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劳动力从事家政服务业的就业壁垒研究

2023-07-05 21:49谢美婧
新农民 2023年15期
关键词:家政就业政策

谢美婧

摘要:家政兴农对乡村振兴有着重要意义。平价、可靠的家政服务已然成为现代化双职工家庭的大众化必需品。面对逐年增长的市场需求,家政行业的有效供给逐渐增大。家政这一技术含量并不是非常高的活,其就业壁垒是什么,中介模式的信息流值得探究。本文通过多方主体访谈、调研,发现需求端对家政服务的要求集中于善良的品质、勤劳的行为。而供给端壁垒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打破传统“仆人”观念,获取信息不畅,中介收费高(导致实际到手大幅减少),做不到全天住家等等。基于此,本文提出,要建立家政中介的新模式打破供需双方信息壁垒、建立家政服务工种的行业标准、加强家政人员专有征信,促使不良行为全网公布和监督机制等政策建议。

关键词:家政;就业;政策

1 前言

家政兴农是现今时代背景下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一项重要举措。随着人口老龄化、三孩政策、生活方式改变等原因,家政服务行业的需求激增,家政服务业的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但与此同时,家政服务行业的有效供给不足,供需市场面临较大的缺口。农村劳动力一直是家政服务业主要的劳务供给方。2021年10月9日,商务部等14部门联合印发《家政兴农行动计划(2021~2025年)》,提出让农村劳动力在家政服务行业“出得来、留得住、干得好”。据智研咨询发布的报告显示,2021年家政服务行业的市场规模预估超过万亿,从业人员超过3500万人,供需缺口达1700万人,有效供给不足。那么,农村劳动力作为家政服务业的主要劳务供给方从事该行业的就业壁垒具体是什么从而无法形成有效供给的研究显得非常重要。从供给的视角研究农村劳动力进入家政服务业的就业壁垒,可以为当前的研究空白提供补充,另外一方面本课题可以为家政服务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市场的供需匹配,完善劳动力优化配置方面的研究提供有力补充。本文对农村劳动力从事家政服务业务的各种障碍进行深度调查研究,对已有政策的实施效果进行调研,并据此提出政策建议,以期为家政兴农政策的有效精准实施提供参考。

从现有文献来看,国内学术界尚未见对农村劳动力(尤其是女性剩余劳动力)从事家政服务业的就业壁垒研究,对农村劳动力就业意愿的研究也是鲜见的。现有的研究中对家政服务业的标准体系建设、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以及技能培训有一些关注。目前学术界对就业壁垒的研究尚不够深入,根据时代背景对研究生、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壁垒以及农民工的就业有一些探讨,大多从制度、政策入手,对城镇就业问题采取现实观察的定性研究方法,定量分析较缺乏。国际上有一些研究,对一些存在就业壁垒的群体和造成就业壁垒的因素做了探讨。可以从研究方法、研究思路上提供参考借鉴。在当前乡村振兴、家政兴农的背景下,农村劳动力作为家政服务业主要的服务供应方,在市场需求一直处于大幅度增长的态势下,缘何形成不了有效供给?本课题拟从供给侧的角度,对农村劳动力从事家政服务业的就业壁垒进入深入研究,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

2 农村劳动力从事家政行业的壁垒研究

2.1 农村劳动力就业格局

农村劳动力就业是关系到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大问题,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农村劳动力的就业也实现了多样化,呈现出了新时代新特点。以广东省广州市、清远市的访谈为例。广州市是经济发达的一线城市,农村劳动力主要转移地区主要为广州市本市以及附近珠三角地区;清远是一个农业大省,当地农业、工厂就业的占到较大部分,清远向外市转移的农村劳动力主要是从事普工、家政等工作。从事家政的妇女集中在30~50岁,一般是家里老人健康,可以对小孩起到较好的照顾作用,而女性主要劳动力则放手出去工作发展自己的事业。

