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富存
1982 年,不落一人、全额通过初选的我们八0(二)班全体同学,与千军万马的高考大军一起去挤那座独木桥。
那是初选过后的一天,大家开始翘首以待地以分以秒计算着高考逼近的时日。可以说,大家每天的日常起居都被局促在“寝室、厕所、教室”这个“三点一线”的逼仄空间里。体育课也没人上了,任凭教室里垃圾成山,也没有值日生打扫卫生了。一切都囿于争分夺秒的氛围中。
不早不晚,恰恰就在这个关键点儿上,恰恰就在这所名校里,一件和这所名校不太相搭的丑事发生了:与我们班相邻的三个班的女生宿舍在一夜间全部被盗。
学校知道这不是件好事,只是让校团委牵头儿,配合派驻学校的公安特派员,不动声色地调查摸排。因为没有对外声张,只知道钱、饭票和粮票丢了不少。在那个“野菜当粮”的年代,敢对同学们下手,这无异于是在拿同学们的生命开涮。大家既气愤,又紧张,都盼望学校能尽快查清此事。
就是在第三天,看进展无果,下午上自习时,校团委书记蓝老师一反常态地站在了我们班的教室里。她环顾了一下四周,以一种凝重的语气,压低着声音对我们说:“同学们,最近我们学校发生了一件很不光彩的事情,想必大家都听说了。为了配合调查,需要占用大家一点儿宝贵时间,请我们班的所有女生迅速到教导处去。”最后,她还特别强调一句:“现在就去。”
事关重大!教室里的过道上,很快响起了稀稀拉拉的脚步声。瞄一眼,全班二十多名女生,已经有一半走出了教室。
十几分钟后,蓝老师又回来催促。
又有几名女生走了出去,睇目四下,仍有四名女生坐在那里雷打不动。这时,弥漫在教室里沙沙沙的答题声静止了下来,男生们开始以X 光般的视线聚焦在了剩下的几位女生身上,不停地轮番扫描。
终于,轮到我们的班主任出场了。班主任的劝慰可谓是苦口婆心:“同学们,我知道大家的学习重要,但这件事要比学习重要得多啊!”
话音刚落,又有三名女生慢慢地走开,只剩下一位仍坐在那里纹丝不动,好像从没有任何事情发生过一样。
她就是坐在我前排的那位女同学。
时间像停滞一般。男生们同时把目光不约而同地对准了她。那目光里分明写满着谩骂、哂笑、愤恨、鄙夷、嗔怪、抱怨、怜悯……甚至是幸灾乐祸,加在一起像一团火,足以把她彻底融化。教室里的唏嘘声此起彼伏。
我和她也算是有点缘分,姑且叫作同病相怜吧,就在一旁以悲悯的眼光看着她,静观事态的发展。我在心里也不住地责怪她:“初选时,我俩都是90 多名的学生。能跃入这个学校前100 名的区间里,就意味着上大学是板上钉钉的。谁没有过不去的坎呢?有,怎么也不能不顾一切呀!”
最后是我们的女班长来到了她的跟前。至今,我还能记得当时班长喊她时的情景。她是在班长一连几声的提醒下,才从迷惘中缓过神来。缓过神来的她,一头雾水,竟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在班长一再的叮嘱下,她这才极不情愿地低着头,慢腾腾地跟着班长走出了教室。
她回来得很晚。她是在别的同学都回来之后又隔了很长一段时间才回到教室的,回来时两只眼睛红红的。
不清楚這中间都经历了些啥。没有人送行,第二天,她只得背着行装,带着被一双双眼睛漫散开来的质疑,离开了学校。
大概是过了一周吧,学校秉持着“不能一棍子打死”的育人理念,申明此事不记入学生档案,并又给了她参加高考的机会。于是,她流着眼泪又坐在了教室里。因为同情,我常怀恻隐之心,模拟着她的未来。
不同的是,她是在众多双戴着有色眼镜的眼睛注视下,走向高考的考场的。
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待高考结果出来,她竟以全校第八、班级第二的优异成绩,考上了一所重点大学。仅仅两个月光景,就把我这个原本和她站在同一起跑线上的人,远远地甩在了她后边。
也就是在毕业前夕,那个案件才得以告破,是学校周边的几个小混混所为。
怪不得说,这世间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不过是有人在那里负重前行。
只是每次提起,钦佩之余,总有一种无可言状的痛隐隐地向我袭来。
责任编辑:黄艳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