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痰饮”英译为例探讨中医术语之信达雅实现

2023-06-26 10:36马梁瑜刘江华
中国科技术语 2023年2期
关键词:信达雅痰饮

马梁瑜 刘江华

摘 要:中医术语英译标准化是中医药文化走出去的基础,李照国、朱建平等学者就中医术语标准化已经做出了相当努力,但从目前的一些相关译作来看,很多译者“各自为政”,使得某些中医术语英译词“百花齐放”,在某种程度上阻碍了中医术语的英译标准化进程。文章通过文献分析法,对“信达雅”的翻译原则进行了符合时代的内涵阐释,并结合中医翻译的相关文章,将该原则作为翻译标准评价中医术语英译词质量的方式,就中医术语“痰饮”“痰”“饮”英译名的合理性进行了分析,旨在寻求其贴切译法,并以此为例尝试归纳和总结中医术语实现信达雅普遍规律性的方式。

关键词:痰饮英译;中医术语英译;信达雅

中图分类号:H315.9;H08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2339/j.issn.1673-8578.2023.02.012

Discussion on Appropriate English Versions of Chinese Medicine Terms Based on “Faithfulness, Expressiveness and Elegance”—The Case of “Tanyin”//MA Liangyu, LIU Jianghua

Abstract: English versions of Chinese medicine terms should be standardized for Chinese medicine cultures better transmission, into which scholars such as LI Zhaoguo and ZHU Jianping have put efforts. However, some translators still use words at will in English medicine translation. As a result, some Chinese medicine terms have improper English versions as “Hundred Flowers”, which is not helpful for the standardization in a way. By using literature analysis, we describe the connotation of the translation principle “faithfulness, expressiveness and elegance”, and take this principle as the criteria for evaluating English versions of terminology based on related articles. Taking “tanyin”“tan”“yin” as examples and analyzing their English versions to find out corresponding versions, we summarized the pattern for selecting appropriate English versions of  Chinese medicine terms.

Keywords: English translation of phlegm-fluid retention; English translation of Chinese medicine terms; translation principle of faithfulness, expressiveness and elegance

收稿日期:2022-03-30   修回日期:2022-05-26

1 信达雅简述

严复在《天演论·译例言》中提出,“译事三难:信、达、雅”,但并未对信达雅内涵进行明确的界定,只有只言片语。“《易》曰:‘修辞立诚。子曰:‘辞达而已。又曰:‘言之无文,行之不远。”“译文取明深义,故词句之间,时有所傎到附益,不斤斤于字比句次,而意义则不倍本文。”“西文句中名物字,多随举随释,为中文之旁支,后乃遥接前文,足意成句。故西文句法,少者二三字,多者数十百言,假令仿此为译,则恐必不可通,而删削取径,又恐意义有漏,此在译者将全文神理,融会于心,则下笔抒词,自善互备。至原文词理本深,难于共喻,则当前后引衬,以显其意。凡此经营,皆以为达,为达即所以为信也。”“故信达而外,求其尔雅,此不仅期以行远已耳,实则精理微言,用汉以前字法句法,则为达易,用近世利俗文字,则求达难。”这是分别对信达雅进行的描述。代表性学者林璋明确提出了信达雅的具体内涵,她的文章《解读严复“信达雅”》在CNKI中被引数为108,在信达雅的相关文章中被引排名第四,文中指出:“信”,即“诚实不欺”;“达”,是“达旨”(达意);“雅”,即尔雅。“信”有两个方面,对原作的信和对译文读者的信;“达”是通过运用翻译技巧来表达原作的思想;“雅”则是要再现政论文的书面语的语体特征。“信达”是就内容而言,“雅”是就语言风格而言。“信”是核心,“达”和“雅”都是手段[1]。各相关学者理解的“信达”内涵与林璋一文所解读的“信达”内涵基本一致,但对“雅”的内涵颇有微词,因为严复所处的时代与后世各个时代大不相同,需要根据时代变化与实践赋予“雅”新的内涵,用于合理地指导翻译实践。就当代而言,樊永前对“雅”的内涵解释比较合理——“雅”就是指译文的美,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句子结构美,指译文的表达形式地道、恰当;另一个是语词美,指用词准确,搭配合理,音节整齐匀称[2]。

