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 旭 刘 刚 黄 山
青海红十字医院放射影像介入科 (青海 西宁 810000)
肺癌是全球最常见癌症,死亡率较高,占所有癌症的11.4%。原发性肺癌临床症状主要为胸部不适、咳嗽、呼吸困难和咯血,此外,肺鳞癌患者还会继发支气管内肿块或阻塞性肺炎[1-2]。随着肺部癌细胞的生长和扩散,其可能会严重损害患者的呼吸系统并影响氧气交换,而接受早期适当治疗的患者存活率可以增加到大约40%。因此,准确判断肺腺癌、鳞癌是其鉴别诊断和正确治疗的关键。以往的研究指出,病理及穿刺活检是肺癌分型的金标准,但其不仅可能导致血胸、胸腔积液等并发症,还可能有肿瘤转移的风险[3-4]。而肺腺癌结构较为疏松,血供丰富,其临床更容易在早期发生转移[5]。因此,寻找无创的方法鉴别诊断病变组织类型是目前研究的重点。能谱计算机断层扫描成像(CT)是一种高端CT成像方法,其可提供基于碘的物质分解图像,有利于定量分析正常组织和病灶的碘浓度。最近的研究报道,能谱CT可用于肺癌的诊治,包括肺癌与炎性病变的鉴别、肺癌患者肺血流和灌注缺损的评估、抗肿瘤治疗的疗效评估等[6-7]。但目前关于探究能谱CT在肺癌病理类型鉴别诊断的相关研究仍不足。基于此,本研究旨在分析能谱CT定量在这两种病理类型中的鉴别诊断价值,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回顾性选取2018年3月至2021年5月收治的58例肺腺癌患者(肺腺癌组)和42例肺鳞癌患者(肺鳞癌组)作为研究对象。
纳入标准:符合符合原发性肺癌诊断标准[8],并经过术后病理或穿刺活检确诊;患者知情并签署同意书;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完整;未接受抗肿瘤治疗。排除标准:能谱CT检查禁忌症者;严重心、肝、肾不全者;伴免疫性疾病者;严重意识障碍者。肺腺癌组年龄38~82岁,平均(65.29±9.33)岁;男39例,女19例;病灶最大径(4.54±1.27)cm。肺鳞癌组年龄41~83岁,平均(66.78±9.12)岁;男26例,女16例;病灶最大径(4.26±1.41)cm。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采用GE Discovery HD 750 宝石能谱 CT扫描仪,患者取仰卧位,先进行肺尖至肋膈角平扫,后经肘静脉以3.0 mL/s速率注射碘佛醇80~100 mL进行增强扫描,分别于30 s和60 s获得动脉期和静脉期图像。扫描的原始数据传到工作站进行数据处理。扫描参数:管电压120 kV,管电流160 mA,扫描螺距0.938,层厚5 mm,重建层厚1 mm。应用ADW4.6工作站GSI处理软件,进行数据采集和影像重建。选择3个连续层面测量感兴趣区(ROI),并计算得到有效原子序数(Eff-Z)、标准化碘浓度(NIC)以及40~70keV能谱曲线斜率。
1.3 观察指标(1)统计分析两组动脉期能谱CT参数。(2)统计分析Eff-Z、NIC和能谱曲线斜率对肺腺癌和肺鳞癌的诊断价值。(3)统计分析两组能谱CT影像学特征。
1.4 统计学处理使用SPSS 20.0分析数据,计数资料以n(%)表示,两组能谱CT影像学特征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表示,两组Eff-Z、NIC、能谱曲线斜率比较采用t检验,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能谱CT参数对肺腺癌和肺鳞癌的诊断价值,检验水准α=0.05。
2.1 两组能谱CT参数比较肺腺癌组Eff-Z、NIC、能谱曲线斜率水平高于肺鳞癌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4.882;t=3.185;t=4.658,P<0.05),见表1。
表1 两组能谱CT参数比较
2.2 能谱CT参数对肺腺癌和肺鳞癌的诊断价值当约登指数最大值时取最佳截点值,结果显示,Eff-Z、NIC、能谱曲线斜率诊断肺腺癌和肺鳞癌的最佳截点值为8.53、0.25、2.14,ROC曲线分析显示,Eff-Z、NIC、能谱曲线斜率联合诊断的AUC为0.863高于Eff-Z的0.763、NIC的0.703、能谱曲线斜率的0.743,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2.600;Z=3.277;Z=2.756,P<0.05),见表2,图1。
