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菌草的特点及在云南省的发展现状与建议

2023-10-03 23:43方淳娴
贵州畜牧兽医 2023年3期
关键词:菌草饲草云南省

方淳娴

(云南省景东彝族自治县农业农村和科学技术局动物卫生监督所,云南 景东 676200)

1 巨菌草的特点

1.1 生物特性

巨菌草是禾本科狼尾草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原产于北非。1983年由国家菌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首席科学家、菌草技术发明人林占熺引进,经过20多年试验研究,培育出适合我国气候、土壤环境的优良草种[1]。巨菌草直立、丛生,根系发达,分蘖能力强,不择土壤,抗逆性强,贫瘠干旱的土壤也能很好生长,喜好高温、肥水,耐旱,耐瘠,不耐涝,适宜在热带、亚热带、温带地区生长。适宜巨菌草生长的环境条件:土壤疏松肥沃,年降水量800~1 300 mm,温度 -2~45 ℃,无霜期300 d以上,海拔300~2 000 m。云南迪庆自治州香格里拉龙峰生物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在海拔3 000 m的安南村大羊场种植巨菌草,生长140 d测产,667 m2鲜草产量达12 t[2]。巨菌草生长速度快,寿命长,产量高,种植1次可以连续采收15年以上,每年可收割6~9茬。经测定,云南省景东自治县种植的巨菌草可有效分蘖12~16株;叶片长62~134 cm,宽3.7~6.2 cm;最大茎粗3.7 cm,最小1.4 cm;平均株高7.3 m,41~46个节,每节生腋芽1个;667 m2年均产鲜草27.3 t(肥沃农田产量36.4 t,瘠薄山地产量18.2 t)。

1.2 营养成分

巨菌草是高产、优质的多年生牧草,营养丰富而均衡。福建农林大学陈碧成等[3]测定巨菌草不同生长期(90、130、170、210 d)的常规营养成分,其粗蛋白含量在生长期90 d时最高,此后随着生长期延长而下降;粗纤维、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含量则随生长期延长而升高。90 d常规营养成分:干物质91.76%,粗蛋白9.19%,粗纤维33.27%,中性洗涤纤维64.85%,酸性洗涤纤维38.92%,粗灰分9.61%,粗脂肪3.01%,无氮浸出物44.83%。

1.3 应用价值

巨菌草鲜叶及嫩茎秆柔软多汁,适口性好,营养丰富,粗蛋白和碳水化合物含量较高,具有独特的清香味,是牛、羊、马、骡、驴、猪、鸡、鹅、鸭、鱼等动物的优质青饲料。巨菌草植株高大,可“以草代木”作为香菇、平菇、木耳等食用菌和灵芝、猴头菇等药用菌的栽培基质原料。巨菌草根深叶茂,再生能力强,是水土保持、生态治理的先锋草种,还可用于造纸、生产纤维板、生物质发电、制造燃料乙醇等。

1.4 巨菌草在云南省的推广优势

1.4.1 气候条件适宜

云南省位于我国西南边陲,地处低纬度高原地区,属于亚热带高原季风气候,立体气候特点显著,类型众多,年温差小,日温差大,干湿季节分明,气温随地势高低垂直变化明显。全省最热(7月)气温20~23 ℃,最冷(1月)气温7~11 ℃,年温差10~12 ℃;年降水量最多地区超过2 300 mm,最少地区仅547 mm,大部分地区年降水量在900 mm以上;南部边境全年无霜,偏南地区无霜期超过300 d,中部地区约为250 d,滇西北和滇东北高海拔地区少于200 d;年太阳辐射能376.74~627.9 kJ;年日照时数1 000~2 800 h,多数地区为2 100~2 300 h。气候条件非常适宜巨菌草生长。

1.4.2 土地资源辽阔

全省有耕地面积539.55万hm2,其中≤2° 坡耕地60.55万hm2,3~15° 坡耕地231.52万hm2,16~25° 坡耕地146.89万hm2,25° 以上坡耕地100.59万hm2[4]。全省石漠化面积288.20万hm2,其中轻度石漠化面积88.97万hm2,中度石漠化面积136.49万hm2,重度石漠化面积48.33万hm2,极重度石漠化面积14.43万hm2[5]。可开发利用的土地资源富足。据相关统计资料,2021年全省饲草保留面积58.06万hm2,其中全株青贮玉米面积9.14万hm2,狼尾草属皇竹草、巨菌草等面积 4.67万hm2[6]。 如果将80%陡坡耕地和50%石漠化山地种植巨菌草,推广种植巨菌草的土地面积可达476.28万hm2,除去石漠化生态治理面积,可用于畜禽饲用的巨菌草种植面积在360万hm2。

