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见血封喉古树资源特征分析

2023-07-03 09:41卓飞林玲杨小丽陈琳王如
园艺与种苗 2023年5期
关键词:树龄古树名权属

卓飞,林玲,杨小丽,陈琳,王如

(海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海南省红树林研究院),海南海口 571100)

见血封喉(Antiaris toxicariaLesch.)又名箭毒木、剪刀树、大药树,被称为“林中毒王”,隶属于桑科见血封喉属,是一种生长在亚热带和热带地区的大型剧毒乔木,因其树汁一经伤口接触会使血液瞬间凝固,导致血管封闭,造成人畜窒息死亡而得名,被列为国家二级保护植物[1]。见血封喉多生于海拔1 500 m 以下雨林中,在中国主要分布于广东(雷州半岛)、海南、广西、云南南部,国外分布于斯里兰卡、印度(包括安达曼群岛)、缅甸、泰国、中南半岛、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爪哇、加里曼丹、苏拉威西)等地;变种分布于大洋洲和非洲[2]。

见血封喉的树液有剧毒,人畜中毒则死亡,因此可用其乳汁制毒箭猎兽用。其味苦,性温,乳汁入药用于泄泻、催吐、强心,还可以作麻醉剂;种子入药,解热止泻,用于治疗痢疾。见血封喉茎皮纤维可作布料和绳索[3]。其树干笔直,树冠高大茂盛,有层次,板状根奇特,尤如火箭尾部的翼片支撑着硕大的树干,且每株树都有独特状态的板根。海南省开展了第2 次古树资源普查,据统计,海南省见血封喉古树702 株,占全省古树的3.75%,在全省古树排名中排第6 位。见血封喉在历经了百年沧桑后,成为海南村寨周围林木绿化的重要树种,人们在树下乘凉,甚至房子就建在其树阴下,可见它能和人类和谐共处,并不像其名字那般骇人[3]。笔者在海南省开展第2 次古树资源普查数据的基础上,对海南见血封喉古树资源现状进行了系统分析,分析其数量、分布、生长状况及树龄等特征,可为科学地、有组织地开发见血封喉古树生态旅游提供数据基础,也可为其研究古植被、古气候、古植物地理提供重要证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地概况

海南省位于中国大陆最南端(18°10′~20°10′N,108°37′~111°03′ E),包括4 个地级市、5 个县级市、4 个县和6 个自治县。海南地处北回归线以南的热带北缘,属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22℃~27℃,年降水量1 000~2 600 mm,年平均降水量为1 639 mm,有明显的多雨季和少雨季。具有森林面积213.6 万hm2,森林覆盖率高达62.1%,自然保护区面积666.063 万hm2,林地面积119.8 万hm2,活立木蓄积量1.63 亿m3,零星(四旁)植物104 万株,古树名木18 000 多株[4]。

1.2 研究方法

1.2.1 数据来源。见血封喉数据来源于海南省第2 次古树名木资源普查构建的海南古树名木保护管理系统(http://36.101.208.195:8000/antree/login.shtml),包括见血封喉的分布、数量、树龄、树高、胸径等相关基础数据。

1.2.2 数据处理。数据采用WPS Excel 处理,应用结构分析法对见血封喉各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构分析是用总体中部分数值()除以总体全部数值()来求得比值进行分析,用P1表示各项个体指标的数值占总数值的比值,常用百分数表示[5-6],公式如下:

2 结果与分析

2.1 资源特征

2.1.1 行政位置分布。由图1 可知,见血封喉古树除了三沙市外,海南省17 个市县均有分布,共702 株,存在数量最多市县为临高县206 株,其次为海口市167 株,最少的为五指山市1 株。

图1 见血封喉古树在海南省各市县分布

2.1.2 生长地理位置分布及特点。见血封喉主要分布在乡村,有648 株,占比92.3%,其次是国有农场、林场、公园、城镇;分布特点主要为散生697 株,占比99.2%。

2.2 树龄及保护等级

依据2013 年《海南省古树名木保护管理规定》第九条:名木和树龄在300 年以上的古树,实行一级保护;树龄在100 年以上不满300 年的古树实行二级保护。对见血封喉树龄统计分析,100~199 年573 株,200~299 年72 株,300~499 年46 株,500~599 年11 株,600~999 年无,1 000 年1 株,坐落在儋州市那大镇军屯村委会;一级保护58 株,二级保护644 株。一级古树最多的市县为临高县16 株。