图1 能谱CT参数鉴别诊断的ROC曲线。图2A 男,56岁,病理:鳞癌,左肺上叶,深分叶状肿块,内部囊变坏死,累及纵膈胸膜,实性部分中度强化。图2B 男,55岁,病理:腺癌,左肺下叶,浅分叶状肿块,内部密度不均,胸膜凹陷,不均匀强化。
表2 能谱CT参数的鉴别诊断价值
2.3 两组能谱CT影像学特征比较肺腺癌组周围型分布、磨玻璃结节、胸膜凹陷征占比高于肺鳞癌组,血管集束征、侵犯纵膈占比低于肺鳞癌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能谱CT影像学特征比较
2.4 病例分析典型病例影像分析结果见图2A~图2B。
肺癌已成为全球癌症致死的首要原因,且男性远高于女性。有研究表明,肺腺癌、肺鳞癌为其常见的2种病理类型,由于这两种患者肿瘤细胞的生长方式差别巨大,其临床诊断对获取最佳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9]。增强CT扫描是肺癌的主要诊断方法,但临床研究发现有异病同影、异影同病等,导致其难以诊断与鉴别[10-11]。本研究通过分析能谱CT参数在诊断这两种病理类型的诊断价值,旨在为其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能谱CT是一种无创的单能量成像方法,其可定量测量能谱参数,并反映病灶的代谢和血流变化。研究显示,能谱CT在肺癌、食管癌、甲状腺乳头状癌、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等疾病中均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12-13]。本研究中,肺腺癌组Eff-Z、NIC、能谱曲线斜率水平高于肺鳞癌组,提示能谱CT参数可作为肺腺癌和肺鳞癌的诊断指标。Eff-Z代表人体对X线吸收衰减系数,其主要与病灶组织类型和结构致密度有关[14]。相关研究显示,NIC可直接反映病灶的微血管状态,可用于预后评估[15]。一般来说,肺鳞癌中肿瘤细胞成堆生长迅速,其结构较为致密,微血管密度低,多由内层向外层支气管扩散。而肺腺癌结构较为疏松,血供丰富,早期容易发生转移[16]。能谱曲线斜率主要由病灶组织和分子结构决定,本研究通过对40~70 keV的能谱进行分析,其可辅助肺癌病理类型的鉴别,这一结果与以往的研究结果类似[17-18]。进一步ROC曲线显示,Eff-Z、NIC、能谱曲线斜率联合诊断的AUC高于单一指标,提示Eff-Z、NIC、能谱曲线斜率三者联合诊断肺腺癌和肺鳞癌的诊断价值较高。另有研究指出,能谱CT容易受到增强扫描时间、组织对比剂摄取等的影响,其结果可能存在差异[19]。本研究推测其可能是由于以下原因引起:(1)鳞癌通常伴随着肿瘤内的不规则坏死。为了避免坏死,选择肿瘤的周围区域进行测量。肿瘤周围的血管增生比较活跃,导致鳞癌的增强值较高[20-21]。肺腺癌多伴粘液分泌,导致其病灶增强不均匀,这将对鳞癌和腺癌的能谱CT参数产生影响。(2)部分肺癌原发肿瘤的瘤体较大,肿瘤血管分布不均匀。因此,在选择ROI时,其测量误差不可避免。(3)由于碘浓度的增减没有绝对的限制,而且不同的能谱CT供应商对碘的测量精度不同。所以碘密度的测量通常是相对于病变区域和邻近的正常组织之间的差异而言的,例如其对高衰减值区域低增强的小病变的碘密度测量值极不准确。
不同肺癌病理类型在形态学上有一定特征,本研究中,肺腺癌多为周围型,CT影像多见磨玻璃结节征和胸膜凹陷征。鳞癌多为中央型,CT影像多见血管集束征,并侵犯纵膈,病变较大。王芋霖等研究发现,肺腺癌磨玻璃结节与其浸润性密切相关,其实性成分越多,恶性程度越大[22]。段慧玲等研究指出,肺腺癌易伴周围肿瘤组织纤维化,因而其胸膜凹陷征较高[23]。随着肿瘤进一步浸润肺组织,其可沿着肺泡壁、细支气管壁生长,进而导致肺泡壁萎陷,纤维组织增生,进而表现为混合型磨玻璃结节[24-25]。肺腺癌组与肺鳞癌组在分布、磨玻璃结节、胸膜凹陷征、血管集束征、侵犯纵膈方面存在显著差异,提示临床可结合影像学特征进行鉴别。
综上所述,肺腺癌与肺鳞癌在影像学特征方面存在差异,且能谱CT定量对肺腺癌与鳞癌具有较高的鉴别诊断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