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音乐感知的钢琴作品表演思考

2023-06-27 04:05杨洁
艺术大观 2023年16期
关键词:钢琴作品音乐素养

杨洁

摘 要:钢琴是一种具有独特魅力的乐器,因此在当前的音乐市场中,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与喜爱。然而更多的人在钢琴演奏中,会注重技巧能力的掌握,而忽视了音乐感知力的培养,导致钢琴作品表演中,经常会出现情感表达不足以及音乐感知能力薄弱的问题。所以,本文针对钢琴演奏中的音乐感知力的定义进行分析,并且探究了音乐感知力对于钢琴作品表演所发挥的重要作用,最后总结了对音乐感知力进行培养的措施,希望能够通过本文的探究,增强钢琴作品表演中演奏者的音乐感知力,促进钢琴音乐的发展。

关键词:音乐感知;钢琴作品;作品表演;音乐素养

中图分类号:J6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905(2023)16-00-03

音乐感知力也叫作乐感,并且感知力也会直接影响演奏者的理解力和表现力。而钢琴演奏实际上是在感知音乐以及传达音乐的过程。因此,演奏者不但要关注训练技巧的掌握,还需要站在音乐本身的角度讲究均衡发展,关注音乐感知力提升和音乐表达力增强。音乐感知对钢琴作品表演者来说较为重要,会直接对演奏者的专业提升产生影响,所以需要重视演奏者音乐感知力的提升,让他们把音乐感知力和基础知识与技巧能力掌握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上,全方面提升自我,从而促进表演能力得到增强。

一、音乐感知力的概述

(一)音乐概念

音乐是使用声音表现的艺术形式,也是在文化活动中常见的内容,音乐可以划分为声乐和器乐。声乐的内涵是指,人们使用声带将自身的鼻腔与口腔等多个器官结合在一起,形成演唱的过程,并且在表演中拥有持续性。器乐的内涵则是指,使用乐器展开演奏的方法,在演奏中使用的乐器有弦乐器和木管乐器以及铜管乐器与打击乐器等。音乐是由曲调和旋律以及音色等各种音乐要素组成的,然而通过这些内容之间的融合,能够打造常规的形式要素。音乐具有规律性和组织性等诸多特征,虽然自然界中包含多种多样的声音,但这些声音并没有构成组合,而是无规律分布的,所以也不属于音乐[1]。然而,艺术家们运用自己的想象空间,将声音作为素材,进行了组合與创作,使声音有了情感与内容,从而才能形成具有规律性的音乐。

(二)感知力的概念

感知力从字面的角度进行分析,说的是感觉、认知与能力。首先,感觉。感觉是人体器官对于事物所在脑海之中形成的实际反应,比如我们常见的听觉、触觉以及嗅觉等是人们本身就拥有的能力,也是人们对于事物展开认知的初期阶段,但是它只能帮助我们了解事物的某些特征,是最为常见且简单的反应方式[2]。其次,认知。认知是由人们的思维构成的,对于事物的判断也能帮助人们了解更多的事物,是人们对于世界进行探索的渠道。最后,能力。在人们日常对于世界进行认知与改造的时候,都需要运用自身能力,并且针对信息内容展开大脑的处理与反应,同时很多能力都是人们先天就具有的,然而在后天的训练中仍旧能够得到提升。

(三)音乐感知力概念

音乐感知力的内涵,即演奏者对音乐的感知能力,也是人们使用感官以及思维构成认知,并且使用演奏的方法,来表现自身想法的过程,因此在演奏的时候也能表达出音乐的诸多元素,如节奏、旋律以及音准等,这些都属于音乐的基础元素,然而音乐认知也是构建基础知识的根本,能够帮助我们加强对音乐中的情感内容展开分析,最终形成对于音乐所做出的反应能力。具体在演奏过程中,就是让演奏人员去了解音乐的精准度,针对音乐进行认知与表现,也属于感悟音乐的过程,形成对音乐内容的记忆和反应力。

