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管理类专业课程思政内容选择和路径融合探索*

2023-06-28 09:23:14商蓉郁秦宇彤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23年12期
关键词:专业课程思政课程

商蓉郁,秦宇彤

陆军军医大学基础医学院医学教育学教研室,重庆 400038

课程思政源自20世纪80年代提出的“大思政”理念,即思想政治教育要“渗透一切,贯穿始终,使思想政治工作与其他各项工作之间具有关联性”。它的目标是实现“立德树人”,主要途径有“三教改革”“三全育人”,在教育教学中充分发挥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课堂为主阵地的“三主”作用。思政课程自身具有一套独立的课程体系,在院校全课程育人中发挥着独特的育人作用;课程思政则是立德树人的必要补充,与思政理论课目标同向、价值同心、路径同行、步调同频、行动同力,二者是显性与隐性的关系。因此,课程思政不是加法而是方法。

医学管理类专业课程思政着力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思维情感的培养与塑造,帮助学生开阔眼界,提高鉴别是非、善恶、美丑的能力。课程侧重于多视角、全方位地培育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实践能力,在促进大学生人文素养、思想道德素质、身心健康素质协调发展上发挥重要作用。如何构建思政内容体系、选择思政内容和有机的融入路径,实施德智融合和心智融合,达到思政教育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效果是该专业课程思政改革亟需解决的问题[1-3]。本课题组在对医学管理类专业的课程思政教育培养目标、专业课程思政资源的路径挖掘等内容进行研究并取得了成果的基础上(此部分内容已发表),继续以军医院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进一步对以上问题进行了系统研究,为培养德才兼备、专业化、新型军事公共管理人才提供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

1 专业课程思政内容体系构建研究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课程要实现思政教育与知识教育的有机统一,思政内容上首先要有明确的思政育人目标,其次要以提升学生人文素养、思想道德素质、身心健康素质为核心,然后要准确提炼专业知识体系中蕴含的思想价值和精神内涵,科学、合理拓展专业课程的“三度融合”[4-5]。此外,军医学院校还要体现军事特点。因此课题组从以下4个方面思考建设该专业的思政内容体系。

1.1思政育人目标 医学管理类专业课程思政培养目标是在教学中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帮助学生了解相关专业和行业领域的国家战略、法律法规、相关政策等,引导学生深入社会实践、关注现实问题,培养学生经世济民、诚信服务、德法兼修的职业素养。军医院校管理类专业还应加入“姓军为战、无私奉献”的思政目标。

1.2专业特色和优势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特色是以医学和管理学相互融合为主。重点培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具备一定的医学和预防医学基础知识,扎实的现代公共管理知识、卫生管理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较广泛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以及较强的人际交流能力,能够适应我国卫生事业发展需要的医药卫生管理专门人才。军医院校还应突出军事特色,比如“一切行动听指挥、作风优良”等。

1.3知识体系中蕴含的思想价值和精神内涵 挖掘和提炼专业知识体系中蕴含的思想价值和精神内涵是思政教育的关键环节之一。课题组认为一方面要紧密结合专业课程的教学目标,从课程所涉行业、文化、技能、历史等角度梳理教学内容,增加课程的知识性、人文性,提升时代性、开放性和启发性,使学生在全面、系统地学专业基础知识的同时,提升问题意识、创造思维及创新能力;另一方面结合专业课程特点、价值理念和思维方法,科学设计有利于培养学生综合管理能力和现代管理思维的教学案例。案例应具有思想性、科学性、代表性,能反映现实的管理矛盾、人文矛盾和价值观等。军医院校案例还应体现军人精神内涵,比如理想崇高、信仰坚定的铁的忠心,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铁的意志,志同道合、生死与共的铁的团结。

1.4合理拓展专业课程“三度融合” 教育部提出要做有温度的专业课程,那么支撑温度的是什么?就是专业课程的广度、深度和温度,也称三度融合。专业课思政教育不能只强调价值观的引导和呈现,还要注重知识体系的碰撞、逻辑思维的碰撞、价值观的碰撞,这样才能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成为有温度的专业课,这才是思政教育的最好效果。本课题组认为医学院校管理类专业课程思政内容体系的设计重在增长“德”和“智”:一方面教育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国家公德与个人私德的异同,正确处理个人、集体、国家三者利益之间的关系,把党和国家的需要、人民的需要作为最崇高的德;另一方面要重视知识的传授,以拓展学生见识为主要任务,把基础理论知识与前沿热点知识结合起来,加强专业课程间的协同与交叉,把理论学习与解决问题、思维学习与实践问题结合起来。

2 课程思政内容的选择和路径融合研究

目前医学管理类专业课程思政教育实施过程仍然存在“教与学”的双重问题,比如思政教育“两张皮”的现象,学生对思政教育接受有限等问题,迫切要求在课程思政内容的选择和路径融入上给出有效的应对措施[6-10]。本课题组采用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对该问题进行了研究,积极探索“教与学”有机配合的思政教育教学新路径,见表1。

