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有害生物综合防控课程思政教学探索与实践

2023-07-04 16:23:32魏学军金池李朋朋刘海青张欢陈凯
安徽农业科学 2023年5期
关键词:课程思政

魏学军 金池 李朋朋 刘海青 张欢 陈凯

摘要  我国高等教育已进入全面建设课程思政的新时期,要求专业课程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全面推进所有学科课程思政建设,形成协同效应。植物有害生物综合防控作为资源利用与植物保护领域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必修的一门核心课程,以此门课程为例,进行课程思政融合教学的探索与实践,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明确课程思政总体设计,探索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融合的实施路径,创新课程思政建设体系,突出价值引领,加强课程思政研讨,强化课程评价体系建设,开展课程思政示范辐射,以实现显性专业教育与隐性思政教育的有机融合。

关键词  植物有害生物综合防控;课程思政;教学探索与实践

中图分类号  S-0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23)05-0276-04

doi: 10.3969/j.issn.0517-6611.2023.05.066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Integrated Pest Management

WEI Xue-jun, JIN Chi, LI Peng-peng  et al

(School of Landscape and Ecological Engineering, Hebei University of Engineering, Handan, Hebei 056038)

Abstract  Higher education has entered a new period of comprehensive construc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requiring professional courses an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to go in the same direction, unifying explicit education and implicit education, comprehensively promoting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nstruction of all subject courses, and forming a synergistic effect.  Integrated pest management is a compulsory core course for postgraduates in the field of resource utilization and plant protection. It actively implements the party’s educational policy, clarifies the overall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design of the course, and explores the organic integr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nd professional education. The implementation path, innovating the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nstruction system, highlighting value leadership, strengthening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discussions, strengthening the construction of curriculum evaluation system, carrying out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demonstration radiation were explored in order to realize the organic integration of explicit education and implicit education.

Key words  Comprehensiv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plant pests;Course ideology and politics;Teaching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研究生教育在培养创新人才、提高创新能力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同时肩负着培养造就高层次德才兼备人才的重要使命。2016年12月,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1]。2017年被定为“全国高校思政课教学质量年”,同年12月教育部印发《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要求大力推动以课程思政为目标的课堂教学改革[2]。2020年,教育部在《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中进一步指出,专业课程要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3]。同年,教育部等八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加快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意见》中,要求“全面推进所有学科课程思政建设”[4]。将思政教育与研究生专业教育有机融合,是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实现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有机融合的重要着力点,高等教育已进入全面建设课程思政的新时期[5]。植物有害生物综合防控作为农业硕士资源利用与植物保护领域专业学位研究生必修的一门核心课程,该课程将农业昆虫学、农业植物病理学、杂草学、植物化学保护等课程融合成一个完整体系,主要包括有害生物综合防控的原理与措施、有害生物田间调查与预测预报、重要植物有害生物综合防控技术等内容,以形成治理有害生物的指導思想和基本对策。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认真“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充分挖掘思政元素,积极探索专业课程与思政教育融合教学的实施路径。

1 明确课程思政总体设计

1.1 知识体系定位

对植物保护领域从业人员的要求不仅有技术业务层面,更有职业道德、科学精神、生命伦理等层面。在讲授植物有害生物综合防控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同时,与思政教育无缝对接,在潜移默化中行使德育功能,培养理论知识、实践能力、科学精神、职业素养、人文素养兼备的农业学科专门人才。

1.2 课程思政目标    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目标是以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的教育体系和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为实践指南[6],集中体现课程价值观,决定课程思政的建设方向,是课程思政灵魂所在。植物有害生物综合防控课程思政育人目标包括德育目标与智育目标2个方面。①德育目标。面对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的新要求,面对乡村振兴战略和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的新需求,以“两山理论”为指针,在新农科建设背景下,通过思想意识引导和价值观培育,积极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创新能力和大国“三农”情怀,掌握唯物主义哲学中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把专业知识与课程思政融会贯通、紧密结合,以“改善知识结构、提升政治素养、强化专业能力”为基础,培养造就一批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高层次人才。②智育目标。智育是德育的载体。通过该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明确治理有害生物的指导思想和基本策略。了解并掌握控制植物有害生物﹑避免或减轻植物有害生物危害的综合防控技术措施。掌握有害生物种类识别、病虫草害发生规律及各种防治措施,使学生能够准确认识有害生物暴发流行原因,掌握农业有害生物综合防控策略和方法,最终达到能够正确制订有害生物综合防控技术方案的目标,以满足现代农业对植物保护领域培养复合应用型人才的需求[7]。

