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决策影响因素探究

2023-06-28 02:43:24李旺
现代商贸工业 2023年13期
关键词:框架

李旺

摘 要:基于社会情绪选择理论与调节定向理论,本研究探讨了未来时间洞察力与损益框架对促进定向和防御定向两类个体冒险倾向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所有被试在损失框架下的冒险倾向均高于获益框架;未来时间洞察力主要影响促进定向者,表现为促进定向个体在高未来时间洞察力条件下的冒险倾向要高于低未来时间洞察力者,对于防御定向者,未来时间洞察力高和低两种条件下的冒险倾向无显著差异。

关键词:未来时间洞察力;调节定向;框架;风险决策

中图分类号:F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3.13.037

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我们时常要面对各种决策。国外学者Whalley等认为,决策是决策者在合理时间内做出选择的需要和确保决策正确的需要两者之间进行反复权衡利弊的过程,常见的说法为“速度—准确性权衡”。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观点,何伟等将风险决策视为不确定条件下的抉择,从数理统计的角度看就是在给定的概率分布集合中选择最优分布的过程;刘耀中等认为决策需要在多个目标之间进行权衡,这些目标之间往往相互冲突,个体在决策中会受到外界不可控的因素的影响。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将风险决策定义为人们遇到一些没有客观经验借鉴、随机出现的带有一定冒险性质的情况时,在已有的备选方案中,挑选出自己认为结果最优、期望效果最好的方案过程,这类决策往往在取得收益的过程中伴随不可避免的损失,需要决策者权衡概率与期望效果以找到最优解。

在影响风险决策的众多因素之中,最典型的是获益—损失框架,也被称为框架效应。个体在获益框架下表现出厌恶冒险,而在损失框架下表现出偏爱冒险,即框架效应。前人研究结果表明,选项信息呈现框架(损失框架和获益框架)会与特质性调节定向(促进定向和防御定向)一起对个体的风险决策形成影响,当促进定向个体面临获益情景时,防御定向个体面临损失情景时,两者之间就会形成对应,进而影响个体对选项的价值判断,最终促成目标行为。也有研究表明,在购买汽车这一情景下,促进定向的消费者在获益情景下会比在损失情景下选择更多的额外配置,而防御定向个体在损失情景下会比获益情景下选择更多的额外配置。

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个体所体现出的特定的自我调节方式或倾向,被称为调节定向。调节定向理论将个体的自我调节方式分成两类,即促进定向与防御定向,两类调节定向个体偏爱的结果类型有所差异,促进定向个体注重结果是否积极,在实现目标过程中往往采取“渴望”策略;而防御定向个体则注重结果是否有消极意义,在实现目标过程中通常采取“警惕”策略。不同的调节定向会影响个体在决策过程中对风险的感知,进而影响其冒险程度。国内有研究者发现,在创业这一过程中,防御定向个体感知到的风险比促进定向个体要高。在网上购物这一情景中,防御定向个体知觉到的风险程度会受到商品评价的差异性而增强。

个体对时间的认知、体验和行动上体现出来的持久稳定的特征,即时间洞察力。Simons等人对未来时间洞察力的定义是个体当下对将来目标的愿景。还有学者认为未来时间洞察力是个体对有关社会和自我未来发展的认知、情感及行为倾向,主要是自我发展。未来时间洞察力不仅仅涵盖了个人的思考,还代表着个人对未来的一种态度,以及对未来生活的愿景与建构。Seginer认为未来时间洞察力是个体在过去经历的基础上形成的关于未来自己的看法。本研究采用黄希庭等人的观點,认为未来时间洞察力是个体畅想未来时,在知、情和行三个方面上展现的一般人格。未来时间洞察力与风险决策的研究较少。杨刚等人的研究结果表明未来时间洞察力水平越高,学生风险倾向性越高。

综上,本文在前人于这一领域研究的基础上,风险决策采用投资、救援与保护文物等情景,未来时间洞察力与调节定向采用前人已编制完善的量表,探讨促进定向个体与防御定向个体的风险感知是否会受到未来时间洞察力的高低差异与框架不同而受到影响,进而改变其冒险程度。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220名本科生自愿参与研究,去掉作答不规范的被试,最终余下有效样本204人,有效率为92.73%。其中,男生101人,女生103人。

1.2 研究工具

(1)未来时间洞察力量表:本研究借助宋其争参照国外量表改编而来的未来时间洞察力量表,由20个项目共同组成该量表。量表采用4点计分,最终获得的分数越高,未来时间洞察力这一特质就越强,按照得分高低排序,取前25%为高未来时间洞察力被试,后25%为低未来时间洞察力被试。

(2)调节定向量表:被试的特质性调节定向采用调节定向量表(中文版)测量,该量表总共包括十个项目。调节定向的区分方法采用过往研究者常用的方式进行区分,即用两个分量表得分的差值作为区分个体调节定向的依据,然后将差值大于0的被试归为促进定向,将差值小于0的被试归为防御定向。

