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拿得出手

2023-06-28 22:58陈鲁民
党员生活·中 2023年6期
关键词:避雷针躺平陈寅恪

陈鲁民

一个真正聪明睿智的人,不必事事处处和别人比长短,而要竭力打造自己“最高的避雷针”。

1925年,清华大学成立“清华国学研究院”,聘请四大导师。梁启超提名让陈寅恪出任。时任清华大学校长曹云祥回复说:“陈寅恪一无著作,二无博士学位,他总要有一样能拿得出手,否则怎能胜任国学研究院导师?”

梁启超着急了:“我梁启超虽然是著作等身,但是我的著作加到一起,也没有陈先生三百字有价值。”正因为梁启超不遗余力的推荐,陈寅恪才接到了国学院导师的聘书。

能拿得出手,即拿出来的东西,上档次、有价值。陈寅恪果然没有辜负梁启超这个伯乐的盛情举荐。入职后,他大显身手,大放异彩,一展平生才华。学问,拿得出手;著作,拿得出手;教书,拿得出手;人品,更拿得出手。陈寅恪很快就成为“教授中的教授”,被誉为国学大师,名噪一时。

拿得出手,还可简化为“拿手”。厨师要会几样拿手好菜,如佛跳墙、西湖醋鱼、东坡肉、龙虎斗等,到哪儿都不会失业,都能成为镇店大厨;演员要会几出拿手好戏,如梅兰芳的《霸王别姬》,周信芳的《四进士》,马连良的《借东风》,裘盛戎的《群英会》等,就会“一招鲜,吃遍天”,一辈子都够用了;医生要有拿手绝技,能高质量高把握地治愈一种杂难病症,就是妙手回春的名医了。

能拿得出手,最典型的是体现在一技之长上,即术业有专攻。往大里说这叫本事,能指点江山,扭转乾坤,治国平天下;往小里说是技能,可养家糊口,让家人衣食无忧,免于饑寒之苦。

人最怕的是一无长技,一无是处,肩不能挑,手不能提,啥都不会干,啥都拿不出手,还怕吃苦受累,动不动就“躺平”,一遇困难就“佛系”,那就只有死路一条。

在一个高楼林立的地区,虽然每座楼房都安有避雷针,但真正和雷电接触能起到避雷作用的,是那根最高的避雷针,其他避雷针基本都是摆设,这就是电学上的“避雷针原理”。

如果用来比喻一个人,最高的避雷针就是指他最突出的特长,最拿手的谋生手段。一个多才多艺的人,如果没有一项最能拿得出手的技艺,他的多才多艺就只能是漂亮的点缀,没有多大的实际用处,就像《劝学》里说的“梧鼠五技而穷”。一个人,不论干什么,要想获得成功,就一定要明白什么是自己“最高的避雷针”,分清楚什么是业余爱好,什么是一生的事业,把那根“最高的避雷针”尽量做得越高越好。至于其他方面,能兼顾固然好,如果兼顾不到,就要果断舍弃,做到有所不为。

因而,一个真正聪明睿智的人,不必事事处处和别人比长短,而要竭力打造自己“最高的避雷针”,争取练就一招制胜的“撒手锏”,有一样能拿得出手的看家本事。

具体来说,就是在自己最突出的长项、技术、专业上争高下,不要当行行通行行松的“万金油”,进而力争成为某一行业的专家、内行人、权威者,能独当一面,脱颖而出。这样,人们在评价你时才会说:“这人有两下子,能拿得出手!”反之,如果大伙都说这人“拿不出手”,那他就离被淘汰不远了。

猜你喜欢
避雷针躺平陈寅恪
不等高避雷针最小保护宽度计算方法研究
安全100分也不能躺平
让“躺平式”干部站起来
躺平 花香自来
避雷针的发明
那些躺平的人,究竟经历了什么
陈寅恪的哀而不怨
郭沫若、陈寅恪致沈兼士——关于《“鬼”字原始意义之试探》的通信
陈寅恪与唐筼的爱情故事
避雷针的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