分别于CNKI、中国国家图书馆·中国国家数字图书馆(http://www.nlc.cn)、当当网中输入关键词“信达雅”“严复”进行检索,以获取与中英互译相关的信达雅的国内文献;而后分别于Web of Science、Springer Link、ScienceDirect、美国国会图书馆(http://www.loc.gov)、大英图书馆(https://www.bl.uk)、加拿大國家图书馆(http://www.nlc-bnc.ca)、新加坡国家图书馆(https://www.nlb.gov.sg)、亚马逊购物网(https://www.amazon.cn)中输入关键词“faithfulness, expressiveness and elegance” “Xin、Da and Ya”“Yan Fu”进行检索,以获取与中英互译相关的信达雅的外文文献。将筛选条件设置为“与中英互译及翻译理论相关的研究信达雅的文献”,共获得中文学术文章496篇(含硕博士论文90篇),专著6部;同样筛选条件下共获得英文学术文章1篇,专著3部。但与中医翻译相关的文章仅7篇,且都为CNKI中的中文文献,其中运用该翻译原则指导中医术语翻译的文章仅《试论中医术语翻译之“信、达、雅”》[3]1篇。数据比表明,运用“信达雅”探讨中医术语有进一步挖掘和扩充的空间。

现有相关中医翻译并结合“信达雅”翻译原则的文章基本是从宏观层面展开论述——文章提出中药说明书、中医古籍经典语句、中医术语和句子都需要坚持“信达雅”的翻译原则,并基于“信达雅”的内涵阐释,进行了举例分析。另外,在《试论中医术语翻译之“信、达、雅”》一文中对个别中医术语进行了中文内涵阐释和英文内涵映证。综观这些文章,存在举例零散不够系统且分析不够深入、中文内涵描述不够准确完善以及所列中文对应英译版本也不够全面的问题。

上述研究文章中存在3个问题:①中文内涵描述不够准确完善,使得信达雅在中医术语英译的实现过程中失去原文的内容依据;②所列中文对应英译版本不够全面,使得信达雅原则在实现中医术语英译时失去足够的译文基础;③举例分析不够深入,使得在中医术语英译过程中无法实现信达雅原则。本文从相对微观的层面出发,为其提供一例解决方案——在中医术语内涵描述部分借助权威中医词典、古籍和文章印证,用于解决问题①;在列举中文对应英译版本时尽可能从已存在的中英文对照标准、词典、论文

摘要中搜集整理相关英译名的不同版本,用于解决问题②;对比相关词汇在英文词典中的内涵释义与对应中医术语的内涵,以判断译文是否符合“信”,利用COCA分析涉及的英文词汇的适用语境,确定相应英译名的版本是否符合英语语言国家的语言习惯,以判断译文是否符合“达”,对比中英文词汇音节及其反映的文化意义,以判断译文是否符合“雅”,由此解决问题③。

2 “痰饮”英译名探析

本文将“信达雅”作为评价标准的启发来自罗海燕和邓海静关于中药说明书英译中使用“信达雅”原则的相关文献[4],即翻译过程中应遵循“信达”为先,“雅”为次。结合这一观点及其他相关学者的观点,本文提出:在进行中医术语翻译时,译文合理性的第一选择为“信达雅”兼之;第二选择为“信达”兼之;第三选择为只“信”。

2.1 “痰饮” “痰” “饮”的内涵

如果以某一翻译标准评价译文质量,评价者需要先对原文进行通透理解,才能准确判定。此处即是要先确定“痰饮” “痰” “饮”的准确内涵。

“痰”“饮”是两个不同的概念,“饮”先于“痰”。《黄帝内经》中已有诸如“饮”“溢饮”“饮发”“饮积”“水饮”等“饮”病的概念。而对于后世所称之“痰”,《黄帝内经》多表述为“涕”“唾”“沫”等,《金匮要略》中则谓之为“浊唾”或“涎沫”[5]。中医学的“痰”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之痰,是由于津液和水谷精微停聚于机体任何部位而成,无形可见且变幻多端。狭义之痰,是指唾出体外,有形有物,可见之痰[6]。张仲景《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首次提出痰饮之名并立专篇加以论述,提出了四饮六证的分类[7]。《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问曰:夫饮有四,何谓也?师曰:有痰饮,有悬饮,有溢饮,有支饮。问曰:四饮何以为异?师曰:其人素盛今瘦,水走肠间,沥沥有声,谓之痰饮。饮后水流在胁下,咳唾引痛,谓之悬饮。饮水流行,归于四肢,当汗出而不汗出,身体疼重,谓之溢饮。咳逆倚息,短气不得卧,其形如肿,谓之支饮。” [8]

以上所述显示了现今中医学界对“痰饮” “痰” “饮”概念内涵的基本认知,即如《中医大辞典》中所述,痰饮:为多种饮证痰证之总称;饮证之一。痰:呼吸道分泌的病理产物,如热痰、寒痰等;指病因病证,如顽痰、宿痰等。饮:饮证的总称[9]。

2.2 “痰饮” “痰” “饮”不同版本英译名

以4部现行中医术语中英对照标准或词典中的相关英译名为主,如表1,结合CNKI中近3年附有中英文

摘要的295篇文章中所含的“痰飲” “痰” “饮”相关英译名,如表2(295个样本中某些英译名的出现频次不足3次,根据概率论,属于小概率事件,故不列出),分别列出对应英译名。

