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丹 陶燕 尹艳玲 李梦函
摘 要:劳动教育具有立德、增智、强体、育美的综合育人价值,有着明确的课程思政属性。职业教育课程思政建设要围绕“德”的树立、“育”的方式,而实施劳动教育是实现课程思政融入当代职业教育的有效途径之一。通过将劳动教育与高职院校实践教学相结合,可以有效地培养出具备高素质技能的人才。本文针对高职院校工科类专业的实践教学,以实训课程“电机控制实训”为载体,通过组建“三师”协同劳动教育育人团队、重构实践教学内容、创新实践教学实施过程、改善实训教学环境、实施多维多元实践教学评价五个方面,探索实践类课程的劳动教育融入实训教学的具体实施路径,培养学生成为德技并修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接班人。
关键词:课程思政;劳动教育;电机控制实训;实训教学
1 课程思政视域下高职院校实训教学融入劳动教育的意义
作为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陣地之一,高职院校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高职院校在课程思政视域下加强学生劳动教育,能够更加充分地发挥劳动教育特有的育人优势,引导高职学生坚定理想信念,立志以勤奋劳动回报祖国和人民,提升他们的思想道德境界,培养他们的奋斗精神,进而树立高尚的劳动价值观。
在培养高职院校制造类专业人才的过程中,实践教学又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其在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激发创新思维和培养实践能力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与理论课教学相比,实践教学更加注重师生间的交流与共同协作,这种教学方式能够更深刻地影响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当前关于劳动教育在高职院校的教学改革研究主要集中在劳动通识课和劳动锻炼实践两方面上,将研究对准实训课程的数量并不多。为了提高高职院校的劳动教育质量,我们必须加强实践教学,并在其教学过程中积极推进劳动教育的发展。
本文针对劳动教育融入制造类专业实训课程提供了一条教学改革实践路径。通过教学改革,学生在技术技能、学习态度、理想信念方面得到升华,能够以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力争上游,从而实现职业理想。
2 高职制造类专业劳动教育融入实践教学中的实施路径探析
本文针对陕西能源职业技术学院制造类专业的实践教学,以具体的实训课程为抓手,着力探析贴合时代变化特征,符合教育发展规律,体现课程思政建设实践意义,可供高职院校其他实训课程借鉴的实践教学劳动教育建设路径,以帮助解决目前高职制造类专业在劳动教育融入实践教学中遇到的问题,使得劳动教育与职业教育有机融合。
3 劳动教育融入专业实训课程的实施举措
要将劳动教育融入高职制造类专业实践教学中,必须要选取一门实训课程作为载体来进行相关的实践研究。本研究选择了“电机控制实训”课程进行实践研究。该课程是高职制造类专业一门十分重要的实践必修课,其教学规模大、受众多、影响广泛,在该课程中融入劳动教育将成为提高学生劳动素养的有效载体和有力抓手。
本文在“电机控制实训”课程实训教学内容和实训教学环节两个方面,全过程多角度地融入劳动教育等这一新时代职业教育要求。针对制造类专业实践类课程特点,通过组建“三师”协同劳动教育育人团队、重构实践教学内容、创新实践教学实施过程、改善实训教学环境、实施多维多元实践教学评价等五个方面,探索与实践工科专业实践类课程的劳动教育教学,培养学生成为德技并修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接班人。
3.1 组建“三师”协同育人团队,提升实训课教学水平
在实训课程劳动教育建设过程中,必须要引入思政教师以及企业中具有工作经验的高级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组建具有思政教师、专业教师和企业兼职教师的“三师”协同思政育人团队。
思政教师负责劳动意识培养和思政价值引领的顶层设计与方向把控。专业课教师以专业技能为载体,挖掘具有专业和课程特色的劳动育人理念。企业兼职教师引入企业管理理念,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新意识;同时,企业教师用丰富的实践经验和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将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工匠精神。三者在育人的全过程中各自发挥所长,紧密配合,实现知识传授、价值引领和能力培养的统一。
3.2 重构实践教学内容,多维度挖掘劳动育人元素
本研究将基于“电机控制实训”课程的专业和德育目标,进行项目化课程架构和创新性教学设计。团队打破传统实践教学案例的枯燥性,结合真实的煤矿企业控制场景,将教学内容整合为4个生产性实训任务,充分呈现出该实践课程的先进性和创新性。
