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文静
摘 要:岩画是人类宝贵的文化遗产,它是凿刻或描绘在露天岩石、岩壁或洞窟石壁上的各种图像和符号。岩画在全世界五大洲都有分布。中国岩画研究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尽管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岩画仍属小众的专业方向,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人才培养方面的不足与局限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也是急需解决的问题。在当下,中国岩画研究要想发展,必须重视岩画人才的培养,构建岩画人才的培养体系,提高岩画人才的培养质量,形成可持续性和系统性的岩画人才培养机制。在岩画人才培养方面,高校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关键词:岩画;人才培养;高校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23)05-0096-05
一、中国岩画的发现与研究进展
岩画是人类宝贵的文化遗产,它以凿刻或描绘在露天岩石、岩壁或洞窟石壁上的各种图像和符号,来记录古代人类生活、生产、宗教等多方面的内容,反映了当时人们的现实生活和精神状态,岩画不仅具有历史价值,也具有艺术价值。
最早关于中国岩画的记载,见于公元前3世纪的《韩非子》卷十一的《外储说左上第三十二》:“赵主父令工施钩梯而缘播吾,刻疏人迹其上,广三尺,长五尺,而勒之曰:‘主父常游于此。”“刻疏人迹其上,广三尺,长五尺”即是对脚印岩画的描述。此后,西汉司马迁的《史记》、北魏郦道元的《水经注》、北宋时期编撰的《太平御览》,以及清朝的《宁明州志》{1}等文献也都对岩画做了记载。
在我国,对岩画的调查和研究开始较晚。真正的调查和研究始于黄仲琴先生1915年对福建华安汰溪仙字潭岩画的调查,以及1935年黄仲琴先生发表的《汰溪古文》,{2}黄先生认为仙字潭的这些图像为古代的文字。随着对岩画调查和研究的深入,仙字潭的图像被确定为包含人面、人物形象等内容的岩画。岩画的实地考察和初步研究工作是伴随着中国考古学的发展而逐渐开展起来的。1927年,中国学术团体协会和瑞典探险家斯文·赫定联合组成的“中瑞西北科学考察团”在科考活动中发现了内蒙古阴山西段狼山脚下的岩画。1928年,西北科考团发现了新疆的博克达山岩画以及库鲁克—塔格岩画。20世纪50—60年代,随着考古调查工作的开展,岩画被大量发现,广西左江流域花山岩画(红色颜料涂绘而成的岩画,包含有大量的祭祀人物形象)、云南沧源岩画(技法多为红色颜料绘制,内容以人物形象为主,兼有狩猎、放牧等)、新疆阿尔泰山岩画(制作技法多为凿刻或磨刻,少量为颜料绘制而成,内容有动物、放牧、狩猎、战争等)和宁夏贺兰山岩画(制作技法为凿刻或磨刻,其中贺兰口岩画点的图像多为人面像)。20世纪70—80年代,新发现岩画的数量陡增,如内蒙古的乌兰察布、桌子山、阴山、巴丹吉林和白岔河岩画,甘肃的黑山、祁连山岩画,江苏连云港的将军崖岩画,新疆的昆仑山和呼图壁岩画,台湾的万山岩雕,以及青海岩画,西藏岩画,等等。{3}岩画数量之庞大,内容之丰富,制作之精美,吸引了来自考古学、艺术学、民族学等学科的学者的关注,由此在中国掀起了岩画研究的热潮。1996年,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洪涛研究员所编纂的大型资料集《中国岩画的发现与研究》,{4}收录有关岩画研究的论著就有八卷十四册。
20世纪90年代中期后,中国岩画的分布体系已经基本建立起来。中国岩画可以大体分为三大系统,分别为北方岩画系统、西南岩画系统和东南岩画系统。{5}关于岩画的诸多问题在研究的过程中也都不同程度地被涉及。而且,20世纪80年代后,在陈兆复、盖山林等岩画界前辈的努力下,中国岩画正在為世界所了解,中国岩画的研究也逐渐融入世界岩画研究的潮流中。
