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涛
俗话说:“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所谓对比,就是把对立的意思、事物或事物的几个方面放在一起進行比较,使读者通过比较认清本质、辨别是非的一种写作手法。这种写作手法有利于向读者充分展示某事物,突出其本质特征,加强文章的艺术效果及感染力。在写作的过程中,经常会运用对比手法。那么,运用对比手法写作有什么好处和作用呢?
巧设悬念就是在文章中抛出谜团,布设“疑阵”。这种方法能充分吊起读者的胃口,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对故事的发展、人物的命运等保持高度的关注。悬念就像一根无形的线,紧紧地牵引着读者,将其一步步引入佳境,直至解谜,让人不由得拍手叫绝。
比如:《最后一课》中,小弗朗士因为迟到,上气不接下气地赶到韩麦尔先生的小院里,结果却发现教室里的气氛不同寻常。平常学校开始上课时,总会产生一阵喧闹声,可这天的教室里却异常安静。韩麦尔先生的穿着十分庄重,而且整个教室的气氛很严肃。最让小弗朗士吃惊的是,后面的板凳上还坐着一些镇上的人。
通过对比,这段文字既表现了小弗朗士的困惑,又设置了一个悬念,引发读者的好奇心和关注,使其对故事的发展和结局产生强烈的期待心理,随着作者的“笔踪”去“寻玄探虚”,为下文做铺垫。
在塑造人物形象时,妙用对比的写作手法,可以使人物形象更加光彩夺目,人物个性更加鲜明,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比如:鲁迅的作品《故乡》中的闰土形象,少年闰土“正在厨房里,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他见人很怕羞,只是不怕我,没有旁人的时候,便和我说话,于是不到半日,我们便熟识了”。这段文字写出了闰土的淳朴、天真、可亲、可爱。而中年闰土的身材“增加了一倍,先前的紫色的圆脸,已经变作灰黄,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皱纹;眼睛也像他父亲一样,周围都肿得通红……他头上是一顶破毡帽,身上只一件极薄的棉衣,浑身瑟索着;手里提着一个纸包和一支长烟管,那手也不是我所记得的红活圆实的手,却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这段文字表现了闰土生活艰难,精神负担沉重,命运不幸,饱经生活的折磨。
这两段文字只是对闰土的外貌进行了对比,我们就看到了少年闰土和中年闰土明显的不同:曾经朴实、健康、活泼、机灵、勇敢的农村少年,变成了一个神情麻木、寡言少语的中年男子。通过对比闰土的形象,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深化了文章主题。
袁枚在《随园诗话》中有云:“文似看山不喜平。”文章,尤其是记叙文要有曲折和变化,波澜起伏的故事情节会让读者阅读时欲罢不能。运用对比的写作手法,可以使故事曲折有致,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凸显人物形象。
比如:在《变色龙》一文中,听说小狗是将军家的狗,奥楚蔑洛夫立即改变自己的态度,“难道它够得着你的手指头?它是那么小;你呢,却长得这么魁梧!”并警告赫留金不要玩花样,说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这时,他的随从说这好像不是将军家的狗,他又开始“变色”,说这只狗“毛色既不好,模样也不中看,完全是个下贱坯子”。又有人说好像在将军家看到这条狗时,他又说:“狗是娇贵的动物……你这混蛋,把手放下来!”当他最后通过将军家的厨师,得知这是将军哥哥的狗时,又马上赞扬小狗是“伶俐的”,“一口就咬破了这家伙的手指头”。厨师走后,他恐吓赫留金:“我早晚要收拾你!”然后,又继续巡逻去了。
契诃夫正是通过对比的写作手法,使奥楚蔑洛夫上演了一出丑态百出的滑稽剧,使其对将军一家的谄媚和对金饰匠赫留金的蛮横,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而这种对比又是通过褒贬一条小狗加以体现。在短短几分钟内,奥楚蔑洛夫的态度发生了五次变化,因为见风使舵、阿谀奉承是其基本特征。契诃夫巧妙地通过奥楚蔑洛夫的五次“变色”,对该人物进行对比,撕下了在沙皇统治下的警察走狗道貌岸然的假面具,无情地鞭挞了沙皇专制统治的残暴和黑暗,讽刺效果令人拍案叫绝。
比如:余秋雨的《都江堰》一文中,作者依次将长城和都江堰的修建时间做对比,“秦始皇下令修长城的数十年前,四川平原上已经完成了一个了不起的工程”;将二者的规模做对比,“从表面上看远不如长城宏大”;将二者的社会功用做对比,“长城的社会功用早已废弛,而都江堰至今还在为无数民众输送汩汩清流”;将二者的文明特征做对比,“长城占据了辽阔的空间,那么,它却实实在在地占据了邈远的时间”。
作者从多方面将二者进行对比,毫不掩饰地表达了自己对都江堰的褒扬之情,进而凸显了都江堰的伟大。
万事万物时时处处都在对比,我们可以学习运用对比的写作手法,将人物、事件、场景的好与坏、善与恶、美与丑、喜与悲、刚与柔等放在一起做对比。通过对比,文章行文不再平淡,变得曲折有致,生动有趣;通过对比,人物形象不再单薄,而变得更加丰满,给读者留下更深刻的印象;通过对比,文章的主题更加深入,意旨更加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