在整合实践教学内容过程中,多维度挖掘可以与实训内容相结合的劳动素养教学内容。团队从企业典型案例等多个方面,深入挖掘实训过程中的劳动素养元素并且进行实践,并且做到每一个素养目标都能在相应的教学中体现,将劳动育人贯穿实践教学全过程。
3.3 创新实践教学实施过程,全过程实现德技并修育人目标
精心设计的实训环节比传统的专业课思政课堂更具感染力。因此,本研究将对实践教学实施过程进行创新性设计。团队针对每个实训项目,以任务为载体,以学生为主体、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将实践教学过程分为课前准备、课中导学、课后拓展三个教学阶段。在课中教学阶段全面实现七步教学法:任务发布寻问题—分析任务找实质—教师点拨梳原理—团队讨论拟方案—完成任务练技能—故障排查再创新—总结归纳并评价。团队将实训任务与劳动育人紧密结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采用任务驱动、小组协作、8s生产现场管理法等教学方法,构建劳动教育贯穿实实训全过程的教学模式,融“教、学、做”于一体,实现课程德育目标。
3.3.1 实训前,学生参与实训准备工作
在实训前,可以安排学生进行实训前的准备工作。让学生们感受到实训准备工作的烦琐性,从而培养其尊重他人劳动的良好意识。在“电机控制实训”中,学生们需要准备低压电器、耗材和工具,学生因此得到了更多的动手操作机会,这样也能更好地融入劳动教育。
对学生进行分组排班,并组织各小组轮流到实训室参与实训前准备工作,比如熟悉实训环境、了解实训室的规章制度、确保用电安全以及熟悉低压电器及工具耗材的放置情况,以提高实训效率和质量。在实训准备的过程中,实训教师可以采用启发性的教学方式,为学生提供有效的指导,帮助学生以多种角度探索和分析所发现的问题,最终找到最佳的解决思路,比如,根据实训项目中所需要设计安装的电气控制回路,教会学生准备相应数量的低压电器,以及完成对低压电器的功能检测;根据控制回路的功能,选择相应的线型、端子、导轨等耗材,确保学生能够根据实训指导书上的实训内容准备必要的设备和耗材。
3.3.2 实训过程中,注重对学生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并实施8s生产现场管理法
在实训过程中,我们可以让学生们进行小组合作,从而培养他们的沟通技巧、合作意识,以提升其综合素质。为了激励学生的积极性,实训教师可以对那些效率最高、完成度最好的三个小组的实训结果进行考核评分,有助于让学生更有信心去完成实训操作,而不仅仅是按照教师的指示来复现实训操作步骤,从而让学生有机会进一步去探索、发掘、解决问题,培养其独立思考的思维方式和创新能力。在整个实训过程中,学生不仅得到了身体上的锻炼,还得到了实践能力上的提升,这有助于培养其工匠精神和劳模精神。
同时,在实训教学过程中,结合企业8s生产现场管理法(包括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安全、节约、学习)的基本要求,更好地指导实训教学的日常管理,从而让学生更加熟悉生产现场的情况,并且能够更好地理解企业的管理理念。通过把企业8s生产现场管理法细化到教学和管理中,让实践教学更加贴近生产现场,实现校内实践教学与实际工作标准的有效对接。采用企业8s生产现场管理法,不仅可以有效提升实训教学过程的管理水平,而且可以有效提升实践育人的效果,为高职制造类专业建设打下良好的基础。
3.3.3 实训内容上,增加生产性劳动教学内容
在以往的电机控制实训课中,实训教师只是要求学生完成电气控制回路的设计、安装和调试,而很少涉及对低压电器和电动机的维护和保养。而设备仪器的维护与保养恰恰是学生进入企业后必不可少的工作,它不仅是生产劳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培养学生意志力、提升劳动品质的重要途径。为了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我们应该在实训课程中特别强调电动机的维护和保养等内容。同时,我们还应该在每一个实训任务中,要求学生开展更多的生产性劳动内容,比如清洁工作台和清除地面上的油渍。
3.3.4 实训结束后,组织学生完成实训室整理工作
实训结束后,每个小组都要负责整理工作台上的物品,包括回收和摆放低压电器、电动机、分类存储工具、清理耗材等。值日小组的学生负责实训室地面打扫、处理废弃物,让每个人都能参与到实训结束后的清洁工作中来,从而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
3.4 改善实践教学环境,充分发挥实训室文化育人功能
实训室是思政教育与实训教学相融合的重要场所。目前,我校的实训室文化建设大部分只体现了实训室功能和管理制度等,思政元素缺失,其环境育人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我们可以在实训室展现具有工匠精神传承的实践教学氛围。例如,在实训室文化墙上布置一些领域内大国工匠、往届毕业生的先进案例等,营造实训室浓厚的文化氛围,实现文化传承;同时建立规范、有序、安全的实训室环境,有效提升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责任意识;可以营造具备企业特征的实践教学环境,在实训室墙上粘贴企业8S现场管理制度,规范培养学生职业素养,提升社会竞争力。
通过以上一系列措施,建立一个清洁、规范、有序、安全的实践环境,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安全意识和职业技能。
