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分析*

2023-06-28 09:22:44胡宗萍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23年12期
关键词:婚姻状况总分问卷

何 凯,胡宗萍

重庆市第十三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重庆 400053

随着我国老龄人口的快速增长,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生活质量已成为困扰我国老年患者医疗的重要问题[1]。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躯体的症状、个人的生活方式、精神心理、社会及家庭生活方面等对其生活质量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生活质量问题已成为医疗措施中评估其治疗疗效和预后的相关指标[2]。然而,对于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生活质量的研究有待建立全面、综合的评价体系。因此,本研究通过分析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为提高其生活质量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抽取2019年9月至2021年11月在本院心血管内科住院的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02例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符合《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2018》中的慢性心力衰竭诊断标准;(2)病程>1年,且年龄≥65岁;(3)能够阅读调查问卷相关项目的内容;(4)同意参加问卷调查。排除标准:(1)短暂性的急性心力衰竭、急性突发性心力衰竭者;(2)心力衰竭病因诊断不明确的患者,第一次发作的心力衰竭患者;(3)患有肝、肾、肺等重要脏器功能障碍者;(4)脑功能受伤、不能语言及交流障碍、合并严重脑血管疾病的患者;(5)有认知功能障碍、肿瘤、精神疾病等慢性疾病以及运动功能障碍的患者。

1.2研究方法 入院3 d后向患者讲解并发放一般资料调查问卷,自行阅读并填写中文版的明尼苏达心力衰竭生活质量问卷相关项目,如果因为患者的病情或者由于患者的文化程度不能独自填写问卷或者填写有一定困难的患者,可以由调查者或家属协助填写完成问卷。一般资料调查问卷内容包括老年患者性别、年龄、婚姻、文化程度、个人月收入、医疗费用来源、病程时间、不同心脏射血分数(EF)、年住院次数。采用中文版的明尼苏达心力衰竭生活质量问卷评价患者的生活质量,总共有21个条目,包括身体领域(8个条目)、情绪领域(5个条目)以及社会经济领域的限制性项目 (8个条目),每个项目的计分方式是采用线形条目记分法进行记录,分值为0~5分,每个条目分为否、很轻、轻、中、重、很重,对应分值为0、1、2、3、4、5分,总分0~105分。

2 结 果

2.1一般资料调查结果及不同情况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生活质量比较 不同性别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生活质量各领域评分及总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个人月收入、病程、文化程度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生活质量各领域评分及总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个人月收入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情绪领域、社会经济领域评分及总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住院次数、EF值、婚姻状况、医疗费用来源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躯体症状领域、社会经济领域评分及总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一般资料调查结果及不同情况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生活质量比较分)

2.2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生活质量的多因素分析 把生活质量总分作为因变量,把病程(<3年=0,3~<6年=1,≥6年=2)、年龄(65~<75岁=0,75~<85岁=1,≥85岁=2)、个人月收入(<2 000元=0,2 000~<4 000元=1,≥4 000元=2)、年住院次数(1~2次=0,3~4次=1,≥5次=2)、EF值(<40%=0,40%~<50%=1,≥50%=2)、婚姻状况(丧偶、离异=0,已婚=1)、医疗费用来源(自费=0,居民医保=1,职工医保=2,新农合=3)、文化程度(文盲=0,小学=1,小学以上=2)作为自变量,进行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生活质量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EF值、个人月收入、婚姻状况是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P<0.05)。回归方程为Y=89.928+2.334×X年龄-12.914×XEF值-3.441×X婚姻状况-2.120×X个人月收入。见表2。

表2 生活质量影响因素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

3 讨 论

慢性心力衰竭是心脏功能障碍最严重的终末阶段,严重影响到老年心力衰竭患者的生活质量[3]。当前,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生活质量采用积极、有效的评估措施,进一步分析其影响因素,对提高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作用[4-5]。有研究显示,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精神心理因素、情绪变化、社会经济领域、病程长短等严重影响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6]。因此,针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制订或构建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综合医疗管理方案非常重要。

明尼苏达心力衰竭生活质量问卷通过症状领域、社会经济领域方面、情绪领域反映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分越高生活质量越差。本研究结果显示不同性别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生活质量各领域评分及总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性别对患者生活质量没有影响。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年龄越大,慢性心力衰竭病程时间越长,生活质量越差。另一方面,老年患者年住院的次数越多,明尼苏达心力衰竭生活质量问卷躯体症状领域、社会经济领域及总分得分越高;反复住院次数越多,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出现不良情绪的机会增加,患者基本生理功能下降,机体免疫系统功能下调,导致患者躯体症状加重及社会功能脱节,生活质量逐步降低。HOEKSTRA等[7]研究证实,心力衰竭患者的总体生活质量与患者收入呈负相关,而且家庭月收入<2 000元的患者生活质量分值比月收入在2 000~<4 000元的患者低,表明患者的收入水平也影响了心力衰竭患者的生活质量,患者经济收入越高,患者的家庭经济负担程度越低,治疗的积极性增加,生活的质量就越高。不同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及医疗费用来源的老年心力衰竭患者的生活质量不同,可能与患者医疗依从性及家庭支持程度有关。文化程度高的患者生活质量明显优于文化程度低的患者;职工医保患者生活质量总分明显优于其他医保及自费患者,居民医保、新农合医保之间无明显差别,自费患者生活质量最差,医疗费用来源影响患者就医程度。本次调查中婚姻状况是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因素。MORAD等[8]研究均证实,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生活质量明显降低,且心脏功能程度是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研究证实明尼苏达心力衰竭生活质量问卷调查具有较好的可信程度[9-10]。本研究发现,不同EF值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躯体症状领域、社会经济领域评分及总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EF值越低,心力衰竭越严重,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越差,EF值越大的患者生活质量较好[11]。生活质量作为衡量健康状况的一个综合指标,已经成为医学或社会发展关注的目标[12-13]。临床上可针对老年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制订有效的干预措施,进而提高其生活质量[14];成立专业化老年患者管理团队,进行全面综合的评估、分析,制订老年心力衰竭慢病管理的新模式及疾病管理方案[15-16]。

综上所述,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生活质量降低,年龄、EF值、个人月收入、婚姻状况是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针对上述因素制订综合管理方案而进行有效干预,可以逐步提高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生活质量。

猜你喜欢
婚姻状况总分问卷
第59届IMO团体总分前十名的代表队及总分
中等数学(2018年8期)2018-12-01 00:48:55
从《日耳曼尼亚志》看日耳曼人的婚姻状况
卷宗(2017年1期)2017-03-17 11:48:59
问卷网
韩男性对婚姻状况更满意
环球时报(2017-02-10)2017-02-10 06:45:12
年龄以及婚姻状况对老年人健康的影响
农牧区哈萨克族老年人生命质量与社会支持和家庭婚姻状况关系的调查研究
问卷大调查
一年级语文上册总复习(一)
问卷你做主
一年级下册期末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