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平
那一年,李剑和孙浩应邀到鸡血石矿去采访,临走的时候,矿长送给他们两块石头。矿长说,这两块毛石,你们拿去玩下吧。
说着,递给他们每人一个沉甸甸的袋子。
那时候,鸡血石的价格还没有上来,懂石头的人也不多。李剑和孙浩当然也不是玩家,所以他们当时也没看看两块石头长啥样。接过来,道完谢,就一起上了车。
路上没事,他们把袋子打开了。一看之下,李剑的心里就有点不爽。原来他发现,自己拿到的这块石头,远没有孙浩那块漂亮。人家那块石头,红黄相间,石面上还有图案;自己这块,虽然也有一些鸡血样的花纹,但整体看上去灰不溜秋的,毫不起眼。他心里就想,一样是记者,一样来采访,为什么待遇不同呢,难道因为孙浩是日报记者,我是晚报记者?
李剑和孙浩,虽然不是一家报社的,但是他们的关系一直不错,经常一起外出采访,平日里也经常一起出席社会活动、聚餐,是无话不说的好朋友。但是眼前这个话,李剑却说不出口。他唯一的表示,是拿着孙浩那块石头翻过来看,倒过去看,一副爱不释手的样子。后来孙浩就看出了端倪,他说,李剑,你喜欢这块石头?
李剑当然不好意思承认,说,一块石头而已,有啥喜欢不喜欢的。后来又说,你的这块,的确比我这块漂亮。
孙浩一听,立刻把他的袋子拿过去说,那这样吧,咱俩换下不就完了吗。李剑假意谦让了一番,下车时,还是拿着本属于孙浩的那块石头,乐颠颠地回家了。
过了几天,李剑把这块石头上了油,打上石蜡,摆到了办公桌上,谁见谁夸。这块石头,让李剑颇为得意了几年。
不知怎么,忽然就兴起了石头热。到李剑办公室来的人,开始不从审美的角度欣赏他的石头,而是在拿经济的眼光来审视了。有懂点石头的人说,你这块石头呀,看着漂亮,其实是一块彩石,是值不了几个钱的。
李剑一下子就想到了他跟孙浩交换的那块石头,哎呀,那块石头是不是鸡血石呢,如果是,那自己可是吃了大亏了。一连几天,李剑都没有睡好觉。
这一天,因为采访他们又凑到了一起。休息时,李剑装作很随意地问,哎,哥们,那年我们去鸡血石矿拿回的那块石头,你还留着吧。
孙浩想了想说,应该还在吧,不过忘了放哪里了。
李剑“哦”了一声,就知道孙浩根本不了解现在的石头行情。第二天,他来到孙浩家串门,进了书房说,哎呀,你的写字台上应该摆一块石头呀。
孙浩说,摆什么石头,上次那块石头能摆出来?
李剑立刻说,可以摆你跟我换的那块啊,我现在就去给你拿来!说完就飞一般出去了,没一会就抱着那块石头回来了。他把彩石往孙浩的写字台上一放,还真别说,满室生辉。
孙浩就说,哎呀,这怎么好意思,我这不成了夺人之爱吗?
李剑说,咱俩谁跟谁呀,再说这块石头本来就是你的嘛。说着,眼睛就向四处看。
孙浩忽然想起什么,说,对了,那我把你那块石头还给你吧。说着,他就开始翻箱倒柜地找,最后终于在床底下把那块落满灰尘的石头找出来了。李剑拿上,一溜烟回家,又冲又洗,然后抱着它来到一家宝石店,请老板帮忙鉴定。
那个老板,不知道是二把刀還是另有图谋,在反复看了这块石头后说,你这石头貌似鸡血石,但是鸡血太少,不值什么钱的。
李剑听了心中一沉,又拿出那张彩石的照片给他看,那个老板便说,嗯,这块石头嘛,还是值几个钱的,起码比你这块强。
李剑一听,犹如五雷轰顶,肠子一时都悔青了。接着他就开始怀疑,孙浩给他的这块石头,不是当初的那块,也许被他调包了吧。想想又不像,心中十分纠结。
又过了几年,石头热更甚,包括彩石、冻石的价格也在疯长。这一天,李剑硬起头皮给孙浩打了个电话,他说,哥们,咱俩的石头怕是还要换回来。最近市里要办个奇石展,我想拿它去参加一下。
孙浩大度地说,那你就过来取吧。
于是,李剑就抱着那块不值钱的石头上门,把他的彩石又换回来了。临走,孙浩半开玩笑地说,哥们你可想好了,这回可不能再换了哈。
没过几天,李剑就以几万元的价格,卖掉了那块彩石,心中颇为得意。
又过两年,石头热愈加如火如荼。礼拜天,李剑到一家宝石店里溜达,忽见柜台里摆着的一块石头颇为眼熟,近前细看,这不就是他跟孙浩换来换去的那块石头吗?再看标价,他吓了一跳:300万元。他急问服务员,你这块石头,怎么会值这么多钱?
服务员说,这块石头,是鸡血石中的上品,是我们老板在民间发现的。人家不卖,我们老板出了大价钱。不信你看,这切开的部分鸡血多好。
服务员说着把石头转过来,果然后面有个切面,血色艳丽,分布均匀,光彩夺目。服务员继续说:先生你如果有意,就抓紧买,它的价格肯定还会上涨的。
李剑不知道自己是怎么走出商店的,他觉得头昏脑涨,浑身冰凉。后来他走到一个僻静处,呆呆地坐着,一连扇了自己十几个耳光。
(胡康荐自《椰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