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
摘 要:为推进水利技术标准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要在提升整体管理技术的基础上,建立合理的信息化体系,保障水利技术的优化,提升整体水利工程的管理水平。在实际管理工作中,需要针对现存的问题进行深入剖析,在不断完善管理体系的前提下,实现管理技术的更新迭代,以更加完善且包容的体系管理模式,保障水利工程的正常运行。
关键词:信息化系统;水利技术标准;管理工作;应用
中图分类号:TV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6903(2023)01-0073-03
1 水利技术标准管理工作现状
目前,水利管理工作在不断巩固及完善中,水利技术标准进一步获得了有力的夯实及细化,不仅对管理工作的要求更为严苛,而且管理工作的效力、质量等也都已经取得了卓越的成效。同时,相关水利技术方面的管理规定及办法在编制、实施、监管等阶段,都对于水利技术标准管理工作提出了较为细化、明确的要求,通过一系列切实、完整的流程制度,能对管理工作的规范化、有序化发展起到有力地推动作用。
随着水利工程技术标准不断完善提升,其所包含的信息量也持续扩充,因此,管理环节必将面临重重挑战和考验。水利工程管理如果依然利用人工方法、老旧思维模式及经验管理各方面的工作,效率及质量方面将难以达标。而为了解决此方面的难题,信息化系统的设计标准化管理模块的应用都将是大势所趋,是水利技术标准管理工作想要获得规范化、系统化的基础。因此,务必高度重视及关注。
水利专业技术和信息化技术结合的策略,是推动水利现代化进程发展的必由之路,是水利行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同时,水利管理工作取得成效后,不仅解决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均、水资源缺乏的问题,而且对于民众生产及生活等方面都能够起到有力地改善。
2 水利技术标准管理信息化建设中的问题点所在
2.1 信息资源匮乏
水利工程管理工作的主要目的是解决旱涝、水体污染等现象,实现水资源合理调配、合理应用。为此,实际管理工作的重心通常主要在监督检查、预警防范等环节。为了确保管理工作万无一失,提升管理工作质量水平,唯有提升水利技术标准管理信息资源的完善度,管理工作才能得心应手。然而,现下水利技术标准管理信息资源严重匮乏的情形,将是管理不得不面对的拦路虎之一。此种情形下,信息化建设工作的效率及质量必将处于低下的态势中[1]。
2.2 信息资源共享难度大
为提升信息资源的利用效率,信息共享平台的建立尤为关键。受水利信息化系统起步晚、功能完善度差,信息共享难以实现,水利信息管理工作想要发展提升困难重重。同时,各类信息资料难以有效性共享,将对研究及维护等方面的工作极为不利[2]。
2.3 信息不能获得有效应用
水利技术标准管理信息要想有效应用,信息资源共享、信息数据处理等最为基础的部分。然而,方面工作不足时,必将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信息的应用。此外,水利技术标准管理的信息化系统和软件质量水平较差的现状下,管理信息应用环节进一步处于极大的挑战及压力之中,管理信息难以发挥应有效力作用时,产生的影响度将是巨大的。
3 信息化系统的特征
信息化系统的特征具有以下3点。
第一,数据信息实现传输与图文转换过程,是利用双向自动或手动拨号的方式实现,应用起来十分便利。
第二,信息化系统的应用可以实现实时自动采集水情等方面的功效,不仅采集的准确性得到提升,而且减少人工成本支出。信息化系统还具有针对收集到的信息点进行分类、储存等方面的能力,因此,将对于及时发现灾害及异常点等方面,能发挥有力作用。
第三,信息化系统具有调用、预报和自动装载等功能,實际应用过程中,实现信息共享后,将进一步有效利用信息资源,并在预判、决策等环节,能够发挥极大的作用。
4 水利技术标准管理中信息化系统的应用
4.1 功能模块的应用
水利技术标注管理可分为立项模块、起草模块等,模块各自承担不同类型的功能,环环相扣,进而在信息化系统的正常运行、信息资源的有效传递等发挥作用。
水利技术标准的申报、工作大纲、审批等环节由不同的模板分别完成。发布模块主要发布经报批通过的标准,备案模块主要发挥记录及维护信息的功能。
不断完善各模块的功能,将有利于信息资源有效共享,保证资源得到妥善利用[3]。
4.2 流程管理
水利技术标准的制定和修订工作具有严苛的流程要求。
一方面,每一技术标准从立项阶段开始,需要完成起草、征求建议等流程,确保流程都通过审批后,技术标准才能够发行并应用。
另一方面,每一个功能模块的流程都需要几方单位协作完成,且审查通过后方可进入下一个模块。层层审批后,各单位站在自身的角度对于标准给出不同的意见,才能充分保证整个水利技术标准信息管理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技术标准的不足之处也才能获得有效评估[4]。
4.3 数据库的建设
水利标准数据资源的整合环节是重中之重。资源得到整合后,信息化系统的完善性为水利标准信息服务平台提供了全面的数字支撑。数据库的建设一般包含以下3个环节。
第一,建立水利标准基础数据库,明确标准名称、标准编号等信息,使数据库中的信息更加清晰明了,提升应用的便利性。
第二,建立水利标准主要技术要素数据库,主要包含指标、参数等信息,同时建立指标库、参数库等,进一步针对术语进行分类管理。针对查询字段建立索引的举措,不仅方便日常管理维护,而且查询的效率和准确率也能获得极大的提升。
第三,其他如动态数据库、在线服务库的建立也尤为重要,进一步为数据库提供更多支持和数据服务工作后,数据库的完善性才能得到提升。
