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培琳 董前程
摘 要:红色文化作为具有中国特色以及时代特色的宝贵教育资源,有着极其丰富深厚的内涵意义。新时代背景之下,我们应当充分发挥红色文化对于高校思政课程优化改革的重要促进作用,在高校校园中积极创设红色文化氛围,促使红色文化以理论以及实践等不同路径全面融入于高校思政课堂教学中,全面发挥红色文化具有的重大激励作用,进一步完善高校思政课的教学体系,有效的提升现阶段的高校思政课的教学水平。
关键词:红色文化;高校教育;思政课程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3.13.069
红色文化作为我国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也是现代高校思政课程教学的重要资源以及有效载体。深入开发并利用红色文化,将其与高校思政课程有机融合,能够有效提升高校思政课程立德树人的教育效果。因此,我们必须要积极探索实践有效融合红色文化与高校思政课的具体路径,帮助学生实现全面发展,推动教育发展的改革,只有这样才能深化高校思政课的时效性。
1 新时代高校思政课融合红色文化的意义
1.1 有利于提升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效果
现阶段,我国高校思政课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内容抽象难懂,教学形式单调,难以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热情等。如果在思政课教学中有效融合红色文化,首先可以丰富思政课程教学的内容,使其更加活泼生动,富有趣味,同时教师可以将比较枯燥抽象的知识以故事的形式为学生阐述,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可以通过创新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比如组织学生演绎红色故事小品、学习革命歌曲等;以丰富趣味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对于思政课的参与兴趣,还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在课前主动收集与教学主题相关的英雄事迹或者有关红色文化的典故等;让学生在课堂上自主进行分享和讲述,充分活跃思政课堂的教学氛围,促进高校思政课程教学有效性的全面改善与提升。
1.2 有利于提高大学生人格素养
健全的人格修养,是大学生应当具备的基础素养之一,而红色文化教育引导有助于大学生健全人格修养的塑造。红色文化作为中国特色的优秀文化,有着非常丰富的内涵,其中包括高尚的社会主义道德情操,而在高校思政课程教学中合理融合红色文化教育资源,有助于促进大学生人格修养以及道德品质的良好发展。通过学习红色文化,有助于培养大学生主动进取、团结友善、互爱互助、为社会服务等高尚的思想道德品质。高校思政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为学生介绍并解读有关红色历史人物的革命事迹,有效传递红色榜样的良好品德素养,带领大学生积极向先辈学习,树立爱国主义情怀,养成正确的行为习惯,塑造健康健全的道德人格。红色文化不仅记录了中华民族伟大的革命发展史,更体现着中华民族勇敢坚毅的意志品格。新时代背景下,促进红色文化与高校思政课教学的深度融合,引导大学生积极传承并弘扬革命先辈不畏艰难、遇挫弥坚的革命精神,有助于培养当代大学生坚强勇毅的意志品格。
1.3 对教师形成启发,教学相长互相宜
就内涵而言,红色文化蕴藏丰富,它不仅拥有正确的道德观,而且在道德情感等方面既真实又自然。学习红色文化不仅可以起到激励学生奋进的作用,还能提炼和丰富马克思主义真理,使教师对其形成更为清晰和明确的认识,进而激发出红色文化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做到科学合理地分析各类问题,同时使自身的理论知识更加扎实。
2 传统高校思政课中红色文化教育存在的困境
2.1 未能全面阐释红色文化的本质内涵
红色文化自身内涵和底蕴丰富且形式多样化,对于高校思政课而言是非常宝贵的教学素材,红色文化与高校思政课的有机融合,能够帮助学生高效学习课程知识。然而,因为部分教师对于红色文化发展的主要脉络并未清晰梳理,对于可嵌入融合的红色文化素材把握不够精准,教学形式过于死板单一,所以红色文化融入于高校思政课时并未充分阐释其本质内涵。一些教师自身不具备红色文化知识基础,加之对于地方红色文化发展史缺乏足够的了解与积累,很少参与专题类的红色文化解读,难以灵活高效地为学生讲解红色历史故事、革命英雄的伟大事迹等。还有一些教师对于红色文化教育教学的素材把握不够精准,难以发挥红色文化应有的价值。
2.2 红色文化与高校思政课融合的方式缺乏多元性