二、钢琴作品表演中音乐感知的重要性

(一)音乐感知力能促进对演奏技巧的掌握

钢琴演奏需要演奏者掌握基础知识,并且能够使用视唱练耳等各种理论技巧,来提高音乐表现力。而这些都需要演奏者,第一步拥有良好的音乐感知力,并且通过感知音乐内容做出相应的反应,在学习演奏的时候,需要让演奏者去多听音乐,运用听觉去感知音乐信息内容,如乐曲的音准和音色以及节奏、力度、和声等。认知是钢琴学习的第二步,使用听觉感官接收到信息内容以后,就会在大脑中形成相应的理念,然后需要演奏者把这些信息转变为意识化的状态[3]。钢琴音乐学习的第三步是反应,通过信息内容在大脑思维层的综合,就能帮助人们完成分析从而做出反应,在实际运用的时候,一旦演奏者缺乏音乐感知力,就会导致困难较多,在技巧学习时不能准确了解乐曲节拍以及节奏等,就会容易使整体的演奏呈现缺乏情感表达,究其原因,是因为演奏者的乐感不足所导致的,因此就需要我们加强对演奏者的音乐感知力的培养。

(二)钢琴演奏中要关注音乐感知的素养

综合素养提升是现阶段我国人才培养工作开展的核心目标,而在专业知识技巧学习中,也需要全方位培养,确保人才全方位发展,并且在钢琴演奏的时候还要求演奏者掌握更多的理论知识内容,还要拥有良好的演奏技巧,并且具有敏锐的音乐感知力。演奏者自身的专业能力与艺术素养,是由专业素养的全面性与均衡性决定的,然而理论知识与演奏技巧和音乐感知力之间,能够相互促进、相互影响。如果理论知识掌握不全面,那么就会影响演奏者对音乐形成的感知,影响演奏者技术学习[4]。但是如果演奏者技巧掌握不够牢固,就会影响他们对理论知识在演奏中的运用,从而影响音乐感知表现。演奏者如果对音乐感知力的敏感度不高,就会影响他们对理论知识内容的理解,影响技术能力的发挥。因此三者之间相互促进,一旦演奏者的某方面能力较为薄弱,则会直接影响后续的实践情况,也会直接限制整体的专业能力发展。然而在实际的演奏者培养过程中,通常更为关注理论知识的掌握以及技术能力的培养,却没有注重音乐感知力的提升,但通过增强演奏者的音乐感知力,能够让他们的专业素养得到全方位发展。

(三)影响演奏者的专业能力

钢琴演奏时,演奏人员的稳定性,除了会受自身演奏技巧的影响外,还会受到感知力影响。我国从事钢琴演奏的人员数量较多,但是只有很少的演奏者被称作钢琴表演艺术家,大部分只能称作钢琴爱好者。这是由于演奏者的音乐感知力具有差异,会影响他们后续的发展以及专业技术掌握,例如,对于各种音乐曲目的演奏,都需要他们先拥有良好的音乐感知力,才能确保弹奏技能形成意识化与记忆化,最终完成一些难度较高的钢琴曲的演奏,并且能自主地对演奏细节进行把控[5]。又如,在演奏中想表现出音乐作品的情感与内涵,就要求演奏者具有感知力,更为精准地感受到情感传递,使听众以及鉴赏人员都能够获得一种更加真实的感觉,了解音乐所传播的情感和价值,注重演奏者自身感知力的提升,能够促进演奏者日后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三、基于音乐感知的钢琴作品表演策略