5 水利信息化技术的主要内容
5.1 信息采集与控制系统
现有的数据处理系统通过引入新的计算方法,进而实现远程人工智能化应用。实际应用过程中,依靠远程数据信息采集与控制系统,工情、水情等主要数据获取测设、采集等方面的工作。同时,依靠分析处理功能获得运行方案、预警方案。
5.2 计算机网络与安全系统
制定科学、合理的目标和方案,才能为计算机网络提供强大的安全服务。为此,要不断强化安全技术和防范措施,通过防火墙等技术为计算机网络与安全提供有力地保障。
5.3 防汛防旱会商系统
防汛防旱会商系统能够收集各种水、雨、工、灾方面的动态数据,通过加工处理后,为防汛抗旱、抗洪救灾决策阶段的支持提供。防汛防旱会商系统一般由硬件系统与软件系统组成,硬件系统包含会议音响、大屏幕显示等服务系统,而软件系统则包括数据库、信息收集服务等系统,通过硬件及软件系统相辅相成作用的发挥,进而为灾情的处理提供强大助力。
5.4 运行维护管理系统
维护管理系统可以维护水利设施信息技术系统,获得巨大的成效。实际管理工作中,要针对水库、堤防等区域设置监测、监控设备,及时发现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故障,采取相应的维修方案和措施后,有力保障水利工程的正常运行。
5.5 资源共享与地理信息服务平台
水利管理信息化技术中,局域网、互联网的应用,可使信息、数据互通更便利。同时,水利工程基础数据、技术信息、工作进程等信息获得共享,有利于水利管理工作的全面开展。此外,打造监督与预防为一体地网络平台,为水利管理工作提供前进的动力。
5.6 综合业务管理与信息管理系统
借助综合业务与信息管理系統的力量,行政办公管理、水政监测等一系列业务处理工作才能有序开展及实施。同时,通过数据加密技术、访问控制技术,信息交互,信息应用才能获得更多的支持。
6 水利技术标准管理综合信息化系统应用效果
水利技术标准管理综合信息化系统的构建,已经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具体应用效果如下三点。
第一,通过信息化系统所发挥出来的作用,进一步为水利技术标准、相关资源数据等信息点的全面整合提供了平台,通过针对信息数据深入性挖掘、全方位分析,构建出完善、权威的水利技术标准信息数据库,可以为水利技术标准的编制、研究工作提供的助力,还能以信息数据库为起点和基础,让水利管理工作取得卓越的成效。
第二,在水利标准数字资源的基础上,进一步构建功能齐全综合信息化系统,为统一、便捷、有效标准信息的输出提供有力的保障。信息的及时性、准确性提升后,管理工作才能有据可依,才能够获得前进的动力,达到目标。
第三,依靠先进信息化技术的力量,依靠具有水利特色的专业服务功能,水利标准的功效作用才能有效地发挥出来,进而为水利行业发展壮大提供支持。
7 推进信息化技术工作的要点
7.1 务必获得各级领导的重视
水利行业要想取得更大的发展,离不开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各级领导心系水利建设,有助于突破各方面困难的阻碍,在水利综合信息化系统的规划、建设及完善等方面基础才能更加牢靠。
7.2 加大资金投入
水利信息化技术极其复杂,只有全区域、全面性覆盖,才能充分发挥作用和效能。为此,完善县级信息化技术的基础,镇村级自动化监测监控系统打造的工作刻不容缓,确保水利信息网得以打通、覆盖,才能发挥应有的效力。
水利工程实际管理、维护工作都离不开资金的支持。因此,加大资金的投入,多渠道、多元化的投入必不可少。年度预算时,务必针对资金应用方面做好充分评估,促使每一分钱都用到实处,只有这样信息化系统才能进一步发挥更大的作用。
7.3 加强管理
信息化管理系统主要是以电子技术为支撑,而电子技术高速化发展必然伴随新设备、新技术的出现,信息管理系统的不断更新等。信息化管理系统的管理及维护工作将是重中之重,管理维护工作到位、有效后,信息化管理系统的服务能力才能提升。
为提升管理维护的能力,管理队伍的专业技能、素养等方面的提升尤为关键。同时,管理工作流程化、标准化后,才能提升管理的质量及效率,为信息化系统注入更多的能量。因此,高素质人才的引入,各类培训工作的开展等,做好人才梯队建设工作,给管理队伍不断注入新的血液有力提升。
7.4 增强交流
加强同其他部门、行业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掌握新信息、新技术等,不断完善信息化管理技术等方面的工作尤为重要。信息化系统不断优化,完善度不断提升,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为水利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越来越多的服务。
8 结语
提升水利技术标准体系,将是大势所趋。同时,信息管理的规范化、信息的共享等方面的工作,将是需要不断深化的重点。为此,相关管理类部门,务必不断剖析自身存在的问题,不断总结取得的经验及成果,在数据挖掘、提供标准信息服务等方面多做工作,水利行业的发展才能蒸蒸日上。
参考文献
[1] 李琳,于兴晗.信息化系统在水利技术标准管理工作中的应用[J].水利信息化,2014(1):25-27+38.
[2] 刘敏.大中型水利枢纽工程精细化管理平台的构建[J].水利信息化,2022(2):89-94.
[3] 唐岗.基于BIM+GIS的洋溪水利枢纽信息化管理平台建设[J].中国水利,2021(4):61-62+58.
[4] 陈祖煜,杨峰,赵宇飞,等.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云平台建设与工程应用[J].水利水电技术,2017,48(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