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秉泉 肖功年 张慧 袁海娜
立德树人是所有教育工作者的根本任务和神圣使命。2016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明确指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
当前,传统高等教育单纯或过度依赖思政课(显性思政)对大学生进行德育和价值引领的局限性日益凸显,亟需发挥高校多学科优势,构建全课程、全方位育人的隐性思政体系,即在传授知识、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的世界观、社会责任感和科学精神等,突出“思政课程”显性教育的同时强调“课程思政”的隐性教育,两者相互融通、转化,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华盛顿协议工程教育认证是以产出导向教育(Outcome-Based Education, OBE)为理念的人才培养体系认证,其核心是将 “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通过开展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可以提高工程教育人才培养对工业产业的适应性,提高我国工程技术人才的国际竞争力。
浙江科技学院生物与化学工程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刚完成了工程教育认证现场考察,基于前期“实学实效”培养模式,在教学中始终坚持以OBE为导向的教育理念,取得了不错的教学效果。本文以食品营养学课程为例,介绍了“成果导向教育”背景下的思政教学改革方法,以期为其他食品类课程的思政改革提供可借鉴的经验。
一、食品营养学课程教改的目的与意义
食品营养学是研究食品营养与人体健康、食品营养与食品贮藏加工关系的一门学科,是农业科学、食品科学与营养科学有机结合的学科,它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直接影响全体国民的营养水平和健康状况。通过食品营养学课程的系统理论讲解和实践调研,学生能掌握食品营养学的技术原理,并分析食品在加工、包装和贮藏过程中营养组分、品质要素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化学的变化趋势和规律;能综合考虑安全、健康和法律等制约因素对食品工程设计和产品开发的影响;能将营养学研究成果应用于生活实践,从宏观上研究解决合理营养的有关理论、技术和措施,为学生毕业后从事食品生产技术管理、品质控制、新产品研究与开发、生产工艺设计等方面工作提供食品营养方面的专业知识。
长期以来,我国高校食品营养学课程的传统教学模式拘泥于知识的传承,忽视了在知识传承基础上的创新,忽视了对学生主观能动性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对课程内容思想性挖掘以及对于社会性问题的影响力也不够。在食品营养学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如何向食品专业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实现价值引领,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合理构建从“以知识传递为重点”向“以能力发展为重点”提升的教学内容体系,实现立德树人,已经成为该课程教学改革的新任务和新目标。
浙江科技学院生物与化学工程学院的食品营养学课程开课已有二十余年,除作为食品专业的核心课以外,也是一门校通识教育课,近五年的受众高达千余人,受欢迎程度可见一斑。课程团队在教学中不断探索改进教学方式、更新教学理念、丰富思政内涵、践行OBE教育理念,并逐步建立了一支师资力量较雄厚、学术思想活跃、结构合理、具有奉献精神和团队精神的教师队伍。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始终坚持浙江科技学院“学以致用、全面发展”的育人理念,以打造“卓越工程师的摇篮”为目标,积极开展教育教学改革与实践,培养具有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国际素养和社会责任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在OBE理念下,食品营养学课程团队积极转变教育理念,从团队立德树人意识强化(教师)、思政教育与课程内容深度融合(课程)、教学方法创新和课程思政氛围营造(手段)三方面,立体化扩增食品营养学课程的高度、深度和广度,进一步树立“大思政”与“成果导向教育”双核心的育人理念,充分挖掘和梳理本课程蕴含的思政元素,拓展专业课程的育人价值,突出专业课程的价值取向,将人生观、价值观的培塑纳入人才培养方案中,将教书育人内涵落实于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之中。
二、食品营养学课程教改的主要内容
1.以立德树人为核心凝练育人目标。在当今多元文化交织渗透、碎片信息泉涌的复杂背景下,如何在傳授知识的同时帮助青年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道德观,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润物无声地实现立德树人,是广大高校教师的重要责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真正做到以文化人、以德育人,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做到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要把立德树人内化到大学建设和管理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做到以树人为核心,以立德为根本。以“课程思政”为目标进行食品营养学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既是对“教书育人”教学本质的回归,更是对高等教育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等根本性问题的回应。
