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畅 钱静
摘要:城市部分闲置用地通常作为非正式绿地使用,其使用人群以周边老年居民为主,挖掘其景观价值并进行适老化改造有一定的实践探索意义。以淮南市安徽造纸厂旧厂区为例,通过场地调查、问卷调查与空间行为分析法,了解造纸厂景观环境中的使用状况以及老年使用群体的偏好与空间行为,并面向老年人的使用需要对场地进行潜力评估,在此基础上总结符合老年群体特殊需求的景观环境相关适老化标准,提出以适老化为导向的非正式绿地景观更新策略。
关键词:闲置用地;非正式绿地景观;适老化更新
中图分类号:TU986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1-2443(2023)03-0269-08
引言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结构调整与产业迭代转型的深入,城市化进入存量更新阶段,一些老旧厂区在这一过程中成为闲置用地,通常作为非正式绿地供周边居民使用。与此同时,我国老龄化进程全面加速,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全国人口中,60岁及以上人口约为26401万人,占比18.7%,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总人口数13.5%,我国已步入老龄化社会。城市绿地景观适老化更新是建设老年友好型城市的主要举措,是提升城市存量空间品质的现实需要。
国外发达国家老龄化时期较我国到来更早,已建立了相对完善的空间适老化理论体系,早期研究主要集中在老年人与室外环境之间的互动联系上,日本政府于1996年出台的《福祉性街区规划建设手册》从公共空间、绿化及移动环境等方面对空间适老化设计做出详细规定,在设计细节方面,山本聪慧提出的“情动设计”理念通过打造诱发式环境,促进老年人与公共空间的交互行为[1]。美国的适老化空间设计注重从医学、社会学、美学多角度满足老年群体的活动需求,戴安娜·Y·卡斯坦斯的《针对老人的场地规划和设计:问题、导则和方案》是第一本分析户外空间规划中老年人需求的综合性手册[2]。从相关法规上看,我国对于空间环境的适老性问题也愈发关注,2007 年的《城镇老年人设施规划规范》(GB50437—2007)对室内外适老设施做出相应规范要求,2013 年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对老年人生活环境做了相关规定,对于空间适老化规范要求呈现细致化的趋向。但由于对老年人日常生活的重视程度不足,相关理论和规定仍旧缺少对于老年群体社会性和精神需求的关注,多数研究仅止步于设计阶段,且忽略了适老化设计本身与活动环境相作用的增益功能。
我国大多数城市公共空间尚未能提供与老龄化社会需求相适应的内外环境,城市中一些闲置厂区往往与老龄人口占比较高的老旧小区比邻,绿地率不高,加上对原工作生活环境的场所依恋,周边居民偏好于将其作为非正式绿地使用。本文以淮南市安徽造纸厂旧厂区为例,在了解其使用群体需求的基础上,试将闲置土地再利用与适老化景观改造结合,探索非正式绿地景观适老化更新策略。
1 研究区域与研究方法
1.1 研究区域概况
安徽造纸厂位于淮南市田家庵区东北部,淮河南岸、电厂路以北。厂区范围北至铁路与田家庵发电厂相望,西邻电厂青年公寓,东至木材加工厂与加油站,南部毗邻田家庵第四小学、造纸厂新村小区(图1)。
淮南市安徽造纸厂作为第一个五年计划建设项目,国家大二型企业,1954年建成投产,总占地约360亩。20世纪80年代中期,成为“淮南三大支柱企业”,20世纪90年代末随着时代变迁工厂最终停产,成为闲置用地,并一直作为非正式绿地每日面向原廠退休、下岗人员及其家属开放,他们大部分居住在南部的造纸新村小区与东部零星的老工业区民房。
1.2 研究方法
本研究通过对安徽造纸厂旧厂区的实地观察并在地图标注重点,调查区域内的老年人群在造纸厂景观环境中的活动情况,并发放问卷了解老年人对空间的感知且进行空间行为分析,进而完成旧厂区景观适老性评价。
问卷发放时间为2021年1月2日,总体了解在造纸厂内活动的老年人基本信息、厂区内主要活动情况,以及老年群体对造纸厂旧厂区景观环境的感知与评价。共计发放问卷200份,回收有效问卷186份,受访老年群体的基本情况见表1。