2.2 农村劳动力从事家政服务业的壁垒研究

2.2.1 主要研究内容

有效供给应该是愿意并且能够得供给,本文主要就基本情况(年龄、性别、家庭人员、学历);从业意愿(抵触情绪、认为劳动强度过大、工作时间太长、保姆地位太低、在别人家不自在、异地生活不能融入);当前就业状况(是否就业、是否兼做农业、就业具体行业、一年的就业时间、工资薪金水平);家里需要照顾人数(是否有老人帮忙照顾小孩、老人和小孩是否能够自理);相关技能及经验(老人看護、照顾月子、照看婴儿、带儿童、清洁打扫;相关证书持有情况),可以工作的时间(是否接受全部住家、是否可以随叫随到),周围社会评价(熟人圈对做家政有无歧视),就业信息获取(是否可以获取到家政服务招工信息、途径为熟人介绍、互联网、家政中介),就业地没有熟人(异地不确定性畏难),语言(是否会说普通话、是否会说流入地方言)等因素进行详细调研访谈。

2.2.2 调研访谈结果分析

(1)基本情况

根据本文的问题设计调查问卷,并拟定调研提纲进行深度访谈。访谈对象选择清远市某区农村的30名妇女进行访谈,调研对象的年龄为35~50周岁。在这30名农村妇女中,有22名正在或者曾经有过家政从业经历,8名调查人员从未有过家政行业的从业经历。调研人员均为已婚已经育有小孩的妇女。

(2)从业意愿壁垒

根据调研访谈结果。在已有从业经历和从未有从业经历的人群中,都存在从业意愿的壁垒。80%的调研对象认为家政人员“仆人”的观念形成固定印象,保姆地位太低,也比较受限制;有20%的人宁愿去到一些工资更低的工厂工作,比如制衣厂;有30%的调研对象认为家政从业人员与雇主语言沟通有障碍,生活习惯不一致(比如,吃不吃辣;是否允许所照看的小孩长时间看电视;雇主家的女主人是否很晚回家等)。

(3)从业技能壁垒

与以往文献研究差异较大的结论是只有10%的人认为自己技能达不到家政服务人员的要求而不能从事该项工作,绝大部分调研对象认为自己即使没有育婴证等证书,也拥有从事家政服务人员的技能。或者根据雇主的指令也可以直接完成,不需要再花大量的时间去培训。70%的调研者认为自己的家政经验已经较丰富,对日常的家务活都能胜任,或者经过简单的熟悉都能胜任。

(4)自身家庭照顾负担壁垒

调查对象中,解决自己家中老人、小孩的照看主要分为两种模式,一是家中身体健康的老人照顾小孩,一种模式是儿女已经长大,并且没有第二代照顾的负担。这两种模式也都是家政服务人员从业时间不稳定的重要因素。比如,由于现代育儿观念的改变和对小孩人力资本投入的重視,由家中老人照看小孩的任务经常性地在小孩上小学或者初中阶段被接管,从而导致家政从业人员退出该行业。30~40岁的家政从业人员离开本行业常常由于必须照看自己小孩的学习(老人无能为力)而退出本行业,而选择在本地进行一些时间上比较匹配的工作。

(5)家政中介公司的运营模式与信任机制

家政公司目前主要有三种运营模式:中介制、员工制、会员制。中介制相对较传统和成熟、普遍。家政人员目前绝大多数都采取中介制的形式,即家政需求人员到中介公司提出家政服务需求,而家政拟从业人员则将自己的信息“留存”在中介公司,由中介公司负责介绍工作。供给和需求方均要向家政中介公司缴纳费用。调研发现家政的中介费用较好,越好的平台越高,龙头企业天鹅到家收取雇主的费用是6200元/年,收取家政服务人员的费用平均为6000元/年。中介费用高是由于现在家政供需双方缺乏有效的数字化、信息化的对接途径,而传统家政不愿意放弃既得利益,不愿意改变当前的中介模式。大部分家政公司都开发了互联网+元素,但是互联网的基本上是用于获取客户信息的一种手段。互联网没有起到“去中介化”的作用,这很有可能是源于家政服务业的信任机制难以在互联网上建立。

在调研中,有1名是通过朋友介绍工作的。而其他21名人员都是通过中介公司来找工作的。

员工制和会员制是政府提倡的新型家政企业经营模式。员工制目前比较普遍于清洁家政公司,而对于社会需求较大的住家保姆(主要以育婴、看护老人等为主)实行员工制的较少。会员制有一些企业在探索中。

