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空观念下家国情怀素养培育的教学方式探究

2023-06-28 14:54陈娜
新校园 2023年4期
关键词:家国本课时空

陈娜

时空观念和家国情怀是《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版提出的五大核心素养中的两大素养。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将历史事件放在特定的时代背景之下,可使学生对历史事件有更深层次的理解,借此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以统编教材“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一課为例,教师在培养家国情怀素养时,通过创设历史情境,巧用历史图片、梳理事件脉络,让学生切身体会当时的社会历史,提升家国情怀。

本课共有四个子目:戊戌维新运动、义和团运动、八国联军侵华、民族危机的加深。四个子目在时间上呈递进关系,传统授课方式多按照时代背景、历史事件的发生、结果、影响这几个方面来讲,虽脉络清晰,但较为枯燥,既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又达不到震撼人心的效果,无法激起学生的共鸣,更遑论家国情怀的培育。基于此,笔者拟通过创设历史情境,巧用历史图片、梳理事件脉络等方式达到培育学生的家国情怀的目的,以此为例探讨时空观念下家国情怀素养培育的途径。

一、以时空为切入点设置导入环节

“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一课的内容发生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学生对这一时期的社会背景并不十分了解,而本课涉及时空的地方较多,所以在做导入部分时,以时空为切入点进行设计,更契合运用时空观念培养家国情怀的主题。

本课内容中有诸多相关的资料可以进行导入,如《马关条约》签订现场、戊戌六君子英勇就义、被西方列强逮捕的义和团成员等图片,《甲午风云》《戊戌风云》等优秀电视剧、纪录片中相关内容的影像资料,义和团运动时所传唱的民谣,等等。然而如何将这些资料巧妙地设计到导入中去,值得深入思考。安世皓在《“时空观念”之“时空”再解读》一文中提道“时空观念之间的关系可以有以下类型,即同一时间下的不同空间、不同时间下的同一空间、不同时间空间下的同一特征、同一时间空间下的共同特征”。教师可以根据上述时空观念之间的几种关系进行导入设计。如从同一时间下的不同空间这一角度设计新课导入,教师可以展示清政府和帝国主义列强武器作战图。通过让学生观察图片,使学生感受到清政府与西方列强科技方面存在的差距,点出资本主义制度相对于封建制度的进步性,明白在此种情形下落后就要挨打,当时的中国因此进入了一个苦难多灾的时期,为接下来讲述戊戌变法做好铺垫。而从不同时间下的同一空间这一角度进行设计,教师可以展示两幅图片,分别是圆明园复原图(图1)以及圆明园遗址图(图2)。

通过对圆明园昔日的奢华壮观景象和帝国主义列强火烧圆明园之后的断壁残垣来进行对比,让学生感受八国联军侵华前后圆明园的差别,了解19世纪末20世纪初我们国家所遭受的磨难,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

二、以人物为主线创设历史情境

创设历史情境是指教师有目的地创设一个具有感情色彩的、形象生动的历史时空场景,来引导学生理解历史事件,其核心是激发学生的情感。在创设历史情境过程中,需要依托教材,寓境于史、寓情于史,让历史“活起来”,让学生身临其境,提升对历史的感悟能力。

“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一课有较多的可以创设历史情境的地方。比如讲解“公车上书”时,可以通过组织学生观看相关视频、排演历史小短剧等形式将学生置于当时的历史情境中,让学生了解“公车上书”是康有为、梁启超等有识之士为了反对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而组织的一场爱国运动。在讲述八国联军侵华内容时,教师可以播放《国宝档案》中一期有关爱国将领罗荣光以67岁高龄率兵誓死守卫大沽口炮台的视频,让学生了解天津总兵罗荣光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仍然英勇作战,最后以身殉国的事迹,从中感受家国情怀,感悟国家所受的磨难,激发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

在以人物为主线创设历史情境时,教师再举一反三,帮助学生了解这一时期为何会出现这样的人物、事件以及结局,如此,人物、时代、事件三者之间紧密相连,才能更好地诠释时空观念下的家国情怀。

三、巧用历史图片激发学生情感

在历史教学中使用历史图片是一种十分常见且显著的方式,历史图片主要包括历史地图、历史照片、历史遗迹图、实物图等。基于历史学科知识具有过去性这一特点,历史图片作为一种直观教材,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对于高一学生而言,抽象逻辑思维能力虽然有所发展,但并没有完全成熟。而图片可以带给学生更加直观的感受和体验,因此在本课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历史图片,发挥历史图片形象、直观、易感知等特点。