2 调查结果与分析
2.1 安徽造纸厂旧厂区景观现状分析
安徽造纸厂电厂路正门及围墙保留较为完好,保安亭正常值守,南正门是唯一开放出入口,机动车不通行。内部中央道路畅通,但靠近场地边缘的一部分游憩步道与次干道末端因为围墙与建筑塌方和植物遮挡难以通行。厂区南部的一系列功能建筑如职工电影院、食堂、幼儿园、车棚、综合楼、澡堂等沿中央路排列闲置,办公楼设有留守办公室,其他各类四车间与仓库区建筑多有坍塌。厂房间的空地保存较好,部分被老年人私垦为田地;综合楼游园与宾馆花园植物景观杂乱无序,鱼跃池水体枯竭;南北向中央路与轨道周边的高大乔木茂密,东西支路荒草丛生之处行走人流罕至;指示地标与路灯、防护栏等设施多数报废(图2)。
2.2 安徽造纸厂旧厂区老年群体空间行为分析
通过对受访老年群体在造纸厂内主要活动的调查,可以看出老年人活动从早上六点起逐步上升,在上午十点到中午十二点形成一个高峰时间段,十二点后活动频率降低(图3)。
从老年人在造纸厂内休憩环境选择的调查结果中得知,老年人选择最多的活动场所是花圃田地,其次是厂区空地与老建筑附近(图4)。
老年群体在造纸厂内的活动种类丰富,且多为自发性的群体活动,如遛鸟赛鸟、京剧合奏、绕园漫谈等,极少部分只希望独自行动(图5)。
造纸厂景观空间行为观察时间为 2021年1 月 12 日—13 日造纸厂开园时间,即每天上午6:00至晚上20:00。因场地危房较多,有坍塌坠物风险,雨雪天气厂区一律封锁,调查在晴天进行。将造纸厂内老年人活动覆盖空间根据场地环境划分为5个区域,使用行为地图法记录每个确定时间段观察到的各类行为,在厂区地形图上标记该行为的类型和老年人所处的具体位置,进一步概括老年人分布点,得到造纸厂景观空间老年人行为频次分布图(图6)。
从图6可以看出,老年人讲究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起居规律,更喜好上午外出。厂区内老人大多与老伴、儿女、孙辈共居,早上六点至中午十二点是年轻人工作、孩子上学的时间段,也是老年人的空闲期,中午之后老人也许需要接送孩童放学、回到家中做饭,故形成了十二点至下午两点时间段的活动频率低谷期,说明老人生活规律可能会受到家庭成员的作息时间影响。老年人主要通行路线为纸厂六路和中央路形成的十字通道,在十点至十二点的活动高峰期间,多数在第四区域的宾馆及其花园聚集,并有少部分行动轨迹向纸品货仓区与仓库区延伸,总体偏好建筑保存完好、绿化设施丰富的广场型场地。
提取综合频次高、活动类型多的第四区域,在1月15日—16日开园时间进行每时段2次、共计28次的行为观察,参考问卷第二部分的行为分类记录行为类型,并按照图例标准,将每个行为类型的参与者作为聚集点绘制分布图(图7)。
图7信息显示,老年人的社交行为大多依靠路缘、设施和建筑外墙等边界,可能是需要强围合度带来的私密性与安全感,而考虑到表演视野和审美感受,文化活动一般发生在田地与绿地边,此处也是富氧环境,适合老年人进行唱跳等活动。
2.3 老年活动群体对旧厂区绿地景观的感知分析
老年人对造纸厂内现存景观环境各要素的评价和满意度的问卷结果显示,老年群体对活动场地的綠化环境与空间布局格外关注且不满意,此外,老年人对基础设施的评价一般,对道路较为满意但总体满意度不高(图8)。
老年人热衷于户外社交,且更偏好于丰富多样的群体活动,所以对公共大型空间尤为热爱。方便聚集开展活动、有一定围合感和互动性的场所尤其受到老年人青睐,如树荫环盖的中央道路、保存良好的纸厂宾馆花园和可以互动的田圃,相比较下,停驻点少的轨道周围和没有绿荫的环境则较少发生群体性活动。此外,因为老年人生理机能下降、腿脚不便,不喜欢靠近危房和损毁严重的支路,对活动场地的安全性有很高要求。
结合前文场地各环境要素调查、使用群体行为分布情况(图9)以及与受访对象的观察和访谈结果,不难看出老年人群偏好于明确的空间界限及层次,老年群体对场地的绿化环境格外关注,部分老人认为现存绿化空间有观赏类植被种类单一、主要活动场地绿化面积不够的问题;老年人对活动场所道路的可达性和安全性也具有较高要求,希望拥有更多基础设施。也就是说,老年人更愿意聚集在有参与性的、植被状态良好、空间布局分明、道路可达性高、且场地基础设施多的场地。
2.4 安徽造纸厂旧厂区景观适老性分析
