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文明诞生至今,人类社会发展出了很多令人感叹的事物。每个人都需要工作,赚取一定的收入,然后再去消费,来满足个人的需求,同时活跃经济市场,产生财富,然后再用财富去推动社会发展,旧行业的退出和新行业的诞生,交替进行,这就是人类社会的本质。
本书成书于上个世纪,采用的案例也都是来自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联系到当今世界发展局势,国际博弈、贸易全球化、疫情、战争等各种原因相互叠加的影响下,最低工资和就业的影响,家庭富裕或者是贫穷,贫富差距的加大等各个问题更加明显,很显然,这方面的研究还远没有停止。
●●點评:
本书从最低工资政策的影响、教育投入的回报、政策效果评估、移民问题、劳动收入的界定、元分析以及自然实验微观数据处理等七个方面,对最低工资与就业之间的传统关系进行了强有力的新挑战。理论上来说,每个人的收入并非一成不变的,与经济环境、行业处境、企业管理、贸易市场、营销效果、个人能力等息息相关,这就导致了工资收入的不确定性,效益好的时候工资收入多,效益不好的时候工资收入降低,成为一种显而易见的状况。但是,社会生活压力和人们生活水平虽然各不相同,但都有一个最低的标准,同时也就意味着工资收入有一个相对的最低标准,虽然在各行各业中这个最低标准不是统一的,但在很大程度上,却能够说明“最低工资”这条收入红线的重要性。
知识的历史是什么?这本引人入胜的小书揭示了知识史这一新兴研究领域的独特之处,以及它与科学史、思想史、文化史和知识社会学的区别。著名史学家彼得·伯克首先从不同历史时期和不同地区(印度、东亚、欧洲、美洲和伊斯兰世界)广泛撷取范例,讨论该领域学者最关注的核心概念,继而梳理了信息转变为知识的过程,最后指出了当前该学科面临的若干重大问题,并尝试为之提供解决的方案。本书对于所有学习历史和人文学科的学生,以及感兴趣的普通读者来说,都是必读的。
●●点评:
作为入门书,内容和翻译都很不错。我们遇到一切可以被感知的信息都是知识,知识史研究分为收集、分析、传播与应用四个阶段,在此过程中有些重要议题,比如审查、迁移等,言简意赅的史学理论分支学科导论著作,典型的彼得·伯克风格作品。因身处知识体系的重建期而寻找方向时,幸亏有了全球化和新技术,我们有充分条件去回溯历史。全书只有4章,每章下又分为多个小专题,乍看颇为凌乱,但每个专题都探讨了与知识史相关的议题(即所谓问题意识),极具启发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