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剧团的故事

2023-07-06 14:11简木生
中学生天地(A版) 2023年6期
关键词:收容所剧团团员

简木生

参加社团,排练节目,登台表演……我们的快乐童年少不了这些文艺范儿的体验。然而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有一群孩子把它们当作反抗日本侵略者的武器,为抗战救亡贡献自己的力量。

1937年8月13日,日本侵略军悍然入侵上海,中国军民奋起反击,淞沪会战正式打响。孩子剧团的故事,就从这里开始……

战火在当时被誉为“远东巴黎”的上海蔓延。燃烧的建筑、无情的炮火、流离失所的百姓代替了城市昔日的灯红酒绿。上海公共租界里,恩派亚大戏院被改造成难民收容所,为无家可归者提供庇护。“八一三事变”后,临青学校停办,部分师生住进了这里。

临青学校成立于1933年,校址位于上海临青路临青坊22号(今临青路116弄10号)。学校的创办者是大革命失败后从四川转移到上海的中共地下党员,他们以办学为依托,继续从事革命活动。学校遵循陶行知先生“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的教育理念,在教学中强调“学以致用”。课堂上,老师讲述中国近百年来的屈辱史和中华民族的奋斗史;课堂外,学校挑选活动能力较强的学生当“小先生”,让他们放学后到附近里弄、棚户区教穷苦工人、妇女和儿童识字,宣传抗日救国思想。临青学校还组织了学生歌咏队,请作曲家麦新、孟波、吕骥等来校教唱抗日救亡歌曲、排练儿童剧,队员们参加过不少大型集会的演出和赈灾义演。

因为战争,难民收容所的孩子们被迫一夜长大,负担起从未想过的生命之重。虽然年纪小,但大家都有一颗爱国心,谁也不愿在收容所里混日子。七八位临青学校歌咏队成员开始在收容所里教小朋友们识字、唱抗日歌曲,还去医院慰问伤兵。在战争中失去家园和亲人的经历,让孩子们恨透了日本侵略者,这支队伍不断壮大——最初它以临青学校歌咏队成员为核心,之后又吸收了上海余日章小学、绍芳小学及山海工学团的部分学生,成员达到20余人。

随着队伍的壮大,中共地下组织考虑到队员们都是孩子,急需正确的引导与帮助,便指派临青学校的地下党员教师吴新稼(又名吴莆生,时年19岁)前往收容所,给孩子们送去慰问关怀。经过10余天的酝酿,1937年9月3日,在恩派亚收容所二楼正式召开大会,决定成立“孩子剧团”,选举吴新稼为干事长(后称“团长”)。剧团共有团员20余人,其中年龄最大的张莺16岁,最小的团员吴培尼9岁。

孩子剧团成立后,团员们以极大的热情投入抗日救亡的宣传活动中。他们克服道具、服装、演技等方面的困难,排了5个剧本、1个双簧、1个歌剧、2个话剧,去了30多个地方,演出几十场。他们还担负起收容所里200多名小朋友的辅导和1个小先生班的训练工作,他们到电台广播,到街头表演……当战士们在前方浴血奋战时,剧团的孩子们用他们的方式进行另一种形式的抗战。

1937年11月12日,上海沦陷。日伪政府对抗日宣传进行了残酷的打击。中共地下党组织计划就地解散孩子剧团,但团员们说什么都不同意,因为他们很多都是战争孤儿,解散剧团后,他们将再也找不到生活的意义。在团员们的请求及地下党组织的努力下,孩子剧团得以保留,并决定转移到武汉后方。

1937年11月18日,吴新稼和另一名中共党员林犁田(又名许翰如)带领孩子剧团22名团员离开上海。出发前,社会各界通过募捐为他们筹集路费300多元。孩子们化整为零,分5批在吴淞口乘轮船闯过日军封锁,到达江苏南通县(现南通市)的天生港。

他们接下来的路线因日军的快速推进和国民党军队的节节退败而被打乱。无奈之下,一群衣衫褴褛的孩子冒着凛冽的寒风,背着厚重的行囊,开始了属于他们的“长征”。孩子剧团先后到达南通、白蒲、如皋、海安、泰州、扬州、邵伯、高邮、宝应、淮阴、淮安、宿迁、邳县、徐州、郑州等地,于1938年1月10日晚到达武汉,历时50多天,行程3000多里(1里=500米)。

一路上,孩子们不仅要忍饥挨饿,还要忍受病痛的折磨,以及日军的侵扰。然而,就是在这种状况下,孩子们一路唱歌、演戏,一路宣传抗战。不少群众看了孩子们的演出后,感动地说:“像你们这样小的孩子都晓得起来抗日,中国一定亡不了!”