2 探索课程思政教学路径

2.1 深挖思政内涵

围绕确立的课程思政目标,开展深挖思政元素种类,选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热点话题、科学精神、职业素养等有事例支撑的思政元素,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农谚谚语、专业发展史等历史文化思政元素[8],从“门门有思政”向“堂堂有思政”轉变。在思政元素的广泛挖掘之后进行归纳总结,将不同类型的思政内容归纳分类并实时更新,建立课程思政多媒体教学资源库、案例库、文献库等。在讲授有害生物综合治理的生态学原理一章时,以目前地球生物多样性被破坏堪忧的现状为切入点,结合声音、动画,使得研究生认识到维护生态安全、保护生物多样性、防控有害生物的重要性,促进研究生深入思考,自觉担负社会责任。实现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融合,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有机融合,使专业教师的育人职责得到充分发挥,使植物有害生物综合防控课堂成为培养“靠得住”“用得上”“留得下”的优秀“三农”人才的关键环节。部分教学内容思政元素见表1。

2.2 完善课程内容

课程内容新颖,加强与农业昆虫学、农业植物病理学、生态学等各相关课程内容的有机交融,将系统与结构、功能与环境、静态与动态、宏观与微观等因素紧密联系。该课程既具有专业性,又具有综合性的显著特点。贯彻“两山理论”和《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条例》[9],既强调战略引领和战术实施的原则和方针,又彰显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的目标,突出病虫害防治的专业要素,具有很好的实践性和操作性,落实“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植保方针,综合防控农作物病原微生物、害虫、杂草、害鼠等有害生物,从而保障粮食安全、生态安全和食品安全,推进农业可持续健康发展,助力乡村振兴。在基本理论知识的基础上,紧跟科研发展前沿,及时更新最新研究进展。

2.3 改进教学方法

要求研究生课下收集文献资料,采用自学、小组讨论、课堂汇报等形式,鼓励研究生提出独特见解。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结合相关章节抛出“农药的功与过”“杂草与野菜”“害虫与昆虫”等话题进行小组讨论,开展头脑风暴,培养同学们的辩证思维和系统思维能力。如结合目前生物多样性研究的热点、几种主要农作物生态系统有害生物综合治理(IPM,integrated pest management)发展等问题做研究进展报告。每组分发IPM相关英文文献,让学生撰写文献报告并做成幻灯片文件,分别上讲台做报告。通过文献检索、综合分析、汇报讲解等过程,使得研究生关注科技发展前沿和社会发展热点问题,锻炼科研和写作能力,为完成科研任务和毕业论文撰写奠定一定基础。通过学习通、雨课堂等形式,开展后疫情时代的线上线下融合教学方法。让“学农、知农、爱农、为农”的价值取向走心入脑,力争实现专业流失现象反转,助推乡村振兴战略,为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美丽乡村”建设贡献力量。

3 创新课程思政建设体系

3.1 课程教学理念先进

采用“隐性思政教育”理念,在专业知识讲授过程中加入思政的“盐料”,但看不到“盐料”却可以体会到“盐味”,在点滴之间影响学生,使其在学习过程中不知不觉地实现“思政课程”所学内容。如在每年5月22日前后,结合生物多样性概念及价值章节,适时引入国际生物多样性日的历次宣传主题,一方面使得学生关心时事,另一方面能够体会“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深刻内涵。如讲授生物多样性的调控策略时,强调保护天敌,发挥天敌对害虫的自然调控作用,切入我国目前正在紧密推进的“减肥减药”“治理面源污染”“发展循环农业”等相关政策。通过介绍我国植保方针的发展历程,马世骏、王金生、丁岩钦等老一辈植保专家的专业书籍和教材,增强学生对专业的认同感。避免“课程上出思政味”的问题,达到盐溶于水,在点滴之间影响学生,使其在学习课程中不知不觉地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人才培养思路清晰,根据“课程思政”与创新人才培养的需要,确立了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教育理念,并以学生为主体的创新人才培养方案。在讲解IPM理念和内容时引入辩证法和容忍哲学思想,引导学生辩证地思考问题。基于成果导向教育(outcomes-based education,OBE)理念[10],通过该门课程学习,使学生充分掌握利用有害生物在生物多样性的有益一面,以便为人类服务;以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等手段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综合防控其不利一面,使其危害降低至经济阈值之下。教学贯穿生态文明理念,自然界的有害生物与其环境和谐统一,与生态文明、共享和谐等理念能形成良好的“生成性”关系。

