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化治理视域下地方政府公信力的现实困境与纾困路径

2023-06-28 07:16:53李龙
现代商贸工业 2023年12期
关键词:公信力公民民众

李龙

摘 要:高质量推进地方政府治理体系完善和治理能力提升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国家的重要环节。当前,我国社会发展环境在后疫情时期面临复杂化以及民众利益诉求多元化的困境,地方治理主体已无法满足各方利益需求,民众对地方政府的信任程度有所降低,政府公信力渐呈弱化趋势,致地方政府难以推进高效的社会治理。由于地方政府产生的信任危机:诸如治理理念滞后、尚未明确地方政府与社会主体以及公民三者之间的关系、公民参与公共事务的机制不完善导致参与渠道受阻、公民信息辨识不成熟等成为了影响政府公信力提升的重要因素。因此,从理念转变、机制推进、制度保障以及数字政府建设等方面提出治纾困路径,以期重塑地方政府公信力。

关键词:中国式现代化治理;地方政府公信力;重塑形象;现实困境;纾困路径

中图分类号:D9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3.12.057

0 引言

卢梭在其《社会契约论》中有关政府信任的论述要求人们让出自身的一部分权利,并将其交给政府代替人们行使这部分权利。政府在行使权力的过程中,满足全体人民的期待的同时获取了人民的信赖。但是如果政府在行使权力的过程中违背了多数人的意愿,就会招致人民的不满,从此失去人民的信赖,致使自身的合法性遭到质疑。如今在“治理热”的当下,对于地方政府公信力的探讨一直都是热点问题,地方政府作为政策的传达与落实者,在社会治理中扮演着主要角色。地方政府公信力的衡量结果不仅反映了公民对于行政工作的满意程度,还直接影响地方政府权威性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构建。加强地方政府公信力建设是适应新时代发展的要求。本文在社会治理视角下对地方政府公信力的提升路径进行研究,探索改进地方政府工作的有效模式,加深社会各主体间的协作与互助,从而提高地方政府的社会治理能力,增强公民对地方政府的满意度与信任程度。地方政府作为治理主体之一,在国家和社会治理活动中处于极其重要的地位,是地方事务的直接管理者,与人民群众的关系最为密切,对各项方针政策的最终落地负有主要责任。因此,地方政府必须具备较高的公信力,建立起与社会公众彼此信任的桥梁,在协同共治中处理好与社会组织及公民之间的关系,充分发挥多元治理优势,以此提升自身的治理能力。

1 地方政府公信力重塑的现实之困

政府公信力弱化不仅影响公共政策的有效推进,在面对突发公共危机或发生较大社会影响力的事件时,容易滋生社会舆论,民众会对政府的处理方式产生质疑和不信任。尤其对于地方政府而言,是直面社会问题的前线,官员和政府机构一旦作出不合理的回应,那么政府治理效果减弱,民众的政治效能感也随之降低。因此,对于当前地方政府公信力的建设存在以下两方面困境。

1.1 地方政府行为层面

(1)治理理念略显滞后。随着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的推进,我国治理体制迎来了新的转向,治理模式由垂直化逐渐向扁平化转变,治理理念也由单一向多元转变。推进基层社会协同治理也成为当前地方政府社会治理的使命。在此背景下,地方政府应该树立多主体合作,协同治理的新型理念,从而让协同治理成为提高自身治理绩效和治理能力,提升公信力的重要途径。而目前,地方政府尚未完全突破传统的单一主体管理思路,未认识到激发、培育其他社会要素参与治理的紧迫性,地方政府与公民以及社会组织的互动沟通不够,未充分发挥地方政府与社会的协同作用,致使“大政府、小社会”的问题依然严重,民众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意识淡薄,加之地方政府基层治理任务繁重,效率低下,往往阻碍了公众对基层政府信任的建立。

