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创新、轻创业:大学生创新创业教学与实践路径探索

2023-07-06 22:35仵军智
新西部 2023年6期
关键词:大学生学生

响应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国内高校纷纷开设大学生创业创新课程,进行创业创新教学与实践活动,这一点是值得肯定的。在大学生没有真正步入社会之前,学习一些创新思维和创业基本技巧,可以提升学生就业应对能力,拓宽就业渠道。但是,经过多年教学体会,总结大学生创业创新活动的经验教训,由于大学生创业经验不足,难以承受创业带来的失败风险,加之大量精力投入也与紧张的专业学习不相适应;同时,创业平台建设的不充分、不完善,授课教师创业经验欠缺等原因,不足以支持大学生创业实践活动。故而,在校期间应该注重大学生创新训练和模拟实践,而不建议盲目地进行真金白银的创业实践。

进入科技创新的知识经济时代,世界经济的竞争更加表现为知识经济的竞争,国与国之间的竞争其实就是人才的竞争,是民族创新能力的竞争。进入21世纪以来,对人才的期望与要求层次进一步提高,需要既有广博理论知识与技能,又具备创新创业能力“双创型”高素质人才,以适应我国提升综合国力的需要。高校作为未来人才培养的重镇,加强创业创新教育和训练无疑是重要的。

大学生创业创新学习的价值与意义

做好在校大学生创业创新教育,使学生未出校门前就意识到创业创新的重要性,经过在校学习和实践训练,积累一定的经验,提高应对风险的意识,显得越来越重要。

(一)创业创新教育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当代青年大学生作为中国最具活力的群体,是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的希望,如果能进行有效的创业活动,就能把就业压力转化为发展的动能,就能使各行各业更健康发展,为经济发展注入年轻的、新鲜的血液,为我们的经济转型和更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大学生普遍资质较好,学习能力强,很大一部分大学生具备创业的潜能,只要正确引导,再通过一定的实践训练,他们就能成就一番事业。以创业带动就业,有利于将大学生的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结合起来,为社会做出更多的贡献。[1]中国要在世界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提高民族素质,培养出具有开创精神的个体和群体,从而建构和塑造出整个民族开拓创新的性格,适应巨变的国际环境和应对未来世界的挑战。

(二)大学生创业创新训练有助于毕业生更好融入社会需求

大学阶段,学生的智力发育已经到了顶峰时期,思维比较活跃,更容易涌现出新点子。因而这个时期多进行一些实践性创业创新训练无疑是有好处的。鼓励学生在不耽误学业的情况下,要多与社会接触,有利于学生进一步了解社会,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自己。

大学阶段创业创新实践有助于学生对书本知识的消化吸收。实践活动可以培养学生运用多学科知识来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可以进一步锤炼学生的创新思维,不断掌握发现和化解问题的技能,形成自觉学习乃至终身学习的理念。学生能在实践训练中寻求多种途径获取知识,降低了对课堂和教师的依赖度,使大学生群体的认知能力、自主意识逐渐加强。大学生在参加创业创新实践中,会逐步发现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对其制定好职业生涯规划,选择自己今后的奋斗方向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同时,依托各类创业创新训练平台,学生通过PPT展示和现场答辩的形式介绍自己的项目作品,可以很大程度上锻炼学生的勇气和胆量,也可以训练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演讲与表达能力、临场反应能力等。在校期间的创业创新训练能让学生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意识到工作的流程和状态,了解到职业的角色需要,为以后的工作做好各种心理准备,真正为学生“实习即创业,毕业即就业”提供帮助。[2]实践证明,积极参加大学生创业创新训练并获奖的学生,自我认可度更高,团队协作意识与能力更强,就业应聘时候更受用人单位的青睐。

重创新、轻创业教学与实践模式探索的原因

虽然鼓励大学生努力进行创业创新训练和实践是有价值的,但事实上,冷静客观地分析后发现,应该更多地鼓励创新训练,而不应该过早地进行创业实践。因为市场是残酷的,有数据显示,大学生在校创业和毕业后立即进行创业实践的,公司三年存活率不足10%。因而,重视创新思维训练的同时,尽量不鼓励学生进行创业实践训练。