但是,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后,中国岩画的研究进入一个低谷期,原因是岩画的年代问题无法得到很好的解决。由于缺乏充分的层位关系及碳十四直接测年数据支持,多数岩画的绝对年代难以确定。而岩画的一些断代方法往往受到诸多质疑。目前使用较多的是综合比较分析法,即通过历史文献、考古资料和民族学等资料的对比研究来做岩画断代的分析,但这种方法会由于使用不同引证资料而得出不同的结论,或仅凭图像来判定年代而导致结论的不可信,等等。部分岩画可以通过科学手段测定年代,但这种方法存在一定局限性,所以仍处在实践摸索的阶段。{6}
进入21世纪,中国岩画研究又开始蓬勃发展起来,原因是不断有新的岩画被发现,而且数量很多。例如,在中原地区的新郑、禹州、新密、方城、南阳等地,发现有大量的凹穴岩画,这使得中原地区成为凹穴岩画的集中分布区,一时凹穴岩画成为研究热点。又如在辽宁鞍山,黑龙江大兴安岭地区,浙江的温州、台州也有新发现的岩画,等等。大量新发现的岩画激发了岩画研究的持续开展。此外,21世纪后,国际的岩画研究与合作的日渐增多也促进了中国岩画研究的发展。2014年7月,国际岩画组织联合会(IFRAO)年会在中国贵阳召开。中国学者在国际重要岩画刊物也发表有学术文章。另外,岩画与各学科之间的交叉研究加强。岩画研究,不仅需要考古学、艺术学、人类学、社会学等多学科的支持,更需要诸如多媒体和科学技术的介入。所以,中国岩画研究又迎来了自己的春天。
二、中国岩画人才培养的意义
岩画是一个世界性的现象,其分布范围很广,在全球五大洲均发现了大量岩画。在亚洲的中国、蒙古、印度、日本、韩国、前苏联、印度尼西亚等,欧洲的西班牙、法国、意大利等,大洋洲的澳大利亚、新西兰等,非洲的安哥拉、埃及、阿尔及利亚等,美洲的加拿大、美国等,都有岩画的分布。在世界范围内,最早发现和记录岩画的国家应该是中国,战国时期的《韩非子》记载了有关脚印岩画的事;在印度的古代文献中,也有关于手印崇拜的记录,印度岩画的首次公布是在19世纪中叶,印度的考古队发现了北印度温迪亚山的岩画;非洲岩画由葡萄牙的一个旅行队在1721年首次发现,在今天,非洲的布须曼人仍有制作岩画的传统;欧洲岩画最早发现于1627年,一位教师在瑞典描下了第一幅史前岩画;美洲的岩画在17世纪初发现于马萨诸塞州。迄今为止,全球大约发现400多个岩画遗址。{7}岩画图像总数可能达到5千万个。{8}岩画的年代从大约4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末期一直延续到近代。{9}在人类生活居住的地方,先民们通过岩画这种载体记录自己的社会生活、经济活动,表达他们对世界的理解和认识。因此,我们能够凭借岩画研究来了解人类早期的历史、文化、宗教信仰等问题。岩画作为再现人类历史的一种直接依据,其研究的重要性显而易见。
岩画的科学研究开始于20世纪初。19世纪70年的西班牙阿尔塔米拉洞窟岩画,以及后来的法国拉斯科洞窟岩画的发现掀起了岩画研究的热潮。当时,针对已经收集的大量岩画原始资料,面临的工作不仅是要将这些岩画进行描述,还要解析它们的含义,同时,还需要有一个科学的研究方法和理论指导。所以,世界岩画研究中,描述和理论创建工作同时进行。时至今日,世界岩画的研究已日趋完善,众多的岩画解释理论和假说被创立,岩画的整理和分析也更加系统。
中国经过几十年的调查与发现,北方的黑龙江、辽宁、内蒙古、宁夏、青海、甘肃、西藏、新疆,东南地区的江苏、浙江、福建、广东、香港、台湾,中原地区的河南新郑、禹州、方城、新密、南阳等地,以及西南的广西、贵州、云南、四川等省区都发现了多处岩画点,岩画分布遍及大半个中国。中国成为世界上岩画保存最丰富、数量最多的国家之一。不过,相比较而言,中国岩画研究还处在起步阶段。目前,在中国,岩画的调查工作基本结束,大部分岩画已被发现。但是,面对众多的、已经收集到的原始资料,我们缺乏对各地不同体系岩画的系统整理工作,缺乏对岩画区域特征和分布规律的了解,还需要继续摸索解决岩画年代问题的办法,需要建立起中国岩画的类型分布和年代序列的基本框架,需要更多热爱岩画事业的人参与进来、加入进来。因此,急需培养大量的岩画人才,使中国岩画研究的星星之火可以延续。
三、中国岩画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岩画人才培养,多依托工作单位或高校科研机构。往往是在岩画调查和研究的过程中,逐渐培养出对岩画有一定了解并能够进行研究的人员。