孩子剧团历尽千辛到达武汉的故事,被中共《新华日报》副刊连载报道。中国共产党驻汉口人员、社會知名人士纷纷去看望孩子剧团的团员们,还给他们举办了一场盛大的欢迎会——周恩来、邓颖超、董必武、叶剑英、叶挺、郭沫若等出席了欢迎会。周恩来在会上高度赞扬了孩子剧团的革命精神,称他们是抗日斗争中的一支小生力军,并鼓励他们“一手打倒日本强盗,一手创立新中国”。

孩子剧团出名后,引起了国民党反动派的注意。据团长吴新稼回忆,到达武汉后的1个多月里,国民党武汉市党部多次要求剧团全体搬进市党部,并以抗日活动开展要有计划为由,要求剧团先制作工作计划安排表上报,得到市党部批准方可进行。孩子们对此义愤填膺,一方面与国民党市党部虚与委蛇,一方面向中共汉口办事处汇报情况。那时,我党正努力与国民党结成统一战线,共同抗日。根据邓颖超的意见,吴新稼以工作太忙、病人多、孩子们想回上海等借口应付、拖延,就这样和国民党市党部僵持着。

然而,在1938年2月中旬的一天下午,吴新稼突然接到国民党武汉市党部收编孩子剧团的通知,命令剧团全体必须在次日早上8点去市党部报到。面对这突如其来的命令,孩子们紧急商量应对方案,多方寻求帮助,最后在周恩来的指示下,孩子们于次日早上5点多乘轮渡前往石灰窑(今湖北省黄石市)。他们在那里生活了1个多月之后,以“军委会政治部孩子剧团”的名义回到武汉。原来,在市党部强行收编孩子剧团时,国共合作的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正在改组,最终由周恩来任政治部副部长,郭沫若任政治部下属主管文艺的第三厅厅长。在周恩来和郭沫若的坚持下,孩子剧团被纳入了第三厅的编制。

孩子剧团被收编到第三厅后,团员每月有15元生活费,还有工作及日常办公费用,生活得到很好的改善。他们与抗敌演剧队、抗敌宣传队的大哥哥、大姐姐们一起,集中进行军事艺术训练。在武汉期间,孩子剧团在第三厅的带领下进行抗战宣传,号召国内外民众团结抗战。武汉会战期间,孩子剧团积极地参加了保卫武汉的抗日活动。

1938年8月,日军进攻武汉,形势危急。孩子剧团大部分成员和第三厅部分工作人员撤离武汉,经长沙、株洲、衡山、衡阳、桂林、柳州、贵阳、遵义等地,于1939年1月8日下午到达抗战大后方重庆,受到业界的热烈欢迎。在途经衡阳时,孩子剧团将长沙儿童剧团收编,剧团团员满编达到60人。在重庆安顿好后,孩子剧团就开始工作,并定期公演。孩子剧团经常演出的剧目有《帮助咱们的游击队》《仁丹胡子》《捉汉奸》《这怎么办》《小三子》《死里求生》《抗战儿童》《不愿做奴隶的孩子们》等。

1941年皖南事变后,国共两党关系日益紧张,加上团员们的年龄日渐增长,许多团员不得不离团求学。陈模、罗真理、蔡去非、于立修、吴正波、吴培尼、产玉珍等人前往延安学习,许立明、张莺、曹大庆等人考取国立戏剧专科学校,严良堃、陈在川等人考取国立音乐专科学校,尚嘉齐、张天健、叶伟才等人考取沙坪坝中大附中……孩子们成长起来,开始探索新的道路。

1942年9月,重庆政府任命国民党员李清灿为孩子剧团团长。此时,孩子剧团绝大部分团员已撤离完毕,只留下一个名存实亡的空壳被接收。依稀中,人们还能听见孩子剧团的团歌在风中飘荡:

嘿嘿!看我们一群小光棍。嘿嘿!看我们一群小主人。我们生在苦难里,我们成长在炮火下!不怕没有先生,不去留恋爹娘,凭着我们自己,努力学习努力干!孩子们,站起来!孩子们,站起来!在这抗战的大时代,创造出我们的新世界!

猜你喜欢
收容所剧团团员
助人为乐的护士
团员想入党怎么办
欢迎加入“蓝狐狸小剧团”
欢迎加入“蓝狐狸小剧团”
欢迎加入“蓝狐狸小剧团”
欢迎加入“蓝狠狠小剧团”
巴西开放拉丁美洲首座大象收容所
一位儿童团员的抗战记忆
介绍人要不断关心新团员
老团员要为新团员树立个好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