3.2 研究型教学体系完善

以培养创新型人才为目标和出发点,构建“4+3”多元研究型教学体系。该体系包括课堂教学、小组讨论、文献报告、劳动实践4个模块,发挥研究生的主观能动性,将理论和实践有机地联系在一起。授课过程中,穿插融入“一带一路”“乡村振兴”“生态文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等国家重大战略和热点议题。结合“植物根结线虫生防菌的筛选与鉴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蜘蛛多样性研究”“××现代农业示范园区总体规划”“××矿区生态修复与循环农业发展规划”等授课教师所承担的研究课题,通过研究型教学模式渗透进该课程教学和人才培养中,从而强化自我价值和社会责任感,更加积极、主动地去探索新知识和新技能。在开展思政课实践教学活动时,在思想上、政治上与党中央保持一致,在行动上恪守职业道德,同时积极参与到多样化的校园实践活动之中,有效提升课程思政实践育人效果。对学生的自我思想教育,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弘扬时代主旋律,做好对于学生的个人责任感、社会责任感、家庭责任感等。采用启发式、案例式、探讨式3种教学方法,多途徑拓宽研究生知识和素质,达到开放、互动、高效的教学效果。对于不易理解的问题采用讨论法,分为2个小组,自由组合,教师提前拟定若干个议题,大家分组讨论发言,最后教师总结并打分,记入平时成绩。充分利用校内外实习基地和劳动教育基地,在课外时间安排田间病虫害调查、捕捉害虫等活动,在劳动中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探索和完善综合防控技术和方案。搜集大量公开课、教学视频短片,搜集有害生物综合防控应用的电影短片、讲座、科教片,建立图片库、视频库,制作公开课程资料。让学生在课后观看,在课上进行讨论,让学生认知到有害生物防治给人们生产生活带来的正、负面影响,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3.3 课程思政教学案例设计

通过研讨式教学,提高学生查阅文献资料、综合分析能力,加深其对专业知识的理解,扩宽研究生的知识面,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提高对复合型人才要求的认识,激发研究生的积极性、创造性和互动性,从而更自觉参与美丽乡村、生态文明建设和乡村振兴等工作。在讲授有害生物综合治理的概念时,查阅我国的古典文献,可以从中找到一些古代采用的朴素防治方法,有的方法可能领先于西方社会500年,而且直到现在很多方法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从而增强学生的传统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如《周礼》记载,用“嘉草除蛊,莽草熏蠹,焚石除水虫”等治虫方法。 《吕氏春秋》记载,把栽培耕作技术和害虫防治结合起来。在讲授有害生物综合防控的意义时,首先介绍美国科学家蕾切尔·卡逊编著的《寂静的春天》,反映农药广泛应用给环境造成的严重破坏,导致抗药性、害虫再猖獗和次要害虫上升为主要害虫等严峻问题。“失败乃是成功之母”这一古训,在此再一次显示了它的正确性和思辨性。人类迫切需要寻找可替代的防治方法,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然后引出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论,提高研究生对现代农业发展情况的关注度,增进对国情、农情的了解。在讲授有害生物综合治理基本观点时,强调从农业生态系统的整体考虑,避免或减少对天敌的不利因素,加强或创造对害虫的不利因素。从中引申出毛泽东同志的著名论断,即“把朋友搞得多多的,把敌人搞得少少的”,进而提到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把建设生态文明作为千年大计,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IPM的基本哲学思想是容忍哲学,它与以往害虫防治中的消灭哲学完全不同。在IPM中,“害虫”的概念是相对的,即只有发生在种群密度超过经济阈值时,才能称其为害虫。IPM不要求彻底消灭害虫,它提倡与害虫协调共存,强调的是对害虫种群数量进行控制,也就是说允许少量害虫存在于农田生态系统中,即允许害虫在经济受害允许水平以下继续存在。

4 课程思政评价与实践

4.1 构建教学评价体系

突出价值引领,完善课程目标和教学过程。完善课程考核方式,以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价值引领为主线,阶段考核和期末考核相结合,在期末成绩、平时成绩等传统评价方法基础上,增加课堂笔记、课堂讨论、文献报告等评价内容,此外将学习态度、道德行为、思政认知等指标纳入学习效果定性评价指标中。增强学生的积极性和能动性,将学生意见纳入评价指标构建,使之真正成为学习和自我教育的主体,为课程思政教育和农业人才培养模式提供反馈机制。

