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只有学校教育而没有家庭教育,或者只有家庭教育而没有学校教育,都不能完成培养人这一极其艰巨而复杂的任务。”在“育人”这一严肃议题上,家庭和学校必须双向配合,社会面积极参与,才能实现从成绩导向的功利化教育向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转变,从完成重学业监督式教育向重内心沟通式教育的转轨,从促进“闭门式”家庭教育向家校社协同育人的延展。
继2022年1月实施《家庭教育促进法》后,教育部、中央宣传部等十三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的意见》,明确了学校家庭社会在协同育人中的各自职责定位及相互协调机制。本期,编辑部就如何构建科学高效的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学校如何切实提高家庭教育水平,为家长和学生成长赋能;如何在实践中调整家庭和社会的育人角色、参与范围及内容,实现从“旁观者”到“积极参与者”的转变等问题,邀请专家从家校社联合共育的角度分析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路径,通過微镜头展示西安市碑林区、延安市宝塔区、渭南市临渭区、商洛市等地家校社协同育人的实践,并组织了一期圆桌对话,从学校、社区、家庭几个方面共同探讨,挖掘新时代背景下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的陕西路径,为全社会关注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营造良好的氛围,共促青少年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