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产业三产融合发展模式探索
——以蒙阴县采华之滋有机蜂场为例

2023-06-29 06:27王明雪
贵州畜牧兽医 2023年3期
关键词:蜂场蜂产品养蜂

王明雪

(烟台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山东 烟台 264005)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将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在201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中,首次提出“构建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体系”。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推进乡村产业融合发展是不断优化农村产业结构、转变农业发展模式、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农村农业现代化的有效途径。就蜂产业而言,许多地方存在蜜蜂养殖成本高、蜂产品结构单一、蜂产业链延伸不长、蜂产品价格低、相关基础设施滞后、复合型技术人才短缺等问题[1~4],阻碍了产业的进一步发展,需要创新发展思路,转换发展路径,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迈进。蒙阴县是山东省首个同时拥有“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2018年)和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2020年)2项荣誉称号的地区。得益于天然的生态环境和蜜源条件,2021年全县蜜蜂存养量5.8万群(其中中华蜜蜂2万余群),各类蜂产品总产量1 750 t,蜂产业年产值达3.23亿元,中华蜜蜂养殖发展势头良好,并已成为独有的特色产业。本文以蒙阴县采华之滋花园式有机蜂场(以下简称“蜂场”)的融合发展为研究对象,重点分析蜂产业融合发展模式和取得的成效,以期为蜂产业的三产融合发展提供借鉴经验。

1 农村三产融合发展

世界发达国家,如美国、法国、日本等已经形成了比较成熟的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体系[5],为我国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借鉴经验。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日本学者提出的“农业六次产业化”,不仅包含传统意义上的农业,还包括了以农产品加工为主的第二产业和以农产品销售、物流运输等在内的服务业,通过产业链的延伸与整合,有效提高农民的收入[6]。我国学者也在农村三产融合发展的内涵、融合路径及融合模式方面进行了大量研究。其中在内涵界定方面具有代表性的是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宏观经济研究院、农经司课题组将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界定为:在第一产业发展下,通过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职业农民和大规模经营、较高的集约化程度和市场竞争力的经营组织在利益联结下,纵向或横向延伸产业链,拓宽产业发展范围,将不同层次产业的生产要素进行有效渗透聚集和配置,促进农业、农产品加工业、农产品销售业、农信电子商务业、农村物流业等有机融合成1个整体的过程,以促进传统农业发展方式创新,优化产业结构,培育新产业新业态[7]。

2 蜂场概况

蜂场位于蒙阴县黄土山生态管理资源区,地处蒙阴县中华蜂蜜保护区、蒙阴水源保护区,独特的地理位置优势和自然资源条件为其蜂产业的壮大和融合发展提供了条件。蜂场成立于2016年,注册资金300万元。2017年建设了标准化蜂蜜加工车间,同期成立品牌商学院。2018年加大力度研发蜂产品衍生品,并加强助农、扶贫、助学等公益事业。2019年俄罗斯养蜂基地考察团赴蜂场考察选址,同年花园式有机养蜂基地被授予“国家级中华蜂蜜保护区,优质成熟蜜基地”。2020年“采华之滋”有机品牌不断成长,建成占地4 hm2的现代化养蜂基地和蜂产品加工车间,固定资产总投资累计达2亿元,养殖意蜂500余箱、中华蜂400余箱,配备专业养蜂人员20余人,安置当地村民90余人就业。蜂场作为集养殖、生产、销售于一体的蜂产业综合项目,培育了国内一流的蜂产品品牌,现已初步形成“蜜蜂养殖业、蜂产品加工业、蜂产品衍生品开发与生产、蜜蜂文化旅游观光业、蜜蜂教育业”5大板块。在蜂场的带动下,以黄土山为中心向四周辐射,连带周边蜂农的加入,使蜜蜂养殖规模不断扩大,带动了区域间蜂产业的壮大,为蜂产业融合发展提供了基础要素。此外,在“互联网+”和高新技术的渗透下,蜂产品多样化,蜂蜜电商发展势头强劲,蜂产品的销售模式升级,销售渠道不断优化,促使蒙阴蜂产业结构升级,推进蜂产业高质量发展,同时也推动了区域经济的发展,为蜂产业的融合发展提供了合力。蜂场由于近几年的快速发展,获得了当地政府的进一步认可,被授予“蜂产业电商致富带头人”“蒙阴优秀电商企业”称号。

