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维刚|文
实现“双碳”目标,是一场影响深刻的能源革命、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本文比较系统地梳理介绍了国家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文件要求,分析了“双碳”变革对有色金属产业的重要影响,并针对有色金属企业绿色低碳发展提出了对策建议。
2020年9月22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第75届联合国大会上宣布,中国力争2030 年前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 年前实现碳中和目标。自此,“双碳”目标上升为国家战略,党中央、国务院密集出台了节能降碳有关的重磅政策文件,强力推动能源结构调整和绿色低碳发展。
我国是世界最大的有色金属生产国和消费国。有色金属工业是制造业的重要基础产业之一,是支撑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同时,中国有色金属矿产资源的特点造成有色金属选冶流程长,工艺复杂,直接导致能耗高、水耗大、污染物排放量大,是我国碳排放重点行业之一。某大型企业主要经营铝、铜、铅、锌等有色金属的矿产资源开发、冶炼和压延加工产品,是国内有色金属行业的龙头企业,也是有色金属工业领域能源消费和碳排放的大户。面对“双碳”这场颠覆性的能源革命、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有色金属企业节能降碳工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
2021年5月26日,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领导小组第一次全体会议在北京召开,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韩正主持会议并讲话,会议强调,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经过深思熟虑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必然选择。
2021 年10 月24 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发布。该《意见》作为“双碳”最顶层设计文件,是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中的“1”,对碳达峰碳中和这项重大工作进行了系统谋划、总体部署。《意见》全文7169 字,提及“节能”和“节约能源资源”达到31次之多,并将“坚持节约优先”列为5项工作原则之一,强调要“把节约能源资源放在首位”“大力推动节能减排”“以节能降碳为导向”“坚持节能优先的能源发展战略”“把节能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强化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管理和目标责任”等。《意见》针对节约能源工作制定了近、中、远期目标,其中有一个重要的量化指标是到2025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比2020年下降13.5%。
2021年10月26日,国务院印发《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该《方案》是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N”中为首的政策文件,是碳达峰阶段的总体部署,在目标、原则、方向等方面与《意见》保持有机衔接。《方案》重点安排部署实施节能降碳增效行动等“碳达峰十大行动”,要求落实节约优先方针,完善能源消费强度和总量双控制度,严格控制能耗强度,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推动能源消费革命,建设能源节约型社会。《方案》还要求在工业领域、钢铁、有色金属等重点行业加快绿色低碳转型和高质量发展,力争率先实现碳达峰。
2021 年10 月,国家发改委、工信部等五部门印发《关于严格能效约束推动重点领域节能降碳的若干意见》。该《若干意见》提出,到2025 年,通过实施节能降碳行动,钢铁、电解铝等重点行业达到标杆水平的产能比例超过30%。在一并下发的附件《冶金、建材重点行业严格能效约束推动节能降碳行动方案(2021-2025 年)》中,具体明确了电解铝液交流电耗的基准水平和标杆水平分别为13350 千瓦时/吨、13000千瓦时/吨。
2021 年9 月,国家发改委印发《完善能源消费强度和总量双控制度方案》。该《方案》进一步明确了能耗双控制度的总体安排、工作原则和任务举措,提出了“严格控制能耗强度,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并适当增加管理弹性”的重要原则,明确从“十四五”开始,国家将向各省(区、市)分解能耗强度降低基本目标和激励目标两个指标。其中,基本目标是地方必须确保完成的约束性指标,激励目标按一定幅度高于基本目标,鼓励地方“跳一跳、够得着”。地方在完成能耗强度降低激励目标的情况下,能源消费总量将免于考核。
