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红 陆如萍 魏春丽
【摘 要】 超常儿童教育在国家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具有明显的创造性是超常儿童的重要特征,识别和评价超常儿童所具备的创新潜能对超常儿童教育至关重要,对指导普通教育也有广泛的现实意义。上海市实验学校聚焦创新潜能的构成要素创新人格和创新思维,融合了多元评价方式,形成了以学生创新潜能自我评价问卷和个性跟踪记录系统为评价工具,学生自评和教师他评、静态评估和动态追踪相结合,面向全体、群体和个体学生施测评估的超常儿童创新潜能识别与评价方案,为基础教育阶段超常学生的培养提供了指导性依据。
【关键词】 超常儿童;识别;评价;上海市实验学校;创新潜能自我评价问卷;个性跟踪记录系统
【中图分类号】 G763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人才尤其是拔尖创新人才是衡量国家综合国力的核心指标,对一个国家取得国际竞争优势有重大的战略价值。超常儿童是拔尖创新人才最主要的后备力量,大力开展超常儿童教育对于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非常关键[1][2]。
自20世纪80年代起,以创造性思维为核心的创造力发展水平成为鉴别超常儿童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3]。创造力发展水平直接取决于个体创新潜能的发挥程度。创新潜能是个体在创造性任务中整合自身和周围资源的一种潜在能力,由个体的个性特征、思维方式、智力水平、认知风格等心理资源组合而成[4][5]。重视对超常儿童创新潜能的识别、评价与培育,能够促进对超常儿童个性发展和健康成长教育规律的掌握,进一步推动早出人才、快出人才;同时由于人人都可能拥有创新潜能,加强对创新潜能的识别和评价对提升普通教育的育人质量也有广泛的现实意义。
一、超常儿童创新潜能识别与评价的体系构建
上海市实验学校(以下简称学校)是上海市教委直属的实验性学校。从20世纪80年代起,学校在上海师范大学教科所专家的支持下,从开设中小学教育体系整体改革实验班到创办10年一贯制学校,一直致力于探索儿童潜能开发规律,进行教育教学整体改革,为系统、深入地探索融合教育环境中超常儿童的培育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并在创新潜能的识别评价方面形成了可资借鉴的独到经验。
学校研究团队基于本校校情构建的创新潜能识别与培育实践体系,包含创新人格、创新思维和创新性环境3个要素。创新人格是指个体在完成创新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稳定的个性心理特征,包含尝新性、自我效能感、活跃性、探索性、挑战性、好奇心、自律性和进取心8个核心特征。创新思维是保障个体完成创新性活动的智力品质,包含灵活性、批判性、独特性、敏捷性、广阔性和深刻性6个特点。创新性环境是指对个体的创新素养培育具有影响力的环境因素,由校园文化、课程环境和教学环境3个要素构成。创新人格和创新思维是个体完成创新活动的内在基础,发挥着驱动和调控作用,会随着个体成长而发展变化;创新性环境是保障个体完成创新活动的外部支持条件。三者相互关联,协同作用。
二、超常儿童创新潜能识别与评价的工具开发
(一)编制创新潜能自我评价問卷
学校自编适用于中小学生的创新潜能自我评价问卷,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方面结合以往学校个性记录系统中教师评价的描述性项目,提取其中与创新有关的行为描述;另一方面参考已有研究量表,如卡特尔16PF人格问卷、大五人格量表、威廉斯创造性倾向量表、青少年创造性倾向问卷等,整合共性内容进行项目编制。然后再对其中不易理解或者表面效度较低的项目进行修改、完善,形成了初始问卷。问卷采用李克特五点评分(1非常不符合、2不太符合、3不确定、4比较符合、5非常符合),学生根据自己的真实情况评价与每个项目描述相符的程度。学校面向小学、初中、高中学段学生统一组织施测,收集数据进行因子分析,剔除不满足条件的项目,最终形成包含69个项目的创新潜能自我评价问卷(如表1所示),问卷的Cronbach内部一致性信度为0.93。
学生在每个学段的起始年级都会进行测试,在校10年期间经历3个学段完成3次测试后,会留下自评数据。这些数据可与教师记录数据相印证,提升识别评价的准确性。
(二)开发和应用个性跟踪记录系统
为最大限度地客观识别学生的创新潜能,学校自主开发了学生个性跟踪记录系统软件,并根据需要不断迭代,目前已经更新为基于手机端可动态操作的第4代系统。如原“创造能力”指标包含4条行为主题词(如下页表2所示),后结合最新的研究进展,将“创造能力”替换为“创新思维”和“创新人格”,并进行指标分级。