红色文化与高校思政课的有机融合,必须要针对二者文化形态方面的共同点与差异性展开分析,以明确二者相互融合影响的作用机制,从而探究促进二者融合的有效路径。现阶段我国高校思政课教学中,并未重点营造良好的红色文化继承与发扬的学习氛围,对于红色文化并未实现全面有效的覆盖。同时当前思政课程教学中,红色文化并未得到有效贯彻,在理论与实践教学方面以及网络线上教学方面缺乏合理创新,大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重要作用并未得到有效发挥,课程教学方式依旧以传统方式为主,红色文化教育缺乏足够的亲和力以及吸引力。课堂教学以及课外活动之间没有做好有效协调,显性教育以及隐性教育的作用并未得到全面发挥,加之教师自身融合意识以及融合能力不到位,课堂融合缺乏科学合理的设计规划,这些都导致红色文化资源与高校思政课程融合的效果并不理想。
2.3 红色文化未能很好融入思政教育内容
尽管当前的红色文化思想与高校思政课程进行了充分结合,然而并没有特别设置单独的模块来展现红色文化内容,使得学生对其无法更为全面、深刻地理解和学习,在思想上也大多停留于表面层次,在红色文化上没有形成一套系统、完整的理论知识体系,红色文化无法有效实现渗透。此外,站在高校思政教学的角度,当前的实际情况是,红色文化要顺利融入思政教育内容还存在相当大的困难,仅仅只是在思政理论和实践教学中偶尔插入了一部分,而且还并不明显,没有系统、全面地规划如何进行红色文化教育,使得思政教育人员在缺乏对红色文化足够理解和认识的情况下就开展思政教育活动,因此在教学效果上大多蜻蜓点水,停留表面,沒有紧密结合思政教育内容,从而使红色文化融入程度大大降低。学校通常借助思政课的实践教学将红色文化内涵灌输给所有学生,形式较为单一,大多受到教材框架限制,无法对当前的经济发展状况考虑充分,也没有很好地将社会教育形势结合起来,导致学生校外实际体验匮乏,更是很少形成师生互动,对形式的注重大于实际。
2.4 理论与实践脱节,红色文化教育流于形式
深入调查和研究高校红色文化教育现状后得出,只注重理论知识灌输是大部分高校红色文化教育的现状,在一定程度上脱离了当前社会及经济发展形势,使学生在理解红色文化内涵方面存在一定障碍。同时教师的课堂教学方式方法也存在一定问题,理论灌输占据了课堂教学的全部或绝大部分,师生互动及生生互动缺乏,使得红色文化教育只是停留于表面。另外,新时代下,高校学生所处的时代环境已迥然而异于革命战争年代,而战争年代的精神文化正是红色文化所展现的主要内容,这对于不同时代下的人而言,要做到跨时代深刻理解和体会过去时代的思想精神存在很大困难,仅仅只是学习理论知识无法达到这种程度。因此,非常需要高校教师发挥指导作用,将学生组织起来,有目的、有意识地观摩红色文化基地及纪念馆等,使学生沉浸其中,逐步对革命历史产生深层次理解和思考,从而了悟红色文化。实际上,很多高校并不重视这方面问题,在组织学生参观校外红色文化基地上显得十分懈怠,一是组织频率低,二是活动范围窄。部分教师更是忽视思政实践课与红色文化结合的问题,对于提升思政教学质量不利,因此这类教师在综合素质上还有待提高。
3 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的路径及策略
3.1 树立融合发展的工作理念,促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深入开展
3.1.1 创设校园红色文化学习氛围
高校校园风纪当中,不可或缺的一个构成就是校园文化。学校里的一些景观设计不仅能够展现出该校的办学特色以及教学理念,同时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斗志。因此,将思想政治内容与校园景观相融合,能在潜移默化中熏陶学生的思想。除了空间设计上,在校园活动中也有毕业融入思政内容。2019年国庆期间,各大高校纷纷举办国庆节校园“快闪”活动,活动规模大,内容丰富,学生们的参与度也很高。在活动中学生们都不由自主流露出热爱祖国的真情实感,这就也体现出爱国主义教育的达成。因此,综上所述,高校需要重视校园活动对学生影响的重要性,应当积极鼓励学校社团等团体在学校里组织开展带有思政色彩的校园活动,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感受思政课的魅力。
3.1.2 树立良好的教育理念
教育是紅色文化实践的基本策略,目的是培养人们良好的精神观念和行为习惯。打造良好的内外部教育环境,从思想上、意识上认识到红色文化的重要性并以其为行动指引。因此需要将其充分融入教育当中,这样才能将充满红色文化个性和自觉性的实践者培养出来。实施红色文化教育的内在动力在于教育主体使人们形成荣辱观,选择行善,红色文化教育在践行红色文化的道路上发生了变化。红色文化的科学传播要求社会个体将红色文化精髓深入思想和灵魂。只有对红色文化拥有足够的自信,才能在内心树立起自强观念,才能有利于红色文化的有效传播。基于对红色文化的自信、红色文化的自我提升、尊重历史事实、情感互动、受众需求和选择差异。创新情感和创新意志是实现一个国家创新和发展不可或缺的要素。改革开放后,随着我国对于思政教育的重视提高,人们的思想信念也在不断升华,并不断向我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靠拢,这对于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和谐开放社会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3.2 创新高校思想政课与红色文化教育的方式和资源
