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歌唱家谈精湛的演唱技巧》中体会歌唱艺术魅力

2023-06-27 04:05于小棋
艺术大观 2023年1期
关键词:歌唱技巧歌唱家

于小棋

摘 要:歌唱艺术是人类的本能呈现,是情感宣泄的艺术性表达。若想长期保持良好的歌唱状态就需要科学的演唱技巧。本文由男低音杰罗斯·汉涅斯采访42名长期活跃在歌坛的歌唱家们,本文以对话的形式回忆日常的发声习惯、发声方法以及他们是如何理解歌唱技巧的,出于歌唱者的身份,笔者在谈话中对所抛出的问题更能精准地抓住要点,挖掘出歌唱学习所需要的专业技巧,探究到歌唱审美以及积极思考在学习歌唱中所占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歌唱技巧;歌唱家;歌唱表达

中图分类号:J61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905(2023)01-00-03

一、气息支持

气息在歌唱中是至关重要的一环,也是发声的根本源头,气息要调动整个身体活动。若是能够把握得恰到好处,声音自然优美流畅。反之,吸不够气或是吸太多气就会出现声音颤抖、嘶哑、状态紊乱无法完整地唱完一个乐句又或者发出颤抖或者憋闷的声音。科雷利对于震颤音的解决方法是所有元音必须指向同一点上,他认为震颤产生的原因是气息不够稳定所造成的。安娜·莫芙提到过:“自认为吸一大口气,实际是锁住了气,对气息和能量形成极大的浪费。”在学习声乐的课堂上,教师会强调演唱时的气息、支持、声音的位置。而这些必要的技术要求较为抽象,看不见摸不着,想要正确地理解并做到就只能运用想象去体会。詹姆斯·麦克拉肯在对话中提道:“在演唱时,气息就像弓箭,箭头在上方,箭的羽毛处为腹部,气息是向下拉而不是向上推。”将气息的运动想象成弓箭,体会到正确的气息与腹部的支撑关系。除了要体会气息在身体内的流动,在本文中还有几位歌唱家提到肢体动作也可以对气息支持有所帮助。雷吉娜·吉雷斯潘对支持状态及呼吸是这样形容的:“要伸展双肩来配合工作。”吉丽斯婷娜是保证横膈膜的同时运用后背上的肌肉。玛丽琳·霍恩提道:“上臀肌和腿部肌肉在歌唱时也要参与其中”。正确的站姿和放松的状态直接影响到发声时发声器官能否互相配合。目前在声乐课堂中教师多数推荐学生使用胸腹呼吸法,这种呼吸方式经常伴随着动作快速找到呼吸支持的位置,如弯腰,弯腰时横膈膜大幅度向下,可以获得更多的气息支持。可见在歌唱时发声器官和身体肌肉、想象理解的配合十分重要[1]。

