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东波
【摘要】生活与学科知识之间是相辅相成、共同进步的.本文提出可以通过生活中物理现象的应用来强化高中物理教学的效率.在具体分析中,首先,阐明将生活中的物理现象融入高中物理教学中的重要价值;其次,结合调查内容分析目前物理教学中融合生活现象的状况;最后,提出利用生活物理现象强化高中物理教学效率的高效措施.以期能够为我国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关键词】高中物理;教学效率;生活经验
现实生活中有很多现象都可以利用物理来解释,称为物理现象.在高中物理学科教学中引入物理现象,能够缩短物理学科与生活之间的差距,促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并了解物理知识内容所具备的实际价值,同时为学生创建了相应的学习条件与环境.鉴于此,高中物理教师在日常授课过程中,应该充分利用生活中出现的物理现象,并开展相应的教学工作,为达到更加优质的教学效果而努力.
1 将生活中的物理现象融入高中物理教学中的重要价值
首先,能够推进学生的全面性发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融入生活中可观可感的物理现象,能够引导学生在深入、系统的分析并讨论物理现象的过程中,强化学生认知物理学科的全面性与实用性.从而在后续的实际生活之中,学生可以更加细致、耐心地发现并观察到生活中所能遇到的细微的物理现象,不仅能够促使生活实践经验更加丰富,还能够拓宽个人的学识视野[1].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可以在课堂中带领学生关注社会热点新闻与生活趣事,如,为什么在秋冬天脱下线衫时会产生静电?为什么在太空中宇航员只能用铅笔写字?等等一系列的问题,学生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于物理学科的兴趣会进一步提升,还能够利用自己所学知识内容更好地了解并認识社会生活.
其次,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在应试教育大环境的影响下,很多高中生都会在教师、父母的引导中认为分数是最为重要的,从而很多学校培养出的并非全能型人才,而是能够达到一定分数高度的考试机器.此类学生在物理的理论知识方面极为出众,但是却不能将所学融入到社会实践与生活之中,更无法将有效解决生活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导致物理学习演变成了纸上谈兵,失去了最初学习的意义.在教学进程中如果将各种不同的物理知识应用于实际,便能够让学生了解在生活中遇到相关问题时应该利用哪一种物理知识来更好地解释,并逐步产生自我能力提升的欲望,物理学科的教学效率与质量才能够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和发展.
2 目前在课堂教学中融入物理生活现象的状况分析
2.1 可导入的生活案例不足
在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下,有一部分高中物理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依然将课程重点落在理论知识讲解方面,在物理课堂中融入生活化案例的意识严重匮乏.而对于学生而言,单纯地讲解理论内容是枯燥、乏味的,学生对此兴趣并不高,甚至会在面对难以理解的物理概念时产生厌恶心理,导致高中物理学科的教学效率长期无法提升[2].
此外,也有部分教师在教学中不讲求方式方法,而是直接将课本内容全盘灌输给学生,该种教育形式致使学生并不能真正地、全面地掌握并了解物理知识,更无法完成进一步的学习与理解,物理学科的教学效率也会受到一定的影响.
2.2 学生的生活经验不足
很多学生在家长与教师的长期引导下,一直将学习视为自身的重要任务,而忽视了生活经验的总结与积累,导致其在日常生活中,无法有机融合物理学科知识与个人生活经验.部分教师在教学中也并未意识到对于物理学科的学习而言,生活经验所具备的重要的、无可替代的价值,导致课堂中充斥着教材内容中的理论内容.该种过于重视理论而忽视实践的教学方式,对于学生吸收、理解物理学科知识存在一定的制约性,学生的学习效率自然无法提升[3].
2.3 缺乏将物理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融合的意识
在高中阶段物理学科的教学环节中,很多教师在进行物理公式、物理定律等内容讲解时都较为倾向理论方面内容,几乎很少有教师会主动地将生活内容和物理学科知识进行有效融合.但是,因为高中物理学科内容存在较强的逻辑性,在教学中,教师如果选择依靠理论的方式进行教学,则学生无法在短时间深入理解内容,而且对学生的思维发展也存在一定的禁锢作用.
2.4 缺乏实验环节的生活导入
在物理学科中,理论学习与实验存在的关联性较强,学生可以通过物理实验的方式以更科学、更快速的方式了解并掌握物理理论知识与相关概念.不过,在实验课程教学中,有些教师完全按照教材中既有的实验步骤,在学生面前重现实验现象.该种方式导致物理实验环节流于形式化,对于物理学科的教学质量与教学效率没有过多的提升价值[4].
3 运用生活物理现象强化高中物理教学效率的测量分析
3.1 在课堂中引入更多的生活物理现象
在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引用知识点的过程中,对于较多学生无法理解的内容,教师便可以联系生活实际,促使问题变得简单化、易懂化.融入生活元素后的物理教学,能够让学生更加方便、快速地达成学习目标,并更加透彻、清晰地厘清生活中的相关知识与内容.在物理学习中,很多物理量都是极为抽象的,如果教学中此类知识内容与生活实际完全脱离,就会导致学生无法联想其在生活中的实际场景,更难以掌握具体的问题解决措施,学生只能死记硬背,对于能力提升而言几乎没有突出价值.
