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智睿
[摘 要]近些年来,计算机技术高速发展,互联网已经普及程度越来越深,我们也迎来了信息化时代。信息化遍布在各个行业中,对于电力产业而言,电力系统中运用计算机网络技术也是必不可少的。电力通信信息化不仅可以提高生产效率,提升信息传递速率,除此之外,它还有利于电力通信信息化系统的建设,以及信息化管理。本文首先对现今我国的电力通信信息系统的建设发展状况进行了分析,然后对于我国电力通信信息系统中存在的不足之处进行了研究,根据问题的研究结果提出了有力的解决措施及建议。
[关键词]电力通信 信息化系统 建设
中图分类号:F426.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07-0282-01
0.引言
未来社会的主流趋势必然会是信息化,其中电力通信行业的信息化也是必然的。我们应当充分利用手里拥有的资源和技术去建设电力通信信息系统,使其变得更加高效和实用。当然,需要提出一个概念——智能电网,它的信息化建设不仅体现在通信网络的建设,也应当在信息管理方面有所体现。由此可以看出,如何建设高效、灵活的电力通信信息化系统是目前急需得到解决的问题。
1、当前我国的电力通信信息化系统建设的发展情况
总体来讲,如今我国的电力通信信息系统以及相关专业的网络技术已经发展到了一定的水平,取得了不错的效果。网络的规模变得大且复杂,网络的运营和通信技术并驾齐驱,二者相互影响,相互促进。但是,在二者共同成长的过程中,矛盾也在逐渐凸显,举例说明:设备、技术很先进,紧跟国际潮流,但是,管理者素质普遍偏低,管理者对于新鲜事物的掌握不足,二者之间产生矛盾,制约彼此的发展。因此,我们在寻求网络技术进步的时候,使用新型的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共同建设电力通信信息化系统是十分必要的。
2、电力通信信息系统中存在的不足
2.1 同网络相关的问题
通过我国现今通信信息系统建设的发展状况我们可以了解,尽管取得一定成就,但是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如何建立一个系统全面的通信网络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与先进的国家相比,我们要走的路还很长。下面就现如今我国通信信息系统建设方面存在的不足之处进行研究:
2.1.1对于电路的利用并不充分
电路的利用不充分会对电力传输效率带来影响。直观表现的矛盾即话路容量不足和电路利用效率低下两者之间的矛盾,这个矛盾往往是由管理体制的不健全造成的,除此之外,对于电力系统中的数据传输业务不重视,造成的上下话路无法按照需求进行设置,也是由于对电路的利用效率低下造成的。
2.1.2通信体制不健全
尽管,我国很多干线运行时间很长,积累了很多经验,但是,积累经验的同时也带来了很多问题,很多干线由于使用年限已久,影响了系统的正常运行,比如说干线的超负荷使用已经干扰到了PDH微波电路的运行。另外就是线路的更换维修,及时改进等方面都比较滞后,这些都是通信体制落后造成的。
2.1.3通信网络结构稳定性差
星型和树型网络相结合的复合型网络结构是目前的主流运营形式,占据了大部分网络结构的复合型网络结构已经跟不上时代发展了,它们的稳定性差,构成的电路迂回比较困难,影响了整个通信系统的稳定。
2.1.4干线传输容量有限
先来看一组数据,目前我国电力通信系统网内的主干路电容仅仅有34Mbit/s,很少一部分能够达到140Mbit/s。问题就此出现,通信网络运行的时候,主干路是主要的使用区段,如果干线传输容量过低,势必影响到网络业务的开展。
2.1.5网络系统管理不善
计算机技术、互联网技术发展迅猛,但是通信公司的人员匹配没有及时更紧,管理手段没有及时更新,于是便造成了网络的管理问题。
2.2 管理方面存在的不足
首先是网络的接入较为薄弱,目前大多数的网络用户采用的多为电话线网络数据接入方式,这种接入无法对数据信息进行调整,传统的观念深入人心,带来的问题就是用户接入系统长期处于薄弱状态。其次是网络管理不善,这不仅跟我国目前的网络管理发展较为落后以及控制方法简单有关,也和现有技术落后有关,导致现有的网络管理不能应对多元复杂的传输网络。
3、电力通信信息系统建设的相关措施及建议
3.1 从需求开始做起
