学生、教学规划、课程开发和教学改进等作出决策的技能。一节课的课时教学目标中,考虑教学前的各项评估可以为教学计划的调整做准备,教学过程中的评估对于教学的进度又很好的监控作用,教学后的评估可以对学生学习情况掌握程度有清晰的认识。基于此,课时教学目标的制定,要参考借鉴国外先进的教学理念,融入教学,使得课时教学目标的制定更有活力,帮助学生成长。由此,在《陈情表》课时教学目标制定中,可以通过课堂朗诵、课堂测验、课堂表现设定明确的评估指标,以便评估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情况。

基于课标、教材、学情、评估的分析,《陈情表》第二课时教学目标可设定为:

——学生自主梳理《陈情表》的脉络,理解大意,再在小组交流,把握作者陈情的“章法”。

——学生以分小组、指名、男生、女生等形式再读《陈情表》,品味文章语言形式特点,形成特有的审美感。

——学生深入挖掘文本言语智慧背后的形象、文化等方面的丰富内涵,培养学生审美鉴赏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文化传承等方面的语文核心素养。

设计意图:课堂时间毕竟有限,40分钟解决不了所有的课时目标,因此课时目标要细化到每一节课的40分钟,本课时(40分钟)有学生自主阅读的过程,有小组合作与交流,有师生活动,有任务驱动,旨在给学生创造一定的真实情境,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

三、制定课时目标的方法和策略

1.明确目标,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

教学过程中应明确教学目标,让学生知道每个环节的目标。课时教学目标表述得越清楚、明了、具体,越有助于课堂活动的开展和教学目标的高效达成,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促使学生更加积极地投入学习。由于课时教学目标的主体是学生,教师在表述教学目标时,要以“学生”为主题,设计课时目标时应以“学生自主……”“学生讨论……”“学生深入……”等进行表述。

当然,不是每节课要同时指向核心素养的四个要素,面面俱到。课时教学目标只要设定一个主任务即核心素养的某一个要素,根据主任务下设三到四个子任务即可。

《陈情表》的课时目标主任务设定为“尊奉孝道,眷恋家园”。设计意图是按照新课标精神,为学生提供真实的情境,以主任务作为驱动,通过“主题”,把“孝老爱亲的中华传统美德和价值观以及语言学习”内容转变为具体情境下的学习任务,引导学生积极主动构建语言运用能力。

《陈情表》主任务下设活动一:查阅资料,质疑讨论。活动一要明确落实四个目标:

①学生自主查阅晋武帝与李密相关的资料,交流分享。

②学生分小组细读文章,小组间自主提出问题,共同探讨。比如:李密是如何陈情,打动晋武帝的?

③学生合作归纳总结“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脉络经纬,以表格的形式呈现,表格中教师给出关键提示词:表达艺术、段落概要、事件、动之以情、晓之以理、陈情目的等,学生一一在小组内讨论完成,绘制完整。

④学生依据脉络经纬表,整合小组意见,并汇报,反馈。

设计意图:资料搜索是为了训练学生课外自主阅读能力与资料整合能力。表格设计环节旨在引导学生深入挖掘文本,理清作者以“孝情”贯穿全文,如何“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地展开陈情,并打动晋武帝,最终说服晋武帝让李密“先尽孝后尽忠”的思路,为学生研讨做准备。融“叙事、抒情、述理”于一体是本文的的写作一特色,也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之一。课堂分组,目的是引导学生“知人论世”,走进作者内心,设身处地地体会李密的孝情以及委婉陈情的方式方法,深入理解课文,体会深厚的文化内涵。活动一旨在培养学生在语言与建构的运用中提升思维发展与品质,文化传承理解等学科核心素养。

2.激发学生兴趣,增强学生参与度

教学过程中应采取多种教学方法,设置多样化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比如通过朗诵、游戏、角色扮演等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兴趣与参与。

《陳情表》主任务下设活动二:诵读品味,感受本文语言特色。新课标特别重视学生对经典文化的诵读,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语感,引导学生积累古代作品的阅读经验。活动二要落实两个目标:

一是组内每个同学朗读,评出最佳诵读者,作为本组的代表。然后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对本小组代表的诵读进行点评,可以从朗读节奏、语气、语言特点等评价。

二是学生自主研习课文,批注式阅读法与圈点式阅读法结合,找出并批注《陈情表》中情真意切的语言,并分析语言形式的特点。分小组交流讨论,小组间推选代表在全班汇报交流成果。

设计意图:旨在落实新课标对中华传统文化经典作品的诵读要求。每个同学先自主阅读,其他同学听读,每个同学都是主角,每个同学都在参与,从而获得参与感、审美感,提升审美境界。同时,学生自主归纳语言特色,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艺术魅力,提高审美鉴赏力。

3.借助反馈机制,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反馈机制指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收集和分析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表现和学习成果,向教师提供信息。教学过程中应当给予学生适当的鼓励与肯定,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激励学生更加努力学习与发展自身核心素养。

在学生整理“经纬网图”的过程中,教师要多巡视,一旦发现绘制得很不错的学生,要作为范例及时展示出来,请他为全班作经验分享,师生认真倾听并及时给予评价;发现梳理有困难的同学,要给予提示,了解他们梳理过程中的进度与困难。这种口头反馈有利于帮助教师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做出调整。同时,教师要多利用技术辅助反馈,比如,学生自主整理李密的资料及写作背景,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教育软件和在线学习平台可以通过分析和资料挖掘,自动化地收集和分析学生的学习行为和学习结果,生成学习反馈,帮助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并进行教学策略调整,提高教学效果。

4.给予适当的鼓励和肯定,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教学的过程中会出现重视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忽视学生在知识学习中的种种体验,教师的教学会呈现模式化与刻板化。这种教学方式不利于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教师要使课时目标变得丰富,根据学生的具体需求去制定与落实。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当给予学生适当的鼓励和肯定,增强学生的信心,鼓励学生更加努力地学习和发展自己的核心素养,使学生成为完整的人。比如,制定和落实如下教学目标:研读课文,通过选取插图的形式,小组探究文本言语智慧背后隐藏的形象、文化等涵义。

落实这个目标,首先要学生能深入体味李密的形象,但是仅仅从课文内容中作分析是不全面的,还得结合写作背景以及李密真实身份来分析。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所找的插图各有不同,就要给学生鼓励,比如说先肯定学生去搜集插图的行为,再寻找学生在搜集李密身份过程中的闪光点,即便学生最后找的插图并不是很合适,但是被教师鼓励、肯定,学生学习的状态就会很好,学习的信心会越来越强。其次,落实探究文化涵义这个目标,需要了解李密辞不赴命的真正原因是不是要先尽孝?这个“孝”是不是别有深意,甚至是一个借口呢?如果有的学生不去查阅资料,走近作者的年代,这个问题可能是弄不明白的。因此,学生应该自行查阅资料解决相关问题,教学过程中要不断激起学生的欲望与自信力,感受至情至性的传统文化,提高学科核心素养。

高中语文科目具有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特点,高中语文课时教学目标制定与落实,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通过制定具体的目标和落实相应的教学策略,帮助学生更好地发展学科核心素养。教学过程中要特别注重学生的参与度与学习动机,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作者通联:黔南民族师范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学科教学研究生)]

猜你喜欢
制定落实语文教学
浅议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制定
办公室人员尚需制定个人发展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