(6)家政服务业的需求选择因素与价格接受

家政需求可以分为三大类:老人看护、育儿(含月嫂、住家育儿、接送小孩等)、日常生活家政(主要为清洁和做饭)。不同的家政需求对于家政服务人员的要求侧重点有所不同。由于现代育儿观念的重视,月嫂的价格一直在攀升,口碑好的月嫂供不应求,雇主价格接受程度很高。而住家育儿嫂的工资也逐渐水涨船高,对于年轻、性格温柔、有爱心的住家阿姨的工资要比市场平均价格高出10%以上,甚至是50%以上,而对于年纪较大的阿姨,一般工资不再高了,或者也有低于市场平均水平的现象。

(7)与雇主相处是否顺利壁垒

家政从业人员在一定程度上是家庭补充人员,具有家人属性。所以是否与雇主相处融洽是一项重要的影响因素。在22名已经有从业经历的家政人员中,表示与雇主相处一直十分顺利的只有2人,其他的人员则表示,大多出于自己的工作需要可以忍受,很好地相处的雇主没有见到,毕竟人家是老板,发工资就好。

3 政策建议

综合给出应对农村劳动力从事价值家政服务业的就业壁垒的政策建议:

3.1 多种渠道提高家政服务人员正常的务工人员观念

从法律上对家政服务人员的权利义务进行规范,从根本上确立家政服务人员的就业从业规范,明确家政行业从业人员的从业地位。法律上对家政服务加强立法保障;推进农村地区的就业信息发布;社会层面,要利用新闻、权威专家文章、帖子、影视剧等强化家政服务人员正常务工人员的观念,弘扬家政人员勤劳善良的素质培育。

3.2 有针对性地开展技能配培训

家政人员的从业内容主要是“家务活”,门槛并不是很高,细心勤劳的人都可以做到。在基本的就业技能准则培训之后,社会还要提供及时、随时学习解惑的正规渠道。有针对性地开展技能培训,尤其要注意培训要落到最需要培训的人身。

3.3 推进互联网+家政中介公司模式运营

家政中介公司两头高昂的中介费用最终会落到雇主身上,这是家政人员贵并且逐年攀升的主要原因之一。高昂的家政人员工资不符合社会的要求,家政从业人员也未得到实际实惠,不利于这一国计民生的事业长期健康发展。传统的家政中介对信息形成了垄断,并且后续跟踪服务评价机制缺失,没有发挥现代互联网、科技发达的优势,也没有融入新时代发展大局。

尝试家政中介的互联网运营,加强信息对接和沟通,“去中介化”运营。

3.4 建立健全家政人员跟踪评价机制

政府牵头建立有公信力的家政人员失信名单。推广家政保险普及,建立社会保险机制;借助互联网可追踪、可溯源的条件建立信任机制,提高家政服务行业的社会认可度。

参考文献

[1] 李建伟.我国劳动力供求格局、技术进步与经济潜在增长率[J].管理世界,2020,36(4):96-113.

[2] 钟央文,章利成.多维视角下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壁垒分析[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8(5):99-103.

[3] 廖柳文,龙花楼,马恩朴.乡村劳动力要素变动与耕地利用转型[J].经济地理,2021,41(2):148-155.

[4] 刘春岭.中国乡村剩余劳动力数量测算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09,21(17):158-159.

[5] 任美娜,刘林平.农村闲置劳动力家政服务转换及其从业稳定性研究[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22(4):109-122.

[6] 赵梦圆.家政兴农视域下农村家政推广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山西农经,2022(11):166-168.

[7] 周斌,王振花.“家政兴农”助力乡村振兴的对策性研究[J].农村实用技术,2022(4):43-45.

猜你喜欢
家政就业政策
政策
政策
2019年省级家政服务政策盘点
助企政策
家政未来 个性定制
政策
技工院校以就业为导向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考
浅谈高校辅导员的就业指导力
如何指导大学生提高面试技能
内蒙古自治区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建设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