在本课教学中讲述戊戌维新运动时,教师可以展示“戊戌六君子”英勇就义的图片,并结合图片让学生观察他们就义时的表情神态,了解他们在变法失败后虽然被抓,但面对牺牲慷慨就义、无惧生死的壮举,体会他们救国的决心和爱国的精神。在讲述八国联军侵华时,教师可以展示八国联军火烧圆明园和《辛丑条约》签订现场的图片。让学生观察火烧圆明园的图片,了解帝国主义列强入侵时烧杀抢掠,在我国土地上犯下的滔天罪行,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展示《辛丑条约》签订现场的照片,并结合课本内容讲述软弱腐败的清政府同帝国主义列强签下的一个又一个不平等条约,让学生感受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中国处在一个多么黑暗的时代,迫切需要爱国志士探索国家救亡图存的出路。

运用历史图片的教学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增强历史学习意识和学习效果。本课多个地方采用历史图片的教学方式,使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了历史,激发了感情,引发了共鸣。

四、利用相关史料梳理事件脉络

在历史教学中,史料的作用十分重要,因此可以通过展示史料,梳理事件脉络,帮助学生了解事件的来龙去脉。“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一课有多处可以利用相关史料梳理事件发生的背景,从而让学生更好地体会本课内容所蕴含的家国情怀。

如在讲述戊戌变法时,引用以下材料:

材料一:吾国四千余年大梦之唤醒,实自甲午战败割台湾、偿二百兆以后始也。我皇上赫然发愤,排群议,冒疑难,以实行变法自强之策,实自失胶州、旅顺、大连湾、威海卫以后始也。

——梁启超《戊戌政变记》

学生通过思考材料一并结合课本,得出戊戌变法是在国家遭受内忧外患的情况下开始的,变法促进了思想解放。虽然最终失败,但变法中所体现的献身精神、爱国情怀给中国人民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在讲述义和团运动时,引用以下材料:

材料二:自德人占据胶澳,教焰益张,宵小恃为护符,借端扰害乡里,民间不堪其苦,以致衅端屡起……

——故宫博物院明清档案部《义和团档案史料》(上册)

义和团最初成立时是为了反抗清政府的统治,但随着《马关条约》的签订,百姓受到洋人的欺压,民族危机日益加剧,义和团性质也随之发生了变化,成为一场具有反帝爱国性质的运动。之后帝国主义侵略势力以镇压义和团为借口发动了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义和团运动所体现的爱国情怀是我们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素养的重要素材,有利于当代青少年继承和发扬爱国主义精神。

借用史料梳理脉络,使本节课的逻辑更加清晰,从而帮助学生对于当时的社会情形有更加直观的了解,身临其境般感受19世纪末国家所遭遇的屈辱与磨难,更好地理解国人为国家谋出路的爱国之情。

五、透过时空联系升华家国情怀

不同的时空下家国情怀的具体表现是不一样的,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必须联系不同的时空,概括家国情怀的本质,让学生了解不同时期不同家国情怀的具体表现形式不一,从而真正地感受本课所蕴含的家国情怀。

在本课内容中,当时的中国处在水深火热之中,国家前途未卜,迫切需要一条新的道路。在此种情形之下涌现了无数抛头颅、洒热血的爱国志士,例如关天培、邓世昌、冯子材、康有为、谭嗣同等人,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家国情怀表现为反侵略、探索国家出路、挽救民族危亡等。而在当今社会中,国家安定、百姓富足,爱国情怀的具体表现形式也随之发生了改变,更多体现在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爱社会主义、遵纪守法等方面。不同年代家国情怀的具体表现形式是不一样的,因此教师需要在教学中找到二者的联系,概括出家国情怀是人们对国家的一种高度认同、责任、归属,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基于不同历史时期家国情怀的具体表现形式不同,教师讲述历史事件、人物时要充分带动学生透过时空,使身在和平年代的他们能更好地体会当时社会的迫切需要,升华家国情怀。

综上所述,家国情怀的培养需要结合特定的时代背景。要想做到这一点,必须注重对历史课程相关内容的整合,通过介绍人物事迹、创设历史情境、利用图片等史料的方式,有效地帮助学生在时空观念下建构家国情怀核心素养。所谓“以史为鉴、以史为镜、以史为师、以史为实”,这也正是我们在时空观念下培育家国情怀的最终目的。

(作者单位:赤峰学院历史文化学院)

责任編辑:庄 源

基金项目:本文系内蒙古自治区统编三科教材“铸魂工程”专项课题“历史时空观念培养的教学策略研究”(编号:NGHZX2021059)研究成果;内蒙古自治区2021年度“十四五”教育规划项目“核心素养视域下高中历史有效教学研究”(编号:2021JGH379)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家国本课时空
跨越时空的相遇
镜中的时空穿梭
Let’s play football.(部级优课)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液体的压强》教学设计
家国两相依
从“听唱读写”四个方面对学生进行节奏训练
家国情怀
玩一次时空大“穿越”
但为家国 无问西东
A double inequality for the modulus of the Grötzsch ring in R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