(一)大学生创业失败风险高是不争的事实

创业的关键要素包括机会、团队和资源。创业机会是指创业者可以利用的商业机会;创业团队是指在创业初期,由一群才能互补、责任共担、愿为共同的创业目标而奋斗的人所组成的特殊群体;创业资源是指创新企業在创造价值的过程中需要的特定资源,包括有形与无形的资源。[3]事实上,大学生创业的这三点要素都很难满足,因而创业失败的几率很大,有时甚至会给学生造成一定的心理阴影,“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挫伤了创业的积极性,导致以后走上社会,也不敢再进行创业活动了。

首先,在校大学生处于“象牙塔”内,对于社会上的人情世故所知甚少,常常在刚开始创业时盲目乐观,看到的都是成功的例子,对于创业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失败没有充分的思想准备,这样,失败就在所难免了。同时,由于市场经验不足,许多学生在设计产品和开发项目时,并不真正了解市场上的需求,又往往以自我为中心,缺乏换位思考的能力,降低了产品的适应性,误判了机会,导致失败。

其次,对于团队缺乏清晰认识。看上去是一个充满激情和活力的队伍,貌似团队,但实际上是一群“乌合之众”。团队是由技能互补、贡献互补的创业者组成的特殊群体,该群体在一个共同认同、能在彼此担负责任的规范程序下,为达成高品质的创业结果而共同努力、相互协作、共同担当。团队是优秀的管理者、优秀的技术者和优秀的营销者的共同体。试想,刚出校门或者未出校门的大学生,如何具备这些素质?因而,这样的队伍去进行创业,失败的风险就可想而知了。

最后,创业需要资源,它是新创企业运营的必要条件,主要表现形式为创业人才、创业资本、创业技术和创业管理等。这些条件,有的花钱可以解决,有些花钱也未必能解决,比如人脉的积累、经验的获得、管理方法和手段等,对于大学生而言,都是欠缺的。同时,大学生缺乏对创业风险的评估和防范,一般会出现项目选择风险、缺乏创业技能的风险、资金风险,社会资源贫乏风险、竞争风险以及意识上的风险等。大学生一方面缺乏风险预估,另一方面也缺乏风险应对的意识和准备,一旦出现困难或风险,基本上就关门大吉,宣告创业失败了。

(二)在校期间创业实践与学业完成存在冲突

在校大学生的根本任务是学习,也就是促进自己作为一个“人”的成长和完善,包括人格的完善、心智的成熟以及人文素养的积累,应该拥有一个自由的学习氛围和充裕的时间,而学习与创业都要倾注极大的时间和精力,两者很难做到兼顾。创业实践对很多学生而言是浪费时间、消耗精力。很多学生在大二、大三时都已经确立了自己的目标和计划,例如考取多种证书,或者准备考研等,而所谓的创业实践反而成了负担。另一方面,创业实践不同于创新活动训练,是需要注册公司,要与工商管理部门、税务部门打交道,还要与市场、与客户接洽和谈判,这不仅是时间和精力的问题,更是经验与真金白银的问题,弄不好就会成为劳命伤财、费力不讨好的事情。虽然说失败的教训与成功经验一样的宝贵,但作为大学生而言,这种尝试弊大于利。

(三)创业创新指导教师经验不足,平台不完善

由于高校在引进教师方面,普遍需求是博士和部分优质硕士,对学历要求较高。事实上,博士硕士都是学术研究出身,很少在业界有从业经验的,不能对高校创业创新教师进行有益补充。一般担任创业创新课程的教师都是从其他理论课程老师转过来的。有的既没有受过职业指导,也非应用型专业出身,没有业界训练经验,创业创新经验更加无从谈起。[4]虽然很多学校都进行了校企合作,引入企业专家来校负责创业创新课程教学或创业项目指导,但由于时间与精力的问题,也仅仅只能做一些关键性工作或者象征性工作。[5]