3 蜂产业三产融合发展模式分析

为了转变传统养蜂业的发展模式,增加农民收入并解决“三农”问题,蜂场将高新技术作为发展手段,通过各生产要素跨界配置,使蜂产业各部门、蜂产品加工制造业、销售业、蜂文化旅游业等环节和产业之间有机整合,从而延伸蜂产业链及功能拓展,提升蜂产业价值,优化蜂产业结构布局,促进农业一二三产联动发展,形成新的产业融合模式。围绕蜂产业形成了4大类产业融合模式:农业内部交叉型融合、蜂产业链条延伸型融合、蜂产业功能拓展型融合、技术渗透型融合[5](见图1)。

图1 蜂产业三产融合发展模式

3.1 农业内部交叉型融合模式

该模式是依托农业优势资源,围绕农业关联产业,通过农业内部紧密协作、循环发展,有效地将各类资源进行整合,进而构建出的新型种养方式,通过推动农业内部各子产业间交叉融合,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双赢。蜂场依托有利的自然地理优势,将蜜蜂养殖业与种植业相结合,形成种养结合为主的生产方式,拓宽蜂农的收入渠道,实现蜂农收益最大化,同时也促进了生态平衡发展,使得农业多功能性得到开发,进而增加蜂产品的附加值。一方面,蜂场为了保证有机蜜源,投资800万余元对荒山进行生态开发,栽种各类蜜源植物10万余株,建成含有玫瑰园、梨花园、荆花园等各类既有观赏性又能保证蜜源的有机园区。花园式养殖基地使蜜蜂能够就近采蜜,打破了传统的转地追花养蜂模式,减少了蜜蜂因远距离采蜜导致的损耗,有效避免了蜂群及数量不稳定、病害或因采集到劣质花蜜造成蜂产品质量不高的问题[1]。各个园区的植物在不同季节开花可使采蜜期延长,为蜂产品加工制造及蜂蜜衍生品的开发提供了充足的蜂蜜储备。另一方面,蜂场将周围闲置荒废的丘陵土地进行流转,与农林院校合作,种植研发新型果苗,培育有机水果,建成蜜桃林、梨树林、杏树林、苹果林、枣树林等经济林区,将果树种植与蜜蜂养殖结合,促进林下经济可持续发展。

3.2 蜂产业链条延伸型融合模式

该模式以涉农企业为依托,贯穿农产品种植加工、流通、销售等环节,形成“产加销、贸工农”一体化链条,延伸农业产业链,提升农产品附加值。蜂产业链条的延伸依托龙头企业(采华之滋蜂业有限公司),向前延伸建成规模化、标准化的蜂产品原料供应基地,向后延伸至蜂产品精细加工、包装、物流运输等环节,促进农业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在向前延伸融合方面,蜂场引进优良蜂种,并在2016年创立自己的蜂蜜品牌,打造具有特色的有机蜂蜜品牌,提高了蜂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带动周围蜂农加入有机蜂蜜生产,通过制定蜂蜜产品标准,形成规模化的蜂产业,降低了中间交易成本,增加了蜂产品的原料供应。在向后延伸融合方面,蜂场建设无尘化、标准化蜂蜜加工车间,对蜂蜜进行加工,并不断升级创新加大新产品的研发、完善包装设计,从蜂产品的初级加工到精加工,提高产品附加值和竞争力。在蜂产品开发上,蜂场利用企业的资金、高新技术和科研团队进一步拓展蜂蜜衍生品的研发,例如:提取蜂蜡作为蜂蜜唇膏和蜂蜡紫草药膏的原材料,生产出用于滋润皮肤和消炎的唇膏、蜂王浆高定护手霜、蜂蜜皂。目前已成功研发出蜂蜜唇膏、面膜、手工皂、牙膏、护手霜等5大系列30多个产品,丰富了蜂产品种类。蜂场利用“互联网+”助力蜂产品销售,通过直播带货、开发自有商品购买平台等方式优化蜂产品销售模式,促进销售模式升级,还通过经销代理商的形式拓展销售途径,并可以直接从后台数据中查看销售量,通过与当地物流公司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实现从基地直接发货,扩大了蜂产品流通量。初级产品、蜂蜜衍生品与保鲜技术、冷链物流、互联网+、电子商务等新型销售平台相结合,实现各个环节中人力、物力、信息技术等要素协调配置,在农资供应、生产、加工、销售及服务环节上延伸蜂产业链条,使蜂农从蜂产业融合发展中提高收益。