1.4.3 饲草需求旺盛

近年来受非洲猪瘟疫情等影响,国内对牛羊肉的消费需求上升,种草养畜发展势头好,饲草需求旺盛。目前全省45个肉牛、肉羊企业每年共需饲草7.9万t,其中部分养殖场的饲草供给全靠外购。到2025年,全省计划肉牛存栏900万头,出栏400万头;奶牛存栏20万头;肉羊存栏1 400万只,出栏1 300万只;肉牛、奶牛将比2021年增加85.73万头,肉羊增加142.82万只[7]。仅肉牛、奶牛的增加数量,每年就需要鲜巨菌草1 097万t。因此,云南发展巨菌草产业有着巨大的市场需求空间。

1.4.4 加工利用率高

巨菌草直接刈割饲喂的利用率仅为50%~70%,经过加工处理后利用率可达96%~98%。用牧草粉碎机将鲜草打碎,加入适量精饲料饲喂畜禽,或制成青贮料备用,可解决冬季畜草料供应不足的矛盾。目前全省有专业饲草生产加工企业16个,年生产饲草料4.2万t,专业化饲草生产正逐渐占主导。

1.4.5 区位优势明显

云南与缅甸、老挝、越南接壤,边境贸易频繁。省委、省政府已提出利用云南绿色资源优势,将云南打造成为面向南亚、东南亚的农产品精深加工中心,计划“十四五”期间培育年产值1亿元以上的肉牛企业20家,力争把云南打造成为中国南方重要的肉牛生产基地和高端牛肉供应基地,成为中国市场与南亚、东南亚市场之间的纽带,牛、羊肉等优质肉产品市场前景广阔。

2 发展现状

2016年我省昆明市、文山自治州、红河自治州、德宏自治州等地引进种植巨菌草获得成功,2017—2021年保山市、迪庆自治州、普洱市、临沧市等地相继成功引进示范种植。2022年3月11日,云南省发布《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成立云南省菌草产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的通知》,是目前全国唯一省级巨菌草产业发展组织领导机构。2022年4月,云南省农业农村厅印发《云南省巨菌草种植试验示范推广工作方案(2022—2024年)》[8],明确云南省将建设1批巨菌草种草养畜示范基地,培育1批巨菌草加工主体,壮大1批食用菌生产企业,构建“饲草种植—畜禽养殖(食用菌栽培)—粪污沼液(栽培基质)处理—有机肥—饲草种植”的绿色种养循环发展产业链。到2024年全省计划推广带动巨菌草种植面积6 667 hm2以上,实现饲草产量150万t以上,利用巨菌草栽培食用菌3 000万袋以上。由云南省草地动物科学研究院组织实施巨菌草饲用技术研究;云南省食用菌产业发展研究院组织实施巨菌草栽培食用菌技术示范;除在元阳县建设巨菌草养鹅示范点外,昆明、普洱、保山、红河4个市(州)结合实际,建设各具优势特色的巨菌草养牛、养羊典型示范区,推动加快巨菌草产业发展。

2.1 发展规模及分布区域

2022年全省16个市(州)、129个县(区)中,已有昆明市、曲靖市、玉溪市、保山市、丽江市、普洱市、临沧市、德宏自治州、怒江自治州、迪庆自治州、大理自治州、楚雄自治州、红河自治州、文山自治州、西双版纳自治州15个市(州)、98个县(区)试验示范推广种植巨菌草面积21 000 hm2。

2.2 种植模式

云南大部分地区一年四季均可种植,最佳种植时间为3月份。(1)大田种植:采用全株条栽法。施发酵畜粪肥2~3 t/667 m2作基肥;开15~20 cm深的条形种植沟,行距50~70 cm;选择株高3~5 m无病害的巨菌草植株,除去茎头和叶片,用草木灰涂抹茎秆两头切口,将茎秆有序平放在条形沟内,单茎布放,头尾相接,覆土6~8 cm,浇水,保持土壤湿润。(2)零星种植:采用短茎扦插法。将巨菌草种茎切成长度约15 cm节段,每段保留2个腋芽,种节与地面呈45° 角斜插,茎节腋芽向上,1个腋芽插入土中,另1个腋芽露出地表,株行距60 cm×60 cm,覆土压实,浇足定根水。

