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医学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的实践与探索

2023-06-28 12:14:48王耀坤杨楠林俊堂
现代商贸工业 2023年11期
关键词:医学院校计划大学生

王耀坤 杨楠 林俊堂

摘 要:高校是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重要平台,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是训练学生科研思维、提升创业能力的重要途径。在“新医科”建设背景下,本文总结了新乡医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项目的整体概况,从学生、教师、学校三个层面深入分析了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导师负责制、以学生为主导、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和完善评价考核体系等对策,旨在推动教育教学改革,提高学生科研思维和创新能力。

关键词:地方医学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实践

中图分类号:F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3.11.046

0 引言

创新是发展的第一驱动力。2006年,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在全国科技大会上提出,把科技创新摆在了重要位置。为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综合素质能力,鼓励大学生创新创业,在“十二五”期间教育部决定实施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2018年,教育部提出“新工科”“新农科”“新医科”“新文科”等四新建设,其中“新医科”建设契合创新型国家发展战略要求,强调推进医学跨学科深度交叉融合,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创新型医学人才。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实施是创新型医学人才培养的重要手段,新乡医学院始终紧扣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内涵新要求,把培养大学生科研创新能力作为学生培养工作的重点,秉持“兴趣驱动、自主创新、强化过程、注重实践”原则,鼓励在校大学生参加项目训练和实践,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转变教育教学理念,培养高水平创新型医学人才。

1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概况

自新乡医学院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以来,学校在创新创业教育和培养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方面,做了大量行之有效的工作。根据新乡医学院印发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文件,由教务处负责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的管理工作,统筹协调学校各相关部门,负责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的申请、评审、立项、监督项目实施,负责项目的立项推荐、中期检查及结项验收等工作。

自2016年至2021年,学校共承担了258项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包括120项国家级大创计划项目和138项省级大创计划项目,2016至2021年学校整体立项概况如表1所示,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在2018年立项数最少,从2019年开始逐渐回升,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逐年增加,2021年有所下降。从学校总体情况来看,每年立项总数相对较少,有待进一步加强。

将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按照学科方向分为基础科研(蛋白质表达、基因表达、分子细胞等);临床科研(疾病治疗及机制研究等);药物开发与研究(药物合成、纳米材料、药物活性等);管理人文与实验教学研究(培养模式、调查研究、教学平台开发等);发明与设计(实用新型、外观设计等),立项课题的研究方向比例如表2所示,基础研究占55%;临床科研占6.2%;药物开发与研究15.17%;管理人文与教学研究18.6%;发明与设计5.03%,从统计数据来看,基础研究与应用方向的立项数量较多,临床科研类立项较少,这与各临床学院重视不够、创新意识及创新能力相对薄弱有一定关系。总的来说,学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处于平稳运行状态,但是仍然存在项目立项方向分布不均衡等问题。

2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2.1 学生对项目流程不清,团队之间缺乏合作

由于地方医学院校的特殊性,大多数院校没有本硕及本硕博连读的机制,学生仅有3年时间在校学习,部分专业四年级和五年级在临床医院见习和实习,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负责人主要集中在二年级和三年级的本科生。项目申请人和参与成员多为新一届学生,经验不足,对项目流程、申报材料整理、项目中期考核、结项标准等流程不甚清楚。此外,医学院校的大学生在校期间课程任务繁重,部分学生无法很好地平衡学业与项目之间的投入时间。同时,项目的申报、中期和结项多为团队负责人与指导教师沟通并完成,其他项目成员缺少参与,出现团队之间缺乏合作和分工不均的现象。另外,部分项目成员投入时间和精力过少,缺乏科学严谨的实验态度,出现被动应付现象,这些问题都会导致除了项目负责人以外的项目成员得不到科研思维的培养和锻炼。

2.2 指导教师缺乏沟通,创新创业意识薄弱

教师指导水平在项目运行过程中起关键性作用,良好的指导教师队伍是项目顺利实施的基础。目前教师队伍中存在以下几点问题:一方面,指导教师与学生之间沟通时间较少,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学生从实验进度安排、数据整理、科研笔记和论文初稿的撰写每个步骤都需要和指导教师详细探讨,然而在实际指导过程中,部分指导教师因需要完成教学任务和申报课题等原因,很少有充足的时间指导项目组每位学生。同时,有部分指导教师会指派研究生对学生进行指导,研究生本身就缺乏指导学生的经验,结果往往达不到对学生科研思维和能力的锻炼。在整个项目的运行过程中,大部分指导教师仅仅起到了引导作用,缺乏对学生实验思路和设计等科研思维的系统培养;另一方面,有部分指导教师缺乏创新创业意识,在项目申报时将自己主持的科研课题中分出子课题让学生申报,学生没有自主地去思考课题的设计和创新,这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大打折扣。另外,学校具有学术水平和创业经验的“双师型”教师屈指可数,就业创业师资力量匮乏。