教师在日常教学中留心观察,对能够反映学生创新潜能的行为表现随时随地进行记录和评价(如下页图1所示),保证了时效性和准确性。使用时,教师先描述观察到的反映学生创新潜能的具体事件,然后在系统中选择对应的指标,并评价学生在该指标上的表现水平。例如,在数学建模活动中老师发现某同学思路非常活跃,提出了与众不同的观点。教师就可以在“创新人格”一级指标中选取“探索性”二级指标进行记录。各科教师都可以进行记录,当相关数据积累到一定程度,会生成学生优势潜能分析图,作为识别超常儿童的重要依据。教师也会根据记录数据推荐该同学参加特需课程,进行个性化培养。
图1-1 移动端个性跟踪记录系统界面
为提高教师记录的客观性,根据超常儿童在创新思维、创新人格上表现出的相同群体特征,系统增设了“行为池”,即将每一个指标相对应的行为举例整合在一起,行为与指标的匹配由系统数据库内设,教师只需要确定表现出对应行为的相关学生,并根据程度上的差异进行评分即可,大大提升了记录的便捷性。例如教师记录数学创新实验班学生体现思维敏捷性、独特性的行为,可就学生的表现进行不同赋分。系统自带数据分析功能,教师能够更便捷地调用和分析学生数据,进行时序、指标、对象的选择,系统会提供可视化图表,提高数据分析和使用的效率,为超常儿童的动态识别与培育提供重要依据,也为教师精准化的教育教学干预提供参考。
三、超常儿童创新潜能识别与评价的实施路径
学校聚焦创新人格和创新思维,以学生创新潜能自我评价问卷和个性跟踪记录系统为评价工具,采用学生自评和教师他评、静态评估和动态追踪相结合的方式,组织开展面向全体学生、面向部分学生群体和面向学生个体3个层面的评价(如下页图2所示)。
(一)评价视角方面学生自评与教师他评相结合
针对创新人格和创新思维特点的识别,已有研究多采用自陈评价的方式。自陈式评价实施简单,计分方便,比较适合学校教育中的团体施测。个体自我评价相对主观,容易受到社会赞许效应的影响,稳定性和预测效度不太理想。学生评价和教师评价相结合,自评和他评相互印证,能够更加客观准确地评估学生的创新潜能。学校利用“学生创新潜能自我评价问卷”,面向全校学生统一施测;教师评价依据学生个性跟踪记录系统,结合学生的日常行为表现,对其创新人格和创新思维特点进行评价。
(二)评价过程中静态评估与动态追踪评估相结合
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创造性发展最为活跃。在这个阶段,学生的创新素养可教、可学、可测,因而在不断地发展变化。学校对于学生创新潜能和创新素养的评价采用静态评估和动态追踪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静态评估旨在了解学生创新潜能和创新素养的初始水平,为教育教学的干预提供依据。动态追踪记录学生创新素养在学校教育情境中的发展变化,以便观察教育教学的干预效果,为教育措施的优化和改善提供参考。
(三)评价实施面向全体学生、学生群体和学生个体3个层面
面向全体学生主要评价学校创新素养培育措施的实施效果。学校科研室会对评测数据进行阶段性分析,为学校层面各项创新素养培育措施的优化(如课程体系建设、学习空间构建、社会实践活动设计)提供科学的参考。
面向部分群体的施测由学校或教师个体组织实施。学校层面的评价实施面向特定社团活动、特需项目、创新竞赛等学生群体,通常会采用基线评估、过程跟踪评估、终结性评价等评价方式。教师层面通常是为了了解学生的创新潜能水平以便有针对性地创设教学情境、提供适切的教学内容,服务于教学策略、教学组织等方面的改进。
面向学生个体的评估由教师组织实施,应用于特需学习指导、导师制辅导,可以全面了解学生的创新潜能特点,开展个案研究,筛选、识别出超常儿童,实施个性化指导,助力学生的最优发展。
近年来,建立在个体测评、教师记录基础上的学生创新潜能识别评价使学校的各项教育教学工作有据可依,大大缩短了超常儿童的识别时间,便于教师以个别化形式开展一对一指导。下一步,学校将基于数据积累,为每个学生生成创新潜能完整维度的数字画像,建立以生活导师为主导的超常学生个性化教育計划,匹配适合的课程设计,并依据动态追踪的数据反馈,适时调整超常学生培养方案,改进培育措施,因材施教,为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探索科学的可行路径。
参考文献:
[1]苏君阳,时思.“十四五”时期我国超常儿童教育事业发展面临的机遇、挑战与应对策略[J].中国特殊教育,2022(6):7.
[2]程黎,马晓晨,张凯,等.拔尖创新人才培育背景下对我国超常教育的再思考:苏格兰的经验及启示[J].中国特殊教育,2019(6):6.
[3]洪德厚.怎样鉴别超常儿童少年(一)[J].现代特殊教育,1995(2):2.
[4]BARBOT B,BESANCON M,LUBART T. Creative potential in educational settings: Its nature,measure,and nurture[J]. Education 3—13,2015,43(4):371-381.
[5]RUNCO M A. Creativity[J]. Annual Review of Psychology,2004,55(1):657-687.
(作者单位:上海市实验学校,20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