2.4.1 各类空间界限模糊 场地内部的老年人活动很大部分都依托于建筑的前庭广场和北侧大面积的铁路周边荒地,此类公共空间是老年人活动的高频区域。这些空间分布不均匀,没有统一的边界处理和指示系统,仅靠原有植物和废弃建筑作为分隔,导致老年人的活动区域分散,老年人的体力较差,很难仅靠漫步去寻找活动集体,容易误入危房区域。不同的室外活动群体缺少专用场地,静坐、亲子互动、歌舞等不同的活动领域相互重叠,好静的、精神衰弱的老人在休憩时常常被音响声惊扰,带着孩子的老人在看管陪伴上也多有不便。老年群体活动对领域性要求更高,因此适老化景观设计需要注重各个空间层次的塑造,以及功能空间尺度的把握[3]。
2.4.2 旧厂区设施服务功能难以满足适老化需求 造纸厂生产功能停运对外开放后,内部生活服务设施体系逐渐破碎化,医疗室、公共卫生间等公共建筑的服务功能终止,各类基础设施如指示地标、路灯等有不同程度的衰败,厂内没有任何娱乐康养设施,场所互动性也因此降低。为满足老年群体在景观空间中的沟通交流的要求,在具体设计中应多创建一些支持静态活动的、功能多样的场所,并开设绿地田园种植等亲和老年人生活的高参与度项目,引发社交行为[4]。此外,纸厂内部交通问题十分严重,东西向支路常出现路面破损、障碍物遮挡导致无法通行的情况,建筑间道路则多数因危房倒塌而被阻断,成为步行禁区,缺少缺乏安全流畅的道路步行系统。道路和步行空间的规划应能使老年人可以顺利到达各个景观空间,还需要提高环境中的各种建筑设施的安全水平,控制空间的层次性开放,进而加强老年人的安全感[5]。
2.4.3 绿化环境低维护状态 由于早期厂区建设侧重于生产运输功能,绿地率38%,乔灌草种植层次分明,但植物种类少且不适合接触,花园等停留区缺少具有疗养与观赏功能的绿化,不能满足老年人对自然亲近依赖的心理需求,甚至会因为过于茂盛的自生植物而产生行动上的困难和心理上的疏离感,不再使用旧厂区边缘的道路。此外,旧厂区不具备专用的苗圃场地,因为需要往日的爱好作为精神寄托,老人们只能在厂房空地私垦田地,耕作活动对纸厂环境造成了污染和安全隐患,不利于其他老人活动。适老化景观设计中的康复性元素应是呵护老年人心理健康的核心,应充分利用绿植、田园苗圃、步道卵石等元素,选择一些具有芳香性及康复性能的植物,从身心两方面起到对老年人的安抚疗愈作用,配合老年人的生活兴趣[5]。
3 安徽造纸厂旧厂区景观适老化更新策略
3.1 排除安全隐患
对安徽造纸厂内部进行适老化景观更新时,首先需要考虑场地的安全性,对老年人聚集区域的老旧建筑进行合理的修缮、重建或拆除,并通过植物遮挡与围合的方式隔离一些破败杂乱的场地,保证老年群体的心理生理安全需求。造纸厂内的绿化种植宜选用可触碰的种类,避免选取带刺、有毒性、会造成粉尘污染的植物,让老人能自由亲近花草树木,提高景观可亲性。为帮助行动不便的老人消除造纸厂内部地形的场地缺陷,应在一些有高差和楼梯的地方增加扶手和无障碍坡道,铺装设计宜选用具有防滑、透水功能的硬质铺装,并同时在活动场地边缘安排医疗点和护工休息区,考虑到造纸厂使用群体中女性占比较大,增加卫生间等公共设施时,女厕数量可以稍多。
3.2 方便老人识别的场地
空间布局和道路系统关系到老年群体对造纸厂内部结构的认知,安徽造纸厂原有的空间结构紧凑简单,可以在此基础上结合现有的规律性道路进行区域划分,打造简明易记的整体布局[7],并利用装饰物和植被的颜色、造型塑造辅助区分场地,方便老年人熟悉环境并展开活动。充分照顾到老年人的步行耐久力,间隔 200 米左右应设置休息座椅,保证行走的安全性和舒适性。此外,需要完善厂区内的标识系统,添加反光材料的指示物和地图导览等[8]。
3.3 场所归属
为了营造有归属感的老年人活动场地,一方面应采用符合老年人身心需求的柔性边界进行空间限定,即利用植物、围栏、花池、墙面等凹凸界面分隔空间内部,增加围合感的同时便于观察园外空间,提升老人们在此处活动、久憩的意愿[9]。另一方面,可以充分挖掘场地原有的文化特色,如保留复刻有特点的纸厂建筑外立面、修复并设计老机器零件作为创意小品,或设立造纸厂历史记忆展栏等,唤起造纸厂老员工的场所记忆,应对造纸厂内中央路和纸厂六路的十字通道原有的优质行道树进行维护和修剪,打造有历史气息的树影环盖的道路景观。此外,可以在保存原始布局和风格的前提下更新东侧游园的十字花坛与宾馆花园的绿植花卉,让造纸厂老职工记忆中的美好景色重焕生机[10]。
3.4 多元化绿色景观
3.4.1 参与性 由于老年群体亲密自然、渴望融入环境的心理特征,与景观环境产生不能接触的距离感会使老年人感到不安失落,因此应该合理保留、增设可以让老年人与自然互动的田圃与花池、灌溉水景元素等,方便老人们在此松土、修剪花叶、交谈,从而得到锻炼、放松身心。