二、语言发音的重要性

语言,作为人与人沟通的媒介,是表情达意、沟通交流最直接的基本方式。人类与生俱来的能力就是学习语言,在日常交谈中很少有人会考虑说话的声调和音量是否是最自然的状态。但是从歌唱的角度来讲,语言也具有技巧性、审美性。我国声乐教育家喻宜萱教授提到过:“任何声乐作品的内心情感活动都需要通过语言展现,多数细微的、精准的表演,都得益于对文字和语言的精准把握。”音乐形象在歌词中充分展现应有的魅力,歌唱能够比语言表达出更真挚、强烈的情感。西方歌唱家尼科·科斯泰尔在聊到语言时说道:“在歌唱中,语言非常重要,特别是吐字咬字,听众能够听清歌词是远远不够的,还要让听者感受到歌唱者所想表达的情感,这才是做到了语言和音乐的和谐统一。”以上这些对于语言和音乐的观点,都是经过歌唱家们多年的经验与体会总结而来的。从文学创作形式方面来说,语言最能概况歌曲中的思想情感,最能直接传递音乐作品形象。莫顿·库珀博士在研究中发现:“错误的语言发音可能会消极地伤害和影响到歌唱者的发声。在临床经验揭示出许多歌唱发声的问题就是由于说话发声造成特定肌肉群过度疲劳导致的。”不难看出,想要获得一个健康的可以长久歌唱的“好嗓子”,首先要学会正确的语言发声方式。在最省力最自然的最佳音高和惯用的说话音高中,若是最佳音高等同于习惯音高,那么这种自然悦耳的声音音质是明亮的、清晰的。约翰·亚历山大认为:“我们应该像说话那样歌唱,歌唱只是说话的延续。”其次,恰当的呼吸也是说话歌唱的关键。在音量大小上也要有自己的理解,在不同的场合用适当的音量表达,最大限度地保护声带。在学习声乐的过程中,有时候一味地追求歌唱的发声技巧而忽略语言发音在歌唱中的重要作用,导致在歌唱时平淡无奇、咬字不清,没能够及时地将歌曲内容进行表达,无法在情感上和听者感受共鸣。这是因为歌唱时没有发现歌曲当中十分关键的“重音”。重音的作用主要表现为对比和强调,重音能够帮助歌唱作品更好地表达演唱的重点和目的。

不论是我国的声乐教育家还是西方歌唱家,大家对于语言在歌唱中的观点十分一致,语言是声音的基础,在歌唱中语言由歌词构建而成,因此歌词的训练显得尤为重要。人类在语言生活的基础上发展出歌唱语言,清晰地咬字才是学习语言学习声乐的根本,语言作为歌唱的根基,对于歌唱者精准明确的咬字具有很高的要求,是体现其精神内涵及表现音乐形象的基础。歌唱作品所表达的内容应当比器乐作品来得更为直接精准,也更通俗易懂。因此,在语言明朗、掌握技巧、探析音乐形象的同时还要将歌曲的词汇语句清晰地传递给听众[2]。

三、听觉审美

歌唱听觉审美,几乎是歌唱听觉的最高境界,同一首歌在歌唱技巧和身体机能相同的前提下,有的歌唱者就能表达得动人心弦,有的听起来索然无味。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歌曲艺术处理不同,其根源就在于听力审美的差异性。具有音乐性的声音是建立在良好的聽力感受之上的,只有具备了相应的听觉审美,才能够分辨自己和他人的区别,从而树立正确的声音概念和审美。从一定的程度上来说,听觉审美能力高低直接决定演唱水平如何。在歌唱的探究范围之内,声音排在首位。女高音歌唱家玛蒂娜·阿罗约在谈话中说道:“在歌唱时必须有另外一双耳朵审听自己。”这并不难理解,在一个人经过长期的独自练声之后,很有可能有偏离轨道的情况出现,这时就需要有另外一双耳朵来纠正声音。这双耳朵可以是老师,可以是了解你声音的人,还可以是听众,这是一个运用“听觉”互动的过程。

(一)音准和音色

听觉器官是人类接收信息的重要感官之一,听觉不仅在认识世界,社会实践中发挥作用,并且具有欣赏艺术的审美能力。音乐为听觉而生。在歌唱艺术中听觉审美的体现在于声乐作品再度创作的呈现,在这一过程中歌唱者的演唱技巧、文化修养都会在作品中展现,也可以说歌唱表现艺术和演唱者的个人听觉审美和修养有直接的关系。音准和音色在歌曲演唱方面也是不可小觑的重要因素。在音准方面,有心理影响和技巧性影响。心理影响主要是演唱时的心理因素,如紧张激动、肢体律动,或在歌曲旋律激昂的段落,演唱者可能会出现音高向上或向下半音的音差这种细小的变化,但是这种变化不会太过于破坏音乐表达的完整性和音乐形象的表现,听力审美较好或者经验充足的歌唱者会在演唱的过程中发现音准的偏差适当调整。另外一个影响音准的因素是歌唱技巧性问题,形成技巧性问题的原因在于演唱者自身技术不够强大,如气息不够稳定、无法辨别固定音高等。这种情况就需要对于自身技术多加练习。