2022年8月,工信部、国家发改委、生态环境部印发《工业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描绘了2030年前工业领域碳达峰的路线图,明确了工业低碳转型的方向和重点工作。《方案》重点部署了深度调整产业结构、深入推进节能降碳、积极推行绿色制造、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快工业绿色低碳技术变革、主动推进工业领域数字化转型等重点任务,安排了重点行业达峰行动和绿色低碳产品供给提升行动。针对有色金属行业,《方案》明确要求坚持电解铝产能总量约束,研究差异化电解铝减量置换政策,防范铜、铅、锌、氧化铝等冶炼产能盲目扩张,新建及改扩建冶炼项目须符合行业规范条件,且达到能耗限额标准先进值。实施铝用高质量阳极示范、铜锍连续吹炼、大直径竖罐双蓄热底出渣炼镁等技改工程。突破冶炼余热回收、氨法炼锌、海绵钛颠覆性制备等技术。依法依规管理电解铝出口,鼓励增加高品质再生金属原料进口。到2025 年,铝水直接合金化比例提高到90%以上,再生铜、再生铝产量分别达到400万吨、1150万吨,再生金属供应占比达24%以上。到2030年,电解铝使用可再生能源比例提至30%以上。
不完全统计的已经发布的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文件体系见表1。
表1 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不完全统计)
据统计,某大型有色金属企业综合能源消费约3000 万吨标煤/年,二氧化碳排放量约1.3亿吨,约97%的碳排放是来源于能源消费。大型有色金属企业的能源消费和碳排放高度集中在少数几家铝冶炼和燃煤发电的子企业,按照专业单元划分,铝单元的综合能源消费总量和碳排放占企业集团总量的90%以上。从企业经营实践分析,通过实施节能(包括技术节能、管理节能、结构节能)行动提升能效水平、降低能源消费总量是目前最经济、便捷、有效的降碳措施。节能同时也是企业降本增效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尤其是对于高耗能产业和产品,节能潜力相对较大,还可以同时达到环保治污、降成本、提升社会责任形象等多重效果 。
能耗强度不仅仅是指某一个产品的能源单耗,从政府宏观调控的需求角度来看,单位产值(或增加值)综合能耗才是制造业最重要的能耗强度指标,在同行业企业间具有较强的横向可对比性,与自身纵向对比也能够综合反映本企业的能源利用效率提升变化和产业结构调整的深度。国家不断完善能耗双控制度,强调严控能耗强度和适当增加能源消费总量管控弹性,正在研究和推动能耗“双控”向碳排放“双控”转变,将会更好地促进绿色低碳发展。受限于国家产能总量约束,电解铝等高耗能行业显然很难成为能源消费总量增加弹性的直接受益者,但却可以通过降低能耗强度,将为所在地区置换出的能源消费总量空间用以实现转型发展,或是通过其他合法的机制或途径参与发展收益的分享。
碳达峰碳中和是人类主动发起的对能量利用技术的变革,也必然会是一场极其广泛深刻的绿色工业革命和系统性的技术、经济、社会变革。
以有色金属中应用最广泛的金属材料——铝为例,铝是高耗能产品,也是高载能和高储能产品,因其全生命周期的循环节能等特性被称为“21世纪的金属”和“永不消逝的绿色金属”。全世界有铝的工业生产历史以来,共生产了约8亿吨铝,目前有5亿多吨仍在循环使用,粗略估计每年减排了将近1亿吨碳排放。在铝的冶炼过程中若能通过技术创新实现弹性负荷,则可将电解生产过程作为电网储能和调峰的有力手段,这将给电网消纳不稳定新能源电力腾挪出巨大的空间。围绕铝的循环应用、铝载能利用技术开发等具有十分广阔的前景。
随着“双碳”变革的演进,新能源、新材料、信息通信、生命科学等新兴产业也将会逐步取代传统的有色金属原材料等产业成为新的支柱产业。这些新兴产业领域却遍布着以有色金属元素为基础的产品和技术需求,未来企业的竞争战略也将由成本领先竞争为主转向差异化核心技术竞争为主。掌握绿色低碳新产业的核心科技,可能是更远期碳中和时代一流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制胜绝招”。
有色金属企业要全面落实节约优先方针,提升节能管理能力,组织实施节能降碳增效专项行动。通过大力倡导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强化产品能耗和设备能效对标,实施精益生产消除浪费,提高能效技术标准,加快节能工艺技术开发应用,积极引进和推广节能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加大节能增效激励力度。
建立健全企业的能耗(碳排放)双控制度,大力推动结构节能降碳。将能耗(碳排放)强度作为战略规划、投资发展和运营绩效的硬性约束条件和激励指标,发挥节能目标约束和导向作用,摆脱旧有发展路径依赖,倒逼能源结构调整和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一方面要加快现有产业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步伐,利用铝产业能源消纳能力强的特点,推进“源网荷储”一体化建设,培育新的增长极;另一方面要下决心推动有色金属冶炼产业的前向一体化和后向一体化发展,发力上游铜、铝、锂、钴、镍等紧缺战略性矿产资源开发和下游有色金属先进材料研制,努力解决国家战略性矿产资源需求和“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问题,维护国家产业链供应链的安全稳定。
把握“双碳”战略机遇,以能源技术革命为契机,以铝材循环利用、铝载能储能、有色金属元素新材料等泛能源领域作为前瞻性、战略性、基础性技术研发的主攻方向,创新新技术开发应用的组织机制,加快布局战略新兴产业,主动颠覆现有产业技术格局,引领有色金属行业的绿色、低碳和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