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大妈”学资本

2023-06-30 02:53李小加
商界 2023年6期
关键词:破局大妈淘宝

2020年,李小加宣布从港交所退休,职业生涯似乎画上了功成名就的句号。可没多久,他又带着一个金融创新项目杀回来创业了。面对越来越复杂的国际金融局势,他会怎么判断?

以下为李小加的一些思考。

资本市场已经彻底告别资金缺乏

现在一级市场募、投、管、退几个环节都很拧巴。过去一年大多投资机构相当谨慎,出手很少,募资难度也比较高,甚至存在动作变形,70%以上出资都与财政相关。

传统金融模式的基础逻辑,不是底层出了什么事,而是顶层的钱互相怎么看。实际是一群非常sophisticated(见多识广的、精英的)、教育很好的人在做“大妈的事”,互相跟风。但你不能怪他,任何一位参与者,不管再牛都斗不过潮流。

今天这个世界讨论金融,用的还是100年前的语言和逻辑。我们老是讨论集资,就像世界还处于资本缺乏,得靠一堆聪明人把资金集中起来。

这个世界曾经是这样。工业革命以后,钱基本在富人和大公司手里,人们想干大事但又不清楚底层资产,这就需要聪明人把资金集中起来,建设工业化。但又不能让任何某一位投资者承担所有失败,因此出现了股份制公司,通过股份的分散持有,把风险分担在社会各层。

我一直认为,股份制公司是人类经济活动最伟大的发明,组织人的生活、利益安排和制度安排。在某种意义上,甚至比瓦特、牛顿的发明都要伟大。但股份公司干的事不一样,为了让公司有共同语言,资本可以流通互换,就制定了各种各样的会计准则和监管规则。一大堆的规则让我们经受训练,就像戴上厚厚的眼镜,用以把不同公司放在同一个标准下对比、挑选,实现风险定价。

这意味着资本市场的特点——它是给大型公司做的,给sophisticated的人做的。这就是华尔街这么多年的基础模式,造就了传统的交易所,传统的上市公司,传统的上市监管体系和今天这一切。

在这种模式下,全世界能上市的公司加起来大概一两万家,基本由头部20%的公司占据80%的交易量。那就意味着,全世界上千万亿元级的资金,围绕的交易标的就那么几千家,落实到每一个市场,实际就只有百来个,甚至几十个。

但今天,全世界进入央行印钱的时代,已经彻底告别了资金缺乏。钱的体量可能是之前的百倍甚至千倍。可资本市场的基础逻辑还没有变,想的还是集资,还是无数资金围绕几千个标的。这么多钱以某种逻辑落到某家公司,市值一下就上去了,过两天不管出于什么原因,估值又掉下来,而公司运转没有任何问题,这完全是个数字游戏。

最朴素的金融就是大妈逻辑

华尔街这种传统模式,我越来越觉得是不得已而为之,没有办法的办法。就像上面谈到的,海量的资金到底有多少和公司本身有关?有多少是人之间互相影响的结果?已经很难说清楚了。从某种意义上讲,我认为投资者之间的互相影响,已经远远大于底层标的生意的起落,钱之间的关系远大于钱和实体之间的关系,这很不可思议,但又没有办法。

随着现金的消失和数字化、支付体系的高度普及,我受到启发:为什么中国的金融不能做一次像亚马逊和淘宝那样的互联网电商革命?有没有可能在虚拟的世界投资,再用其他形式解决交收和结算?

一种新的DNA应该是市场发展的未来方向。于是我开始酝酿滴灌通项目。

有人问我,滴灌通的本质是不是“金融行业的淘宝”?我觉得,是,也不是。“是”在于的确像淘宝,在滴灌通这个平台体系下,未来可能有上百万家小店,都电子商务化,投资者可以来选。

但又和淘宝不一样。淘宝只要在中间解决今天一手交钱一手交货就可以。“金融的淘宝”解决今天的钱和明天的钱的交易,今天给你一笔钱,换未来每天回一系列钱。一旦可以把金融拆开每天回报,时间上差额就出来了,风险就降低了。

滴灌通的复杂在于两个钱有时空差,意味着明天的钱不是确定的,是有风险、有变化的。怎么把这个钱数定下来?这就是核心。

而做到这一步首先得把金融的本质搞清楚。

世界上有两块东西是巨大无比的。最大的金融资源不是股权,而是债券和固定收入,它存在于银行、债券、保险的各种固定收入业务中。另一边,中国最大经济活力和回报机会的蓝海实际在小微企业,但由于传统认知和单一投资风险,小微企业不能作为投资标的,只有整合起来,风险才有可能消解。

但干固定收入的人不会去干这个事,因为固定收入是固定利息,意味着必须是有限风险。这样一来,世界上最大的钱和最大的经济成长机会,天生就这么割裂开了。

大钱到不了底下,但小的“滴灌管子”都铺好了。滴灌通做的事,就是在大钱和大机会之间构建一个过滤器,筛选出大块的低风险资产,用股权投资的钱把碎的资产买进。做小微企业的股东没意义,但企业现金流来了以后,整个资产包的风险和回报具备了股权性质。

现金流资产卖给做固定收入的人,实现了有限风险;风险留在了中间滴灌通;投资人享受了积累下来的有杠杆回报。这样一来,问题不就都解决了吗?

从顶层的角度来看,滴灌通有点像固定收入,但“顶”远高于固定收入。从底层的角度看,又像股权,万一小店不好了,钱不用还我,我可以共苦也可以同甘,无需灵魂生命般的介入,做“半路夫妻”即可。

我做了这生意后才发现,最朴素的金融就是“大妈逻辑”,放多少钱进去,用多长时间,多少钱回来,生意还能做多久,就这么几个数,没有其他奥妙。

“破局”不是破局,而是破局的结构

传统意义上,破局者总要和顽固腐朽进行对抗,我觉得不完全准确。我的确喜欢破局,喜欢玩乐高这类东西,打碎再重组。但如果你去破现有的局,肯定遭到所有人反抗。现有的局之所以有今天,一定有内在逻辑和道理,至少大部分是合理的。当不合理有一天积累到远大于合理时,自己就会爆发或自毁。

我在港交所時,无论是互联互通,债券通、股票通、沪港通、深港通,还是后来搞港股18A,都是在破局。但只是在破过去的局的结构,不是破过去的局。

破局,和破局的结构,核心差异在哪?

我认为当旧东西解决不了新问题,咱就换个方式玩,做个新局。你搞了个新餐桌,人家顶多不来或者反对,或者只是习惯之前的局,不知道怎么玩。但你要把人家饭碗砸了,说这样更好吃,阻力肯定巨大。所以说,别人那桌想怎么玩,别去折腾人家,一旦不行他们自己就倒了,你不用去担心。

就像滴灌通从股和债的长线思维变成了短线思维,无数个短期主义加在一起变成长期主义。做现金流生意,背后的逻辑还是中国实现了深层次的全面经济数字化,微型、分散的经济体可以作为投资标的了。相当于有了显微镜,就可以把头发丝劈开,看看里边有什么,也可以把胸膛打开,在心脏里装个支架,甚至还能在DNA层面做各种改变,这也是一种破局的结构。

如果滴灌通这个模式跑通了,可能就终结了一个一直困扰中国金融的难题——小微企业的融资难、融资贵,实现大金融、大资本和小人物的互联互通,这也是我的一个理想。

来源:投中网

猜你喜欢
破局大妈淘宝
大妈
破局
大妈为何尿失禁
认清自己 创新破局
贴吧吧主诋毁淘宝店败诉
第一次“淘宝”
千万不要和大妈讨价还价
淘宝俱乐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