在中国,最早建立岩画机构的是中央民族大学。1984年,陈兆复教授申请了校级重点科研项目——《中国岩画》,{10}开始了对中国岩画的资料搜集和实地考察,同时也开启了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1987年1月该团队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了“中国岩画图片展览”,展出了考察照片,这是我国首次岩画展览,影响力很大。1987年,陈兆复在意大利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岩画委员会”年会上被选为国际岩画委员会五个执行委员之一,也是当时亚洲唯一的一位执行委员。当时我国先后有10位学者被推荐为国际岩画委员会会员。1991年10月“国际岩画委员会年会暨宁夏国际研讨会”在宁夏银川召开,这是我国首次举办国际性的岩画学术会议。参加会议的有来自十几个国家的100多位岩画学者,其中包括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顾问、国际岩画委员会前主席阿纳蒂,国际岩画委员会秘书长阿丽拉,国际岩画组织联合会负责人贝纳里克。{11}这次会议,加强了中国与世界其他国家的合作与交流。前期一系列的科研工作和所取得的成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992年中央民族大学成立中国岩画研究中心,逐渐开始招收博士生、硕士生,举办岩画学术会议等,并结合学校特色,将民族学、社会学的专业特色融合到岩画人才的培养中,以多种形式培养岩画专业人才,以适应社会对毕业生多方面的需求。
较早成立的专门的岩画研究机构是宁夏岩画研究中心,其前身是宁夏文化艺术中心,2006年正式更名为宁夏岩画研究中心。中心依托宁夏贺兰山岩画遗址,开展对宁夏现存岩画的发现、研究与保护工作。通过岩画田野调查工作的开展、每年一期《岩画研究》辑刊的出版、学术会议的召开、专题展览的策划展示、高级研修班的举办、与高校合作研究模式的建立等方式,{12}培养了大批岩画专业人才。
21世纪初,由西北第二民族学院成立的岩画研究中心與上海古籍出版社合作,对宁夏大麦地岩画和贺兰山岩画开展田野调查,分别于2005年和2007年将调查成果出版发行;2008年成立的内蒙古河套文化研究所(内蒙古岩画研究院),以及内蒙古河套文化博物院,均致力于阴山岩画的保护与研究。
2013年6月,经国家民政部批准,中国岩画学会成立,这是中国岩画发展史上的标志性事件。中国岩画学会是中国第一家由国家相关部门批准成立的学术性、非营利性的全国性岩画组织、国家级社团,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布赫担任中国岩画学会名誉会长,并多次出席中国岩画学会的会议。中国岩画学会在推动岩画学术研究,推进岩画保护及申遗工作,加强国际合作交流,培养岩画人才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2016年,学会会刊《中国岩画(中英文)》创刊,这是中国唯一的岩画类国家级期刊。在全国严格控制期刊规模的大背景下,该期刊获得办刊许可也彰显了国家对岩画研究的重视。
2014—2015年间成立的岩画研究机构,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2014年3月,内蒙古鸿德文理学院成立中国北方岩画研究所,开设大学生公选课岩画艺术鉴赏。2014年6月,广西民族师范学院成立广西左江花山岩画研究院,主要对花山岩画相关研究资料进行收集、整理,培养花山岩画本土研究力量。2014年7月河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成立国际岩画断代中心,该中心一方面在中国开展岩画测年工作,另一方面尝试建立岩画数据库,同时培养从事岩画研究的研究生。2015年4月,广西左江花山岩画研究中心在广西民族博物馆成立。2015年新疆呼图壁县岩画保护与研究中心成立,这是由从事岩画研究与保护的科研院所、大专院校等机构和个人自愿组成的学术性、非营利性的组织。2016年7月,广西花山岩画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无疑是本轮岩画发展高潮的标志性事件。
此外,阿拉善岩画艺术研究中心,河南具茨山岩画研究中心,三峡大学岩画研究中心,广西民族大学民族研究中心,海南热带海洋学院岩画中心,等等,也都从事岩画相关研究和人才培养工作。