2.深挖思政点,融合课堂内外。食品营养学是高等学校食品类专业中综合性较强的自然学科类课程,综合了食品营养与人体健康、食品加工技术、食品质量管理与标准法规、食品营销等多门专业课程的知识和技能,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能使人们在最经济的条件下获得最合理的营养。在食品营养学课程中,“药食同源”“寓医于食”“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等中华传统养生理念和文化资源都是该课程中蕴含的思政元素,教师可以针对每一章节的教学内容,深入剖析其内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将“隐性思政”内容融入其中,构建并不断完善课程思政案例库。此外,教师要在知识传授和学生能力培养等OBE内涵目标基础上增加育德与价值塑造目标,传播科学家探索知识的勇气、爱国情怀和锲而不舍的精神,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追求新知识的志趣,提升个人的思想道德素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牢固树立家国情怀。
例如,在介绍六大营养素中维生素的相关知识时,通过引入孙思邈早于欧洲近一千年便提出用防己、细辛、犀角、蓖麻叶、蜀椒、防风、吴茱萸等含有维生素B1的药物来治疗脚气病的案例,提升学生的自豪感和爱国情怀;通过介绍从《黄帝内经》中的“药食同源”到“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的我国古老的养生智慧,从《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的更迭到我国营养健康的发展等内容,提高学生的文化自信;通过引入1935年我国科学家发现克山病与缺硒有关、屠呦呦发现青蒿素挽救数亿生命等案例,激励学生勤奋刻苦学习、立志为祖国奋斗的科学精神;通过引入“三聚氰胺”事件所引发的食品安全危机和触犯的法律规范,使学生明确食品法律底线;通过对比国内外食品工业发展现状及我国食品行业的不足,提升学生对社会和国家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3.“产学研用”推动实践教学。食品营养学是一门实践应用性很强的课程,团队针对传统教学存在的“教师单向灌输为主、课程思政形式单一”“重学科知识轻产业社会知识”“重知识记忆轻综合应用”等不足,提出了基于OBE理念的课程思政教学与实践方法改革。近年来,团队努力围绕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结合,在坚持立德树人思想的基础上,突出强调“以学生的利益为出发点”“以学生的学习成果为最终目标”,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课程团队通过《食品营养学》教材编写、课程内容重构、校精品课程建设(MOOCs视频)、实践教学设计等,将“讲授知识”的过程转变为“探究知识”的过程,创新构建了“体验式”学习模式,实现了OBE理念与课程思政效果的有机统一。
为了提高教学效果,团队根据食品营养学课程不同章节内容采用了不同的教学方式,如案例教学法、PBL教学法、探究式教学法等,并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实现线上线下互动教学。该课程的教学内容也不仅仅局限于书本,而是将食品营养学课程学习与中医文化、科技前沿、社会生活以及学生已有的知识点建立体系和网络,营造探究式学习课堂氛围,培养多途径学习习惯,使学生在获得理论知识的同时理解和掌握知识形成的过程和获取途径,逐步构建从知识传递为重点向能力发展提升的教学内容体系。例如,在课程内容中新增居民膳食调查、饮食营养分析等实践内容,并在此过程中鼓励学生主动积极思考,培养学生的责任心、沟通能力、团队意识,以及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勤俭节约的优良作风、勇于开拓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对食品营养学知识的应用实践能力,从而建立更加合理的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达成评价体系,使能力达成有更多的着力点。
综上,民以食为天,食品营养关系到国民身体素质,民族的崛起、国家的强盛都需要国民强壮的体魄作支撑。当前,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作为“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的重要内容,人们对食品营养健康的需求愈发强烈,“全民健康”助推高校食品营养学课程的受关注度不断提升。作为一门自然科学课程,食品营养学课程本身蕴含着鲜明的思政元素,为教师在教学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化立德树人意识、开展课程思政提供了很大的可能性。食品营养学课程团队充分用好课堂教学主渠道,同时基于“学生为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的OBE理念,优化教学设计、创新教学方法,使食品营养学课程的专业知识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同向、理论传授与能力提升同行,形成了协同效应,培养了综合素质高、实践能力强的合格食品类人才。
基金项目:2022年度浙江科技学院教学研究与改革重大项目(2022-JG03)。
作者简介:楚秉泉(1986-),男,汉族,湖南常德人,副教授,博士。
*通信作者:肖功年(1976-),男,汉族,江西萍乡人,教授,博士,研究方向為乳制品加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