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陈茂林
一位学校教育评价专家说,他对一所学校的评价,主要是看,而不是听,因为看到的情况真实、深刻、全面,有助于分析判断,从而得出较为准确的结论。
为此,他还举了一个询问老师或学生“校长办公室在哪里”的例子加以说明。他说,当问到校长办公室在哪里时,可能有三种情况:第一种,告诉你不知道,便扬长而去;第二种,告诉你在哪里,然后扬长而去;第三种,引领着客人很客气地介绍给校长,然后礼貌地离去。第三种情况是理想的,既说明校长与教师、与学生有着亲密的友谊,又说明学校重视常规的文明礼貌教育,有着浓厚的人情氛围。
当然,这是一个很典型而且有着相当偶然性的例子。遇到第一、第二种情况,不能以偏概全,从而得出否定校长与广大师生的结论;遇到第三种情况,也不能“一好全好”,从而得出全面肯定的结论。
不过,它从另一个侧面告诉我们,一所学校的办学质量,并不是完全取决于校长的教育理念,而是主要取决于校长能否把自己的教育理念变为全体教职员工的教育理念与教育行为;并不是完全取决于健全的规章制度,而是主要取决于能否把各项规章制度落到实处;并不是完全取决于能否按部就班、井然有序地运转,而是主要取决于能否适应发展并具有创新精神;并不是完全取决于教师单方面的热情,而是主要取决于全体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恩格斯说过:“判断一个人当然不是看他的声明,而是看他的行为;不是看他自称如何如何,而是看他做些什么和实际是怎样的人。”我想,判断一个人是这样,评价一所学校也应该是这样。
两名初二的同桌同学发生争执,开始是动嘴,后来发展到动手,结果强势的同学打伤了弱势的同学。班主任盛怒之下,罚这个强势的学生中午不准回家,令他在教室里写检查。家长找到学校,发现孩子一个人坐在教室,问明原因后,家长为了维护班主任决定的“严肃性”,临走时撂下一句话:“好好写检查。”
下午活动时间,家长又到学校想让孩子早点回家补上中午的饭,不料到教室一看,还是他的孩子一个人继续“闭门思过”。家长找到班主任,班主任仍然怒气未消,全然不顾家长的感受,劈头就说:“你们不能这样溺爱孩子,这样会抵消教育效果。”误会,气话,给家长头上狠狠泼了一桶冷水。
好心的家长理解班主任的良苦用心,他没有生气,也没有争辩。无意中遇到校长,还没说完发生的事情,校长就毫无表情地说:“严格管理是必须的。”
我无意袒护家长,也无意批评校长和老师,我只是想说校长和老师要理解家长、善待家长。家长把孩子送到学校,实际上是把希望寄托给了学校,他们对学校是信任的。家长们为学校的发展变化而高兴,也为学校的偶然失误而担心,家长想的和学校做的应该是完全一致的,都是为了孩子。因此,要善待家长,要诚恳地与家长一起探讨教育规律与方法。要知道,主观愿望是通过学生理解并且接纳的方法才能变成现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