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聪艳
(嘉亨家化股份有限公司, 福建 泉州 362005)
蝶结翻盖是日化塑料包装的高标准配件,通过蝶结带连接上、下盖,上盖密封针与下盖出液孔的出入动作形成开合盖功能,塑件结构特点决定了其在型腔中成型时为水平打开状态,即开盖状态,合盖动作只能脱模后进行。塑件采用PP热塑性材料成型,如在模具中冷却后再完成针与孔的合盖动作,一是蝶结带滞留的内应力会降低其有效韧性,影响翻折次数和弹性功能;二是针与孔过盈配合形成的密封性及首次开盖力会受到影响。为此设计了轨道式智能仿形机械手,实现上、下翻盖在模具内自动合盖动作,保证成型塑件的密封功能和力学性能。
塑件结构如图1所示,应用于日化塑料包装类,上、下盖合上形成一整体盖,其外形尺寸为φ23.5 mm×30.0 mm,平均壁厚为1.1 mm,质量为(3.5±0.3)g。材料采用聚丙烯(PP),收缩率为1.6%,密度为0.91 g/cm3,PP料成型性能及流动性好,具有良好的耐应力开裂性和较高的弯曲耐疲劳性,质轻、韧性好、耐化学性好,适合日化塑料产品的一体式包装[1]。
图1 塑件结构
塑件的主要特点:①上盖为平面,当盖子朝下,整个包装可自然倒立放置,以使瓶内残留液最少,避免浪费,上、下盖通过蝶结带连接成一件式盖,开合盖动作应具有“三响”效果:开盖(密封针离开出液孔)时响,翻盖(上盖脱离合盖角度后)时响,合盖(密封针进入出液孔)时响;②密封针在上盖内端面向前偏心1.5 mm处,靠近手部更有利于接受物料,密封针针径为φ(2.95±0.05) mm,高为4.2 mm,设计为中空针,要求壁厚均匀,头部为20°锥形并倒角R0.2 mm,有利于合盖时的导向,根部均布4条三角型助力筋条,起加固对中作用,下盖外端面对应一锥柱体高台,内置孔径φ(2.85±0.05) mm出液孔,入口呈50°角外喇叭导向,要求壁厚均匀,接触面均自然倒角,与密封针形成有效过盈量0.1 mm,合盖后有效配合直线段≥1.2 mm,形成液密级防漏密封;③下盖内端面凸起一密封圈形成内塞造型,外径为φ14.9 mm,高为6.4 mm,有效壁厚为0.6 mm,并自带脱模斜度1.6°及入口导向倒角R3.5 mm,与瓶口内径过盈配合,起液密级密封功能。
塑件成型的关键:①下盖手指开盖让位增加一条状撕裂带,由4个断点点状连接,形成易撕断功能,撕裂带为高4.8 mm、宽度110°的扇形,正中有长6.0 mm、宽1.1 mm的长方形窗口,同样位置在上盖配合5.5 mm×0.8 mm的凸台平扣,合盖时两接触位置均斜坡导向锁紧,只有当此撕裂带被人工撕掉才可开盖,形成起防伪功能的锁扣;②下盖内径圆周均布5个横向扣位,成型时属强脱模扣位,均自然倒角过渡,扣位中心起始基准高度5.0 mm,凸起尺寸为3.2 mm×8.0 mm×0.8 mm,呈三角形,上角与垂直面夹角43°,下角与垂直面夹角22°,配合下盖内径端面环布10条竖立导向筋条,尺寸为12.8 mm×0.8 mm×1.5 mm,对称筋条之间有效内径为φ(18.6±0.2)mm,与瓶颈直角三角形扣位形成入扣紧固配合,达到只进不出装配,起防盗作用;③盖外观要求匀色亮面,表面光滑不刮手,浇口设计在下盖外端面偏心位置,全热流道针阀式点浇口进浇,保证待成型塑件蝶结及上盖进浇的均衡,规避流痕方向,保证成型尺寸精度,减少塑性变形,提高装配稳定性,保证着色均匀,进浇点无残留不刮手[2]。
模具结构要求在型腔中待成型塑件上、下盖水平展开,其生产需求数量较大,采用1模32腔布局,纵4(8腔)横8(4腔)错位排列,平衡式进浇系统布局。模具结构设计的重点:①模内自动合盖机构,即智能机械手机构;②在机床上快速更换模具组件结构,即镶件结构;③模具自动化生产配套,即周边设备配套。模具结构采用一次分型,同步双边抽芯,二次推出,机械手模内合盖,辅助气吹,在卧式油电混合注塑机上生产[3]。