2.3 生产经营组织方式

云南省巨菌草产业主要以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农民合作社、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等农业生产经营单位为主体,采取诸如“公司+基地+农户”等农业经营组织形式,扩大产业发展规模,初步构建起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制度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实现多方利益主体共赢目标。其中:楚雄自治州以“政府+保险公司+银行+龙头企业+农户”的模式,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强化科技支撑,大力推广种植巨菌草,加快建立优质饲草料供给保障体系,引领肉牛产业高质量发展。嵩明县小街镇五条沟村民委员会成立“嵩明五条沟创景物业有限公司”,以“集体+公司+农户”的模式,从村民手中流转土地种植巨菌草,利用昆明市支持肉(奶)牛产业加快发展的相关政策,开展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项目建设,与养殖场签订粪污收集处理和牧草供应协议,将养殖场产生的粪污沼液“变废为宝”,形成“巨菌草种植—养殖场—粪污沼液处理—有机肥—巨菌草种植”的绿色种养循环发展产业链。

2.4 产量及效益

据景东自治县农业部门测定,巨菌草生长至1.5~2 m高时刈割,全年可刈割6茬,农田种植年产鲜草最高为546 t/hm2,年平均产鲜草436.5 t/hm2;瘠薄山地种植年平均产鲜草273 t/hm2。按年平均产鲜草300 t/hm2、平均价格200元/t计算,2022年全省推广种植巨菌草21 000 hm2,可实现产值12.6亿元。典型事例:景东自治县漫湾镇昔掌村民王某种植巨菌草0.2 hm2,养牛6头、山羊12只、猪61头、鸡86只、鹅22只,实现畜牧业收入18.6万元,节省饲料成本3.2万元。凤庆县雪山镇新联村种植巨菌草134 hm2,全村农户养牛从620头增加到1 240头,养猪从2 070头增加到4 160头,村民户均收入增加5 130元。嵩明县小街镇五条沟村种植巨菌草53.4 hm2,村集体收入260万元。东川区种植巨菌草73.3 hm2,饲养羊450只,收入90万元。

3 存在的问题

3.1 宣传不到位,认识不足

云南省巨菌草产业发展才刚刚起步,由于宣传不到位,农民和少数干部不了解巨菌草的广泛用途,认为巨菌草与皇竹草一样,都是高大草本,有皇竹草喂养家畜就不需要再发展巨菌草。这种思想认识阻碍了巨菌草在皇竹草种植区域的推广。

3.2 劳动力短缺

农村大部分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在家务农人员大多为老人和妇女,劳动力短缺导致部分田地荒芜。加之务农人员文化较低,难以接纳新技术、新观念,阻碍了巨菌草产业的发展。

3.3 保障机制不健全

虽然云南省巨菌草产业发展起势较好,但在组织领导、政策扶持、部门联动、科技支撑等保障机制方面还不健全,后劲不足,势必制约巨菌草产业高质量发展。

3.4 缺乏全面规划,种植规模小而散

有的地方巨菌草产业发展只注重短期规划,没有长远规划,且短期规划也缺乏可行性、科学性,存在跟风复制现象,没有宏观思维和创新性。此外,没有充分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仅局限于荒山荒坡,产业规模小,规划内容单一,千篇一律“种草只为养畜”,规划空间狭窄,没有涉及“食用菌生产原材料及生态治理”等功能规划,产业链较短。

3.5 龙头企业与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还不完善

目前全省有16个饲草企业(合作社),45个肉牛、肉羊企业(合作社),大多各自为政、单打独斗,没有与广大种草养畜户建立利益联结关系。这些企业很少参与巨菌草产业项目建设。饲草企业主要种植青贮玉米(占97.6%),其次为皇竹草(占2.4%);肉牛、肉羊企业主要利用全株青贮玉米、农作物秸秆喂养牛羊,部分企业饲草料全靠外购,存在饲草料供给不足的问题。而广大农户由于缺乏资金,有能力种草,没有能力购买和饲养更多的家畜,过剩的草料或干枯或作为肥料,草料资源严重浪费。

4 发展建议

云南巨菌草产业是1个新兴特色产业,要做大特色产业,做优新兴产业,推进巨菌草产业高质高效发展,必须按照“建优大基地、建强大龙头、延伸产业链、获得大效益”的总体要求,建立省、州(市)、县(区)三级“一个产业一套班子、一套实施方案、一套扶持政策、一群专家团队、一套考核体系”,构建层层落实、环环相扣、科学合理、行之有效的工作机制,推进巨菌草产业高质量发展。

