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鹏
摘要: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带领广大农牧民共同富裕的重要举措,在新时代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基于多元协同治理理论并以JL五好药材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实践为例,深入剖析总结了各利益主体的协同治理方式和典型特征,进而构建了农村集体经济多元主体协同治理分析框架,并从中挖掘出各主体在协同发展农村集体经济中存在的问题和原因,最后试图探索出推动农牧区集体经济发展的优化路径。
关键词:集体经济;多元主体;协同治理理论;案例分析
一、引言
当前,为了实现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目标之间的有效衔接,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成为“三农”工作的重要依托、乡村振兴战略及共同富裕目标实现的有效中介桥梁。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加强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通过多种形式的股份合作壮大集体经济;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则进一步明确提出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和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等重要主张。这充分表明了农村集体经济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实现共同富裕目标中占据重要地位。文章选取南亚开放的前沿区、“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节点、边境建设中区位特殊、使命特殊的JL县作为案例地,肩负着守边固边兴边强边的重大政治任务。发展壮大该农牧区集体经济对将其打造成为南亚大通道重要枢纽和推进强边固边兴边有深远的战略意义。本研究的核心目标在于探讨当前国家高度重视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情况下,如何解决制约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困境,并激发各利益主体积极参与、协同发展集体经济。
二、文献回顾与述评
目前,学界关于农村集体经济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其发展历程、产权制度改革、路径与模式研究等。笔者对近年来有关农村集体经济治理的研究文献进行了回顾和梳理。基于此,本文将探讨更多关于实现农村集体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方法。张崇胜(2020)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治理进行了问题概括,笼统地搭建了制度优化框架。黄翠峰(2022)也关注了农村集体经济治理方面的问题,并对当前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现状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总结了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弊端,并针对“提升管理人员的专业素养,相关制度优化改革,拓宽经济收入渠道,建立新政试点”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的建议。但是均侧重于基层组织和管理制度方面,忽视了其他因素的协同发展。在此基础上,何得桂,韩雪等学者(2022)将农村集体经济与协同治理有机结合,从理论视角构建了“四位一体”的分析框架来解析协同治理的作用发挥,并结合了脱贫案例来探讨强调了结合群众、干部、制度、生态等多方面协同治理的重要性。但研究缺乏对各主体协同参与方式的深入探析,仅停留于理论层面。在吸取前人研究经验的基础上,学者们进一步将多元主体治理与农村集体经济结合,刘文婧,左停等(2022)则在探索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模式中加入了“治理主体的多元化”理念,并提出了相当具体的办法,让人民群众参与到基层建设管理当中来。同年张怀英等学者选取典型案例探析了各利益主体在动力驱使下相互协商、共同协作,丰富了多元主体协同参与农村集体经济的研究。
综上,前人的研究主要聚焦于农村集体经济的基层组织、管理制度、困境以及治理的优化方法等方面,这些研究涉及宏观理论构建和微观案例分析,但对于农村集体经济的多元主体协同治理研究还较为欠缺。鉴于此,本研究在前人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尝试运用多元主体协同治理理论对JL五好药材农业专业合作社进行个案分析,深入探析各主体协同共治方式和典型做法,进而透视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内在逻辑,以期为后续相关研究提供有益参考。