2.3 生长及环境状况

见血封喉生长状况调查显示,正常株625 株,占比89.0%,衰落株73 株,占比10.4%,濒危株4 株,占比0.6%;生长环境良好656 株,占比93.4%,生长环境一般6株,占比0.86%,生长环境差36 株,占比5.13%,生长环境极差4 株,占比0.57%。

2.4 立地条件

见血封喉古树大多数生活在低海拔地区,海拔100 m以下594 株,占比84.6%,海拔100~200 m 91 株,占比13.0%,最高海拔741 m,1 株,位于昌江县霸王岭自然保护区内;94.9%见血封喉古树生长的坡向为平坡;生存的土质90%为砖红壤土,5%为火山土,其余为黄壤土和沙壤土。

2.5 权属状况

为有利于古树名木后期的管理,古树名木权属划分为国有、集体、个人,其中国有权属的有36 株,占比5.1%,集体权属645 株,占比91.9%,个人权属占比3.0%。

2.6 高度与胸径分析

由图2 可知,见血封喉的树高和胸径结构整体呈正态分布,树高主要集中在12~26 m,平均树高20.35 m;保亭县什玲镇见血封喉的树高最大,达36 m,澄迈县金江镇的树高最小,仅为7.0 m。胸围主要集中在200~400 cm,平均胸围379.0 cm;琼中县红毛镇的胸径最大,为1 100.0 cm,海口市灵山镇的胸径最小,为26.0 cm。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海南省一级古树的树高与胸径呈显著正相关(P<0.05),表明古树的高度越大,胸径也越大。

图2 见血封喉古树树高和胸围的结构特征

3 结论与讨论

3.1 见血封喉分布及资源现状

该研究发现见血封喉古树在海南分布于17 个市县,共702 株,大多数呈单株散生分布于乡村路旁、房前屋后等地,由此说明,高大的见血封喉树常保存在华南和西南等热带地区农村村寨周围的风水林和村寨中,成为村寨周围林木绿化的重要树种[7];91.9%权属归于集体所有,且大多数归于农村集体,主要原因是受到风水文化习俗影响,群众对古树名木的保护意识日渐增强,多数古树名木生长良好。另一方面,对于衰弱株和濒危株要查清其生长势衰退原因,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措施进行保护和复壮[5]。

研究还发现,见血封喉古树97.6%长在海拔低于200 m的地方,这与方良等学者利用DIVA-GIS 软件提取见血封喉不同海拔点得出见血封喉平均分布在228.7 m 相近,说明见血封喉适合生活在热带低海拔地区,同时见血封喉古树在海南省主要分布区为土壤肥力低的砖红壤,大多数呈野生状态分布,并且生长状况较好,89%个体处于健康状态,此特点目前已引起许多学者关注,要注意如土壤、植被、小区域、人为干扰等其他环境变量的影响[7-8]。

3.2 保护建议

基于以上对见血封喉古树的影响因子分析结果,建议未来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继续加强对其的保育工作:①目前海南见血封喉古树衰落及濒危株占比11%,导致其衰落原因主要是人为干扰破坏,表现在群众乱刻乱划、拴绳挂物、堆放物品甚至折断树枝现象比较严重,导致古树名木生存环境恶劣;其次,见血封喉古树大多数呈野生状态分布,疏于定期养护。建议政府资金投入,设立专项管护资金,定期对编入在册的古树进行施肥、打药等养护。②见血封喉古树的树干笔直,树冠高大茂盛、有层次,板状根奇特,尤如火箭尾部的翼片支撑着硕大的树干,且每株树都有独特状态的板根。可结合振兴乡村战略,挖掘其文化历史,开发生态景观、休闲游憩等功能,结合海南省各地实际,打造特色主题公园。③针对见血封喉独特的地理分布特点,可深入见血封喉古树的科学研究工作。

猜你喜欢
树龄古树名权属
贵州特色古树名木分布示意图
房屋“权属存在争议”的合理认定
保护好古树名木亦是文化传承
干旱荒漠区2个‘早酥’梨品种光合特性与树龄的相关性研究
不同树龄赤霞珠葡萄果实性状及品质的差异分析
古树名木保护立法的实践
农村宅基地房屋权属的确定
巨尾桉不同树龄及染虫状态桉叶油的成分分析
浅谈农村集体土地上房屋权属登记与交易管理
论权属档案的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