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文杰
摘 要:烟草行业高质量发展离不开烟草专卖的高效能治理。为保证烟草市场高效、稳定的发展,必须提高对真烟异常流动管理的重视度,及时采取有效的管控措施,避免消除烟草市场无序竞争的因素。以要素禀赋理论为基础,对真烟异常流动的原因、影响等进行分析。从供需、管治等维度入手,探究避免在真烟异常流动过程中产生“涟漪效应”的方法,强化真烟异常流动治理,以促进烟草市场的稳定发展。
关键词:真烟流动;机制制衡;系统治理;效能转换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3.11.025
近年来,我国烟草市场发展迅速。2021年,我国烟草行业工商税利总额已达到13581亿元,同比增长608%;财政总额高达12442亿元,同比增长336%。但是,烟草市场真烟异常流动问题依然严峻。首先,异常流动总量逐年增加。据公开资料显示,近四年来,真烟异常流动呈逐渐上涨趋势。2020年,全国查获的异常流动真烟多达48万件,与2019年相比增长248%;2021年,全国查获异常流动真烟达到了52万件,也增长了83%。其次,大案发生率逐年提升,近年来,在全国各地所查获的“双30”以及“双50”案值以上的真烟异常流动案件数量显著增加,2017年以来年均上涨127%;另外,真烟异常流动趋势不断增强,真烟从北向南流动,并且已展现出“利益衔接紧密、运营网络完备、流动趋势加剧”的特征。为促进烟草市场健康、稳定的发展,必须强化真烟异常流动的治理,对供需、终端、消费、治理之间的内生性关系进行全面细致的分析,结合我国烟草市场发展规律,探究总结出科学、完善以及符合我国烟草市场的监管模式。
1 现状与成因
1.1 真烟异常流动现状
真烟异常流动具体指的是,在烟草制品的价值交换过程中,部分单位和个人在没有获得当地烟草专卖批发许可的情况下,从事一系列违法违规行为,包括违法进货、经营、批发以及运输烟草制品以及跨许可范围和地域范围经营烟草制品。真烟异常流动对烟草制品的价值循环秩序构成严重危害。通过调查统计发现,从2006年至2020年,全国各地在真烟异常流动相关案件中所查获的真烟总量已从7.65万件增加至48万件,年平均增幅高达36.23%。
从空间上看真烟异常流动的趋势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1)从东北部流动至东南部;(2)从内陆地区流动至沿海地区;(3)从境内流动至境外。同时,在真烟运输、存储、中转以及销售过程中,大部分采用人货分离的分销运作模式。而且采用物流寄递方式,或者通过改装车、自备车进行运输比例逐步上升,真烟异常流动治理难度显著增加。
1.2 真烟异常流动危害
一是违反法律法规。真烟非法流通显然对我国烟草市场专卖专营制度体系造成严重冲击,破坏了烟草专卖市场法律秩序。二是扰乱市场价格。部分零售终端过度炒作新品烟以及紧俏烟,由此造成“需求洼地”,产生很多所谓“溢价烟”以及“天价烟”,扰乱市场价格。另外,部分卷烟品牌市场的零售价格倒挂,持续倾销滞销和低档卷烟;三是影响品牌发展。部分单位选择性的购置品牌以及投放重点品牌,与市场实际需求之间相脱离,品牌建设能力有待提升,在将重点品牌投放至市场中后,随即发生外流问题,不利于品牌培育和成长;四是干扰经营决策,如果采用集中投放模式,则必然会由此产生集中倒卖行为、真烟异常流动,有的在营销中采取“只留税利,不留余地”的做法,造成不少卷烟品牌未能落地销售,在短期内,市场发展势头比较好,但是,長期看,由于营销决策不科学不规范,卷烟市场难以健康发展起来。
1.3 真烟异常流动成因
1.3.1 供需区间失衡
一是需求预测不全面,有的经营主体缺乏规范化发展意识,经营理念落后,没有对市场发展状况进行调查,对市场中各类资源要素的重要作用发挥不够重视。市场需求大时,没有及时购进或者及时投放货源,造成消费者的实际需求无法获得满足。有的只是根据税利制定销量以及结构,对销售指标任务进行层层分解,为避免省外烟在辖区范围内投放,采用捆绑销售模式,对零售户施加销量压力,卷烟营销“脱实向虚”,进而造成卷烟落地销售难度显著增加。
二是品牌管理不合理,部分单位品牌引进退出机制无法充分发挥重要作用,虽然已制定相关制度,但是没有落到实处,在优质市场中,“人情烟”以及“关系烟”的数量庞大,市场供应与需求之间不适应,造成卷烟批零价格倒挂,进而诱发真烟异常流动。