3.4.2 感官多样性与康复性 老年群体容易对新鲜活泼的花卉景观和小品等感兴趣并在周围聚集,激发更多社交活动。可以通过颜色鲜亮的植物进行季相搭配,并辅助有趣且可以互动的景观小品,打造五彩斑斓的自然景观。植物的气味也可以丰富老年人生理上的感觉,选用如栀子、玉兰、金桂等芳香型植物可以有效刺激老年人的神经系统并产生愉悦感,而樟树、龙柏、枇杷等保健型植物的特殊气味有助于定心养生。
3.4.3 绿化结合空间 以不同类型的植物树种营造的不同空间特色。老人聚集活动的动态空间适宜分枝点低的灌木等进行打造空间围合感,还可以在廊架、舞台等构筑物后配合冠幅较大的开花乔木形成有氛围的环境背景。而一些需要的私密感与归属感的公共空间则可乔灌木组合种植,使场地更具领域特征。在整体植被层次上,从点、线、面三个不同层次进行整体设计,合理配置高层乔木、中层灌木及小乔木、低层地被以及相关树篱植物,形成层次丰富、主次分明的绿色空间体系[11]。
3.5 强化各类空间的适老化设计
根据对厂区内老年群体活动的调研结果,大致可以按照活動内容将造纸厂的公共空间划分为娱乐聚会空间、农艺种植空间、代际互通空间以及休憩静坐空间。
3.5.1 娱乐聚会空间 此类空间是指老年人进行一系列群体活动的休闲空间,适宜布置在中央道路附近等老年人易达的区域。场地应能支持老年人集会、开展如戏曲表演、棋牌、锻炼等集体活动,关系到场地尺度以及基础设施的适老化完备程度。此外老年人的长时间户外活动需要保证光照均衡,安排有遮荫功能的座椅设施,让老人可以在活动期间恢复体力,并满足老人旁观他人活动的需求。
3.5.2 农艺种植空间 对老年人私垦的田地进行迁移、合并与改造,设置有人值守的农艺基站,整合为统一管理下的、相关设施齐全的专业场地,通过引导和规范老年人的种植活动,营造出拥有美学价值的田园花圃景观,融入整体的绿化环境。考虑到造纸厂有限的空间条件,空间尺度不宜过大,并配备专门的水循环系统和肥料储存室,防止污染其他活动场地。
3.5.3 代际互通空间 造纸厂内活动人群多为退休职工或高龄长辈,其中许多老年人担任着替子女看护儿童的责任,存在需要与儿童共享同一处活动场地的情况。在设计此类空间时,应细量考察老年人与儿童的使用需求及活动偏好,老年人可能需要舒适的座椅凉亭等配合静态互动行为,为儿童的动态活动行为可以配置滑梯、秋千、沙坑等设施,并保证场地内四周围合、视线畅通、采光充足,方便老年人能够观察到自家儿童的活动行为以及开展亲子活动[12]。
3.5.4 休憩静坐空间 考虑到部分老年人有安静阅读、独坐或交谈的需求,可以在绿化状态良好、远离主要道路的地区设立休憩静坐空间,该空间应配置凉亭、阅读角等设施,并利用水景和绿墙等营造有安全感和私密性的幽美宁静的小尺度空间。
4 结论与讨论
以作为非正式绿地限制开放的安徽造纸厂及其老年使用群体为研究主体,发放偏好调查问卷,并在此基础上对造纸厂进行场地调查,立足于公共空间适老化理论,从安全性、易识别、场所归属、多元绿化以及空间划分五个角度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环境升级更新策略。
研究从使用需求出发,结合老年人的生理、心理特征,研究场地老人使用群体需求与行为活动规律,其目的在于拓展“适老化”的内涵,使公共空间环境不仅仅增强针对老年人活动的“适应性”,更能切合老年人的日常、改善其身心状况。
闲置地的场地特质往往关联使用人群,拥有与其紧密结合的使用功能,治理时应摒弃“抹除式”方式。[13]必须考虑使用者的特点,开展人口结构与偏好调查并研究其在场地内的行为规律,需要提升公众对改造项目的参与性,广纳民众建议、接受公众监督,在实际改造中结合场地使用状况不断增加、完善相关功能,符合各类情境下的使用者需求,同时保留原有的场地功能特色。而如何在研究期间建立广泛的公众参与机制,并确保该机制长期有效运行,是个值得探索的问题。使用群体对于非正式绿地的荒野气质偏好研究以及非正式绿地生物多样性价值,都是下一步研究和深入探讨的方向。
参考文献:
[1] 杉本聡惠,邱婷.适老环境中的“情动设计”[J].建设科技,2019(13):27-32.
[2] CARSTENS.D Y. Site Planning and Design for the E1derly∶Issues,Guidelines and Alternatives[M].London∶Macmillan Publishing Company,1993∶82-93.