3.3 蜂产业功能拓展型融合模式

农业本身就具有多功能性,不仅有生产功能,也有生态保护、文化传承的功能,每种功能都可以衍生出无限的可能。蜂产业功能拓展型发展模式主要是依托当地资源禀赋优势,将蜂业与旅游、民宿、蜂文化传承等产业深度有机融合,拓展农业功能的范围,培育出包括休闲农业、观光旅游、科普教育在内的农业产业新体系。蜂场在创建之初就深入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大力对荒山进行改造,改善和保护生态环境,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建设房屋,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成花园式养蜂基地,打造生态美丽乡村。依托花园式养蜂基地建设有机蜂场旅游观光项目,包括蜂蜜主题公园、蜂蜜手作体验馆,使游客在享受蜂产品和了解蜂文化的同时提升农业价值认知,不仅增加了蜂场收益,还大大拓展了蜂产业的商业功能与经济价值,赋予蜂产业独特的附加值。除此之外,蜂场还联合县域蜜蜂产业负责人举办“蜂蜜节”,向社会各界人士推广有机蜂蜜及蜂蜜衍生品,充分挖掘乡村蜜蜂文化资源,提升品牌价值。蜂场充分发挥并利用农村地区蜜蜂文化资源、蜂场旅游观光等资源禀赋优势,将传统的第一产业与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业等产业有机融合,以结构重组的方式促进农村第一产业与第三产业融合发展,拓展了农业的功能性,使农业价值向内部转化。

3.4 技术渗透型融合模式

该模式是以农业为基本依托,应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引入农村电商、商务物流等新兴产业,将先进的技术要素渗透融合于农业生产、加工、营销、服务等领域和环节,实现产业升级,催化生成新业态,实现农产品线上线下交易及农业信息共享,优化销售渠道,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提升农产品附加值,获得经济效益的增加。随着产业的发展,蜂场不断将先进的现代科学技术应用到蜂产业融合发展中,创新传统蜂业的发展方式。一是在蜜蜂养殖环节,联结当地养蜂大户形成规模化养殖,形成“蜂场+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聘请专家指导当地养蜂生产发展,为蜂农免费提供养蜂技术、蜂蜜产品标准及市场信息,有效减少蜜蜂在养殖过程中出现的各类疾病,保证蜜蜂的有效产量,从而降低养殖成本,为蜂产品加工制造提供充足的原材料。二是在收割蜂蜜及加工过程中,淘汰以往的手摇式收割蜂蜜机器,引进先进设备,建立标准化蜂产品加工厂,提高蜂蜜收割效率,并利用先进的分离设备提取蜂蜡、蜂胶作为原材料研发系列蜂蜜衍生品,使单一的蜂蜜生产公司发展成为包含蜂蜜全产业链的综合型公司,提高了品牌竞争力。三是在仓储、物流及销售方面,“互联网+”促进了第二产业的延伸,推动了第三产业的发展,使蜂产品的销售从线下向线上拓展,实现线上与线下双向联动,有力拓宽了蜂产品的销售渠道。蒙阴县现有蜂产品加工企业6家,通过直播带货等自媒体销售,年交易额已突破亿元。2021年采华之滋借助直播带货浪潮搭建“采华臻选”平台,将蜂蜜衍生品及各类蜂产品在平台上销售,同时依托先进的自动控制技术和数字化智能程序实时监控蜂产品仓储量,将各类蜂产品精准匹配到各级销售代理和顾客,精细化管控实现蜂蜜产出全程可追溯。蜂场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挖掘蜂业生产资源开发、蜂产品加工制造、创新蜂产品销售模式,促进了蜂产业融合发展。