三是趋势应对不准确,新冠肺炎疫情对国内社会经济发展构成严重不良影响,经济指数显著降低,旅游消费、礼品消费、婚庆消费等逐渐减少,造成卷烟消费数量显著减少,对于高端烟草消费回归、低端烟草消费升级、库存和消费周期延长等问题,均没有予以高度关注,或者没有进行严谨分析,依然采用集中投放、捆绑销售的模式促进销量增加。
1.3.2 终端利益交错
一是团伙化套取货源,通过对真烟异常流动情况进行调查,一般是零售大户利用小户,通过采用“代订、代结、代收”的方式套取货源,然后再倒买倒卖,在此过程中,真烟以20%~25%以上的比例溢价销售,不仅会误导消费者,同时还会严重侵害消费者的利益。
二是网络化关联经营,有的零售终端通过利用亲朋好友形成“灰色利益链”,同时创建真烟地下销售网络,在这一销售网络中,各成员协调配合,分工明确,通过对市场货源进行控制,肆意抬高真烟零售价,进而获取非法收益。
三是合法化规避监管,据统计,2021年,我国持证零售户总数为590万户左右,与2015年相比,增加45万户。主要原因在于以下两点:第一,在烟草市场发展中积极推进“放管服”改革,零售户准入门槛显著降低,实体经济的活跃度提升;第二,零售烟草制品的利润稳定性高,投资小,而收益比较快,因此持证零售户数量逐年增加。为获取更高收益,很多违法分子通过利用亲朋好友的各类关系获取合法经营的资格,并联合应用“一户多证”“一人多店”等方式操控当地烟草市场,甚至跨省市办理烟草专卖许可证,据此逃避法律责任,造成真烟流动治理难度显著增加。
1.3.3 消费需求分化
烟草制品生产经营中,能有效满足社会消费者的实际需求,促进财政收入增加。为促进烟草市场持续稳定的发展,必须对消费结构进行优化调整。据统计,2021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5128元,与2020年相比增加8.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7412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931元。另外,全国居民人均食品烟酒消费支出为7178元,增长12.2%,在人际消费支出中占29.8%。城镇居民人均食品烟酒消费支出为8678元,增长10.1%;农村居民人均食品烟酒消费支出为5200元,增长16.1%。通过上述分析可见,农村居民食品烟酒消费支出增速显著高于城镇居民。
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迅速,城镇化建设速度加快,城乡人口变化展现出快速集聚和分化的现象,同时,人口收缩以及增长形势同时存在,进而造成区域消费容量和消费能力之间的差异显著增加,部分区域人口数量比较少,而在卷烟消费方面,收缩速度比较快,真烟流动过程中的异常现象也普遍存在。比如,2021年,中部某省和东北是全国人口下降最为明显的省份,常住人口数量分别减少58万人以及46万人,而同年,通过对烟草市场真烟外流案件进行调查分析,该两省是真烟外流数量为全国最高,由此可见,消费总量会对卷烟消费产生直接影响。
2 问题与影响
2.1 侵蚀烟草营销网络
在当前的烟草专卖专营管理中,采用的是“以订单组织货源、网上配货、电子结算、物流配送”的模式,针对各个环节均有明确的规范流程和管理要求。但是,在执行过程中,也还存在不到位的问题,经营行为与烟草交易规则不符,甚至在货源采购方面无法保证“公平、公正、自愿”的原则,与市场发展规律并不一致,违规进购烟草制品、盲目投放烟草制品或者倒卖卷烟;违反“守法、规范、有序”规定要求,对烟草信息、物流信息、资金信息等进行篡改,违规套取货源并获取经济收益,很难对区域市场状况进行调控,无法保证区域烟草市场经营稳定性。
2.2 侵蚀规范管理基础
在烟草行业的改革发展中,必须强化对整个行业进行规范化管理。真烟异常流动过程伴随着各类违法违规行为的发生,与我国烟草专卖制度不符,同时还会诱发一系列涉烟犯罪行为。另外,在经营主体内部,也会产生“内外勾结、组织参与、主观故意”等违法违规行为,部分单位“靠烟吃烟、内外勾结、以烟谋私”,破坏了行业良好的政治生态,不利于烟草行业持续健康发展。
2.3 侵蚀品牌培育效能
品牌建设是烟草制品营销中的关键内容。通过对烟草异常治理这一现象的产生原因进行分析,也存在品牌建设不足的影响也比较大,比如,在引进品牌时不符合消费市场实际需要,品牌培育方式方法应用不当的问题。部分品牌的市场潜力巨大,消费者迎合度比较高,但是发展形势比较差,而真烟异常流动违法违规行为的发生率却逐渐增加,很难改善品牌发展生态环境。
2.4 侵蚀市场交易格局