(2)信息公开透明度不够。当前,信息化已成为时代发展的大趋势,信息也日益成为重要的社会资源,政府依法向公众公开所拥有的信息资源以保障公众能够依法获取政府信息的权力显得尤为重要。而我国地方政府在信息公开方面仍存在一定的问题,如存在一些地方政府官员仍抱“政务信息公开越多,越难进行行政管理”的想法,阻碍服务型政府的转变。其次,政府公开信息的尺度较小,公开的部分信息内容有时与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相关性不大。此外,部分地方政府网站存在信息更新极其缓慢的现象。地方政府的政务信息公开不透明,信息公开的范围狭窄,直接阻碍了民众获知政务的机会和渠道,致使公众的知情权难以得到保障,公民的监督权行使受阻,从而阻碍了政府公信力的提升。

(3)利益表达机制不健全。目前,民众表达利益与诉求的渠道較窄,难以在现有的制度框架内进行有效的利益表达。当公民利益表达渠道与机制表现不完善时,意味着公众的话语权得不到保障。一旦民众的利益诉求无法实现,他们往往通过非正式渠道,采取非正规方式去表达自己的意见与不满,以期得到政府的回应与解决。以信访制度为例,作为基层民众利益诉求表达的一种普通、有效的机制,信访有时并未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由于存在各部门间的相互推诿以及互不通气现象,信访的效率较低,许多上访并无实质性结果。此外,利益表达机制的不健全致使民众的利益诉求问题得不到根本的解决,容易引起民众对政府的不满。

1.2 普通公民自身层面

(1)民众参与积极性不足。是否主动参与政治生活,反映着民众对政府的信任程度的高低。随着公民社会责任感的逐步提升,公民自身渐趋成为一种巨大的社会力量。但当前,我国公民社会形成迟缓,一方面,社会缺乏对公民社会的正确认识,特别是地方政府缺少对公民社会的积极鼓励与政策支持。另一方面,“民不与官斗”等落后思想对民众依然存在束缚,致使部分民众畏官惧官,远于政治。此外,公民与政府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也是影响公民政治参与积极性的重要原因。这些问题的存在阻碍了公民与政府进行平等协商对话,不利于公民社会的发展。

(2)公民理论素养与信息辨识能力不足。自媒体发展迅速,公众易受舆论误导。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与自媒体的兴起,人民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各种社会问题也随之显露。当下,新媒体已经成为民众获取信息的主要手段之一。由于网络传播的信息量大,传播范围广泛,加之人民群众的素质水平参差不齐,对信息缺乏辨别真假的能力,导致网络舆论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复杂性。新媒体的开放空间与及时效应加速了消息的覆盖,给谣言的滋生与传播提供了有利环境,而当政府权威信息滞后,谣言滋生在一定程度上为政府公信力带来负面效应。尤其是在重大公共危机事件面前,政府有时会丧失舆论的第一话语权,若不及时正确引导,民众在缺乏真相的情况下,往往容易相信各种谣言信息并进行大量的失实转发,势必会扩大负面效应,给政府带来信任危机。

2 地方政府公信力的纾困路径

当前,相较于中央政府,地方政府的公信力显然不足。面临突发的社会问题民众更多的倾向于信任中央的解决办法,对地方政府的施政举措地信任度有所不够。地方政府公信力弱化是一个不可回避和忽视的问题,其直接影响到政府决策与执行效果,使社会整体协同治理效果不佳。因此,为实现“良政善治”的目标,必然要提升地方政府公信力建设,要及时更新政府服务理念、健全管理机制、完善保障制度、加快数字政府建设等。

2.1 更新服务理念,理顺各主体间关系

(1)更新服务理念,为协同治理创造条件。一是要思想先行,摒弃传统的单一政府主体管控社会的作风与陋习,不断优化行政环境,为实现“良政善治”提供有利的条件。二是需要在行政过程中,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重视人本关怀,加快全能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变。要认识到社会治理主体的多元性,培育以公共利益和公共服务为价值导向的多元主体,共同参与到公共事务的治理当中。三是要充分发挥各主体间的协调互动作用以促进社会治理有序、有效进行。同时要在实践过程中,注重各主体间利益协调、信息沟通、资源共享机制的构建,从而为社会多元主体参与治理提供路径。

