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 桃, 罗 伟, 丁伟洋, 田 静, 张小雲
(1. 贵州省畜禽遗传资源管理站,贵州 贵阳 550001; 2. 纳雍县人民政府居仁街道办事处,贵州 纳雍 553308;3. 纳雍县玉龙坝镇人民政府,贵州 纳雍 553307)
“十四五”以来,按照贵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贵州省肉牛产业全面落实“五步工作法”和产业革命“八要素”,着力强基础、促改革、抓创新。紧紧围绕“打造贵州黄牛——中国和牛”总目标和“五年育品牌”总要求,夯实“节本增效、扩群增量”2个基础,突出抓好“标准化生产、规模化养殖、品牌化营销”3个重点,不断构建“良种繁育体系、饲草料供给体系、屠宰加工体系、市场营销体系”4大体系,进一步探索建立政策保障机制,实现贵州肉牛产业高质高效发展。根据全省饲草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和区位优势等因素,充分挖掘草山草坡资源潜力,重点建设黔东北、黔西南2条肉牛优势产业带,形成示范引领区和辐射带动区齐头并进的产业布局。其中黔西南肉牛优势产业带包括21个县(市、区)(威宁、大方、黔西、赫章、纳雍、织金、金沙、七星关、六枝、水城、关岭、西秀、普定、紫云、盘州、兴义、兴仁、贞丰、望谟、安龙、义龙)。为详细了解地方肉牛产业的发展状况,笔者于2022年7月对纳雍县肉牛养殖情况(包括5个安格斯牛场)进行实地考察调研,掌握各乡镇、企业、合作社、养殖场(户)、种养基地的肉牛生产经营等具体情况。
据行业统计,2020年纳雍县肉牛存栏8.35万头(占全省的1.53%),出栏2.57万头(占全省的1.36%)。2021年存栏10.65万头(占全省的2.03%),出栏 3.21万头(占全省的1.78%)。2022年存栏 9.42万头(占全省的1.91%),出栏3.05万头(占全省的 1.75%)。 本地牛品种主要为威宁牛,并以安格斯牛为母本开展和牛、本地黄牛、西门塔尔牛杂交改良。2022年各品种牛数量为纯安格斯牛11 000头,威宁牛10 000头,红安格斯杂交牛10 000头,其他为西门塔尔牛与本地杂交牛63 200头。
全县有100头以上规模肉牛养殖企业9家,20~50头规模肉牛养殖场34家,猪、牛混养户6家,其余为零散养殖户(见图1)。其中100头以上规模养殖场主要采用专业化养殖模式,以舍饲方式饲养;20~50头规模养殖场采用农牧户个体集中小规模养殖模式,以半舍饲、半放牧方式饲养;散养户采用农牧户个体分散养殖模式,以全放牧方式饲养。2017—2022年下达粮改饲项目资金1 328.5万元,收贮青贮饲草料239 466 t。2020年下达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项目资金3 000万元。每年可争取的农牧业生产发展资金不低于2 000万元。
图1 纳雍县肉牛经营主体情况
由图2可见:各养殖主体中,50头左右的适度规模养殖场(户)效益最高,散养户次之,100头以上规模大型养殖企业(场)最低。
图2 纳雍县肉牛养殖主体及经营环节效益情况
1.3.1 养殖环节
(1)适度规模养殖场(户)(20~50头):养殖成本15 235元/头(架子牛8 000元/头,饲草料5 000元/头,人工2 000元/头,其他235元/头),收入18 200元/头,利润2 965元/头。(2)大型养殖企业(场)养殖(100头以上):养殖成本18 005元/头(架子牛8 000元/头,饲草料7 500元/头,人工2 000元/头,其他505元/头),收入19 880元/头,利润1 875元/头。(3)散养户:养殖成本12 200元/头(架子牛10 000元/头,饲草料1 000元/头,人工1 000元/头,其他200元/头),收入15 000元/头,利润2 800元/头。
1.3.2 贩运、 屠宰、零售环节
本地贩运、屠宰可获利500元/头,牛肉零售可获利1 200元/头。