真烟异常流动已呈现出趋势性发展的特征,很难保证合法卷烟货源供给渠道的主体地位,同时还会造成烟草市场交易规制功能被分化。在真烟异常流动过程中,违法违规分子可获得当地卷烟货源,同时还可获得跨地域以及跨辖区的卷烟资源,进而造成区域营销网络无序化发展。对我国烟草市场许可证制度、准运证制度造成严重破坏,合法经营主体无法对市场资源进行科学合理的配置,进而造成经营主体在本地市场的资源占比减少。
3 监督与治理
3.1 掌握要素与要素的转化规律,完善监测机制
卷烟是一种比较特殊的商品类型,而卷烟的消费者群体也比较特殊。烟草市场不仅具有一般商品属性,同时也体现出专卖专营的现象。通过对要素禀赋理论进行分析,在真烟外流中,卷烟数量的供给比例大于流入的同类卷烟,同时,卷烟的价格低于流入的同类卷烟;反之,在真烟流入中,卷烟数量的供给比例小于流出的同类卷烟,同时,卷烟的价格高于流出的同类卷烟。经济学家托马斯﹒索维尔说过“价格对于每一种资源有多少用在了什么地方,产成品怎样转移给数以百万的人,在这些决定中,价格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区域市场的供给量不足,则会导致货源充足区域的货源流入至货源不足的区域;另外,区域市场价格优势显著,因此,卷烟可从价格较低的区域流入至价格更高的区域,尤其是紧俏烟、畅销烟更加容易受到价格波动的影响。真烟异常流动会造成卷烟价格发生较大波动,与此同时,真烟异常流动趋势也可作为卷烟价格变化趋势的具体反应。在烟草市场交易中,要求遵循“有效供给、规范经营、满足消费”的基本规则,在烟草生产经营中,还需坚持“按订单组织货源”的模式。在煙草市场中,在价值要素和价格要素进行转换时,要求准确把握各类要素之间相互转化的规律,对监测机制进行优化调整。首先,在内管系统中,应当设定预防价格投机预警,部分品牌的销售价格在零售指导价20%甚至35%以上,需设定预警参数,并定期发出预警通报;其次,要完善零售终端以及消费者实际购买价格数据采集途径,确保能够及时获取烟草制品的实际交易价格。
3.2 把握要素与系统类比规律,明确实践路径
在真烟异常流动现象的治理过程中,首先需确定“总与分”之间的关系,坚持系统治理理念,找准基础要素、关键要素以及重点要素,判断各类要素对系统效应所产生的影响,对真烟异常流动治理模式进行创新调整。我国烟草市场采用的是计划性专卖专营模式,具有“产量稳定、销量稳定、价格稳定、消费稳定,增长稳定”的特征,目的是避免烟草市场盲目扩张和发展。在现代烟草经济中,“供给规模、终端结构、品牌价格、消费需求”已成为关键要素,因此,我们在对真烟异常流动现象进行研究时,应当注重这些要素作用的发挥,通过对要素禀赋理论进行分析,明确各类要素之间的关联,将真烟流出地与真烟流入地进行对比,依照资源丰裕程度的不同,找准要素与系统之间的类比规律,明确真烟异常流动治理工作的方向,确定真烟异常流动治理模式。
3.3 紧握系统与体系分布规律,提升治理效能
当前我国的烟草市场营销网络可划分为两个部分,其一为烟草批发网络,其二为烟草零售网络,二者共同构成烟草市场营销体系。从经济学角度进行分析,供给规模具体指的是烟草制品货源的组织能力以及投放能力,也是市场的决定性要素;终端结构是保证烟草生产经营管理系统以及卷烟营销网络体系能够发挥重要作用的基础;消费需求是实现烟草制品生产经营价值的关键一环。只有保证终端结构分布的科学性以及合理性,方便消费者购买,同时保证品牌消费供给的及时性,才能够迅速实现卷烟由库存向消费的价值转移。如果三者的关系失衡,就容易出现卖大户、集中投放、捆绑销售等现象。从系统理论角度看,有效性和无效性是一对矛盾体,在消费品市场中,如果有效供给比较低,则无效供给会随之显著增加。因此,在真烟异常流动治理中,必须研究不同区域市场的系统和体系之间的规律,将“关键要素、相互关系、力量调配、治理成效”作为重点,构建“全品类、全链条、全覆盖”的治理体系,才能够促进我国烟草市场持续稳定的发展。
通过要素禀赋理论进行分析,虽然在烟草市场发展中还存在很多不稳定因素,以及内外利益相互交错的问题,但是现代化烟草经济发展要求我们必须摒弃传统烟草行业治理模式,关注“整体与局部”之间关系的关联与调整,切实提高我们治理真烟异常流动的水平。
参考文献
[1]唐启孝.浅论真烟非法流通的成因及对策[J].中国烟草学报,2015,21(Z1):7276.
[2]赵杨驰.真烟非法流动原因及对策[J].现代经济信息,2014,(10):357.
[3]陈美臻.论遏制真烟非法流通蔓延的方式方法[A].中国烟草学会2014年学术年会入选论文摘要汇编,2014:293.
[4]彭喆.卷烟非法流通的治理对策研究[D].广州:华南农业大学,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