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双减”视域下,我国教育事业的方向发生了很大的转变,教学重点逐渐从以往的知识传授向培养学生的能力素养方面转变。而数学思维能力培养作为新课程改革赋予数学教学的新使命,是有效提升学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关键。因此数学教师应立足“双减”政策,积极探寻提升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路径,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有效提升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基于此,文章基于“双减”政策,从多方面分析了小学数学教学中提升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路径,为教师积极创新教育教学方法提供有效策略,以期为广大教育同人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双减”视域;小学数学;数学思维;提升路径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獻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7-1737(2023)16-0052-03
引 言
“双减”政策的落地实施,对各学科教师的教学均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必须高度重视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如果说数学是思维的体操,那么思维则是数学的灵魂,提升数学思维能力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核心和关键。因此,新时代的数学教师有责任也有义务认真探寻提升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方法,以拓展学生的思维,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促进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全面提升,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双减”视域下小学数学教学中提升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意义
(一)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何为逻辑思维?逻辑思维主要指的是把思维内容整合在一起的形式。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指的是能够条理清晰地分析和讨论数学问题,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解答[1]。学生具备逻辑思维能力,既能更好地理解题目、分析题目,加深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和记忆,又能显著拓展思维,使思维变得更清晰、严谨,进而客观分析存在的问题,并做出准确的数学解答,以促进数学学习能力的提升。但小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提升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双减”视域下,必须依靠教师积极用心的教导,让学生自己领悟和感受才能达到切实的效果。
(二)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想使学生主动投入某一学科的学习中,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尤为重要。但因数学本就是一门抽象且逻辑性强的学科,有很多重难点知识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难以理解,长此以往会逐渐丧失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热情。而基于“双减”背景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是有效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不仅能帮助学生形成系统的数学思维能力,使学生对数学问题进行有效的分析、构思和解答,还能帮助学生养成思考和分析问题的逻辑习惯,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进学生数学学习效率的提升。
(三)增强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学生因受年龄因素限制,缺乏足够的社会经验和阅历,在遇到问题时,不具备妥善解决的能力。而基于“双减”视域,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注重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可增强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有效解答数学问题[2]。与此同时,生活中潜藏着丰富的数学教育元素,因此,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不仅能帮助学生解决数学问题,还能帮助学生解决生活中存在的问题,这对增强学生综合能力有重要的作用,也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
二、“双减”视域下,小学数学教学中提升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策略
(一)创设生活情境,提升学生数学思维能力
“双减”政策减的是学生的负担,而不减教师的责任,因此教师应积极践行“双减”理念,创新教育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是当前教育教学中备受各科教师青睐且运用广泛的教学模式,教师通过结合教材中的知识点为学生创设生活教学情境,提炼生活素材,能让学生在情境中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运用数学知识。同时教师通过带领学生进入轻松愉悦的生活情境,还能引导学生自觉主动思考问题,这对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以及学科综合能力的全面提升均有促进作用。
以北师大版教材为例,“生活中的负数”这一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了解负数的意义,并会用负数来表示生活中与正数相反意义的量,充分感受负数与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教师在进行数学教学时,可基于“双减”理念,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创设生活情境,引入实际生活中与负数有关的例子,让学生在听课的过程中,充分感受负数的实用性,了解负数的应用方式。教师可以举一些生活中“温度零下”“电梯负层”的例子,搭建负数与生活的联系,来阐述负数的含义。学生在学习时,能有效运用自己的生活经验,把握本节课的教学重点,这不仅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积极融入教学情境中进行有效学习,还能促进对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3]。
又如,“可能性”这一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初步体验事件发生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明确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是不同的,能对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进行比较,并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简单而实际的问题。基于“双减”理念,教师在教学中要想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可引导学生以回忆的方式,思考以往生活中与可能性相关的实例,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融入生活情境中,搭建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之间的桥梁。然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按照以往的生活经验,勇于发言,大胆阐述自己的想法。教师通过这样的方式培养学生在数学问题中探寻生活情境的意识,能够使学生在未来的数学学习中,有效地联系和运用生活中的素材。教师会发现学生的回答都很有生活气息,如有的学生说“今天下雨的可能性”,还有的学生说“彩票中奖的可能性”。此种创设生活情境开展数学教学的方式,不仅能有效降低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难度,还能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反复运用数学思维解答问题;不仅有助于学生高效地学习,还能有效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二)借助信息技术,提升学生数学思维能力