3.2.1 拓宽红色文化的学习渠道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提到了新媒体,为我国新媒体指明了未来发展的方向。主要是在新媒体发展的过程中建立起专业的人才队伍,尤其是在这个过程中认真总结经验,大胆地进行探索。以文化传播为基础,根据业务范围来整理社会大众所需要的文化内容和信息,进而将形式多样、种类丰富的文化产品源源不断地提供给当下民众。
思政教学改革的核心和重点之一就是优化和进一步整合红色文化教学内容。学生采用马克思主义观点及方法对当下红色文化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进而找到解决的办法,不仅可以增强学生党性意识,还有助于深化其思想,使其热爱和忠诚于党,进而为实现中国梦做出最大贡献。所以,整合红色文化内容极为重要,十分必要。
3.2.2 对教育文化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和传播
新媒体的发展为文化传播提供了基础条件。文化传播过程的主体是人,要想实现文化传播效果的最大化,文化传播单位要积极整合文化发展资源,并且不断探究新媒体传播特征和渠道。结合新媒体发展的特点创新教育方式,将红色文化融入党员党性教育之中,从而构建起比较完整的教育资源课程,实现红色文化的有效传播和互动。与传统的文化传播方式相比,这种传播方式能够更加有效地提升整个文化传播的效果。
高校红色文化教育中,对于融媒体技术应善加利用,使其作用充分发挥出来。
第一,网络资源有得天独厚的优势,高校教师应对其充分利用,将相关红色文化平台搭建起来,例如校园公众号、官方微博等;同时对红色文化内容及知识点进行梳理和总结并实时更新和上传,以利于学生有效利用时间特别是碎片化时间,进行红色文化理论学习,可以大大增进其课堂学习效率。
第二,高校教师可进行专题化教学模式构建,组织好红色文化内容,根据内容深浅层次进行划分,最终形成四个模块,对于学生积极参与具有一定激发作用。
3.3 定期举行红色文化主题教学实践活动
首先,为了更好地普及红色知识,使红色文化广泛散播,改善农村义务教育,高校可以充分利用学生寒暑假时间组织支教类活动,使红色文化知识传播贯穿于活动的始终,以便于相关知识的普及。
其次,开展社会调查以深入了解红色文化。红色文化广泛分布于社区和乡镇,为了对红色文化有更全面、更深的认识,高校可组织大学生深入其地进行调查和了解,调查内容可以是关于红色文化的参观率或相关精神的践行率等。
最后,高校可以通过寻方红色遗址、遗迹场馆的方式,组织大学生前往,从而使之对革命时期的红色文化有深刻感受和体悟。为使理论讲解具备足够说服力,可适当开展一些教学实践活动,使革命精神能有效感染和鼓舞到大学生。对于大学生理解红色文化内涵大有帮助,使其带着满满的信心和决心,自发自愿地积极传承和发展红色文化。
新时代高校思政课融合红色文化有利于创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理念,提升教学水平以及整合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素。要想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进行教学,就需要开展校园红色文化学习氛围的建设,树立良好的教育理念,创新多课程衔接以及教学方式,创新高校思想政课与红色文化教育的方式和资源。
参考文献
[1]詹国华.红色文化资源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应用[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0,(6):后插8.
[2]周立,谢建平.论红色文化在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中的应用[J].江西理工大学学报,2011,32(4):47.
[3]刘明涛.论红色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J].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2,24(6):3032.
[4]陈利红.论遵义红色文化融入高校统战工作的可行性[J].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21,23(02):109112.
[5]尹欢,谷松岭.思政视域下新时代高校红色文化教育的五维度研究[J].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21,23(02):126129.
[6]李晓蓉.红色文化在地方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以遵义长征红色文化为例[J].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13,15(02):87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