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榴船:行驶在水上的课堂

2023-07-04 09:17本刊编辑部
家教世界 2023年16期
关键词:拖船驳船大船

本刊编辑部

作者:曹文轩出版社:江苏凤凰少年儿童出版社

“石榴船”是一艘什么样的船?

承运各类货物的四海船队, 由一艘拖船和十六艘驳船组成, 其中的第十号驳船, 因为船上常年摆放着一盆石榴树,便取名“石榴船”。

它是一艘特殊的驳船,因为它除了承运货物,还有一间水上教室。

也就是在这一年的秋天, 县里往四海船队派来了一位老师。 一所小型的水上学校破天荒地诞生了。 那是在一个到处散发着成熟庄稼气味的季节里发生的事情。

学校就设在十号驳船上——只要在舱口铺上板子,做出一间木屋,就是教室了。

“ 四海水上学校” 的学生, 是各船家商量定下的:上学的是七岁以上、 十五岁以下的孩子。 这些来自各个船上的孩子,一共十五个。 船上永远干干净净,没有一星尘埃的。

石榴船,是运河船民的家,也是将孩子们送往知识彼岸的学校, 有劈波斩浪的艰苦拼搏, 也有坐看云起的浪漫诗意。 因为有了学校, 四海船队也悄悄地发生着变化,慢慢走向文明……

读打精神底子的书

读书是人的一种生活方式。

我想起我五岁的时候无书可读。 我父亲是一所小学的校长,他有一柜子的书。 在这些书里面,有一套鲁迅作品的单行本。 因为没有书好读,我只好读鲁迅的书,读着读着就读进去了,到了中学,我是学校里作文写得最好的孩子。我记得我写作文的时候,鲁迅的境界、作品和鲁迅说话的腔调就顺着我的笔流淌到作文本上。 在这里我要郑重地告诫各位家长,你们千万不要看到孩子手上捧着一本书读得津津有味就喜形于色,关键是看他们读什么书。 英国作家有一句话:坏书读得再少也不为少,好书读得再多也不为多。 有一些书与其让他们看,不如让他们不看。 读什么样的书呢? 读打精神底子的书,读具有高贵血统的书,读具有文脉的书,读“辈分”高的书。

精彩片段

一只多余的钟

四海船队那艘拖船,发动机突然发生了严重故障。这支运输船队只好中止航行,停泊在一个小镇的大河边。那船队长长一列,宛如一条巨蟒,蜿蜒于水汽茫茫的大河之上。

正是早晨上学的时候,许多孩子看到这支如此庞大的船队抛锚在岸边,不禁都停住脚步,在岸上好奇地观望着。他们有蹲着的,有坐在码头的石阶上的,有靠在河边的大树上将两腿交叉站着的。有独自一人看着的,也有勾肩搭背、三五成群一起看着的。有男孩,有女孩——女孩都比男孩表现出更觉新奇、更惊讶一些的神情。

这些河边长大的孩子,倒也会经常在这条河流上看到船队,但通常是船队在航行之中,在大河中央的航道上,只能远远地看,看着看着那些船就远去了,还很少看到那么长一支船队停靠到他们的岸边来。这里不是一个很大的大码头,而只是一个其貌不扬的小码头,那样长长的一支船队哪里看得上?无缘无故的,怎么会停靠在这里呢?

从昨天黄昏开始,那艘天蓝色的拖船就“突突突”地吼叫着,一直拖着这十六条驳船行驶在河流上,只是快到五更天时才发生故障的。那些船民一夜都在各自的船上看守着。虽然不用撑篙,不用摇橹,但随时过桥过闸,随时会碰上逆行而来的船队,随时可能发生各种意外,是不可有半点掉以轻心的。力气固然不用多花,但心一直悬着、紧着,所以当拖船于拂晓前的黑暗中出了故障,船队停靠在岸边之后,疲倦不堪的船民们一个个赶紧钻进船舱,倒头便睡。直到小镇的孩子们都已经陆续上学,店铺的门陆续打开时,他们才迷迷瞪瞪地醒来。

当小镇上做早饭的炊烟已经散尽时,这十六条驳船上的炊烟才先后飘起。那炊烟有的像一团浓浓的雾,有的像天边淡淡的云。因为河流上的风是随时改变风向和风力的,所以这些炊烟一会儿笔直地升向天空,一会儿向岸上飘去,飘进了街巷,一会儿又飘回河面上,有时遭空中气流的打压,一直贴着水波,宛如一群水鸟在轻轻地盘旋、飞动。

这一团团、一缕缕千姿百态、变化万千的炊烟,就足以吸引岸上的孩子们了——他们还很少见到这样的炊烟呢。

在第十号驳船的船楼顶上,坐着一个叫“大船”的男孩。

他对这样的炊烟早已习以为常,此时吸引他注意力的却是岸上这些背着书包上学去的孩子。他默默地看着他们,心里涌动着羡慕。他都已经十岁了,还没有上学呢,也许永远——一辈子——都不会上学了。因为,他的家在船上。这些船也叫“屋船”,船就是屋子,就是家——漂泊不定的家。他,还有雁花、五枝、喜歌、芹子、王渔、汤汛、李长亮、杨大瓢……谁都不可能上学读书,他们只能跟随船队一年四季漂泊在河流与大江之上,从南到北,从东到西。