4.2 加强课程思政学习和研讨

高校青年教师与中老年教师在课程思政教学的认识与能力上存在一定差异[5],而提高任课教师自身的政治素养、思政理念显得尤为重要[11-12]。青年教师积极参加入职培训、师德教育培训、课程思政专项培训等活动,向优秀教师、师德标兵等老教师学习请教。开展教育教学研讨活动,让老教师一对一帮扶教学团队的青年教师。在课程目标设计、教学大纲、教案编写中体现课程思政内容,以课程组为单位集体备课。教学团队定期开展课程思政研讨会,结合办学定位和专业特色,优化调整课程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案。采用多种形式,请教校内外思政教育专家,并对课程思政建设的技巧方面进行培训。

4.3 强化课程评价

发挥教学名师的示范带动作用,引导教师团队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通过学生评教、督导评课、同行和党政领导听课等方式,促进教师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和修改,提高教师团队整体水平。邀请其他相关课程教师对教学内容提出意见和建议,通过网上授课和网上评课等方式,接受校内外同行和学生的评价,不断改进课程教学方法[13]。紧跟社会进步和技术前沿,完善教学内容和最新研究进展。通过学术会议、网络查询、通信沟通等多种形式,充分调研开设该课程的涉农高校有关教师,梳理和增加各章节内容所蕴含的思政元素,丰富课程思政内容。利用问卷形式设计线上调查问卷,调研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对课程教学评价,获得学生的一致好评。

4.4 加强示范辐射

以该门课程思政为纽带,以点带面,积极带动农业生物安全、农业面源污染与生态治理等相关研究生专业课的课程思政改革。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特别是疫情防控常态化,后疫情时代线上线下混合教学将成为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主要的教学方式。邀请其他相关课程教师、督导组教师采用线上听课的方式,对教学内容提出意见和建议,实行“线上授课+线上评课”模式。发挥辅导员在研究生课程思政工作中“五位一体”定位,加大导师对研究生的言传身教、潜移默化影响力,形成一支有亲和力、影响力、感染力的教师团队。

参考文献

[1]  吴晶,胡浩.习近平: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EB/OL].(2016-12-08)[2022-04-26].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6-12/08/c_1120082577.htm.

[2] 邓晖.教育部发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EB/OL].(2017-12-07)[2022-04-26].http://www.moe.gov.cn/jyb_xwfb/xw_fbh/moe_2069/xwfbh_2017n/xwfb_20171206/mtbd/201712/t20171207_320825.html.

[3] 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的通知:教高〔2020〕3号[EB/OL].(2020-06-01)[2022-04-26].http://www.moe.gov.cn/srcsite/A08/s7056/202006/t20200603_462437.html.

[4] 教育部等八部门.教育部等八部门关于加快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意见:教思政〔2020〕1号[EB/OL].(2020-04-28)[2022-04-26].http://www.moe.gov.cn/srcsite/A12/moe_1407/s253/202005/t20200511_452697.html.

[5] 王丽,李雪,刘炎欣,等.高校教师“課程思政”意识与能力现状的调查分析及建议[J].高教探索,2021(9):67-74.

[6] 孙朝阳.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以河北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为例[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22(4):6-13.

[7] 全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专业学位研究生核心课程指南(二)(试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20.

[8] 张骁,刘丽滨,张海鹏,等.试论高校课程思政发展的三个阶段[J].现代职业教育,2022(10):112-114.

[9] 蒋三登.植物有害生物科学防控迎来“顶层设计”[N].中国花卉报,2020-06-04(W01).

[10]  雷晓辉,龙岩,张娟,等.OBE理念下五维度课程思政体系建设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21(23):5-8.

[11] 张彤芳.深入开展高校教师思想政治教育[J].中国高等教育,2017(18):59-61.

[12] 汪淑芬,胡体旭.园艺专业蔬菜生理生态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探索[J].安徽农业科学,2022,50(6):264-265,269.

[13] 陈战永.高校体育中实施思政教育的测评指标体系构建[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9,39(15):63-64.

猜你喜欢
课程思政
高校思政课程的现状与改革措施研究
商情(2017年33期)2018-01-24 22:01:46
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
教师·上(2017年12期)2018-01-13 22:09:08
“专企融合”模式下的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研究
科技视界(2017年27期)2018-01-04 14:39:05
基于OBE理念的航空医学课程思政教育改革探讨
科技视界(2017年23期)2017-12-09 10:55:55
课程思政理念下英汉口译教学改革
学好质量管理,锻造品质人生
科技视界(2017年21期)2017-11-21 09:06:22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湘绣专业实施课程思政的可行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