与已有文献相比,本文有两个可能的边际贡献:第一,当前的文献多集中在对农村集体经济宏观方面的研究上,对集体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和多元主体协同治理方面的研究相对较少;本研究着重从微观个案进行深入剖析来挖掘多主体协同治理对集体经济发展的影响,为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提供新的研究思路。第二,以往的研究以发展较为成熟地区的案例为主,对于边境地区的案例研究较少。本研究选取西藏重要边境口岸JL县,通过对五好药材合作社中各主体的协同路径分析,为西藏乃至全国的集体经济发展提供有益启示。
三、理论基础
20世纪70年代德国物理学家赫尔曼·哈肯首次提出“协同学”概念,他指出在各领域子系统间可以通过协作共赢的方式,最终达到持续前进的状态。在我国已有的学术研究中,协同治理是指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和公众等利益相关方通过适当的互动和决策,各自承担相应责任,以解决共同的公共问题。
多元主体协同治理是由“多元主体”与“协同治理”两个概念组合,具有多元性和协作性的典型特征,是指在满足社会效益最大化的基础上,试图通过研究治理主体多元化来解决公共问题治理主体单一的困境,努力在政府、企业、社会组织以及民众等各主体的有效协作上寻求突破,探求多元主体协同解决公共问题的新思路。
本文选取JL五好药材专业合作社作为案例地,着重从协同治理理论出发对参与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各主体进行分析,将多元主体与协同治理理论进一步融合,通过运用协同治理手段将各主体联结起来处理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以期建立一套优势互补的协同机制。
四、农牧区集体经济各主体协同治理的经验总结:基于实地考察
本文选用案例分析的方法对农牧区集体经济多元主体协同治理机制进行研究,通过深入剖析案例,对各主体如何协同参与集体经济发展作出较为充分地阐释。选取日喀则市JL五好药材农业专业合作社作为案例,并于2022年7月进行了为期一周的走访调研,共深度访谈了17位调研对象,包括乡镇干部、村干部、合作社负责人和村民等,获取了丰富的一手资料。结合合作社案例发展实际,总结分析出合作社发展的典型特征和各主体协同参与农村集体经济发展面臨的困境,并提出可行性建议。
(一)案例基本情况
JL五好药材农民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20年,坚持“企业+基地+村委会+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是吉JL镇政府引导下农村经济合作组织与村两委以及村民共组共建共治的典型事例。在县委、县政府大力扶持政策的支持下,投入科技推广项目资金,为其提供温室大棚作为试验种植场地,并组织科技人员定期上门提供技术指导服务。同时成立了JL县五好药材种植农民合作社党支部,建立了“党建+合作社”的发展模式。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发挥政治职能,提供就业岗位,通过与龙头企业和村自治组织签订保底订单、收购合同,坚持订单约束、技术指导、专业采收、收购标准、收购价格管理模式促进农民增收,达成了与普通农牧民共同的经济发展目标,最终构建良好的多元主体协同共治模式。
(二)多元主体协同治理分析
从实践分析来看,基层党组织、基层政府、村民自治组织、企业、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以及農民个体等6类主体均贯穿农牧区集体经济发展始终,通过协同、合作形成了一套优势互补的协同互助机制。如图1所示。
1. 党政部门:“党政村”三位一体
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离不开基层党组织的正确领导。村党支部和村两委依据发展实际,成立了以“村党支部+党员+村民”的联结带动机制,通过种植、加工、销售灵芝菌方式实现集体分红,以村集体统一管理的方式运行,用经济方式把党员和村民个体的利益联结起来,合作社中党员们积极主动加强与企业的联系,多方位多渠道争取项目资金,实现共建共享的效果。
基层政府作为集体经济协同发展的主导角色。据调研访谈得知,JL县政府从项目管理、资金运转和合作社规范化建设等在多个领域出台了支持农牧区集体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并加以落实实施。同时搭建规范合理的投融资平台,优化招商引资环境,吸引各类投资主体入驻。合作社通过创新“党政企合一”的模式来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并与市农牧产业投资集团形成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打造特色林下产业,在充分利用双方互补优势和利益需求的推动下开展合作。
村民自治组织在农牧区集体经济发展中起着“上传下达”的作用。一方面,村民自治组织是政府的代言人,村委会作为政府的代表,贯彻执行政府政策、处理村内各项公共事务和调解日常生活中的矛盾纠纷等;另一方面是村民利益的代表者,村委会通过反馈村民和各主体的利益诉求来提升政府服务效能。据调研得知,除县政府统筹研究制定的集体经济盈余分配措施外,村委会通过村集体管理,村两委班子成员和村民代表定期监督指导,完善收益分配机制,与合作社、社员和村民进行商议决定总盈余的40%用于发展资金,60%用于村民分红。