1.4.1 草地资源情况
纳雍县是贵州草地石漠化复杂、类型齐全、分布面积较大的喀斯特区域之一。根据相关调查,全县草地总面积32 295.11 hm2[1]。各种草地类型中灌草地占比最大,面积26 336.92 hm2,占全县草地总面积的81.55%,面积分布最多的是锅圈岩乡;人工草地比例最少,面积489.83 hm2,占全县草地总面积的1.52%,集中在雍熙街道办事处、勺窝乡、维新镇、寨乐乡、老凹坝乡、中岭镇等乡镇(见图3)。
图3 纳雍县草地构成
1.4.2 农作物种植情况
据行业统计,纳雍县主要农作物种植面积有71 260 hm2,其中玉米26 084 hm2,玉米可产整株鲜秸秆137万t,小麦可产干麦秸秆3万t,另有大量水稻秸秆、红薯藤和其他藤蔓作物可作为牛饲草料,可以维持46万个牛单位的饲养需求。
1.4.3 饲料供应情况
目前有1家企业向纳雍县肉牛核心养殖场供应饲料。该公司成立于2013年4月,是大方县招商引资企业,专业从事反刍饲料的研发、生产、销售,设计年生产能力10万t,占地6 670 m2,技术合作单位为国家肉牛牦牛技术体系、中国农科院反刍动物中心、贵州大学等,产品销售主要在毕节地区,延伸到六盘水、云南昭通、四川泸州等区域,月销售量2 000 t左右,可向纳雍县核心牧场约10 000万头肉牛提供优质精料补充料。公司下一步将继续深挖纳雍肉牛市场,结合当地气候环境研发雪花牛肉的生产和饲料标准配方,助推“黔和牛”出山和乡村振兴。
1.4.4 作物粪肥氮磷需求量及土地承载力
按照《畜禽粪便还田技术规范》(GB/T 25246—2010),根据典型区域统计的各类粮食作物、果树蔬菜、大田经济作物(棉花和花生等),单位产量(单位面积)所需投入的氮(磷)养分量,计算区域内作物年总氮(磷)养分需求量。纳雍县作物年需氮总量为20 000~30 000 t,需磷总量为5 000~10 000 t;作物年粪肥氮养分需求量为10 000~20 000 t,作物粪肥磷养分需求量为6 000 t以上。以磷养分为基准,纳雍县土地承载量达到年300万头猪当量以上;以氮养分为基准,纳雍县土地承载指数小于1,未超标。经综合评定,纳雍县年可承载的最大猪当量为244.498 2万头,折合肉牛单位73.35万头。
一是养殖总量下降:随着农业机械化率提高,土地、劳动力等资源约束趋紧,环保压力加大,加之商品肉牛养殖时间较长,资金周转压力大,农户养牛积极性不高,导致牛存栏数下降。二是养殖母牛效益低:由于饲养技术不配套,母牛生产周期长、繁殖率低,一般3年产2胎,1胎产1头,杂交牛出生体重偏小,培育成可以育肥的架子牛需要18个月以上,加上肉牛养殖户组织化程度低,全成本核算,利润空间小。
相对湿度较大和寒冷的气候不利于干草调制和饲草料贮存,贮存不当易发霉变质,影响牲畜健康和畜产品质量。肉牛饲料主要以青草、青贮搭配干草,辅以适当精料饲喂。季节性草料不足主要是冬季干草缺乏,本地饲草料率不足,而生产优质牛肉需要大量干稻草、麦秸、苜蓿和大豆秸秆。肉牛规模养殖场干草料主要从外省购进,导致饲料成本增加。另外,现有秸秆饲料化利用率低(仅为33%)也是草料不足的原因之一。
安格斯牛、本地黄牛、和牛的繁育母牛和饲养架子牛基础不足,大部分养殖场的繁育母牛和架子牛存栏率不高,肉用性能不突出,在生产中应用不理想,没有起到主导品种作用,影响了高档牛肉的生产和产业发展。
牛肉消费需求旺盛,商品牛源紧张,育肥牛价格坚挺。据统计,我省人均年消费牛肉3.5 kg,高于全国平均消费水平2.3 kg,尚有8.1万t牛肉缺口。据中国畜牧业协会肉牛分会预测,受产能不足等影响,全国活牛及牛肉市场价格仍将保持高位运行[2]。
从全国范围看,国家继续全面实施粮改饲政策,各地对秸秆离田机械化打捆作业进行补贴,加之开展秸秆禁烧行动,促进了秸秆的饲料化利用,带动养殖成本下降。我省从省外购买干草的价格也会相应下降。
2019年,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实施重要农产品保障战略的指导意见》,首次提出将肉牛纳入优势农产品保险政策支持范围,国家补贴肉牛养殖保险的可行性方案将被正式提上议程,普惠性保险对于撬动肉牛产业的三产融合发展将起到积极助推作用。
