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璟弢
(马鞍山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安徽 马鞍山 243000)
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人们对于日常生活的需求愈发丰富,尤其在食品种类方面逐渐多元化,但也暴露诸多安全问题,当下应重视食品检验检测工作,加强新产品的把控,利用检验技术明确食品成分,避免存在危害百姓身体健康的产品。目前,我国各地相关部门已经展开行动,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1]。未来应进一步完善食品安全管理体系,提高食品检验检测水平,通过规范化的检验流程,建立有效的食品安全关卡,严禁问题食品流入市场,打造安全防线,保障百姓的身体健康。
食品检验检测主要针对各类食物的成分进行分析,为保障质量提供科学依据,检验过程中会根据需求,会采用物理、化学、生物等技术,按照国家规范进行检验,能够准确对食品的原料、辅料、半成品进行检验,确保食品符合质量要求。除此之外,食品检验还需要获取食品中的营养成分、添加剂用量以及残留的有害物质,不同食品类型要选择不同的检验技术,才能保证结果数据的准确性。由于食品安全影响着人们的身体健康,所以食品检验工作的重要性越来越高,逐渐成为保障国民经济发展的主要环节。
食品检验检测技术是保障食品安全的重要手段,通过深入检测食品是否存在不安全物质、是否影响消费者的生命健康,来实现食品的安全检测。近些年,我国食品检验技术水平不断提高,由于食品的种类越来越多,若不升级检验技术,将无法准确获取食品质量信息。因此,很多新的检验技术的推出,适应了我国食品市场发展形势。然而,检测手段得到保障,监督管理方面仍存在不足,需要我国食品安全管理部门立足实际,对食品检验工作进行规划,将食品安全作为战略重心。
目前,我国食品检验工作仍需完善,尤其在检测队伍的建设方面有待加强,食品检验属于高专业性工作,对检验人员的能力水平要求非常严格,若检验队伍的综合水平不足,必然会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性。目前,部分食品检验人员专业能力不足,上岗前没有接受完善的培训工作,缺乏对食品安全管理的了解,甚至与工作岗位要求不匹配,最终造成检验失误。另外,在检验队伍的结构上逐渐老龄化,出现明显的年龄断层,很多年轻人不愿意参与这个劳动强度较大的工作中,在薪酬待遇上缺乏吸引力。因此,很难留住优秀人才,制约了我国食品检验检测工作的发展。
现有的食品检验技术已经无法满足行业需求,在现代科技不断发展的背景下,食品检验技术未能得到创新,存在技术滞后的问题,而食品类型逐渐多样化提高了检验需求,并且传统检验技术效率低、结果准确性差[2]。
我国食品检验工作存在较强的局限性,大多停留在食品的材料分析和检验中,未能将检验工作覆盖食品的生产、储存、销售以及运输等全过程,食品安全管理效果较差。另外,部分食品检验技术侧重于成品、半成品,对于原料、辅料的检测不足,从而引发食品有害物质超标的现象。当前,由于市场中的食品检验机构主要以盈利为发展目标,检验技术水平参差不齐,对食品检验结果造成很大干扰,并且存在信息资源孤立化问题,未能重视检测数据共享,导致检测机构与食品安全管理部门之间存在信息壁垒。由于缺少数据共享、信息共享,造成重复性检测工作,浪费有限的资源,徒增我国财政部门的经济负担。
对于食品检验工作来说,应朝着规范化、系统化方向发展,这需要对检验工作流程进行优化,确保能够按照规范要求开展食品检验项目。从以往的检验工作中不难看出,食品检验流程存在规范性不足等问题,一方面缺少制度的约束,另一方面未能加强监督管理[3]。因此,食品检验工作趋于形式化,难以发挥出自身效用。
目前,食品质量安全问题仍然存在,主要来源于食品生产、加工、储运以及销售等环节,关乎社会经济发展与百姓身体健康。因此,应进一步完善食品检验检测体系、扩大食品检验检测范围,保证食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由于食品检测过程中容易受人为因素、设备因素以及环境因素干扰,所以要推进食品检验流程规范化,确保每个环节都能得到有效把控。首先,我国食品安全管理部门,应针对性建立规范化市场准入机制,主要针对食品安全检验行业展开统筹管理,提高对行业的准入标准,并且要保证公开公示、审核透明,所有检测机构都能受到严格监督,经过层层审批进入行业。审核过程中注意机构的业务范围、资质能力,确保符合食品检验行业发展需求,并购进良性化的市场环境。其次,完善食品检验检测体系,食品安全管理部门要发挥自身职能做好宏观调控,增强工作人员的主动性,不断强化食品检验检测效率[4]。