(2)理顺地方政府与社会组织等各主体的关系。随着社会政治变革的不断推进以及公民社会的发展,各种社会组织不断发展壮大,在这种趋势下,在社会治理领域寻求各主体间的平衡点进行协同共治显得至关重要。促进协同治理,理顺政府、社会组织以及公民之间的关系,需要地方政府下放部分社会管理职能,保证社会组织具有自我管理的权利,同时加强政府引导,鼓励社会各方积极参与公共事务,培养现代公民。从而促使地方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和公众等治理主体在社会领域的合作与共治过程中形成一个善治的局面。

2.2 健全管理机制,保障各主体有序运行

(1)健全信息公开机制,构建透明型政府。政务信息公开透明度不够是导致民众对政府不信任的重要因素,因此提升政府公信力需要全面推进政务信息公开。一是要各地方政府加快推进“互联网+政务”,加强政府门户网站建设,完善政策解读、专题信息公开、互动交流、部门动态等基本要素,实现政府政务信息数据共享。二是,地方政府应改进政务信息公开的方式,在做好政府网站信息公开的同时,充分利用融媒体平台主动对外发声,将信息及时准确地传达给群众,增进与人民群众的信任和交流。

(2)健全利益表达机制,扩大各主体参与渠道。党和政府充分认识到民众积极参与政治生活是保证决策公正、民主、高效的重要推动力。当前,民众要求进行利益诉求的表达已经多元化,要坚持制度化的利益表达渠道,完善地方人大和政协制度,完善基层选举程序与选举规则,政府应保障各方充分表达意见与诉求,从而发挥人民民主应有的效能,从而保证民众与地方政府的沟通畅通无阻,民意得以充分彰显。

(3)健全網络监管的协同机制,优化网络环境。在我国现有的行政体制下,尚未建立一个常设的统一的网络监管协调机构,随着信息化时代的来临,网络内容呈现多变、多元的发展特点,传统的政府治理模式已经无法适应快节奏的社会发展,为此,在网络时代背景下,地方政府、网络信息服务单位、社会组织、大众传媒以及公众等网络监管主体间加强沟通与协调显得更加迫切,因此需要建立健全网络监管主体间的沟通机制、分工合作机制以及协同行动机制等,从而更好地促进各主体间行动上的配合,形成监督合力,加强对扰乱社会秩序、伤害政府公信力、激发公众非理性以及破坏民族团结等谣言以及各种不良信息的协同联动处置,净化网络环境。健全各主体间网络监管的协同机制不仅有利于营造良好的网络氛围,提高网络信息管理效率,而且有利于加强各主体间沟通,建立政治互信。

2.3 完善保障制度,提升主体协同治理能力

(1)完善政绩考核制度,增加群众的满意度。当前,官员考核过程中过分追求经济发展速度的问题依然存在,忽视群众的满意度以及社会可持续发展等问题。因此,“在考核体系方面应该将抽象体系项目具体化,考核指标方面更加注重质量效益指标、社会综合效益以及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政绩指标设计过程中应该加入生态环境保护情况与公众满意度等指标。同时,将民主评议机制纳入法制化轨道,实现刚性约束,让公民的民主投票成为衡量官员晋升和干部退出调任的参考依据。民主评议机制纳入法制化轨道,一方面,可以削弱上级对下级官员提拔任命以及离退的控制权;另一方面民主评议使得干部的考核形式多样化,利于形成更具回应性、公众福祉为导向的治理模式。

(2)培育善治社会,加强主体间的合作互动。培育壮大公民社会的力量,使政府与公民能够对公共生活进行合作管理。一是,公民应积极主动的学习了解政务信息以及国家的大政方针政策,使之成为自身参与社会治理的行动准则和行为方式,不断提高政治参与能力,更加客观理性的思考面临的各种社会问题。二是,政府应增强自身的公共意识,认识到与公民社会具有共同的目标与价值追求,正视其在社会治理中的积极作用,同时对公民社会的发展给予必要的支持,将自己的精力集中于顶层设计与宏观调控方面,并加强对各社会主体的引导,从而加快多元主体共同治理的善治时代的到来。