培育壮大龙头企业等市场主体,鼓励支持通过“公司+农户”“母畜大户饲养,犊牛公司育肥”的发展方式,集成要素资源,形成利益联结、专业分工、产销一体、以销带产发展格局。形成公司专业育肥和拓展市场,养殖户办好家庭农场,专业养殖母畜和育肥,为公司提供稳定的牛源。通过以奖代补等形式加大良种选育力度,保障良种的种源需要[3]。
通过SPV模式(农银企产业共同体模式,是我省针对农业发展融资难、融资贵问题而摸索出的1种全新金融助农模式)、特惠贷、惠农脱贫贷、财政扶贫资金等途径解决农民养殖经费周转问题。鼓励融资担保机构创新担保业务,支持活体质押、保单质押等反担保,为肉牛产业提供融资担保服务。
总结推广习水、关岭、凤冈等县的政策扶持措施,适时实施肉牛灾害政策性保险。坚持品种选育、杂交改良和良种引进“三结合”,加强原种场、资源场和扩繁场(站)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基层牛综合品种改良服务网点,选择采购优质牛品种冻精,对家庭牧场、母牛养殖专业户实行优质冻精配种补贴制度。对符合条件的养殖户和企业给予农机具补贴,支持畜产品冷链仓储、物流体系及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3]。
持续推进玉龙坝镇蚯蚓养殖项目建设进度。围绕繁育、饲草料、深加工等积极谋划申报项目,包括地方专项债项目、融资项目、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养殖场粪污治理项目等,促进肉牛全产业链建设发展。
(1)根据气候条件、牧草资源和肉牛生长需要,推行肉牛半舍饲及舍饲标准化养殖、全价饲料饲喂。开发利用本地稻草、玉米秸秆、麦秸等农副产品资源,破解冬季饲草不足问题,提高肉牛生产能力。(2)加大青贮玉米种植、冬季田土种草、肉牛提质增效、粪污资源化利用等项目实施及新技术推广指导,按照1头牛需667 m2草地做好草畜资源配套发展。(3)坚守生态保护红线,加强监管指导,推进循环农业发展。严格依法执行禁养、限养有关规定,推进变粪为肥、循环利用,促进种养结合,绿色发展。
(1)鼓励支持牛肉产品加工产业发展,通过建设中央厨房开发方便食品、开设体验店等各种加工、销售渠道,努力顺应消费市场转型,积极推动终端销售向超市、便利店、购物中心、仓储式商场、电商及无店铺销售等新型零售业态转变。(2)支持鼓励构建产销联盟,积极参加全国大型农产品交易会,开展“三品一标”认证,“线上线下”宣传推介牛肉系列产品,创建知名品牌。(3)加快纳雍县肉牛标准化体系建设,强化牛肉产品检测,确保质量安全。(4)规范牛肉市场秩序,推进市场准入制度,促进行业自律,实现优质优价。
(1)成立纳雍肉牛产业行业协会,发挥协会的协调、咨询、服务等作用,协助政府进行行业管理,维护会员和行业的合法权益。遴选龙头企业推行大数据管理,保证每头肉牛有唯一的ID代码,实现优质优价评估制度,规范财务管理制度,形成全县统一的监管数据库。(2)出台能繁母牛养殖补助政策。以3头能繁母牛养殖户为基础,实行见母补犊,持续补助5年,每提供1头断奶犊牛财政补助1 000元(执行“五见一公示”制度:见原始档案、见母牛、见母牛保单、见畜主、见犊牛,在畜主所在村组公示1周以上)。(3)创新融资模式,开展 SPV模式试点。以亿元项目为例,省财政出资3 000万元,企业出资3 000万元,金融部门出资4 000万元(贴息补助),即3∶3∶4比例融资发展肉牛产业,并全面考核肉牛产业的生产总值、屠宰加工环节税收、全产业链增加值。设立纳雍杂交牛产业引导基金试点,制定“贵州纳雍肉牛”系列标准,从选种、养殖、交易、运输物流、屠宰、食品加工全产业链发展,通过数据化、产业化、规模化全力打造纳雍杂交牛产业链品牌。通过发展肉牛产业带动相关产业发展,通过资源带动资本进入,通过资本带动要素资源集聚,形成良性发展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