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娟
有人说班主任是世界上最小的主任,但在我心里班主任却是无比神圣、高尚的。魏书生曾说:“世界也许很小很小,心的领域却很大很大。”我非常欣赏这句话,并在班级管理中努力践行着。
新课标的总目标强调:关心社会文化生活,积极参与和组织校园、社区等文化活动,发展交流、合作、探究等实践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意识。感受多样文化,吸收人类优秀文化的精华。在此,我就基于新课标背景下如何有效管理班级,谈谈自己的看法与做法。
一、在行之有效的德育活动中促成长
1.在良好的行为中培养习惯
我们的校训是“文以养气,习若天成”,我们的育人目标是“温文尔雅,博学多才,多元发展”,我们更愿带领学生在小學6年的学习生涯里,从小立志,愉悦成长,接纳一切,认同美好,走向社会!从开学第一天开始,于学习生活中,教育学生努力做到“好习惯,早养成”,让他们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在点滴积累中弘扬美德,打好人生的精神底色,开启美好人生的新征程。我根据学生年龄特征,对其习惯养成有具体可测的要求,从三年级担任本班班主任到现在,在制订五好习惯评价表时,呈螺旋上升的趋势,关注到学生阅读和体育锻炼类的内容,进行量化与考核。针对各个学生的参与完成情况,我会每月评出“和雅好习惯美德少年”并给予奖励。
“无规矩不成方圆。”班规面前,人人平等。作为班主任,我常常有意识、有计划地引领学生学习《小学生守则》;运用生活中的典型事例,让学生讨论、交流,在明辨是非过程中系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定期更换充满正能量的班级文化模块;经常性地组织各种有益于学生身心健康的集体活动;充分利用班会宣传学校各项规章制度和纪律,比如课堂课间纪律要求、如厕要求、疫情防控要求等。
2.在多彩的活动中展示才华
积极参与集体活动。在学校活动中,我积极组织学生参与其中,先后斩获多种荣誉,比如:在趣味运动会比赛中,获得团体优胜奖;在体操比赛中,获得团体一等奖;在“红歌唱响中国梦,嘹亮歌声颂祖国”合唱比赛中,获得团体一等奖;当然,我班还多次荣获“文明班级”称号。
集体荣誉的获得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表现欲、好胜心和荣誉感,他们更热衷于集体活动:“蜂之舞台合唱比赛”中,有他们出色的身影;“蜂之乐园”中,有他们快乐的踪迹;“蜂之运动会”“蜂之体操赛”中,再现了他们拼搏向上的精神;“蜂之巧手”中,一张张手抄报,一次次手工,一幅幅绘画,各显才华;“蜂之回收站”中,他们把垃圾投放进分类垃圾箱里,走进社区,分工合作,给社区群众分发宣传页,讲解垃圾分类知识,争当环保小卫士。
上好每周的主题队会课。比如:清明节,结合网上举办的“缅怀先祖,致敬英烈”爱国主义教育志愿活动月活动,把祭祀活动和爱国主义教育紧密联系起来,引导家长带领学生积极参与志愿活动,感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开展感恩教育系列活动。比如利用教师节、中秋节、国庆节等节日,引导学生亲身感受父母养育之恩、教师教育之恩、同学关爱之情,增进师生家校情感,为创建和谐校园贡献力量。在此,列举四个活动做简单介绍。
(1)三月,是一个讲文明、树新风、让雷锋精神吹遍校园角落的季节,也是万物生长、植绿护绿的好时节。我组织学生参加“春暖三月学雷锋,植绿护绿我先行”志愿服务活动,带领他们前往学校附近的绿化带,和绿化工作人员一起植绿护绿,争做植绿护绿小能手!
(2)七月,大雨过后,我组织学生参加志愿清扫街道的服务活动。道路上,他们手持劳动工具,有的拿铁锹清理淤泥,有的拿扫帚清扫垃圾,不怕脏、不怕累,有分工有合作,红色的志愿者衣帽变成了最美丽的景色。
(3)九月,重阳节到来之际,我们举行了敬老爱老系列活动:“九九重阳节,浓浓敬老情”主题升旗仪式,传承优良家风,弘扬中华民族敬老爱老传统美德;到贾岗社区慰问光荣在党50周年的退休教师邢玉增,使学生了解老年人更需要关爱、需要快乐和健康,让尊老、敬老、爱老在你我心中生根发芽,期待开出绚丽的道德之花。
(4)十月的“郑州慈善日”,在校长倡导下,我向学生发出“奉献爱心,助人为乐”的号召,捐出自己的零用钱,关爱困境中的同胞,表达一份真挚的慈善之心。
二、在家校合力中育美好
1.家校携手,赋能成长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作为教师,我们要学会与家长沟通。沟通能增进了解,沟通能更好地合作。只有学校和家庭联合起来,扎实开展家校联系,拉近教师与家长的距离,才能赢得家长对学校工作的支持;教师在家长中有了较好口碑,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在寒假和暑假里,我采用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对班里的特殊学生家访,了解他们的生活、学习以及心理上的实际需求,尽可能使他们在假期中也能感受到来自学校和教师的关心与关怀。
2.家校同行,“育”见未来
陶行知先生说过:“好的生活就是好的教育。”教育无处不在,在家庭生活中,抓住契机给予教育引导尤为重要。
我们利用每周一的家校共育专家直播讲座,和各位家长朋友相约云端,共同学习,共同成长,共同进步。在每周二开始的全国家校共育数字化项目办推送的社会实践活动中,我结合学生生活实际,主要从价值体系与创意物化等方面,组织开展具体又充满创意的实践活动,既加强了学生和家长之间的亲子交流、沟通,又锻炼了学生们的动手实践操作能力。比如:端午节巧编五彩绳活动,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端午的风俗民情,感受端午节丰富的文化内涵,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高质量陪伴学生参与各项家校活动,并在此过程中强化对学生的教育和引导,会让学生终身受益。很多家长也在陪伴中收获了更智慧的育儿知识,进而更好地用于陪娃和教育孩子。
三、在安全教育中伴成长
1.日常安全,时时陪伴
安全重于泰山!我一直在班级管理中坚持做到“每日进行‘510安全提醒”,即:每日放学前5分钟、每周离校前10分钟。每天放学路队三整队,保证离校有序。
2.精心开设安全课程
每周五的第四节课,我会精心准备少先队主题队会课,加强生命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红色文化教育等,引导学生们珍爱生命,尊重、善待生命,真正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护航人。
3.网络安全,共同守护
在安全教育网络平台,坚持安全的常规及专题授课,组织全班学生在第一时间参与学习活动,为全体学生安全保驾护航。
前路漫漫,任重道远,逐梦不止,行胜于言。我将一如既往从“心”出发,智“慧”管理,在不断反思和总结中,砥砺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