他的左脚旁,蹲着那只叫“茉莉”的白猫。它白得像一团松软的雪,有着一只为蓝色、另一只为黄色的玻璃球一般的眼睛,与大船的目光一起看着岸上时,一双尖尖的耳朵不时地动一下,要不就用爪子擦一擦嘴巴或脸蛋。

往岸上看的,还有雁花、王渔他们。他们的眼神与大船的眼神一模一样,除了羡慕,还有来自心底不住流淌的渴望。好像是五号驳船上的芹子,看着看着竟情不自禁地叹息了一声,好像心上的一件珍宝永远失去了似的。

岸上的孩子很快就注意到了这些船上的孩子——这些与他们长得很不一样的孩子。无论是体形、肤色,还是眼神,船上的孩子与岸上的孩子好像都不太一样。船上的男孩们一个个长得都很壮实,像森林里的小熊似的。女孩子当然还是女孩子,而且一个个都长得很俊俏,但看上去都显得比岸上的女孩子结实、充满活力。无论是男孩还是女孩,都是一样的脸色:透红,像冬天大雪来临前还挂在枝头的苹果。所有的眼睛,无论大小,也无论是双眼皮还是单眼皮,都很明亮,像是被清澈的河流昼夜不停地冲刷着的一颗颗石子,又像是灌木丛背后闪烁着的小动物的眼睛。

眼下还在早春,天气依然寒凉,岸上的孩子们还穿着薄袄,这些船上的孩子即使伫立在河上不断吹来的飕飕凉风中,都穿得那么单薄。尤其是大船,他居然上身只穿了一件纽扣不全的衬衫,下身只穿了一条肥大的短裤。他就那样坐在风里,丝毫也不见他感觉到凉意的样子,倒是岸上的孩子看到了他,不由自主地打了一个寒噤,好像是他们一个个只穿了一件衬衫和一条短裤待在早春的凉风里似的。

不远处的学校响起了上课的预备钟声。

那些孩子一听,这才忽然想起了自己原来是去上学的,马上飞也似的往学校跑去。其中两个男孩嗵地撞到一起,双双摔倒在地,有一个还滚到了河坡上,若不是被一棵矮树挡住,差一点儿从河坡上滚到河里。

校园里一片叽叽喳喳声,就像黑压压的林子里密密麻麻地飞来了一大群鸟。

不一会儿,响起了上课的钟声。那钟声响了很长时间,还未等终止,刚才还响成一片的叽叽喳喳声却一下子消失了,剩下的是一片让人怀疑的安静——那种一望无际的田野上却无一个人影的安静。

大船慢慢站了起来,一直往那所学校看着。

校园中央,一根高高的旗杆上,一面鲜艳的红旗正在清爽无比的风中不停地舞动。

过了没一会儿,安静的校园又有了动静,却不再是那种听不见人语的嘈杂声,而是各种各样让大船心动的声音:读书声、风琴声、歌声、哨子声、跑步声……有的班在上语文课,有的班在上音乐课,有的班在上体育课……

所有这些声音,在常年漂泊在水上的孩子们听来,都是迷人的天外乐章。

姐姐麦秋叫大船从船楼顶上下来吃早饭,大船却听不见似的,依然向学校那边痴呆呆地眺望着。

姐姐也出神地往学校那边看了一会儿,然后一声不响地将一碟咸菜、一双筷子和一大碗粥放到了船楼顶上。

大船面朝学校,盘腿坐在船楼顶上,一边吃早饭,一边继续看着、听着。

其他船上的那些孩子,也一直关注着那所近在眼前却又好像远在天边的学校。

船队无论行驶到什么地方,只要看到蹦蹦跳跳上学的孩子,听到学校洪亮的钟声,看到学校上空猎猎飘扬的旗子,船上孩子的注意力都会被吸引过去,就像铁屑突然遭遇一块磁铁,然后就是痴痴地陷入遐想。船都离开很远了,可那些情景和声音还在他们的眼前、他们的耳边,直到遇到另一支船队,或是过一座桥,新的景象涌现在眼前,这一切才像天边的云一样在风中渐渐散尽。于是,他们的心思又回到船上,回到船上孩子特有的大呼小叫中,回到船上孩子特有的嬉闹和玩耍中。

那些学校离他们是那么近,又是那么远,远到好像是在梦中,在云里,与他们毫不相干。

揭秘:作品中的艺术创新

在《石榴船》的写作中,曹文轩先生巧妙地运用了第一人称拟人化手法,分别由石榴树、白猫茉莉和铁钟,自述其跌宕起伏的经历,交代故事背景,叙述故事进展,以多声部呈现人们对知识和生活的热情向往、不懈追求,形成具有象征意义的表达,使这部现实主义小说同时涵盖童话、寓言的特色与魅力,充满温暖而诗意的文学韵味。

猜你喜欢
拖船驳船大船
传统与文化的“投递”
引航中失控船舶的应急拖带分析
全回转拖轮单船傍拖无动力船舶操作浅析
常识:端午节快乐
驳船谣
一艘大船去远航
西江边数大船
2000t驳船改造为起重船吊重试验驳船方案论证
海洋工程安装驳船设计要点分析
拖船技术加快“四化”脚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