为了提高我国食品检验检测水平,应及时对相关技术与设备进行更新,引入先进的技术手段,才能应对食品安全管理挑战。在现代科技的影响下,我国食品检验检测技术愈发先进,由于食品的种类越来越多,想要提高食品安全检验工作的针对性,必须加强技术升级。食品安全管理部门应根据市场情况,加强国内外先进检测技术的引进与借鉴,同时利用以往累积的经验,对相对滞后的检验技术展开创新,确保能够满足我国食品检验工作需求。目前,我国主要应用的食品检验检测方法主要分为感官检验、理化检验以及生物学检验3种类型。其中,感官检验较为简单,随着食品行业发展已经难以满足检验需求;理化检验技术包括高效液相色谱法、气相色谱法以及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的技术;生物学检测技术则包含酶联免疫分析技术、生物传感器技术、仪器蛋白质芯片技术等。
相关部门应重视食品检验技术人员的培养,这是推动我国食品安全管理工作发展的主要途径,应全面提高检验技术人员的专业水平。首先,食品检验机构应打造符合实际的人才选聘方案,主要选择具有专业素养较高的人才,利用高素质人才的能力促进食品检验工作规范化。其次,重视在岗培训教育活动,这也是提高检验人员专业技能的有效措施,主要开展岗前培训、在岗培训,让检验人员巩固专业技能、了解食品检验制度与标准,切实增强工作专业性。多举办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比赛,设置奖励增强检验人员的参与度,为表现优秀的检验人员提供外出培训、进修的机会。
针对检测机构专业水平差、检验结果可靠性差的问题,相关部门应落实检测机构的食品检验全责,加大对检测机构的管理,促使其严谨地面对检验工作,避免出现违反法律、法规的现象。因此,食品安全管理部门要提高执法力度,明确要求食品检验结果应公开化处理,同时食品检验机构要接受社会媒体的监督,并将检验工作过程与结果数据透明化,确保消费者能够放心食用。虽然我国食品检验机构数量越来越多,满足了庞大的食品市场管理需求,但部分检验机构的专业性有待提高,无法保证其检验结果的准确性。所以,第三方食品检验机构,必须具备相关资质,尤其是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颁布的CMA认证与其他食品检验许可证,通过授权的方式,做好食品检验机构管理[5]。
(1)落实岗位责任制度,细化各部门、各岗位的权责义务,以便发挥各自的作用与价值,为食品安全管理工作保驾护航。
(2)构建监督管理与考核评价制度,除了要将责任落实到具体岗位以外,应发挥制度的约束效果,主要包括约束检验工作人员的思想和行为,同时借助考核评价调动检验人员的积极性。
(3)实施协调配合制度,促进各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比如食品检验过程中抽样与检验部门,工作衔接是否高效、专业,是否会直接影响检验结果。
食品安全检验工作不仅是为了分析各项指标,判断该食品是否符合食用标准,同时也要重视有害物质检验,避免食品中存在有害物质残留,对人们的身体健康造成负面影响。比如,有不法商贩为了获取利益,在牲畜饲养过程中滥用激素或喂养技术含量超标的饲料,造成肉类食品中的激素过高,还有鱼、虾在养殖过程中使用生长素,此类化学物质会出现残留,人类在食用后会造成身体健康问题。因此,检测机构要采取有效手段,分析食品中的各类有害物质,是否存在农药残留、食品添加剂使用过量等问题,同时提高百姓的食品安全知识,在食用某些产品后出现身体不适,应及时到医院进行救治。除了果蔬中的农药残留外,很多高钙含量食品也存在问题,部分含有动物骨骼与海洋生物成分的补钙产品,存在重金属超标问题,经常食用此类食品会在人体内形成堆积,影响人体维生素吸收,并诱发神经性疾病。因此,食品安全管理部门要针对性检测,避免存在有害物质超标的食品进入市场。
目前,我国食品安全问题仍然较为严峻,部分地区的食品检验工作流于形式,导致检验过程中出现疏漏,使存在问题的食品进入市场造成食品安全隐患。为了提高食品检验工作的有效性,管理部门要构建相应的食品检验标准,落实奖惩机制,主要针对机构和部门进行奖惩,针对重大失误的机构与个人应采取严厉惩罚,对长期遵守食品安全制度的机构可以提供奖励,以此来增强食品检验工作的规范性。我国相关部门应积极出台政策措施,加大食品检验行业的管控,促使检验机构诚信履约,若检验工作中存在违法、失信行为,必须按照规定进行惩处,有效遏制各类不良操作,从而提高食品安全管理工作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