在通信信息系统的建设中,需求分析是十分必要的,经过需求分析把握正确的方向和目的,后期的系统建设才能发挥实际作用。电力通信信息系统的需求分析主要内容包括:网络结构、技术经济指标、网络管理要求、系统规模等。在管理信息系统中,最关键的环节就是对网络管理要求的确立,它是其他需求合理实现的起点。另外就是需求分析的原则,最重要的原则就是实事求是,一切以实际为出发点,不能追求过高的功能全面、设备先进,配置高额,解决实际问题才是根本。另外一个原则就是通用性,做到了通用性,可以减少后期开发成本。
首先,确立好核心的部分,使用灵活配置的体系结构和系统模块是保证系统通用的前提,其中体系结构使用B/S和C/S相结合的方式,系统内的组件便可以得到重复利用,从而节省资源。
其次,初始化配置组建在系统中已经得到了重新的定义,用户为了将自己的特征得以凸显,只需在系统中进行改变便可做到。
最后,确保各个系统中的数据实现共享兼容。达到这样的目的只需选择正确的编码标准。而在电力通信系统中涉及了大量的信息,使用GB/T编码标准有很好的效果。在此,我们还需要讨论下系统设计的重要性。系统最终实施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决定于设计的好坏。而在系统设计中,数据库是基础。所以采用MSSQLServer2000进行组建数据库,这种方法建立在E-R数据模型之上,这种模型可以实现简易开发和最小数据的冗余结合。
3.2 对网络进行设计
开始做系统的时候,会涉及到很多环节,其中通信设备的供应就是一个主要的环节,由此可以看出,系统刚开始设计的时候势必会涉及到方方面面。对于网络的设计,我们从网元管理开始说起,起初是网元管理层,这个层面的要求是即对单个的网元进行管理,也要对上一级的网元继续服务,提供相关的技术,这个的设计主要是单条电路和设备;其次涉及到了服务管理层,白话意思就是用户和网络运行者之间的接口,但是它管理到很多内容,包括记录接口的性能数据、管理服务收费、组织用户进入网络等;最后便是和市场和用户接触最多的业务管理层,简言之,就是执行层面,反馈信息且承担一部分管理职能。
3.3 系统结构
电力通信信息化系统的建设到最后便涉及到了结构的设计,在进行该项设计的时候,主要目的是满足各种操作系统和机型的要求,当然还要对相应的系统设计冗余结构,同时分出不同的档次。结构主要包括六部分:一是数据服务器,它的主要功能是承载网络管理信息数据库,并承担部分的存储处理职能;二是浏览工作站,通过相关广域网介入网管系统,从而提供浏览功能;三是网管工作站,它的主要作用是向用户提供良好的工作界面,方便工作人员进行监控;四是前置机代理,它的作用是实时管理相关的通信设备和通信站,管理手段主要是以系统采集的数据为基础的;五是管理数据库,它的主要数据是非实时的报表数据和统计检索结果,除了存储功能之外,还能处理被管系统和被管设备的历史数据;六是协议配置器,它的作用是实现管理设备和网管系统之间的协议转换。我们将上述六个部分合理整合运用,系统才有可能得到顺利使用。其中,在互联网中运行该管理系统,务必要保证其安全性,具体做法除了应用一些防火墙技术之外,还应设置一些用户权限和密码管理。其中设置用户权限主要做法是限制用户对系统的使用,设置不同的角色,匹配相应的权利,这都是出于安全考虑的,这种做法的基本原理是经过系统分配权限给相关的角色后,将用户指定到相关的角色之中,当然,一个用户是可以拥有很多角色的,每一种角色都有匹配的权限。
综上所述,我国的通信信息系统的建立虽然实现了部分的成就,但是在和公用网络及专业的网络相比,还是有很大的差距的。同发达国家相比差距更大。对系统的完善是对个人、企业、国家都有益处的一种做法,所以对科研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科研工作者也需要不断地学习并积累经验,从而适应未来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 李凤英,赵志民.对电力企业信息化建设工作的几点思考[J].河北工程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02).
[2] 顾维正,徐刚.综合网管系统建设的经验和建议[J].电力系统通信,2008(10).
[3] 王婕,吴建江,刘仲谋,胡书屏.I 2C总线在电力通信网监控系统中的应用[J].电力系统通信,2002(08).
[4] 叶大革.接入网技术的分析与选择[J].电力系统通信,20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