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锦鹏 黄洁敏
“双减”政策的推出为我国的素质教育改革点明了方向,初中历史教学也应该积极落实“双减”政策,在教学过程中减负提质,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初中历史教学的内容十分丰富,教师必须依靠作业来帮助学生巩固课上所学知识,因此做好初中历史作业的有效设计便成为减轻学生负担、提升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
“双减”政策的本质是在教育过程中充分尊重学生的成长特点,减轻学生与家长的学业负担。学生与家长的负担大多来自作业的数量,因此优化作业设计成为当前初中历史教师重点研究的方向。初中历史教师应该基于历史学科特点来设计作业的结构,把学生的健康成长作为作业设计的主要原则,在此基础上充分增强历史作业的针对性、趣味性以及思维性,借此让学生积极地投入历史学习中,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
一、“双减”政策下初中历史作业有效设计的内涵与必要性
(一)内涵
“双减”政策一经推出便引发了学生与家长的广泛关注,为学生减负是否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成为大家关注的重点问题。这种担忧从侧面体现了传统教育理念中重成绩而轻过程的错误观念,很多学生家长过分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却忽视了学生思维、能力以及心智上的成长。“双减”政策的推出从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当今教育过程中的诸多乱象,倒逼教师从教育质量的提升出发,真正关注学生成长过程中真正需要的是什么。传统的初中历史作业设计过度重视数量,认为学生通过大量的记忆与背诵便可以快速提升成绩,但初中生正处于心智发展的关键时期,过多的作业非但不能让他们积极、主动地投入历史学习,相反还可能激发他们的逆反心理,学生缺乏实践探索与自主思考的机会,其长远发展自然得不到有效保障。从这一方面来看,“双减”政策的重点应该以提质来减轻负担,借助高质量、针对性强的作业来让学生在有限的作业中感受到历史的内涵与趣味性,在切实减轻学生负担的同时完成教育目标。
(二)必要性
初中历史作业的有效设计一方面是给学生充分的课外时间,让学生能够发展自己的爱好,获得充足的休息时间,从而让学生更好地成长与发展。初中历史涉及的知识数量大、范围广,其中大部分的知识点需要学生记忆并运用。作业作为学生理解并探索历史知识的重要途径,不应该成为学生的压力来源,相反教师需要通过创新作业的形式与内容让学生积极地完成历史作业,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心情中探索历史知识的内涵,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另一方面,传统历史作业设计中包含了大量的背诵与抄写内容,忽视了作业对于学生思维发展的重要性。这种机械式的作业很容易打击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学生仅仅完成作业就需要付出大量的精力,历史思维的培养自然也就无从谈起。初中历史作业的有效设计可以改变这一现状,在深入挖掘历史教材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作业内容与作业形式,减少无效作业,为学生呈现更加高效、科学的历史作业。
二、“双减”政策下初中历史作业设计原则
(一)针对性原则
初中历史作业设计的针对性原则就是作业的数量与难度要适合每一位学生,真正将学生放在首要位置。作业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完成作业,并在做作业的过程中理解知识。因此,教师在作业设计的过程中要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什么样的作业内容与形式适合学生。为此,教师可以从作业的数量与难易程度入手,在保证学生作业完成度的基础上获得能力的提升。首先,从作业数量上来讲,学生完成作业的时间要限制在一定时间之内。教师可以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学习情况有大致的了解,根据学生学习能力的不同设计有层次的作业,让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轻松完成作业,如此才能在减轻学生负担的同时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其次,从作业难度上來讲,教师要立足教材内容与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出难易程度不同的作业,让学生在做作业的过程中经历由简入难、由机械记忆到思维参与的过程,让学生能在知识点连贯的作业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教师也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不断调整作业的难易程度,让学生实现做作业效果的最优化。
(二)思维性原则
培养学生思维是初中历史教学的重点目标,以史为鉴、读史明智等目标都离不开学生的历史思维,因此初中历史作业的设计也要遵循思维性原则,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放在首位,如此才能培养出高素质人才。初中历史教师在作业设计过程中应该重点思考历史学科思维应该如何培养,为此,教师可以从阅读核心素养、史料分析以及信息分辨等角度入手,在作业中重点突出对学生核心思维能力的培养,借此让学生的历史思维获得发展。
(三)趣味性原则
对于大部分初中生而言,历史知识无疑是枯燥的,造成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来自学生没有感受到历史的趣味性与魅力。如何提升历史作业的趣味性既是每位教师应该重点考虑的问题,又是激发学生历史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关键。因此,初中历史教师在作业设计过程中不仅要提升作业的形式与内容的趣味性,还要展现历史知识的魅力,让学生感受到历史知识与自己的成长、发展息息相关。学生在做作业的过程中主动了解历史与现实之间的关系,转变对历史的刻板认知。
三、“双减”政策下初中历史作业设计策略
(一)严格落实“双减”政策,真正做到减负提质
教师在设计初中历史作业的过程中要真正做到减负提质离不开学校的监督与支持,因此学校要充分发挥自己的管理作用,保证每位教师都能落实“双减”政策。首先,学校需要对教师进行监督,保证教师布置的作业符合规范。为此学校可以建立作业管理制度,以年级为单位,推选出负责人进行统一监督管理。学校可以借此组建学科组,让同一年级的历史教师共同探讨历史作业的结构与内容,教师再根据班级学生的具体情况把控作业内容。教师也要定期向监督组进行汇报总结,保证历史作业的数量与质量。其次,历史教师要充分发挥作业的作用,即巩固知识与查漏补缺。教师在设计历史作业时也要以此为基础,针对学生的作业情况不断优化作业内容。学校也要给予教师一定支持,不断加强教研活动,找到符合学生发展规律的作业形式与内容,真正提高初中历史作业设计的整体质量。
(二)创新初中历史作业的形式与内容