(一)运用视唱练耳增强音乐听辨力

想要让演奏者具有音乐感知力,就需要他们的听觉较为敏感,人在出生的时候就能够感知到音乐,但是想要提升感知的精准度,就需要通过专业训练,音乐是运用声音元素从而构建出来的艺术形式,通过音乐各种元素的融合也能使用模拟以及象征等多种方式,传达出自身想要表达的情感。而想要使用音乐感知力体现作品情感,就要求演奏者具有较为精准的信息内容分辨能力,并且还要通过不断的累积经验,使自身掌握更多的知识技能,这样才能确保演奏者拥有更好的听辨力。

音乐是声音与听觉的艺术。视唱练耳就是由视唱和练耳两部分构成,也就是识谱和记唱的训练,包含音程、音准、音高、和弦、和声、调性等。先要掌握音高和音准以及节奏之间的关系,既包含了音乐的感知,也包含了音乐的表达,视唱包含了针对音乐情感的表现和音乐作品的处理,而这些都属于重要构成,也是在基础知识练习过程中需要着重关注的内容,都能提升演奏者的乐感[6]。练耳是让演奏者通過去辨别音符的高低顺序,从而对整体乐曲进行单音听辨和连续音辨变以及单个音程、单个和弦分辨等。演奏技巧会直接影响到演奏的效果,因此需要通过视唱练耳的方法使演奏者对声音拥有更高的敏感度,这样才能识谱视唱,听音辨音,提升自身的音乐鉴赏力和理解力。

(二)运用音乐鉴赏,提高音乐审美

听觉和音乐之间密切关联,在倾听音乐的时候,能够帮助我们了解音乐情感,就能使演奏者与创作者的心灵达到共鸣,音乐鉴赏包含欣赏和鉴赏两个部分。欣赏是人们使用听觉去感知不同的音乐风格,然而鉴赏则是要求人们自主研究音乐作品的主题以及音乐中的情感表现。在这一过程中人们运用听觉,就能加强对于音乐的感知,而不是单纯地使用耳朵去听,所以会逐渐对音乐产生兴趣,感受音乐传达的美感。音乐兴趣和审美的提升,需要具有良好的音乐环境,因此需要演奏者先创设鉴赏音乐的机会,如在每天的某个时间段自主进行音乐鉴赏,还可以使用多种音乐风格与主题和情绪,分辨音乐中不同乐器的使用以及演奏方法与技巧,了解音乐旋律和音乐传达出来的情感。多参与不同音乐活动,从而了解在不同环境下的音乐状态,而这种比较直观的鉴赏模式也能让人们感受到音乐活动的乐趣所在。除此之外,通过与他人之间的探讨沟通,说出自身的鉴赏观点,然后聆听他人的观点,找出双方对音乐理解的差异和共同点,锻炼自身的审美能力并且通过音乐鉴赏提高自己的审美,最终提升音乐感知力。

(三)通过知识学习增强对音乐的理解能力

钢琴演奏属于艺术表演,但是并不单纯地要让演奏者展现自身的钢琴演奏技术,而是要重视他们对音乐的理解,否则并不能让演奏者传达出音乐作品的情感与价值,就会让钢琴演奏变得索然无味,既无法感染听众,也无法带动自身,并且会导致演奏兴趣丧失;准确了解钢琴作品的内容,就需要演奏者了解作品的创作背景和作曲家的时代背景以及创作音乐作品时所经历的事情和音乐风格。同时,要关注音乐作品中体现的情感,并且对音乐中使用到的各种音乐元素,尽可能地分析透彻,这样才能确保在演奏中最大限度地还原作曲家在创作时的心境,强化自身对于音乐的理解,也能促进音乐感知力的培养[7]。例如,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气势恢宏,整首乐曲的情感具有冲击力,所以受到了国内外艺术家与听众的喜爱,而想帮助人们了解作品情感内容,就要求演奏者先了解这首作品的作曲家贝多芬的人生。这首作品是在1808年完成的,贝多芬在他26岁的时候出现了听力衰退,45岁时完全失聪。他的家庭环境较为恶劣,父亲酗酒,母亲早早就去世,而他也一辈子没有结婚,所以他的命运可以说是十分曲折的,父亲对他管教严厉,但是却让他有了顽强的精神,使他的一生都在和命运抗争。贝多芬时代下的欧洲资产阶级革命,人们一般都会运用阶级斗争来换取自身的生存希望,而作品所讲述的就是人与命运斗争的故事,传达出了作者不畏艰险、不向命运低头的决心,通过了解贝多芬的人生经历与当时的社会环境,能够使演奏者了解钢琴作品创作时作者的情感,使听众在聆听的时候能更好地融入其中,而这些知识内容的掌握也能加深演奏者对音乐作品的了解,这样就能逐步地培养演奏者的音乐感之力。