例如 在进行“摩擦力”课程的学习时,首先,教师可以在课程开始时为学生介绍摩擦力的概念、内容,并引导学生认识到日常生活中摩擦力无处不在,以及摩擦力的存在对于人类的生存的价值与意义,促使学生理解摩擦力的产生方式、产生条件以及种类划分等;其次,可以通过观察现象、动手实验等方式带领学生感受摩擦力的存在;再次,教师可以将生活中能够证明摩擦力实际存在的现象列举出来,让学生能够更加形象地掌握摩擦力的产生与存在,让学生对摩擦力拥有更深刻的印象;最后,对高中阶段所涉及的所有关于摩擦力的知识进行总结与归纳,并让学生结合生活实践列举生活中存在的摩擦力[5].
3.2 带领学生观察生活中的物理现象
生活中实际存在的物理现象既能够推动教师的教学工作,又能够促使高中生学习更多、更丰富的物理知识.即便在日常生活中,学生能够感受到更多不同的物理现象,但是依然有一部分学生并未将注意力放在该方面,导致教师讲课讲得口干舌燥学生也依然无法理解[6].当然,也确实有些学生会对生活中存在的物理现象进行观察,但是却忽视了此类内容应该被归属为物理知识与现象.
此外,由于高中生的课业压力較大,其与外界进行接触、观察的机会较少,教师便应该有计划、有想法地引导学生接触并观察生活中实际存在的物理现象.
例如 教师可以将学生在体育课或者休息时间中的参与的篮球运动引入到课堂中,引导学生将“投篮运动”与“物体的运动”课程内容建立联系,学生便能够更加具体、形象地了解物理学科的知识与内涵.
3.3 有效结合生活化教学内容与实验课程
物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拥有极强的实践性.教师在进行实验课程讲授的过程中,可以将其与生活化的教学内容进行有效结合,促使学生能够明晰物理实验在日常生活中的具体应用.高中物理教师通过结合生活化教学内容和实验课程能够带领学生将抽象的理论知识转化发展成为形象化的实验内容,进一步强化学生的课堂学习质量与效率.
例如 在进行“离心运动”相关课程内容的讲解时,教师可以以洗衣机脱水的过程作为实际案例,并通过具体演示洗衣机脱水过程引导学生深刻了解:当物体和水体之间吸附力所提供的向心力降低时,水滴便处于离心运动状态.通过讲解生活化的知识内容,学生能够在实践的过程中,更加清晰地了解物理相关知识[7].
3.4 为学生创设丰富的问题情境
在新课改的要求下,为了能够让学生在课堂中以更集中的精力投入到学习中,教师应该积极、热情地为学生创建更加优质的学习条件与学习环境.而为了能够引导学生在物理课堂中将理论知识与生活中实际存在的物理现象相结合,可以在课堂中创设相应的问题情境,并通过引入生活元素的方式,将学生所具备的主体性价值、主体性地位更加鲜明地凸显出来,促使学生能够在问题情境中强化对于物理现象实际存在的感受,这对于学生注意力的提升、真切地感知物理学科的魅力具有明显的推动性[8].
例如 学习“自由落体”相关知识内容阶段,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深入学习:在日常生活中,哪些运动可以被规划为自由落体运动?在同一高度的条件下,鸡蛋和羽毛一起做自由落体运动,哪一物体会先落地?等等,此类问题能够让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发展.
4 结语
总而言之,在高中物理课程教学工作中,充分地利用生活物理现象来强化高中物理教学效率是极佳的教学办法与思路.高中物理教师在这一过程中需要科学、合理地使用生活中实际存在且能够频繁接触的物理现象,将生活与物理学科之间的距离最大限度地拉近,并通过该种方式,促使高中生能够进一步了解物理知识所具备的重要价值,以便能够让学生改变对于物理内容传统、固定的看法,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也会大幅提升,从而能够真正地提高高中物理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秦东.牢固基础,为腾飞插上翅膀——浅谈如何从生活现象中学习高中物理力学[J].启迪与智慧:教育,2020(07):P.83.
[2]苏剑衡.高中课堂提升“物理观念”和“科学思维”——以《超重和失重》教学设计为例[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20,14(16):164.
[3]王蓓.基于"以生为本"的高中物理实验教学设计——以"互感和自感"为例[J].物理通报,2022(11):4.
[4]黄红锦.科学与人文融合 求真与求善统一——高中物理学科育人价值分析[J].试题与研究:高考版,2020(24):1.
[5]程世硕.核心素养视域下的高中物理教学设计——以"生活中的圆周运动"为例[J].学园,2022,15(17):3.
[6]章袁洋.优化教学设计 提高学习效率——核心素养下高中物理生活化教学优化探讨[J].数理天地:高中版,2022(2):3.
[7]刘杰.科学素养视野下的高中物理教学思考--以"物体的运动"为例[J].新课程研究,2022(28):3.
[8]张春英.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高效物理课堂设计——以"摩擦力"教学为例[J].中学物理教学参考,2020(21):39-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