(3)建立健全法律法规,规范各主体间协作。建立健全法律法规不仅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构建协同治理机制的首要任务。建立健全法律法规是对协同治理的外部环境和条件进行的法律规范,要通过立法规范各参与主体的参与方式、权责界限、资源管理与共享机制等,明确在社会治理中各主体间应该如何进行协作的问题,减少行动的无序状态。

2.4 建设数字政府,强化政府精准治理能力

(1)培育数据操作能力,促进数据共享。基于互联网大数据的精准治理能力,既能通过数据挖掘,全方位精准掌握多元信息,高效研判社会经济发展趋势,提高决策的效率和质量,又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打破政府多部门间可能存在的数据壁垒,建立数据共享平台,促进智能化、扁平化管理,加快推动政府职能转变,推动各级政府、各级部门以及政府工作人员更好地对于信息的了解,推动政府政务的处理和政府社会治理的有效性和科学性。

(2)强化顶层数据设计,整合行政资源。数字政府建设的根本保障在于强化顶层设计。重新调整整合现行政府的管理解构和组织框架体系,对各部门单位和各机构的职责进行明确的细化和分类,从宏观方向对政务数据、社会信息资源和行政规范管理进行规划和推进,构建以数字型为主导的适应智慧时代的新型服务型政府;此外,利用5G、云计算等信息通信技术,推进数字政府与跨部门间的整体联动。充分发挥各治理主体协调作用,强化政府顶层制度设计,合理利用行政手段整合资源,以达到拓宽政府职能、建设数字化政府的目的。

(3)利用大数据赋能,以公众实实在在的获得感提升政府公信力。地方政府要加快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一定程度上弥补一些公众智识水平不足所带来的本质性缺陷,让每位公民拥有发展资源和享受技术赋能带来的获得感,落实到社会生活的具體实处。在生活、教育、交通、医疗、社保、就业等方面,利用大数据平台,助力政府治理服务的普惠化,实现政务服务更加优质、高效、便捷。缩小其他治理主体与政府之间的数据和信息鸿沟,改善政府与民众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状况,增强数字民主。建设数字政府,在更高要求上帮助地方政府完善治理体系以及进一步提高服务水平,促进资源共享与协同共治的同时,让民众拥有零距离接触数字化时代的受益感。

参考文献

[1]卢梭.社会契约论[M].上海:商务印书馆,1980:135.

[2]邵静野.中国社会治理协同机制建设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14.

[3]顾伟先.公共危机的协同治理:内涵、不足及路径选择[J].山东行政学院学报,2014,(8):1318.

[4]王孟嘉.数字政府建设的价值、困境与出路[J].改革,2021,(4):136145.

[5]梁宇,郑易平.我国政府数据协同治理的困境及应对研究[J].情报杂志,2021,(6):108114.

猜你喜欢
公信力公民民众
兑现“将青瓦台还给民众”的承诺
金桥(2022年7期)2022-07-22 08:32:56
论公民美育
乌克兰当地民众撤离
环球时报(2022-03-21)2022-03-21 19:14:12
新时代人民警察公信力提升对策
时代人物(2019年29期)2019-11-25 01:35:14
发挥舆论监督作用 提升媒体的公信力
新闻传播(2016年2期)2016-07-12 10:52:19
隐私保护也是公民一种“获得感”
十二公民
电影(2015年4期)2015-11-29 07:32:17
内参影响力与媒体公信力
新闻传播(2015年10期)2015-07-18 11:05:39
十八届三中全会民众怎么看?
中国民政(2014年1期)2014-06-27 05:53:04
胡主席一弯腰 感动亿万民众
中国火炬(2012年7期)2012-07-25 10:1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