模具内自动合盖机构的设计若不符合实际生产要求,将影响塑件的功能性与模具合盖机械手智能机构的合理性,如图2所示,设计要点是采用气动气缸11为动力机构,机械手机构模拟人工手指关节合盖动作轨迹,结合机械手的固定与运动框架,与注塑机的信号配合进行整套智能设计。
图2 模具内自动合盖机构
在模具前后侧各固定1套机械手机构,对称式布置,由固定式和活动式两部分组成:①固定件:由“口”字型4件铝合金板材为支撑固定框架,上下对称的2个型板为运动轨道的支撑板,前端配合有圆周自转孔位,后端内侧加工仿形合盖轨道槽;前后2个型板为固定支持板,前型板6固定在模具动模板10上,为机械手和模具之间的主要固定板,后型板13与上下对称2个型板螺钉旋紧,起支撑框架固定作用;②活动件一:自转型板5连接上下对称的2个型板,上下连接处各安装1套自转轴芯4,当合盖做翻折动作时,可以随型配合做自转动作,自转型板5正中心固定气动气缸(含活塞杆)11,另有4套活动导杆与滚珠导套3分布在自转型板5上;活动件二:机械手臂固定板7在自转型板5前面,气动气缸11活塞杆前端固定连接在机械手臂固定板7正中心,4套活动导杆与滚珠导套3穿过自转型板5,固定在机械手臂固定板7上,16根自带合盖滚柱9的机械手臂及关节8固定其上,当气动气缸11活塞杆运动时,将带动机械手臂及关节8一起动作;③活动件三:轨迹运动板1上下端通过2套轨迹运动圆柱12配合上下对称的2个型板,沿着轨道做前后合盖运动,气动气缸11活塞杆后端固定连接在轨迹运动板1上,当气动气缸11活塞杆运动时,将带动轨迹运动板1一起动作。
上述设计的作用:通过固定件的“口”字型4个型板框架作为固定支撑,起到运动受力时的支撑作用,活动件作为合盖动作的执行零部件,起导向与推力作用,实现轨道直线运动与合盖轨迹运动的作用。工作时,气动气缸11活塞杆因气压变化作用,在4套活动导杆与滚珠导套3的导向作用下,带动与气动气缸11活塞杆连接的机械手臂固定板7、轨迹运动板1配合2套轨迹运动圆柱12移动,其移动轨迹将沿上下对称的2个型板中的仿形轨迹槽,最终由机械手臂及关节8上的自带合盖滚柱9接触上盖,并按合盖轨迹完成上盖合盖动作,此时下盖留在模具型芯上不动,配合合盖受力作为支撑体。合盖仿形轨迹见图2所示,总行程为225.44 mm,分为2段:第1段为直线运动轨迹,是机械手臂靠近上盖前的移动距离,为161.36 mm;第2段为仿形人工合盖动作,是综合力学轨迹运动,此轨迹的合理性与精度将决定合盖动作的有效性与精准度[4]。
此机械手自动合盖机构的零件采用组合式基准结构,零件皆可独立加工,按基准组合与精度装配,属于模具的附属独立装置。当模具装上注塑机后,再单独将它们装机,固定在模具前后两侧,可单独按模具规格与要求选择注塑机,性价比高,简单有效。
可更换组件结构设计如图3的所示,定制的全不锈钢模架采用镶框(非通框)镶件结构,镶框主要成型件:定模板6上的型芯16,动模板5上的型芯17,型芯互配的分型面自带4个边角高精度自定位,型芯镶件装配在模板镶框中,均采用正面螺钉锁紧,背面4根φ6.0 mm定位销导向定位。动、定模主分型面上的型芯设计为正面组装结构,动模板5与定模板6加工为镶件框架结构,互配精度为间隙配合,镶框与型芯装配精度为单边间隙0.01 mm,可以实现在注塑机上直接安装与拆卸,实现快速处理模具突发状况,如模具零件更换、易损件应急维修、组件正常保养等。1个型腔采用1个镶件,镶件规格为130 mm×85 mm,4个型腔为1组,32个型腔共计8组,镶件与模板应设计冷却水路,每组为一冷却通路,4件镶件为一串联水路单元,模板主水路直径为φ16 mm,进入镶件水路直径为φ8 mm,这样设计模具保证了零件加工精度可控且易制造装配。设计前后两侧机械手臂为左右合盖动作,纵4横8排列,每纵8个型腔高度上错开排列,错开排列的距离设计为上下2个型腔之间距离的一半,即位于2个型腔之间的中心点,距离为85/2=42.5 mm,遵循左右对称结构设计,有利于模具内合盖兼顾进浇的平衡性。