在人才培养方面,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岩画学会申请的国家艺术基金项目“中国岩画保护利用与岩画新艺术创作人才培养”。培训班于2017年12月在北京中央文化管理干部学院正式开班。培训班的课程结构分为理论和实践两部分。理论部分由国内从事岩画及艺术史等方面研究的专家学者来讲授,实践内容则是到世界文化遗产地——广西花山岩画文化景观区,进行实地考察,同时邀请国内最早从事岩画新艺术创作的画家前来交流座谈。这次培训有来自14个岩画大省的35位学员参加。{13}岩画新艺术创作人才培养成果汇报展在海南热带海洋学院南海文化博物馆举办。这个项目拓宽了岩画人才培养的格局,对岩画的传承、保护、研究起到了很好的带动和宣传作用。
2016年,中国人民大学与锡林郭勒盟文物保护考古研究中心(原锡林郭勒盟文物保护管理站)联合对锡林郭勒盟境内的岩画遗存进行系统调查。{14}在此调查的基础上,2017年5月,内蒙古自治区成立70周年系列活动——“古代文明的不朽印记”锡林郭勒岩画展在锡林郭勒盟博物馆开展,并同时举行了学术研讨会和讲座培训。笔者参与了此次培训,以《中国岩画的分布及特征》为题进行授课。参加此次培训的为地方一线的工作人员,而且岩画展览有大量民众参加。这次活动对于岩画的宣传和一线工作人员的培训起到积极作用。
此外,在全国各地举办国内、国际岩画会议。比如中央民族大学中国岩画研究中心学术活动月,中俄蒙岩画联合科学考察与学术论坛,青海玉树通天河流域文物科考暨岩画学术研讨会,甘肃嘉峪关黑山岩画——中、意、俄、美国际学术研讨会,等等,也对岩画人才培养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中国岩画研究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尽管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岩画仍属于一个小众的专业方向,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人才培养方面的不足与局限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也是急需解决的一个问题。
地方性的岩画研究机构多是依托当地的岩画资源,整合自身的研究力量,通过当地岩画的调查与研究工作的开展,培养出一批本土岩画人才,这对于保护与传承岩画文化遗产,促进岩画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有积极的意义。但存在的问题是,部分研究机构会受各种因素的影响而不能持续下去,而且此类研究机构培养的仅是相关的工作人员,没有可持续性和系统性。
对于人才的培养,高校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高校作为培养高水平人才的机构,可以构建岩画人才的培养体系,提高培养的质量,形成可持续的、系统的人才培养机制,同时可以融合本校的学科特色、师资力量、教学经验等优势,推动岩画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由此,有以下几点建议:第一,提高对岩画的重要性的认识,加强专业建设,开设岩画的通识性及相关课程,将岩画的课程融入与岩画研究关系密切的专业建设中,比如考古学。这样不仅可以优化人才培养格局,也适应了社会对相关人才的需求。第二,以科研项目带动岩画人才的培养,通过科研项目的开展,带动学生系统、深入地研究岩画,培养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第三,加强与岩画遗址所在地区的联系,在岩画遗址地建立岩画实践实习基地,通过大量的社会实践培养岩画人才。第四,整合校内外资源,邀请校外的岩画专家举办讲座、授课等,或选派学生参加岩画学术活动,拓宽学生的视野,提升学术水平。第五,加入国内岩画组织,如以团体会员加入中国岩画学会,将高校的岩画人才培养融入国家岩画人才培养的层面。
在当下,我们必须重视岩画人才的培养,构建岩画人才的培养体系,提高岩画人才培养的质量,形成可持续性和系统性的岩画人才培养机制,以推动中国岩画研究的进一步发展,从而在国际岩画研究中占有一席之地。
注 释:
{1}{3}陈兆复.古代岩画[M].北京:文物出版社,2002:13-18,20-49.