3.5 实施纳入劳动素养的实训教学评价标准,有效实现劳动育人目标
为了能更好地评价学生的实训效果,需要将学生的劳动素养纳入实训教学评价标准,在考核过程中,制定具有团队协作、工作台清理、环保意识等评价指标,并在实训总评成绩中设置一定比例的分值。引起学生的重视,激发学生参与劳动的积极性,才能使劳动教育真正有效融入专业实训教学中,达到以考评促进学生更好地参与劳动学习,进而凸显劳动教育的效果。
同时,为了考核学生的劳动素养,需要制定出多维多元考核评价体系。从评价内容来说,从原来只注重技能考核拓展到学生的动手能力到自学能力、创造能力、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等能力的发展。在评价标准上,坚持以人为本,针对不同的教育对象,建立多层次、多角度的评价体系。在评价主体上,包括教师、企业教师、学生等。
4 调研及学生收获
4.1 调研问卷描述
针对2022级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劳动教育与专业实训融合育人情况,发放“劳动教育与专业实践融合育人”调查问卷。
经过5个班级的调查,我们总计回收了130份有效的问卷。数据表明,将劳动教育纳入制造类专业的实训课程,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劳动技能培养,从而极大地提升其专业水平。
根据调查结果,超过75%的学生认为,在专业实训中,劳动教育能够带来丰富的收获。劳动教育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掌握专业技能,而且能够提高他们对劳动的理解,激发其职业兴趣,并且全面协助学生提升职业素养。调查显示:大部分学生希望在劳动素养和专业技能方面都取得成功,并获得双重认可,并希望将劳动教育和专业实训有机地融为一体,期待在实践中增进技能。
4.2 劳动教育与电机控制实训融合育人模式下的学生收获
在“电机控制实训”的实训教学过程中,学生们深刻地认识到,只有把理论和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够真正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并且明白团队协作的重要性。此外,这次实训不仅使学生们获取了更多的知识,增加了其劳动经验,还让学生们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了动手实践的乐趣,从而更好地把握机遇,把握未来。通过努力,学生能够在劳动素养和专业技能实现双丰收。
结语
劳动教育是高职院校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体系的重要环节,对深入开展课程思政教育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针对高职院校制造类专业,把劳动教育作为课程思政建设的有力抓手,融入实训课程教学全过程。通过在电机控制实训课程中引入实训前分组准备工作、生产性劳动和企业8s生产现场管理法引导等课程改革内容,实现以立德树人的思政育人目标。该实训课程教学改革的内容和方式可以为其他类型的课程提供参考,从而促进制造类专业相似实训课程劳动教育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N].人民日报,20200327(1).
[2]王琳,张新成,何晓倩.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课程体系构建路径[J].山东工会论坛,2020,26(3):93101.
[3]唐烨伟,陆淑婉,赵一婷,等.跨界融合视域下劳动教育课程体系研究:内涵、路径与模型构建[J].中国电化教育,2021(5):4956.
[4]汤素娥,柳礼泉.高校劳动教育课程化的价值意蕴与实践方略[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21(1):99103.
[5]范涌峰.新时代劳动教育课程的现实样态与逻辑路向[J].教育发展研究,2020,40(24):2835.
基金项目:2021年度陕西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双高背景”下高职院校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建设探索与实践(项目编号:21GY053);陕西能源职业技术学院2021年度校级教改研究项目:新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创新研究与实践——以电气专业试点(项目编号:21XJZ01);陜西能源职业技术学院2022年度课程思政示范课《电机控制实训》;2021年度陕西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建设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21GG017)
作者简介:朱丹(1990— ),女,陕西咸阳人,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煤矿机电一体化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