设计的模具型腔多且精度要求高,为达到高产高效长寿命的标准,采取专机专模专工艺,配套的生产工艺设计方案:①采用全针阀式热流道针点平衡进浇系统,最小热喷嘴外径为φ10.0 mm,进浇口直径为φ1.0 mm,内置气动阀针开关,控制注射浇口自动开合,并可同步冷却,兼顾进浇系统的冷热平衡,如图4所示;②采用模具内闭环视频检测系统,动模和定模各配套高清摄像头,24 h实时监测模具主分型面异常情况,具有即时停机报警功能,保证模具安全生产;③采用失重式自动计量混合中央供料系统,提效降本的同时能提高供料及配色的比例精度和稳定性,采用伺服级的除湿机和冰水机,机顶增设封闭式透明防尘罩,在机床上实现模具内部恒温恒湿的生产环境,并配套油电混合伺服注塑机,电动螺杆加液压锁模机构,实现稳定生产。
图4 针阀式热流道
设计的蝶结翻盖注射模结构如图5所示,模具外形尺寸为1 000 mm×820 mm×630 mm,加上合盖机械手,实际横向宽度为1 830 mm。模具采用一次分型:热流道注射完成后,针阀开关10关闭,注塑机模板带动模具打开,开模行程到位时,同步完成上、下盖的水平抽芯动作。成型塑件分2次推出:液压电机16先执行第1次推出动作,成型塑件从下盖内塞型芯18上推出,之后机械手执行模具内自动合盖动作,随后推管20推出,下盖脱离扣位镶件19,最后由推出套环21中的气动装置辅助气吹塑件,直至成型塑件完全掉出模具[5],之后所有推出机构复位,再次合模,一次成型周期完成,生产周期t=(15±1)s,产量达16.8万/22 h,模具具体工作过程如下。
图5 模具结构
(1)热喷嘴点浇口上的阀针开关10收到信号,针阀气动关闭,待冷却保压后模具开模,动、定模主分型面打开,成型塑件与点浇口凝料分离,上盖在推杆(2×φ4.0 mm)作用下推出,离开定模板6的型腔,留在动模板5的型腔中,同时下盖抽芯滑块锁紧块13带动上盖抽芯滑块11完成上盖凸出锁扣部位的抽芯,并带动下盖抽芯滑块12完成下盖锁扣窗口及撕裂带部位整体的抽芯,即与开模同步,完成上、下盖的水平抽芯(左右)动作。
(2)液压电机16驱动组合推板(件1~件4)整体推出,成型塑件随同扣位镶件19、推管20、推出套环21一起推出,推出行程为35 mm,此时下盖内径部位脱离下盖内塞型芯18,同时上盖脱离动模板5的型腔,与主分型面悬空距离为35 mm,适合机械手操作,等待模具内合盖。
(3)驱动气缸活塞杆联动机械手臂固定板7上的32根延伸手臂及关节8,沿水平方向推动,机械手臂上的滚柱9接触上盖顶面,模拟人工手指关节的翻盖合盖动作,使水平打开的盖子逐步完成合盖,直至完全合上到位,合盖结束后气缸接收信号气动回退,并作用于机械手臂上自动复位。
(4)由注塑机顶杆推动推杆17,带动组合推板(件1、2)上的推管20做推出动作,使成型塑件被推出扣位镶件19,并由复位导杆弹簧15即时自动复位,同时推出套环21上的气路同步启动辅助吹气推出,成型塑件被气吹脱离模具,直至完全掉落。
(5)液压电机16驱动组合推板(件1~件4)整体复位,模具合模,准备进行下一次注射成型。
采用模具内自动合盖机构,提高了蝶结带使用寿命和开合盖性能,保证了密封性和首次开盖力,实现模具的智能化生产。生产实践证明:模具生产工艺合理,工作过程稳定,持续生产600万模次,模具和成型塑件各项质量指标均符合生产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