1.历史重现,让学生真正走进历史
初中历史作业必须改变以往机械背诵与抄写的情况,而是要注重对学生的引导,让学生主动探索历史知识、了解历史事件。初中历史包含了大量的历史事件,所以教师在作业设计过程中可以借助地图绘制、事件分析等形式加深学生对具体知识的理解,也可以借此开发学生的历史学科思维,让学生更积极地参与到历史知识的探索中。例如,在教学“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这一单元内容时,教师可以布置一项地图绘制类作业:让学生对照现代地图绘制出夏、商、周三个朝代的版图,让学生对这三个朝代有粗略的认知,进而让学生根据教材内容分析不同国家关于政治、经济、文化的政策,这些政策又与国家所在的位置有什么联系等。通过作业内容可以看出,初中历史作业的目的主要是引导学生主动思考,让学生真正走进历史,在遇到具体问题时能借助历史思维去探讨与分析,从而提升学生的历史学习能力。
2.加入口头作业,让学生展示历史知识
教师在初中历史作业设计过程中要注重“说”的形式,让学生在说的过程中逐渐加入自己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在互相交流的过程中提升学习成就感。首先,教师可以在每节课之前设置一项口头作业:讲解历史故事。例如,在教学“三国魏晋南北朝时期”这一单元内容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搜寻这些时期自己感兴趣的历史故事。这一时期虽然战乱不断但英雄辈出,其中脍炙人口的故事能深深吸引学生去探索。学生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也会对历史的背景与人物了解更多,教师也可以借此抛出一些具有争议性的话题,让学生在课下继续主动探索。其次,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各种类型的题目,让学生自主选择感兴趣的问题进行演讲。这种作业形式有助于学生主动思考并解读题目,引导学生主动搜集与之相关的资料,进而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学生在搜集、整理、总结、表达的过程中逐渐增强了对知识的理解,提升了参与课堂学习的热情。例如,在教学秦汉时期相关内容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为学生命题:为什么秦朝能灭六国?秦始皇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秦朝的政治制度是怎样的,对后世有什么影响?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问题并准备讲解稿,在课堂上将自己的理解表达出来。教师还可以引导选择相同问题的学生在课余时间进行探讨,共同构建历史框架,从而加深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认知。
3.画出历史,增强作业的趣味性
提升历史作业的趣味性对于减轻学生负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至关重要,教师可以在设计作业的过程中加入繪画元素,让学生根据自己对教材内容的理解来创作绘画作品,借此提升学生表达历史的能力。针对学生绘画水平存在差异的情况,教师可以以漫画作为作业形式,让学生突出历史人物、地点的特点,借此将复杂的知识体系简单化,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例如,在教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一单元内容时,教师可以布置关于两次鸦片战争的漫画作业,让学生把教材中的主要知识点画出来。学生在创作漫画的过程中可逐步了解到两次鸦片战争的背景、列强发动鸦片战争的目的等内容。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用漫画的方式探索:鸦片战争对中国发展带来哪些影响?现代社会发展中,我们还能看到鸦片战争的影子吗?这些问题都可以引导学生发散自己的思维,加深学生对重点历史知识的理解。教师在增强初中历史作业的趣味性时应该把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融入其中,让学生在做作业的过程中得到有效的引导与帮助。教师在设计作业的过程中可以增加一些材料命题类作业,即教师根据教学内容为学生提供一定的历史材料,让学生在充分理解材料内容之后依据材料命题。这种形式的作业既需要学生深入钻研材料内容,又需要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解读材料,有效提升了学生运用历史知识的能力,教师也可以从学生的作业情况中了解到学生的学习情况,从而更有针对性地布置作业。
4.演绎历史,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初中历史作业要想达到提升学生全面素质的目的,就需要将更多实践类的作业形式融入其中,让学生在充分掌握历史知识的基础上,深入思考历史人物、事件的内涵。为此,教师可以通过历史剧的编写与表演的作业形式,让学生充分融入历史中,感受历史人物的真实想法。历史剧要遵循史实,即台词、背景、剧情等基本要素要与时代相吻合,在编写完剧本后,教师也要引导学生主动搜集表演道具,进而进行分组表演,将真实的历史事件还原到课堂之中。这种形式的作业对学生来讲较为新奇,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创作热情,学生在创作剧本的过程中通过不断查阅资料与互相交流能逐渐理解历史知识的内涵。例如,在教学“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这一单元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以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为基础让学生自主编制剧本。如新文化运动中的陈独秀、蔡元培、鲁迅、胡适等都是大家耳熟能详的人物,学生可以自主设计剧本场景及台词,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通过表演的形式重现历史,更能提升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学习热情。
综上所述,“双减”政策为初中历史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初中历史教师在有效设计作业的过程中应该贯彻落实“双减”政策,从减少作业量入手,为学生设计形式与内容更丰富的作业,借此提升初中历史作业的设计质量。教师应该重点体现历史作业的层次性、趣味性与思维性,将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放在首位,如此初中历史教育才能真正发挥作用。
参考文献:
[1]王文娟.在“双减”政策背景下优化初中历史作业设计[J].吉林教育,2023(3):94-96.
[2]饶红萍.“双减”政策背景下提升初中历史单元作业设计有效性的策略研究[J].教师,2022(35):66-68.
(作者单位:江西省吉安市万安县第二中学)
编辑:陈鲜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