2.3 学校宣传力度不够,评价体系不完善

学校对项目的宣传不够全面细致,有些学生加入团队以后依然对项目内容及開展一头雾水,缺乏相关论坛和信息交流平台,组织举办关于创新创业等活动较少,这些因素都是导致学生之间缺乏交流,以往好的创新创业经验和案例得不到有效地报道及推广的原因,极大影响了学生的参与度。另外,学校对该项目投入经费有限,在经费使用方面缺少监管,出现部分经费使用不合理等现象。同时,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的结项评定仅由评审专家进行评审,形式过于单一,并且存在对导师和学生的具体考评内容不细、缺乏监管和反馈机制不健全等问题,从而导致重申请、轻结项现象的产生。所以,在项目运行过程中不能单纯依赖指导教师及学生,还要建立完善的监督评价机制,形成学校、督导、管理体系多点发力,切实发挥好项目对人才培养的促进作用。

3 地方医学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途径探索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的实施,地方医学院校必须树立正确的创新创业教育理念,要始终把科学研究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积极与研究性教学相融合,全面提升学生科研创新能力。同时针对项目运行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和不足,需要结合自身院校的特点与实际情况,分析其原因,提出针对性的策略。

3.1 优化人才培养模式,激发学生主观能动性

就学校方面而言,地方医学高校要积极探索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深入融合,优化创新创业课程培养体系,引导学生自发地、主动地开展项目研究,促进学生分析问题能力、解决问题能力以及批判性思维能力的提升,强化学生自主学习,构建项目、课程、活动“三位一体”的学生训练体系。另一方面,地方医学高校要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积极推进研究性教学,鼓励教师将科研和教学工作有机结合,帮助学生理顺学业与科研关系。此外,项目负责人尽量选择高年级的学生承担,带动低年级学生参与项目,发挥好老生对新生的“传帮带”作用,这样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团队经验不足等问题,使项目能够较快开展。同时,项目的实验设计、进度安排、数据整理和论文撰写等要以学生为主导,由项目负责人及项目组成员合作完成,让每位学生高度参与到项目当中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指导教师应鼓励本团队学生和其他团队进行合作交流,拓宽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最后,项目组负责人要起带头作用,分工协作,统筹兼顾,积极调动项目组成员学习热情,在项目过程中做好记录,组织其他成员共同解决项目出现的问题,对失败的结果总结原因,不断提高项目组所有成员科研水平。

3.2 强化项目过程管理,实施导师负责制

项目过程管理是促进项目发挥实效的关键步骤,地方医学院校应重视项目过程管理,强化指导教师在项目中扮演的角色。一是前期项目立项,在项目设计、申报书撰写等方面指导教师要进行具体指导,提高项目申报质量。同时指导教师要对整个项目过程的计划、进度和质量要进行宏观监督,牵头开展项目组和各成员间的协调工作,指导项目负责人将任务具体分工到小组成员,进行项目的全局掌控。二是中期阶段,指导教师要定期检查项目的完成情况和质量,尽可能地在各个方面重视对学生的指导,加强团队建设和管理,组织项目组成员有计划地开展工作,小组成员之间需积极交流协调,出现问题及时调整方案,保证项目顺利进行。三是项目结题阶段,指导教师与学生之间应加强沟通,了解验收标准和形式,组织好相关报告撰写工作,帮助学生解决疑难问题以及论文修改,从多方面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和创新能力。

3.3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项目指导质量

师资队伍建设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项目的进展与实施效果。因此,地方医学院校要积极开展对指导教师专业知识的培训和创新创业意识的培养。一方面,要建立健全教师培训机制,把创新创业教育能力培训纳入教师培训当中,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灵活培训方式,邀请项目优秀专家对教师的创新思维、项目成员管理等进行培训,切实提高教师的指导水平。另一方面,建设由创业成功人士、专家学者、校内资深专家的创新创业导师人才信息库,集聚优质的导师资源,方便学生有针对性的选择导师。同时,建立完善的驻校企业家制度,吸引校外优秀人才担任双创导师,保障指导教师队伍的专业性和多样性。另外,地方医学院校要积极为教师提供校企、校院合作机会,组织教师深入企业、医院调研学习,熟悉企业、医院对医学院校各专业人才的需求,不断提升人才培养效果。