4.1 顶层设计,科学规划

巨菌草产业发展规划要强化顶层设计、总体布局,坚持目标导向、结果导向,科学规划,以高质量规划引领产业建设。在规划过程中要全面摸清生态环境、气候条件、土地资源及使用等情况,着眼长远发展,科学定位目标,明确具体任务,既有长远总体规划,又有短期实施规划,形成有机衔接、整体协调的规划体系。按照土地资源优势和利用现状,结合《“十四五”全国饲草产业发展规划》《云南省“十四五”畜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云南省支持肉牛产业加快发展若干措施》《云南省食用菌产业“十四五”发展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云南省加快食用菌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云南省“十四五”林业和草原保护发展规划》《云南省“十四五”生态退化地区绿色发展实施方案》《云南省“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云南省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总体规划(2021—2035 年)》等文件要求,拓宽规划空间,合理加大规模面积,科学优化功能布局,如:种草养畜生产基地规划、食用菌生产原材料生产基地规划、石漠化治理和生态修复规划等,发挥规划“把方向、谋全局”的组织引领作用,高标准推动规模扩展、技术服务等工作。按巨菌草用途和土地功能分类,全省可规划巨菌草种植面积1 400万hm2以上,其中畜禽饲用巨菌草面积360万hm2,着力构建“饲草种植—畜禽养殖(食用菌栽培)—粪污沼液(栽培基质)处理—有机肥—饲草种植”的绿色种养循环发展产业链,达到“石漠化治理—江河湖泊湿地生态修复—渠道库区周边绿化—改善生态系统—提升环境质量”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目标。

4.2 建立健全保障机制

推进巨菌草产业高质高效发展,必须构建行之有效的保障机制。(1)建立组织领导保障机制。各市(州)、县(区)、乡(镇)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和要求,成立巨菌草产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组织、指导、协调和推进巨菌草产业发展。(2)建立政策扶持保障机制。省政府制定出台支持巨菌草产业加快发展的若干措施,内容涵盖资金扶持、土地流转、技术服务、督查考核等,推动种草养畜高质量发展。(3)建立部门联动保障机制。牵头单位为农业农村部门,责任单位为财政、金融、银保监、自然资源、生态环境、林草、发改、水利、能源、市场监管等部门,统筹协调、各司其职、齐抓共管,及时协商解决巨菌草推广工作的共性问题和突出问题,按期保质保量完成巨菌草种植试验示范推广任务。(4)建立科技支撑保障机制。全省上下同向发力、同频共振,建立多元化、多渠道的科普保障体系,开展形式多样的种草养畜技能培训,让养殖户真正掌握巨菌草栽培管理、畜禽疫病防治等技能,破解制约种草养畜发展的瓶颈,推进区域性畜牧业经济创新发展。

4.3 完善企业与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

探索“风险同担,利益共享”的联结机制,企业与农民“联姻”,积极推行“企业+基地+农户”等灵活多样的经营模式,着力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使农户与龙头企业结成更为紧密的利益共同体。联结机制包括订单合同、服务协作、股份合作、价格保护等。引导农民遵循“依法、有偿、自愿”的原则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对缺乏劳动力、没有能力耕种又不愿放弃承包经营权的农户,可采取转包、出租、入股等方式流转;鼓励企业或生产大户承包经营流转土地,规模化种植巨菌草,龙头企业充分发挥带动作用,推进巨菌草产业高质高效发展。企业可采取“技术指导+保护价+优先收购草畜”的经营模式与广大种草养畜的农户联结;采取“就地务工+入股分红”的经营模式与土地经营权入股的农民联结;采取“就地务工+土地流转费”的经营模式与转包、出租土地经营权的农户联结。这样既可解决农村土地荒芜的问题,又可实现企业发展与农民增收双赢的目标。

4.4 加强宣传,引导农民返乡创业

农技人员要扎根农村,深入田间地头、千家万户,通过开会、培训、咨询、印发资料等多种途径,把巨菌草的生物特性、应用价值、栽培技术、饲喂技术等与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和扶持政策有机结合起来,进行深入浅出的宣讲,让农民群众走出思想认识误区,推进巨菌草产业高质高效发展,壮大农业经济,为乡村振兴赋能。特别是对返乡农民要积极宣传家乡发展巨菌草产业的政策措施、激励机制,鼓励他们返乡创业,同时大开“绿色通道”,简化审批程序,帮助解决土地流转、用工等问题,树立先进典型,加强培养,带领农民群众增收致富。

猜你喜欢
菌草饲草云南省
云南省安宁市老年大学之歌
菌草是什么草
林占熺:让“中国菌草”造福世界
民国初期云南省议会述论
三法喂牛可省粗饲料
藏北牧区圈窝饲草种植及应用前景
关于西藏饲草种植模式探讨——以拉萨市为例
菌草灵芝栽培技术
云南省瑞丽市老年大学之歌
近31年来云南省潜在蒸散量的时空演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