高校在创新创业课程开设与实践平台搭建方面也有诸多不足,提供给学生的创业创新训练项目质量低、数量少,从而也会导致学生创业创新的积极性不高,创业创新能力不足的问题出现。同时,由于大学生创业创新训练在国内起步较晚,高校对其重视程度不够,所以在经费支持上也十分有限。

重创新、轻创业教学与实践路径

在校期间的创业创新活动实践是有前提的,基于一定原则的,而不能盲动。总体而言,应该是重创新,轻创业。在完善教学模式和訓练体系的基础上,立足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的学习,进行一些必要的、合理的创新训练和实践,避免鼓励大学生盲目冲动的创业活动。

(一)立足专业进行创新训练和有限的创业实践

干任何事情都是有标准的,专业性也不例外,要尊重专业,也要敬畏专业,因而进行专业创新与创业实践也一定要依托专业来进行。在实践过程中加强对理论知识、业务技能、项目执行的掌握和理解。坚持以行业需求为导向来开拓创业创新实践,可以起到与专业教育融合、促进专业发展等作用,提升专业教育中创新创业实践层次与能力。创新创业实践教育与专业教育是互相促进、互相融合的关系,创新创业实践教育不是专业实习的拓展与延伸,更不是脱离专业的低层次的创业实践。

(二)加强平台建设和师资培训,创新和完善训练模式

当下的创新创业教学师资不足,“双创型”导师浮于形式是不争的事实。[6]一方面,加强优质师资的引进和培养,即对于创业创新教师可以适当降低学历要求,更加注重实践能力。另一方面,要加强创业创新专职教师培养,而不是从理论课教师转型。与企业紧密而实质性合作,支持创业创新课程教师去企业实质性参与和学习三个月甚至半年,对一些实训流程有一个较为完整的体验,邀请业界骨干来学校参与指导实训,不一定限于讲座和一些作业辅导,最好能按流程系统指导训练,并给予企业人员一定的待遇支持。只有这样,才能有真正意义上的训练效果。

(三)立足大创项目申报和“互联网+”大赛进行学生创业创新的训练

组建具有专业互补性的创业团队是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团队成员不仅要有先进的技术管理人才,同时还要有财务营销等方面的人才。因而鼓励学生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跨专业、跨院系组建创业团队,充分发挥个人的特长和专业知识。从学生阶段就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团队协作技巧,无疑对以后走上社会有很好的作用。建议在大创项目立项的时候要着重考察团队的协作性与项目的价值性、可行性审查,鼓励学生多探索,做好过程管理,对于项目的结题成果进行全面评估,而不能仅限于论文发表或调研报告的形式,以真正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业探索能力。同时,需要加强引导和指导,使学生提高认识,端正态度,全力以赴完成作品的策划、设计和论证,学校与老师层面也应尽量提供帮助和加强指导。

总而言之,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政策指引下,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地开展大学生创业创新的课程教学与实践训练是必要的,有价值的。但同时一定要冷静分析、客观应对,加强在校大学生创新训练的指导与支持,协调专业学习、素养提升与创新训练的关系,而不能一刀切地鼓励创业实践,协调好创新训练与创业实践的关系,使大学生创业创新课程开设发挥其应有的正向作用。

参考文献

[1]胡宁、高永贵、孙静、刘鹏:《“双创视域下”高校社团促进大学生就业能力研究》,载《当代经济》,2019(11):137-139页。

[2]李国虎:《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分析和对策研究》,载《当代职业教育》,2013(11):94-96页。

[3]李永华主编:《创业基础》,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7页。

[4]许凯:《新时期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载《决策论坛——管理科学与经营决策学术研讨会》,2016年。

[5]杨春敏:《构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问题与对策研究》,载《教育现代化》,2018(11):81-82页。

[6]陈春敏:《当代大学生创业创新现状与对策分析——基于在校大学生的视角》,载《北京青年研究》,2017(2):56-61页。

作者简介

仵军智 宝鸡文理学院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广告教育理论与实践

猜你喜欢
大学生学生
快把我哥带走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李学生》定档8月28日
赶不走的学生
大学生之歌
新大学生之歌
学生写话
大学生实习如何落到“实处”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