音色是影响歌曲表达效果的直接影响因素,歌唱者动听、具有个人特色的音色能够使作品产生鲜明的艺术效果。在不同类型的歌曲中所需要的音色也是不同的,如中国声乐作品《我住长江头》(李清照词,青主曲),作品表达了女主人公对爱人的盼望、思念、伤别离、难相聚的惆怅。在演唱歌曲时要表达的内敛、含蓄,但又不能过于平淡。在音色处理上不能够太明亮,要偏向于成熟,具有岁月沉淀的感觉。演唱《se tu mami》(假如你爱我)(选自歌剧《女仆作主人》)时,则表达的要直接一些,直接询问牧羊少年的求爱是否真挚,随着层次不断叠加,情绪不断递进,声音越发激烈、气愤。这首咏叹调描写女主人公发现了牧羊少年的欺骗,满怀无奈的心情诉说。歌唱者的性格和气质不仅体现在乐谱上,更蕴藏在作品深处,所以在研究作品时,不仅要考虑表面的内容,还要剖析内部的本质,以此来塑造音乐形象,增强艺术感染力,体现艺术美感[3]。

(二)以声传情

在歌唱中声情并茂可以给听众带来更为饱满的听觉感受。歌唱表演的艺术效果直接受到歌唱者声中有情的影响。在听觉审美中声音的真情实感甚至能够弥补声的不足。歌唱是情感抒发、交流的一个过程,由歌唱者的状态、思考对艺术形象进行带有个人特色的重新塑造、表演性质的创作活动。在表演过程中歌唱者受到作品影响,情不自禁地做出具有韵律和美感的形体动作,使作品更具审美性。

四、音区过渡

音区是指在歌唱范围内,根据音高和音色的特点进行划分。目前主流的划分倾向于三个音区的理论,即低音区(胸声)、中音区(混声)、高音区(头声)。划分音区的主要目的是歌唱时能够根据生理规律利用具体手段,将各个声区和谐地衔接起来,构建优美的歌唱。 杰瑞·汉涅斯几乎在和每一位歌唱家谈论歌唱技巧时都提到了音区过渡。吉尔达·克鲁斯-罗姆认为:“在演唱中音区与高音区时,它们之间感受是不相同的,演唱高音时口腔更大些,喉咙的空间也要较深地向下探去。但是最理想的发声应当像圆柱体,从上到下都是匀称的。”许多从事专业学习的歌唱者不能够从音区之间自然地过渡,出现音色不统一、虚声,甚至还有在高音放弃声乐技巧改用声带代唱,长时间下来出现声带受损的现象。约翰·亚历山大说:“我们必须为之奋斗的是均匀地唱好自上而下进行的音阶。”在高音区出现了技术难点主要是因为高音区并非人类的自然声区。在一部分低音区和中音区时,喉头处于自然稳定的状态,周围所用到的肌肉也十分放松,保持着弹性。在演唱时,声带随着音区的变化进行相应调节,当音区逐渐过渡到高音区时,声带要注意及时调整来应对高音。雷吉娜·克雷斯潘在提到音区时说:“在胸声区喉头位置要低一些。在中音区进入高音区之前喉头位于自然状态,而在高音区喉咙要再向下放,当进入非常高的音区时嘴巴反而不要张得太大,以免发僵,要保持有集中、焦点的声音。”这可以看出协调不同的音区都需要单独进行训练。

(一)音区过渡的生理机能

1.喉位:歌唱者在进行高音演唱时,根据身体本能越是高音喉咙越是缩紧,但是强制性地使喉咙下降是无益的,帕布洛·埃尔维拉认为:“喉头的位置应该是打呵欠刚开始的姿态,而不是结束时的样子。”在练习中正确的喉咙位置要保持在低位,但不要有向下拉扯的感觉,软腭提起才会在歌唱时拥有高位置的声音和积极的状态。