{2}黄仲琴.汰溪古文[J].岭南学报,1935(02).
{4}洪涛.中国岩画的发现与研究[G].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图书资料室,1991.
{5}参考陈兆复.古代岩画[M].北京:文物出版社,2002;陈兆复,邢链.世界岩画·亚非卷[M].北京:文物出版社,2010.
{6}1980年代开始实践的岩画直接断代方法——微腐蚀断代法,在一些地点取得进展。微腐蚀断代,就是在各种岩石上制作岩画时,岩石中的石英和长石晶体,如果存在被截断或有制作痕迹的,且保留在原来位置上并一直未被覆盖,那么通过对其痕迹风蚀程度的测定和分析可以确定岩画的制作年代。参见汤惠生.岩画断代技术手段的检讨——兼论青海岩画的微腐蚀断代[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04);汤惠生,梅亚文.将军崖史前岩画遗址的断代及相关问题的讨论[J].东南文化,2008(02);Tang Huisheng, Giriraj Kumar, Liu Wuyi, Xiao Bo, Yang Huiling, Zhang Jiaxin, Lu Xiao Hong, Yue Jianhua, Li Yingnian, Gao Wei and Robert G.Bednarik. The 2014 Microerosion Dating Project in China[J]. Rock Art Research,2017,34(01).
{7}[法]卡罗尔·弗里兹主编,颜宓译.史前艺术[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20:15.
{8}陈兆复,邢链.世界岩画·亚非卷[M].北京:文物出版社,2010:16.
{9}研究者对印尼苏拉威西岛岩洞中的12个手印和2个动物岩画进行了年代测定,确认该地区的岩画距今3.99万年至3.54万年,可参考M. Aubert1, A. Brumm, M. Ramli, T. Sutikna, E. W. Saptomo, B. Hakim, M. J. Morwood, G. D. van den Bergh1, L. Kinsley, A. Dosseto. Pleistocene Cave Art from Sulawesi[J]. Indonesia Nature, 2014,10;欧洲最早的岩画校准后的年代為奥瑞纳时期,即在4万年左右,可参考[法]卡罗尔·弗里兹主编,颜宓译.史前艺术[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20.
{10}{11}中国岩画研究中心.从科研项目中国岩画到中国岩画研究中心成立[J].民族教育研究,1994(02).
{12}2015年1月21日,中央民族大学文物与博物馆教学科研实践基地挂牌仪式在宁夏岩画研究中心举行,建立了地方文博单位与高校合作研究的模式。
{13}本刊記者报道.征程开启——中国岩画新艺术之路[J].中国岩画,2018(01).
{14}王晓琨,等.锡林郭勒岩画[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9.
(责任编辑 曹彩霞)
Abstract: Rock art is a precious cultural heritage of mankind. It is a variety of images and symbols painted or carved on cave walls or open-air rocks by ancient people. Rock art can be found on five continents. After decades of development, although some achievements have been made in the study of rock art in China, rock art is still a minority professional direction. The reasons are various, and the shortage and limitation of talents training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reasons, which is also an urgent problem to be solved. If the research of Chinese rock art wants to develop, we must pay attention to the training of rock art talents, build a training system for rock art talents, improve the training quality of rock art talents, and form a sustainable and systematic talent development scheme for rock art.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cultivation of rock art talents.
Keywords: Rock Art; Training of Talent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