(3)风险决策问卷:风险决策情境问卷采用刘怡雪所使用的问卷,研究选用了以往框架效应研究中使用的9种风险情景问题,获益与损失框架共18个项目,包含生命问题、公共与个人财产问题以及娱乐金钱问题等。选A记0分,选B记1分,得分越高的被试代表面临决策时,越倾向于冒险。

1.3 统计学方法

数据分析工具主要包括SPSS 22.0以及PROCESS插件,前者对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调节作用分析则借助后者,以P<0.05表示在统计学上存在着显著差异。

2 结果

2.1 共同方法偏差检验

通过对所有调查数据进行Harman单因子法检验共同方法偏差。检验结果显示降序排列后第一个因子变异解释量为39.78%,小于临界标准值40%,因此本研究中不存在严重的共同方法偏差。

2.2 未来时间洞察力、调节定向和框架效应对风险决策的影响

被试在各处理条件下的风险决策得分如下(表1),得分相对较高意味着被试在面临风险时,冒险程度也较高。从表1的数据中发现,无论未来时间洞察力高还是低,调节定向是促进抑或是防御,损失框架的冒险倾向都高于获益框架。

以风险决策得分为因变量,以未来时间洞察力与调节定向为组间变量,选项框架为被试内变量,进行2×2×2的三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统计结果表明:框架主效应显著,F(1,100)=546,P<005,η2=005,个体在损失框架下的冒险倾向显著高于获益框架;未来时间洞察力的主效应不显著,F(1,100)=055,P=046;调节定向主效应不显著F(1,100)=002,P=087;框架效应与未来时间洞察力的交互效应不显著,F(1,100)=132,P=025;框架效应与调节定向的交互作用不显著,F(1,100)=182,P=018;调节定向与未来时间洞察力的交互作用显著,F(1,100)=397,P<005,η2=004;框架效应、未来时间洞察力与调节定向之间的交互作用不显著,F(1,100)=047,P=049。

对特质性调节定向(促进定向/防御定向)和未来时间洞察力(高/低)之间的交互作用进行简单效应分析(如下图),统计结果表明,对于防御定向个体,高未来时间洞察力(M=432,SD=152)和低未来时间洞察力(M=474,SD=197)的风险寻求水平差异不显著,F(1,100)=067,P=041。对于促进定向个体,未来时间洞察力较高的个体的风险寻求得分(M=498,SD=175)高于未来时间洞察力较低的个体(M=390,SD=177),风险寻求水平差异边缘显著,F(1,100)=367,P=0058,η2=0036。

3 讨论

3.1 未来时间洞察力、框架对风险寻求的影响

最终结果显示,未来时间洞察力与损益框架不存在交互作用。总体上个体在损失框架下的冒险程度高于获益框架,具体情况为:个体在损失情景下更偏好高风险高收益的选项,高、低未来时间洞察力个体的冒险程度没有显著差异。按照预期理论的观点,个体价值判断的参照点会受到选项表述倾向(获益或损失)的影响,个体会更加排斥损失框架下的确定的损失选项,从而偏爱有几率规避损失的风险选项。个体动机类型在社会情绪选择理论里面被分成两部分:第一种是为了获得知識,第二种是为了调理情绪、提升情绪水平。高未来时间洞察力的人知觉到时间很充裕,会优先选择第一类目标,获取更多的知识资源,为往后的生活做充分准备。也就会更加偏爱风险决策以获取更大的收益,虽然统计结果表明,未来时间洞察力的主效应并不显著,但是从数据上看,高未来时间洞察力的个体冒险倾向还是高于低未来时间洞察力的个体。其原因可能是风险决策问卷题量较少,若改换成模拟气球冒险任务更易体现个体冒险倾向。

3.2 未来时间洞察力、调节定向对风险寻求的影响

结果显示调节定向与未来时间洞察力二者并不单独对风险决策产生影响,而是会互相影响产生交互作用,数据显示,促进定向个体在未来时间洞察力较高时冒险倾向显著(边缘显著)高于未来时间洞察力较低时;而防御定向个体无论未来时间洞察力高亦或低,冒险倾向并不表现出显著差异。

促进定向个体采取“渴望”策略追求目标,未来时间洞察力高的促进定向个体能更清楚的预测到风险选项给自己带来的巨大收益,更加符合“渴望”策略,因此冒险倾向更高;而未来时间洞察力低的促进定向个体,对能给自己将来带来更大收益的风险选项给予的权重较低,偏爱低风险选项带来的较为确定的收益,以满足其“渴望”策略。

但是,对于防御定向个体,未来时间洞察力较低时会低估高风险选项在将来给自己带来的巨大损失,从而偏爱高风险选项以满足其厌恶损失的“警惕”策略,而未来时间洞察力较高时,防御定向个体能够清楚预测到高风险选项的冒险性,从而偏爱低风险选项给自己带来的收益以满足其“警惕”策略。从而与促进定向个体恰恰相反,两者冒险程度趋近所以差异并不显著。