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其在各行各业均得到了广泛的运用。因此,基于“双减”政策,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想从根本上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达到减负增效的教学效果,教师可有效运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丰富课堂的教学形式,并通过信息技术将学生练习过程中出现的数学问题整合,带给学生视觉和听觉的双重刺激,以此让学生直观发现存在的问题,并帮助学生在准确把握教材知识的基础上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有效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促进学生学习效率的显著提升。
例如,“长方体和正方体”这一课的主要教学目标是让学生通过实践操作、对比、归纳,用自己的语言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进行描述,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形体知识与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充分感受数学的学习价值。教师在教学中,要想达成这一教学目标,并显著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可以借助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向学生直观呈现和展示日常生活中的长方体和正方体图形,如向学生展示广告牌、牛奶盒、手机等物体,有效帮助学生搭建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继而实现对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同时,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认真观察教室中的长方体和正方体图形。
又如,“多边形的面积”这一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在操作和思考过程中,体会等积变形、转化等数学思想,并培养学生空间意识和初步推理的能力,提升学生对“空间与图形”内容的学习兴趣,继而帮助学生逐步形成积极的数学情感。教师在教学中,可有效运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向学生呈现多边形的图片或者视频。通过借助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教师可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更形象生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注意力也能快速集中,抽象思维能力也得到了快速地培养。同时,教师还可以利用信息技术丰富课堂教学内容,通过向学生提出有针对性的问题,让学生在讲台上写下例题的答案,以此实现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有效互动,并增强学生的课堂参与感,有效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此种借助信息技术开展数学教学的方式,不仅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吸引学生课堂学习的专注力,还能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有效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三)通过恰当提问,提升学生数学思维能力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进行恰当的提问是提升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4]。小学生受年龄因素影响,在学习过程中常常缺乏明确的学习目标,并不能很好地在课堂学习中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也不会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的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发展。为有效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在开展数学教学活动时,可以通过恰当提问的方式,推动数学教学活动的正常进行,以吸引学生的课堂专注力,从而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数学知识的学习中,同时帮助学生了解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例如,“认识方程”这一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着重把握方程的应用情境,学会运用方程表示简单的等量关系,以发展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达到这一教学目标,并有效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可以向学生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认识方程吗?你们知道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方程有什么样的作用吗?”教师通过向学生抛出问题,可使学生快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主题,为之后的学习做好有针对性的准备。之后,教师可以向学生出示一道与方程相关的例题,来强化学生对方程这一概念的深入理解,最后教师可向学生有针对性地讲解方程解法,并指导学生尝试求解,从而有效把握本节课的教学重点,这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有重要帮助。
又如,“角的度量”这一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详细了解量角器的構造特征,并能正确读写角的度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先对本章节的重难点知识进行梳理,并根据知识的难易程度进行升序排列,如先是角的概念,然后是角的度量及角的比较,按照这一顺序进行提问,使学生循序渐进地思考,这对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有重要帮助。首先,教师可向学生抛出问题:“同学们,你们知道角的概念是什么吗?哪位同学能回答一下呢?”教师通过向学生抛出这一问题,可强化学生对以往所学知识的记忆,加深学生对角的概念的深入理解。之后,教师可继续向学生提问:“同学们,我们在用量角器测量角时,有哪些需要注意的测量要点呢?”通过向学生抛出该问题,能够深化学生对量角器使用这一知识点的记忆和理解,同时学生也能够掌握所测量角的角度这一知识点。最后教师可向学生展示一道角的判断与角的比较相结合的考查题目,并继续向学生抛出问题:“同学们,你们能运用有关角的综合知识对这道题进行解答吗?谁能站起来回答一下呢?”通过向学生提出这一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和分析题目,提高学生数学思维能力。此种通过恰当提问开展数学教学的方式,不仅能加深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还能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的旧知识,对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提升有重要促进作用。
结 语
总而言之,在“双减”视域下,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不仅要高度重视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还应重视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教师应积极创新教育教学的方法,注重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通过创设教学情境、借助信息技术辅助教学、进行恰当提问的方式,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拓展,提升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王艳芳.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学生数学思维培养的思考与实践[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9(20):72.
黄月春.小学数学教学中提升学生数学思维的实践与思考[J].中华少年,2017(8):117.
殷忞慧.“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J].家长,2022(15):19-21.
李雪峰.“双减”目标下小学数学思维型作业的设计策略[J].小学教学设计,2022(Z2):78-82.
作者简介:陈毓婷(1978.12-),女,福建晋江人,
任教于福建省晋江市平山实验小学,一级教师,本科学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