[3] 克莱尔·库泊·马库斯,娜奥米·A·萨克斯.康复式景观[M].刘技峰,译.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8∶252-257.
[4] 冯姗姗,寇晓丽,常江. 城市非正式绿地:概念、类型、价值及更新设计模式研究[J]. 南方建筑,2022(3)∶78-87.
[5] 毛华松, 宋尧佳, 陈曦.社会转型下的单位社区适老性景观更新策略研究:以重棉厂社区为例[J]. 风景园林, 2019(04)∶95-99.
[6] 刘博新.老年人康复景观的循证设计研究[D].北京:清华大学,2015∶101-108.
[7] 李伟, 寒梅.基于“积极老龄化”理念下的城市适老空间设计探究[J].建筑学报, 2014(11)∶84-89.
[8] 克莱尔·库伯·马库斯, 卡罗琳·弗朗西斯.人性场所—城市开放空间设计导则[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1∶83-87.
[9] 刘聿星,刘朴阳,俞奕林,等.老旧动迁社区户外环境的 适老化改造需求与策略[J].城市住宅,2020,27(9)∶125-128.
[10] 朱宏伟,胡炜.环境心理学理论在居住区适老化景观设计中的应用[J].建筑与文化,2020(6)∶206-207.
[11] 郑向国.废旧工业厂房区的景观化改造研究[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07∶53-58.
[12] 杨盖尔.交往与空间[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206-207.
[13] 冯姗姗,胡曾庆,李玲,等.全生命周期視角下的闲置地转型绿地:进展及思考[J].现代城市研究,2021(6)∶97-98.
Abstract: Part of the idle land in cities is usually used as informal green spaces, and its users are mainly elderly residents in the surrounding areas. Exploring its landscape value and carrying out the elderly-oriented transformation has certain practical exploration significance. Taking the old factory area of Anhui Paper Mill in Huainan City as an example, through site survey, questionnaire survey, and spatial behavior analysis, this study aims to understand the usage status in the landscape environment of the paper mill, as well as the preferences and spatial behaviors of the elderly user group. Based on this, potential assessment of the site is conducted to meet the special needs of the elderly, the elderly-oriented standards for the landscape environment are summarized and the elderly-oriented informal green landscape renewal strategy is proposed.
Key words: idle land; informal green landscape; the elderly-oriented renewal
(责任编辑:巩 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