3.3 框架、调节定向对风险寻求的影响

个体在不同框架下风险寻求程度差异显著,即验证了框架效应,但是选项框架与调节定向之间互相影响的调节效应没有得到证实。这与刘怡雪的研究结果并不一致。这可能是受到了被试数量的影响,由于筛选前后25%未来时间洞察力的被试,减少了一半被试数量。本文猜想个体面临风险决策时,损益框架对个体冒险倾向的影响要大于调节定向与框架产生的匹配效应,进而掩盖了两者之间的交互作用,只表现出了损益框架对冒险倾向的影响,即框架效应。

3.4 研究不足与展望

本研究得出的实验结果对于现实中的风险决策具有一定价值,然不足与缺点也依然存在。首先,实验材料选取为虚拟场景,因此研究结果是否能推广到日常决策中尚待考证。此外,被试主要是大学生,这一群体多数缺乏社会实践中的实际经验,下一步的研究应该逐步丰富被试群体。

4 结论

(1)个体在损失框架下的冒险倾向显著高于获益框架。

(2)未来时间洞察力对不同特质性调节定向个体的冒险程度产生不同影响:促进定向个体在高未来时间洞察力条件下要比低未来时间洞察力条件下的冒险倾向要高,而防御定向个体在高、低未来时间洞察力条件下的冒险倾向无显著差异。

参考文献

[1]Whalley,Katherine.Decision making:Making hasty decisions[J].Nature Reviews Neuroscience,2017,(18):569.

[2]何伟,黄淳,王艳萍,等.风险决策与寻找理论[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7(1):3136.

[3]刘耀中,杨长华.风险决策偏好的ERPs研究[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49(2):128132.

[4]Tversky A,Kahneman D.The framing of decisions and the psychology of choice[J].Science,1981,211(4481):453458.

[5]Higgins E T.Making a good decision:Value from fit[J].American Psychologist,2000,55(11):12171230.

[6]Cheng Y H,Yen H J R,Chuang S C,et al.Product option framing under the influence of a promotion versus prevention focus[J].Journal of Economic Psychology,2013,39(4):402413.

[7]Crowe E,Higgins E T.Regulatory focus and strategic inclinations: Promotion and prevention in decisionmaking[J].Organizational Behavior and Human Decision Processes,1997,69(2):117132.

[8]李敏,董正英.风险认知因素对创业意愿的影响研究——感知风险的中介效应与规则聚焦的调节效应[J].管理工程学报,2014,28(3):2632.

[9]黄敏学,王艺婷,廖俊云,等.評论不一致性对消费者的双面影响:产品属性与调节定向的调节[J].心理学报,2017,49(3):370382.

[10]黄希庭.论时间洞察力[J].心理科学,2004,27(1):57.

[11]Simons J,Vansteenkiste M,Lens W,et al.Placing motivation and future time perspective theory in a temporal perspective[J].Educational psychology review,2004,16(2):121139.

[12]宋其争.大学生未来时间洞察力的理论和实证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4.

[13]Andre L,van Vianen A E,Peetsma T T,et al.Motivational power of future time perspective: Metaanalyses in education,work,and health.PloS one,2018,13(1).

[14]Seginer R.Defensive Pessimism and Optimism Correlates of Adolescent Future Orientation:A Domain Specific Analysis[J].Journal of Adolescent Research,2000,(15):307326.

[15]杨钢,谢平.高职生未来时间洞察力与风险决策研究[J].文教资料,2019,(29):153154.

[16]姚琦,乐国安,伍承聪,等.调节定向的测量维度及其问卷的信度和效度检验[J].应用心理学,2008,14(4):318323.

[17]Higgins E T,Friedman R S,Harlow R E,et al.Achievement orientations from subjective histories of success: promotion pride versus prevention pride[J].European Journal of Social Psychology,2001,(31):323.

[18]宋其争.大学生未来时间洞察力的理论和实证研究[D].重庆:西南师范大学,2004:4856.

[19]刘怡雪.框架类型、调节定向与心理距离对大学生风险决策偏好的影响[D].吉林大学,2020.

猜你喜欢
框架
有机框架材料的后合成交换
框架
K-框架和紧K-框架的算子扰动的稳定性
广义框架的不相交性
构建新外商投资法下的外汇管理框架
中国外汇(2019年15期)2019-10-14 01:00:48
WTO框架下
法大研究生(2017年1期)2017-04-10 08:55:06
元框架:话语实践中的修辞发明与争议宣认
中国修辞(2017年0期)2017-01-31 05:40:58
基于框架抽屉式低压开关存在问题及对策
电子制作(2016年19期)2016-08-24 07:50:02
关于原点对称的不规则Gabor框架的构造
一种基于OpenStack的云应用开发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