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弢
最近,聊天机器人ChatGPT已经变成了谁都在谈论的话题。甚至家庭聚会时,长辈都可能在饭桌上冒出一句:你们对ChatGPT怎么看?让坐在大人桌和小孩桌的各位都愣住。
在热烈关注ChatGPT以及类似的人工智能产品能解决什么问题这件事上,网络上流传着一张汇总表格,罗列了种种可以通过人工智能产品解决实际需求的场景。写文案,有JasperAI;生成真人视频,有Synthesia;AI写论文,有JenniAI;绘制创意图片,ChatGPT的母公司OpenAI推出了DALL·E2,当然还有能替你完成许多基础文字工作与编程的ChatGPT……从文本到图像、视频,人们都能找到相应的人工智能产品。
这一轮的人工智能(AI)确实较过去强大了不少,以至于过去曾经被鸡同鸭讲的AI音箱气到的各位,在体验后都难免焦虑:如果ChatGPT这样又快又好又省钱的AI全面铺开,自己是不是很可能会失业。
美国新闻媒体迅速写了篇报道讨论这件事。在结合专家访谈和调查研究后,这篇报道分析出的结果是,人工智能将冲击技术、媒体、法律、教师、金融、会计、客服等10种工作,因为这些工作涉及人工智能擅长分析的数字、文本、自然语言处理——简单来说,确实值得焦虑啊朋友们。
甚至,AI已经开始“打工了”。比如ChatGPT被亚马逊云计算业务用于提供客户支持,DALL·E2被用于尝试儿童读物插图绘制和商标设计。软件开发者已经开始尝试用ChatGPT写工作文档及编程。
记者的工作也有点岌岌可危。ChatGPT闯出名堂后,作为其背后开发公司OpenAI的大老板,微软公司顺势推出新版必应搜索引擎,整合了ChatGPT所使用的语言模型的改良版。《华尔街日报》技术专栏作者乔安娜·斯特恩在体验新版必应搜索引擎时,就用它帮自己设计了一份针对微软首席执行官萨蒂亚·纳德拉的采访提纲,并顺便让AI再把自己提的问题回答一遍。她随后再拿着AI列的提纲向纳德拉提问,收获的答案竟然和AI的作答有不少相似性。所以这么看来,首席执行官的工作是不是也……
人类对AI的焦虑一直以来分为两种。一种源于带有反乌托邦性质的幻想。科幻小说和影视作品很多时候都将人工智能描述成人类的敌对方。经典电影《终结者》系列中,天网判定人类对其产生威胁,对人类发动攻击;《2001太空漫游》中著名的机器人HAL9000制造了多起针对宇航员的谋杀,被美国电影学会评为影史百大反派第13位;最近的《流浪地球2》中,人工智能计算机MOSS的摄像头闪着红光,仿佛在观察所有的人类行动,甚至通过绝对理性的计算得出延续人类文明的最好方式是消灭人类这样的结论,令人毛骨悚然。
这种担忧也许是想象的产物。“影视剧中的AI控制、奴役人类是一种想象中的浪漫主义,AI现在还处在一个相对早期的阶段,很多思想和理念也是特别原始的状态,我们甚至可以称之为蛮荒时代。”这是小冰公司的首席执行官李笛(微软于2014年在中国推出的人工智能聊天机器人“小冰”的总负责人)在接受腾讯采访时给出的说法。
另一种则是根据AI的发展产生的现实焦虑。2016年,谷歌的人工智能围棋软件“阿尔法围棋”约战世界冠军李世石,以4∶1取得了胜利,成为当时的轰动新闻。这也是自从IBM公司的国际象棋超级电脑“深蓝”战胜人类后的又一大事件。2022年,游戏设计师杰森·艾伦利用人工智能绘图工具(以文字输入需求,自动生成所需图像)创作的《太空歌剧院》在美国科罗拉多州艺术博览会上拿奖,也引发了不小的争议。
相比之下,ChatGPT引发的担忧似乎还与上述这些不同,更像是在“模仿”人类表述的流畅度上取得了进展。简而言之,ChatGPT真正引发焦虑的根源是,它说起话做起事真的很像一个人类。此前,聊天机器人通常只能回复类似“这个问题,我还不清楚”,或者丢出个网页搜索结果,完全不像是在对话。如今这种真实感和亲近感,才是让大家又开始担心自己饭碗不保的催化剂。和下围棋相比,写诗、写邮件、外语翻译、编程调试实在太接近大家的生活了。于是,明明它好像是在为我们减负,却也实在是让人不放心。
但当你多和他聊几次,发现他有一定概率会把曹冲说成曹操孙子,写的论文里所有的索引都是编的,焦虑应该能减轻不少。
李笛的说法是,“ChatGPT不是在提高(AI的智商),而是在优化数据。人类可以从已有的(知识)推出新的(知识),而ChatGPT根据已有数据所产生的新数据,其准确性存疑。”
话虽如此,但AI的进化速度仍然让人们惊讶,ChatGPT的后续版本GPT-4不仅已经能够处理图像内容,而且具有更广泛的一般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回复的准确性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在模拟律师资格考试中,它击败了90%的人类,而之前版本的成绩是倒数10%。
一些專家相信,AI能够带来巨大的变革,但AI的优势只会在现在这样的初期集中爆发,随后就会像其他技术革新一样细水长流,而AI带来的麻烦却是层出不穷并且难以解决的。AI在未来带来的挑战会很大,信息科学业界和各国政府中的决策者也许需要解决从来不曾出现甚至不曾想象会出现的问题,我们必须做好准备迎接这一切。■
(姚志强荐自《第一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