4 三产融合成效

4.1 促进了农村产业的融合发展

通过三产融合,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当地追花养蜂的传统养蜂模式,并向科学化、现代化的养蜂方式转变,同时也优化了蜜蜂养殖业的产业结构,为蜂产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养蜂基地的建设使蜜蜂养殖实现定地养殖,在蜜蜂养殖、蜂产品生产加工、销售运输过程中与新兴产业互联互通,推动了蜂产业融合发展,并不断推进蜂蜜衍生品精深加工。蜂场近8年来研发出30余种蜂蜜衍生品,加深一、二产业之间的联动,年营业收入最高达1 200万元,提升了蜂产业的经济效益。蜂产业的融合发展也促进了蜂产业价值链不断延伸,提升了产品附加值,增强了蜂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同时通过引入“龙头企业+农户”的新模式,使融合主体逐渐壮大,充分发挥联农带农效应,将养蜂基地周围的散户资源聚集起来,扩大蜂产业的区域经济规模,强化蜂产业资源管理,进一步释放了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活力。

4.2 拓宽了农民的就业增收渠道

蜂产业在融合发展过程中,一定程度上也拓宽了蜂产业增收渠道,相较于产业融合前,周围农户可实现每年有效增加5 000元左右的收入。主要增收途径:一是将蜂产业中的蜜蜂养殖业与果树种植业相结合,进行产业间有效重构,降低农业成本,在收获有机蜂蜜的同时还能获得有机水果,拓宽了蜂农的收入渠道,有利于实现蜂农收益最大化。二是产业融合发展培育的新业态,除了增加蜂场在蜂产品上的收入,还可获得在蜂文化生态旅游开发上的收入,提升了蜂产品的附加值,同时也增加了农户家庭经营性收入。三是蜂产业链的延伸增加了蜂产品加工、包装、仓储、运输、销售等传统生产环节,通过优先聘用当地农户及与蜂场合作的蜂农,促进了当地村民就业,拓宽了农民就业增收渠道,实现农户工资性收入的有效获得。

4.3 推动了乡村文化资源的深度挖掘和发展

蜂产业的融合发展推动了乡村蜂蜜文化资源的深度挖掘和发展,并转化为经济效益。在蜂产业融合发展过程中培育出新的农业发展形态,如蜂蜜文化观光旅游、蜂蜜节、蜜蜂主题公园、蜜蜂手作体验馆等,转变了蜂产业单一的发展方式,带动消费结构升级,在推动乡村文化旅游的同时也促进了农业多功能性的发展。

5 小结

蒙阴县蜂产业的三产融合持续向纵深发展,逐渐形成了“农业内部交叉型融合、蜂产业链条延伸型融合、蜂产业功能拓展型融合、技术渗透型融合”4种融合模式,大大促进了蜂产业的升级发展。蜂产业通过三产融合发展,优化蜜蜂养殖业的产业结构,有效降低蜜蜂养殖成本,延长蜂产业链条,丰富蜂产品种类,孕育出产业新形态,使农业产业新功能得到拓展,多途径、多渠道促进了农民可持续增收。

猜你喜欢
蜂场蜂产品养蜂
主动回应社会关切增强蜂产品科普宣传工作有效性
河南多甜蜜养蜂科技有限公司
河南多甜蜜养蜂科技有限公司
蜂产品科普比蜂产品销售更重要
邢台县蜂群南繁培育工作启动
污水源是春季爬蜂的元凶
春季蜜源失收 转地放蜂步履艰难
养蜂人用上养蜂专用车
养蜂女状元
有计划安排蜂场确保稳产稳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