3.4 完善考核评价体系,制定激励政策

科学有效的考核评价机制是提高项目实施效果的重要因素,地方医学院校应建立完善的考核评价体系,注重阶段性过程评价,细化考评内容,将量化考核指标贯穿项目实施的全过程。因此,对于项目结项,地方医学院校不能仅仅停留在发表论文即结项的状态,要组织专家对项目实施过程中的材料进行详细评价并及时反馈,使项目真正的达到锻炼学生科研能力的效果。除此之外,对指导教师的考核应当以项目完成质量和水平来评定。同时,在项目过程管理中,学校可通过完善制度、加大经费投入等措施提高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对于结项水平较高或者提前结题的项目指导教师和学生进行奖励,比如追加项目经费、增加下次申报项目名额等等,鼓励教师和学生提高项目质量。最后,学校要加强对项目过程的监督,严格管理经费的使用,对无故不实施、不按照计划实施、中途无故放弃实施、无任何相关研究成果的项目停止资助。

3.5 加大项目宣传力度,营造双创氛围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是学校创新创业文化重要组成部分,地方医学院校要积极将创新创业文化渗透到校园文化当中去,加大对项目的宣传和制度解读,通过校报、微信公众号、校园广播电台等不同形式,让学生了解项目流程和实际意义等,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到项目当中去,减少学生对项目不清楚的情况。在高校宣传过程中,项目的宣传要全面普及,与地方医学院校各专业特点密切结合,以项目为依托,将创业精神、能力、素养贯穿医学人才培养全过程。此外,学校可以利用教务管理系统上传各项目申报书、中期考核和结项材料等,供不同专业和团队的学生学习交流,提高学生对项目认识和学习积极性,也可建立论坛等信息交流平台,分享项目优秀案例进行宣传,激发学生自身创新潜能。与此同时,高校还应加强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建设,优化创新创业课程宏观设计,发挥科技创新创业竞赛引领推动作用,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氛围。另外,地方医学院校在开展项目的同时,应积极与政府和企业合作交流,强化创新创业实践,大力扶植与医学相关的创业项目的开展,对自主创业的学生实行持续帮扶、全程指导和一站式服务等多方位的支持。结合地方医学院校自身特色,充分发挥技术、信息、资金和服务等优势,为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的实施及人才培养打造一个开放、便利、全要素的综合服务平台。

4 总结

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项目是科教融合、更新教育教学理念、重构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探索,也是学校教育教学改革推进的重要抓手,对于政府、高校和企业资源的整合起到推动作用。自新乡医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实施以来,虽然项目的开展对学生科研创新能力的提高起到了促进作用,但仍需要不断思考和探索新的策略和方法。此外,地方医学高校在项目制定和实践改革中,应更加重视新时代大学生的需求,以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为契机,不断深入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培养学生科研思维,提高学生创业能力。

参考文献

[1]胡锦涛.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为建设创新型国家而努力奋斗——在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的讲话[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6.

[2]教育部,关于印发《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管理办法》的通知-中国教育新闻网.

[3]王辰,马超.以新医科建设为契机推动医学教育创新发展[J].中国高等教育,2022,(12):1517.

[4]陳淑珍,戴品怡,陈素云,等.以“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为契机的医学本科生科研素养培养探索[J].检验医学与临床,2020,17(5):711713.

[5]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J].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公报,2018,(9):1824.

[6]杨晨霞.应用型高校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的研究与探索[J].豫章师范学院学报,2022,37(1):5761.

[7]姜艳霞,贺婉青,王佳莹,等.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现状和发展趋势[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1,(24):180182.

[8]张丽萍.浅析政、行、企、校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中的作用[J].河北职业教育,2019,3(3):8991.

猜你喜欢
医学院校计划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关于医学院校医用英语教学的几点思考
消费导刊(2018年10期)2018-08-20 02:56:40
大学生之歌
黄河之声(2017年14期)2017-10-11 09:03:59
暑假计划
学做假期计划
学做假期计划
Learn to Make a Holiday Plan学做假期计划
“慕课”(MOOCs)发展对高等医学院校教学改革的启示
医学院校中小组教学模式的建立和实践
促进医学院校青年教师成长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