2. 市场组织:农村集体组织和企业
农村集体组织是推动单个农户参与市场的基础主体。一方面,可增强单个农户抵御风险和融入市场的能力,提高市场竞争力;另一方面,结合集体经济管理情况,通过合理规划集体经济收益,部分盈余分配给群众分红增加其收入,部分则作为村集体入股合作社继续发展资金,以此来增加农村集体资产,实现群众利益公平分配。在实际调研中发现,农村集体组织既像政府顾全乡村发展统筹全局,又关切村民、对接企业和村两委等各主体的民主意愿和切身利益。
企业作为参与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市场力量代表,同时也是联结政府与各利益相关者的重要主体。在实地探访中发现,该合作社采用“企业+基地+村委会+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实现了企业的带动作用,进一步促进合作社成员及周边村民开展更专业化、标准化和规模化的农业生产经营活动。在实践中,合作社利用市农投产业投资集团的市场信息和稳定的销售渠道,作为连接合作社与市场的桥梁,与企业或农户签订收购协议,并在生产的前、中、后阶段与它们进行全程互动和管理,延长合作社产品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达成农户、合作社和企业三方共赢的目标。
3. 社会公众:村民个体
社会公众层面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在其中扮演参与者和受益者的村民个体,通过个人入股和集体入股的方式参与到集体经济发展中来,在壮大集体经济的同时使村民自身增收致富;一类则是在农村内部具有资源优势和较高威望的“致富带头人”,他们利用优势资源为农村发展和乡村治理提供重要力量。合作社负责人作为致富带头人中的代表,吸纳本村和周边乡村困难群众入股入社致富增收,并掌握了种植技术,激发了群众内生动力。
综上所述,通过对合作社的探访和对案例的深入剖析,总结出五好药材合作社发展壮大得益于三个典型特征。首先,治理主体间的协同配合。从原来单一治理主体开始向多元主体转变,除了有党政优惠政策扶持以外,村自治组织、农村集体组织、企业和农民个体的协同参与成为重要的支撑力量。其次,“致富带头人”重要性突出。通常具有较强的管理能力与市场分析能力,同时拥有较高的社会地位,掌握丰富的经济资源,容易转化为乡村内部的公共资源。最后,结合对五好药材合作社的深度剖析发现,基层党组织和政府在把握乡村发展方向、政策资金扶持和对入驻企业培育等方面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三)存在问题及成因分析
1. 村两委积极性不高,发展内生动力不足
部分村两委干部对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认识不清与思路不明是农牧区集体经济普遍存在的问题。调研中发现,农牧区集体经济的管理者多数由村两委干部担任,由于缺乏企业专业的管理经验,加之对相关政策不熟悉,在合作社内部缺乏较为有效的激励制度,导致其工作积极性不高。据县政府统计数据可知,全县合作社中村两委参与领办的占比仅达28%。
2. 企业投资意愿不强,销售渠道有待拓展
企业投资意愿方面:企业参与意愿不强。一方面,由于企业的趋利性强,考虑到农牧业相关产业项目存在周期性波动和较高的风险,加之其他因素,企业到农牧区发展的意愿不强;另一方面,企业注重投资环境。乡村交通区位优势不明显等问题较为突出,致使入驻企业隐性交易成本增加,进一步削弱了投资主体的投资意愿。据合作社负责人介绍“在延长产业链方面,合作社曾试图通过政府搭桥联系内地相关企业进行深加工,做成系列化产品进行售卖,在企业综合考虑成本收益因素下,由于收益回报少和区位优势不明显,未达成理想合作”。
产品质量与销售渠道方面:合作社已与市农牧产业投资集团进行积极对接,探索发展订单式生产销售模式。但是目前的产品上没有成分标注和“三品一标”认证等标识,同时产品质量、工艺等方面尚达不到消费者的要求,导致合作社产品只能在县域内小范围销售,对政府购买依赖性较大,难以打通线上及商超等销售渠道,不利于进一步打开市场。据合作社负责人介绍“未来合作社计划通过搭建电商平台和网红直播带货等方式来寻找多渠道销路”。
3. 管理队伍素质不高,专业技术人才匮乏
据调研访谈得知,从合作社内部来看,由于合作社主要由农牧民构成,成员普遍缺乏文化知识、经营管理能力和专业技术水平,同时缺乏善于经营、懂得管理和具备市场开拓能力的复合型人才。此外,也缺乏本土实用技术人才与乡村产业发展相适应,阻碍集体经济的创新发展。其次,引进人才较难。该地区受制于交通区位和资源禀赋等因素的影响,人才吸引力较薄弱。据合作社负责人介绍:“现在合作社技术人员短缺,引进人才较难,希望政府通过产学研的形式对接区内职业院校的学生能过来提供技术支持”。
五、结论与建议
本文采用多元主体协同治理理论,对农牧区集体经济发展中各相关主体的协同治理机制进行了分析。构建了农村集体经济参与主体的协同治理机制分析框架,并深入研究了其协同治理方式和典型发展特征,旨在揭示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多元主体协同的内在逻辑。为提高各主体协同参与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契合度,特提出以下几点优化建议。
(一)健全激励机制,激发村两委积极性