(四)通过演奏过程,提升音乐的表现力

钢琴演奏的时候感知力提升较为关键,音乐感知力能促进演奏者对作品的了解程度更深,并且能确保后续演奏的时候更好地传达情感,然而想要让演奏者的音乐表现力得到提升,就要求演奏者先做到情感代入,音乐是为了打动人心而存在的,而技巧只是为音乐提供服务,所以在钢琴演奏的时候,绝对不能过于关注技巧的运用,而忽视了情感的表现。所以在演奏者日常训练的过程中,一定要加强对音乐情感的表达,敢于表现自己的性格与心境,有的演奏者性格活泼较为乐观,所以在表演的时候很有表达的欲望,而有些演奏者性格内向,不善于表达自身的感受,但是他们演奏出来的钢琴乐曲却较为细腻。因此,演奏者一定要结合自身的演奏特征找出自己的优势,在钢琴演奏的过程表现出自身的性格以及内心的感受,这样不但能够逐步地呈现出钢琴演奏乐曲的情感,还能运用钢琴演奏,表现自己内心的想法,缓解演奏过程中的压力与紧张感,累积更多钢琴表演的经验,并且提升自身的表现欲,从而使自己的音乐表现力得到提升。

四、结束语

音乐感知力属于音乐的感知技能,也是能够顺利完成钢琴演奏的前提条件之一,是演奏者必备的专业素养。演奏技巧能够提升演奏效果,然而音乐感知力却是最终决定演奏成效的根本。极大程度上音乐感知力会对演奏者未来的艺术发展产生影响,所以在实际演奏的时候,一定要让演奏者关注音乐感知力,运用多种途径提升音乐感知力,感受钢琴音乐作品中传递的情感与内容,并且通过演奏的方式去传达出来,为钢琴艺术的发展与自身未来的发展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万纲.音乐感知力在钢琴演奏中的价值分析[J].戏剧之家,2022(33):85-87.

[2]黄丹霞.高职院校钢琴教学中学生音乐能力培养的策略[J].戏剧之家,2022(24):190-192.

[3]师娜.钢琴演奏中“音乐感知力”的培养[J].艺术评鉴,2021(23):16-18+25.

[4]张敏.音乐听觉在钢琴演奏中的作用略谈[J].戏剧之家,2021(34):85-86.

[5]杨馥毓.浅谈钢琴教学中音乐感知力与表现力的培养[J].文化产业,2021(23):109-110.

[6]王寅.钢琴表演专业教学中对音乐表现力的教学方法探究[J].中国民族博览,2020(20):29-30.

[7]付蓉华.音乐听觉感知下钢琴演奏革新思路探析[J].黑河学院学报,2018,9(06):169-170.

猜你喜欢
钢琴作品音乐素养
简析门德尔松钢琴作品的艺术特点
论李斯特钢琴作品《死之舞》的创作风格和特点
向音乐老师学习
钢琴作品中对情绪情感的巧妙运用
高校钢琴教育中提高学生音乐素养的有效途径分析
西方钢琴音乐作品的二元性探究
谈幼儿音乐素养的培养
试论学生对钢琴作品音乐内涵感受的教育
试论普通高等学校高中学生的专业音乐审美的培养
舒曼钢琴作品中的文学性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