2.下巴:一个好的歌唱者应该拥有一个松弛状态的下巴,喉咙发紧的一个主要表现就是下巴紧张,舌根僵直。约翰·亚历山大在提到下巴时说道:“不要强迫让下巴放下,自然的状态是最好的歌唱方式,好的歌唱声音是基于呼吸气息之上的,完全没有紧张的舌头和僵硬的下巴。”歌唱者要学会自然地放松下巴,喉头下降的同时升高软腭,咽部空间才会增大,口腔形态得到良好的改善。

3.混声:假声的合理分配能够解决在转换音区时声音过实、过重的问题。初学者在演唱高音时很容易将中音区的胸部共鸣全部带到高音区,达不到高音要求的灵巧通透。需要在高位置加入头声,合理地增加混声让中高音区的过渡音区训练达到协调统一。初步练习可放弃音量单独训练头声,如轻声哼鸣,待到头声使用逐步熟练时可再加入胸声增加音量。

(二)音阶训练

对音区过渡最有效的方法就是音阶训练,在练习音阶时能够帮助歌唱者慢慢过渡到换声区,使得换声点声音自然动听不易被察觉。普拉契多·多明戈说:“在他很小的时候歌唱时就采用音阶练习,多用五度音阶,甚至可以说音阶练习时的要求比对演出的要求还要高。”帕布洛·埃尔韦拉提道:“通往高音的最好办法就是唱快速进行的音阶,通过练习长练习曲,锻炼歌唱的持久性和耐力。”值得一提的是吉尔达·克鲁斯-罗姆几乎每天的音阶训练都是从中音区开始的,在中音区找到一个单音围绕在一个八度内练习。对于想要唱好高音的歌唱者,首先要先训练好中音区。中音区是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它是练习歌唱时最自然最容易被接受的音域,身体内各项技能和腔体的调节能够做到协和统一。在《卡鲁索的发声方法》一书中有这样一句話:“声乐训练必须基于自然。”在中音区有意识地强化训练歌唱时的呼吸方法和共鸣腔体使其形成正确的稳定发挥以及协调配合的作用。由此可见,歌唱中的不同音区所带动的身体机能不同,要想拥有过渡音区平稳优美的音色,头声、胸声、喉咙、下巴、混声、音阶练习缺一不可。

五、结束语

歌唱技巧是声乐作品的灵魂支柱,赋予其更高的艺术价值,歌唱技巧对于专门从事歌唱事业的人来说是必备条件之一,因为它能够传达出作品中所蕴含的文化背景以及音乐形象。歌唱技巧对于歌唱质量也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歌唱表演要想将音乐内涵文化准确无误地表达给听众,歌唱技巧必须融入其中。本文从气息支持、语言发音的重要性、听觉审美、音区过渡四个方面进行探究。文中多名大歌唱家在分享歌唱技巧的同时也不难看出歌唱技巧并非独立性的技术活动,一名真正的艺术家应该不单只有高超的歌唱技巧,更应具备对作品的深入感悟和理解。在声乐作品的表演中掺杂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它一方面离不开歌唱者日常大量的练习以及舞台心理建设,另一方面更不能缺少对声乐技巧的精准把握。

参考文献:

[1][美]杰罗姆·汉涅斯,著.大歌唱家谈精湛的演唱技巧[M].黄伯春,译.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88.

[2]余笃刚.声乐艺术美学[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5.

[3][意]P.M马腊费奥迪,著.卡鲁索的歌唱方法[M].郎毓秀,译.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 2015.

猜你喜欢
歌唱技巧歌唱家
歌唱家 易秒英
蜕壳的歌唱家
小歌唱家
歌唱家与报晓员
草丛里的歌唱家
音乐教育体系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实践
感悟作曲家王志信先生的音乐表现及艺术处理
歌唱技巧和情感表现在声乐艺术中的有效融合
论歌唱表演中紧张心理的克服策略
“歌唱技巧”和“情感表现”在声乐艺术中的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