通过健全考核激励机制来提高其积极性。一是经济激励,通过将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纳入村两委考核评价的重要内容,出台工作成效与薪酬及绩效考核挂钩的相关激励政策,调动村两委的工作积极性。如建立“基础报酬”+“绩效考核报酬”+“村集体经济收入提成”机制或参与集体收益分红等。二是政治激励,健全干部选拔任用机制。通过优化选拔方式,打通村两委干部晋升通道,完善基层干部的培养链,进而增强集体经济发展的人才力量储备。
(二)引导企业入驻,拓宽销售渠道
首先,政府部门应加强政策引导与企业入驻扶持,创优营商环境,推动新兴农业企业和本土龙头企业与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合作发展,积极引导社会投资主体参与其中。实行税收扶持和金融服务优惠政策,降低其投资成本。同时加强政策宣传,在维护村民权益的基础上提高两者的融合程度,以此降低入驻企业的生产成本,推动村集体经济可持续发展。其次,在拓宽销售渠道提升产品质量方面,一是积极探索供销电商模式,搭建产销对接平台,采取“供销+电商”联合运营模式,打造出特色区域品牌,并积极构建完善的物流体系。同时通过直播带货和线下直销等方式打通线上及线下商超等销售渠道;二是要提高产品品质,加强产品源头治理力度,注明产品成分和进行“三品一标”认证。从绿色营销策略和消费理念出发,通过引进先进生产技术和寻求专业检测机构来协助提高产品质量,满足消费者需求。
(三)强化队伍建设,助推集体经济发展
创新培养模式,加强技能培训。对接辖区内涉农院校,创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同时联结相关部门依托合作社和龙头企业等实训场地,扎实开展对新型农牧民产前、产中、产后一体化服务的培育工程,为村集体经济发展提供智力支撑;培育本土人才和引进高端人才并重。重视选拔本地具有致富经验的村民、返乡创业人员、本地大学毕业生、退役军人等担任村干部和后备干部,并加强经营管理、市场营销等方面的培训,提升管理能力。同时放宽人才向基层流动的政策倾斜,盘活乡镇闲置编制,充分释放政策红利,以薪资、福利待遇为突破点,引进一批适用于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新型人才,以此来促进村集体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怀英,郭靓,李璐.多元主体协同参与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机制研究[J/OL].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21[2022-08-22].
[2]孔祥智,高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集体经济的变迁与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J].理论探索,2017(01):116-122.
[3]刘合光.新时代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前景[J].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04):1-8.
[4]吕方,苏海,梅琳.找回村落共同体:集体经济与乡村治理——来自豫鲁两省的经验观察[J].河南社会科学,2019(06):113-118.
[5]周立,奚云霄,马荟,等.资源匮乏型村庄如何发展新型集体经濟?——基于公共治理说的陕西袁家村案例分析[J].中国农村经济,2021(01):91-111.
[6]胡乃元,苏会,王广斌.山西省贫困地区农村集体经济发展:问题与对策——基于山西省32个贫困县185个村的调查[J].东北农业科学,2020,45(01):114-118.
[7]王名,蔡志鸿,王春婷.社会共治:多元主体共同治理的实践探索与制度创新[J].中国行政管理,2014(12):16-19.
[8]黄翠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发展困境及治理思路[J].新农民,2022(04):148-153.
[9]何得桂,韩雪.引领型协同治理:脱贫地区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模式选择[J].天津行政学院学报,2022(04):67-77.
[10]刘文婧,左停.公众参与和福利激励:乡村治理积分制的运行逻辑与优化路径[J].地方治理研究,2022(02):55-59.
[11]张崇胜.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治理及一般框架研究[J].新经济,2020(11):73-78.
[12]谢宗藩,肖媚.多中心治理视角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动力机制分析[J].长沙大学学报,2021,35(03):59-67.
[13]田培杰.协同治理概念考辨[J].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01):124-140.
[14]李传忠.关于完善乡村治理多元参与机制的思考——以协同治理理论为视角[J].闽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04):35-40.
[15]陈艺丹.乡村振兴背景下多元主体协同参与农村治理探讨[J].南方农业,2022(05):195-197.
(作者单位:西藏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