表1 课程思政内容的选择和路径融合

2.1知识点 知识点是教学的基本单元,也是思政元素最基本的承载点。教师首先要知道这个知识点从哪儿来?是什么?怎么用?即了解知识的前身、解析今世、掌握未来,这正是教育部提出的三度融合的内容。如何做到三度融合?比如陆军军医大学李颖团队在《社会医学》第六章社会文化因素与健康章节选择思政内容时,从知识点文化影响健康的模式与文化对健康的影响选择课程思政元素。将优秀传统文化对人群健康的影响作为研究对象,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举例全球疫情防控事件,从理论上解析文化影响健康模式及特点的难点问题,情感上凸显疫情防控过程中的中国精神、中国力量和中国速度,增加了学生的民族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培塑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2讲故事、讲案例 讲故事、讲案例是学生普遍喜欢和认同的一种教学方式,课程思政结合具体知识点讲故事,讲出“故事背后的故事”,可以讲学科发展史,学科与专业的成就,科学家与大师的故事,以及教师个人的经历和感悟等。从故事和案例中发掘、呈现和升华出家国情怀、人格魅力、宪法法治、科学精神、创新思维、社会贡献等。比如陆军军医大学吴昊教授在《卫生事业管理学》课堂中讲授我国卫生工作的基本方针时,讲述了他亲身经历的案例:一名90岁高龄空巢老人住院1个月余无人照顾和承担医疗费,只有2个孙子在外地打工。医院工作人员和当地派出所多次联系未果,然后提出如何妥善处理好患者和医院矛盾?同学们一起讨论和反思,最后点出“敬佑生命、救死扶伤、责任与担当”的职业素养思政元素和“以人为本”是我国卫生工作的基本方针的重要性。

2.3社会热点和国家战略 军医院校管理类专业学生要建立健康、积极的职业志向、职业需求与军人职业定位,除了注重对社会热点及国家战略的分析和讨论,如党的二十大、国家“十四五”规划、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国际贸易战、新医改等,还要注重卫勤为战、联演联训、军队卫生事业管理发展等方面。教师可以从与课程知识理论体系关联的知识点着手,去分析和提炼不同历史背景背后的文化与价值观,因为它体现了教师的大视野和大格局,是对专业的一种自信和积累。

2.4实践课程 实践研讨课是思政元素承载量最大、频度最高的课程思政承载体。它在塑造学生的认知和动手能力上发挥着重要作用,要充分挖掘及应用如制度敬畏与遵守、团队协作精神、善于沟通、求知创新、勇挑重担、保家卫国等思政元素。比如医学生进入临床实习前要系统学习医学相关的规章制度,如护理制度中的核查制度以前是“三查七对”,现在是“三查八对”,为什么多了一对?因为之前管理忽略了这个环节,出现了临床事故甚至可能是死亡事件,进而指出遵守医疗规章制度就是对生命的敬畏。

2.5思政价值模块整合 价值观的建立只有通过多次、反复地感情刺激和叠加才能建立起来。为了强化课程思政效果,本课题组发现将课程教学内容和过程中具有相同“属性”的思政元素点进行整合,串联形成一条线,再与不同属性的思政元素串联成的线整合形成面。不同的课程整合出的思政面,形成不同的思政模块。将多门专业课程之间的思政模块联系起来,就整合成了专业课思政价值模块体系“点—线—面—模块—体系”。比如陆军军医大学秦宇彤团队在设计《管理学基础》思政内容体系时,该门课程有11个章节,第一章节提炼出爱国、敬业的思政元素,将属性相同的思政点串起来形成一条明确的思政线,再与不同属性的思政点串起来就形成一个思政面,第二章节思政元素为四个自信,第三章节是人生观、诚信,以此类推形成11个思政面,进而构成该门课程的思政板块。将多门专业课程的思政板块整合起来就形成了该专业课程的思政体系。价值模块的整合把专业课程的价值维度与专业理论和知识融为一体,能有效实现思政的潜移默化目的。

2.6学习需求 在教学活动中,有些学生对教师的教学内容不感兴趣,缺乏课堂参与性。这是因为部分教师习惯按照自己的教学认知和经验对教材中的教学内容进行设计和实施教学,没有关注和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忽略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导致教与学环节发生脱节。教学应以学生为焦点,在教学内容上吸引学生,在知识情趣中启迪学生,在活动参与中锻炼学生,实现激发兴趣、夯实基础、锻炼技能、拓展知识。比如陆军军医大学舒为群教授在《环境卫生学》讲授第七章大气污染与健康内容时,课前舒教授会采用问卷形式对学生的学习需求进行了解,然后针对性地设计课堂中的思政内容:建设“美丽中国”的深刻内涵、坚持开发与节约并重,发展低碳循环经济战略、军医职业素养中的敬业奉献精神等。课堂上采用小组讨论不仅使学生学到了专业知识,也培养了团队合作精神,关键是学生的学习需求得到点燃和释放,引发其内在强烈的学习动力。

3 小 结

课程思政是以思想道德素质为核心和灵魂,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根本目的。本课题组从管理类专业课程思政目标的建立、思政元素的挖掘、思政教学内容的选择和路径融合的研究,到“管理类课程思政内容体系”的构建,从“教与学”的角度探索“管理类专业思政教育教学新模式”,为该专业教师实现三全育人提供了课程思政教学思路参考。由于课题研究时效问题,本课题组未对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实践的效果进行评价,这部分内容拟申请新课题进行专项研究,为管理类专业课程思政教学进一步提供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

猜你喜欢
专业课程思政课程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当代陕西(2022年4期)2022-04-19 12:08:52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活力(2021年6期)2021-08-05 07:24:10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计算机教育(2020年5期)2020-07-24 08:53:38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思政课“需求侧”
当代陕西(2019年15期)2019-09-02 01:51:54
电大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改革探讨——以福建电大为例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当代陕西(2019年9期)2019-05-20 09:47:22
中美综合大学在音乐专业课程上的比较与启示
中俄临床医学专业课程设置的比较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