2.3 “痰饮” “痰” “饮”的合理英译名探析

本节将“信达雅”作为评价标准,就“痰饮” “痰” “饮”的不同英译名进行分析,以确定合理译名。具体分析过程为,通过查询权威英文词典印证译名词汇的正确内涵,对比“痰饮” “痰” “饮”的中文内涵,确定英译名是否符合“信”;借助语料库(本文选取COCA)了解相应英文词汇的适用语境,以确定英译名是否符合“达”;将中英文词汇的语音等进行对比,同时结合语词的文化内涵,以确定英译名是否符合“雅”。

综合表1和表2,“痰”有3个英译名:“phlegm” “sputum” “tan”;“饮”有6个英译名:“fluid” “fluid retention” “retained fluid” “rheum” “yin” “drink”;“痰饮”有12个英译名:“phlegm-retained fluid” “phlegm fluid retention” “phlegm and fluid retention” “phlegm-rheum” “phlegm” “phlegm retention” “phlegm and fluid” “phlegm-fluid retention” “Tan-yin” “phlegm and retained fluid” “phlegm drinking” “phlegm and drink”。

“痰”的英译名方面,如表2中将“痰”译为“phlegm”的文章数占含有“痰”英译名文章总数的84.40%。《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第7版)》(以下简称《牛津词典》)中,“phlegm”——the thick substance that forms in the nose and throat, especially when you have a cold;“sputum”——liquid from the throat or lungs, especially when it is coughed up because of disease[14]。对比“痰”的中文内涵,将“痰”译为“phlegm”和“sputum”,符合“信”。根据COCA中包含“phlegm”和包含“sputum”的例句可知,“phlegm”意为“痰”时用于描述病理状态或者病理产物;“sputum”多用于临床、疾病、诊断等中描述病理产物,对比中文内涵,其范围有些狭窄。因此将“痰”译为“phlegm”符合“达”,而将“痰”译为“sputum”,不符合“达”。“phlegm”源于希腊文,指生理黏液(四种体液之一)。古希腊人相信人类身体有四大类液体控制人的健康及情绪,称之为χυμos(chymos),大意是指汁液,包括血、黄胆汁、痰、黑胆汁[15]。这与中医之“痰”影响健康及情绪,如痰盛致肥胖、痰火扰心引起心绪不宁等相契合。故将“痰”译为“phlegm”符合“雅”。“tan”为“痰”的音译名,做到了对原作的“信”,可对读者实为不“信”,因此也不符合“达”,但可以把原文风格原汁原味地传达出来,符合“雅”。综合而言,“痰”之合理英译名首选为“phlegm”,其次为“sputum”。

“饮”的英译名方面,如表2中将“饮”译为“fluid”的文章数占含有“饮”英译名文章总数的47.83%。“饮证”指体内过量水液不得输化,停留或渗注于某一部位而发生的病症。《牛津词典》中,“fluid”——a liquid/a substance that can flow[14],并举例体液(如,血液)为body fluid。只用“fluid”无法准确表达“饮”,且扩大了“饮”的内涵,即将“饮”译为“fluid”不符合“信”。根据COCA中“fluid”的例句可知,该词可广泛用于液体、器官、组织、温度等的描述中,符合英语语言使用者的表达习惯,但因其无法准确表达“饮”的内涵,所以将“饮”译为“fluid”不符合“达”。中文“饮”为一字,英文“fluid”为一词,从音节韵律来讲,将“饮”译为“fluid”符合“雅”。“retained fluid”中retained为形容词,fluid为名词,根据英文不同词性词汇之间的修饰关系及不同词性词汇的重要性顺序可知,此译名重点在fluid,强调饮是一种停留的液体,对比“饮”的中文内涵,将“饮”译为“retained fluid”符合“信”;COCA中仅有5例“retained fluid”,且都是用于描述病理状态的液体停滞,因此将“饮”译为“retained fluid”符合“达”;中文词为一字,而英文词为二词,从音节韵律对比,将“饮”译为“retained fluid”不符合“雅”。“fluid retention”中fluid和retention都为名词,可以有两种理解:fluid和retention同等重要,强调液体和液体的停滞状态;fluid作为形容词修饰retention,强调某种停滞,此处为液体的停滞。《牛津词典》中,“retention”——the action of keeping liquid, heat, etc. inside sth. rather than letting it escape。并举例“摄盐过多会导致体液潴留——Eating too much salt can cause fluid retention”。将“饮”译为“fluid retention”符合“信”。根据COCA中的92例“fluid retention”可知,该词用于描述病理状态,因此将“饮”译为“fluid retention”符合“达”。但对比中英文音节韵律,将“饮”译为“fluid retention”不符合“雅”。《柯林斯COBUILD 英语词典(新版)》中,“rheum”——a watery discharge from the eyes or nose[16],含义较狭窄,未能完全对应“饮”的概念内涵,将“饮”译为“rheum”不符合“信”。“yin”为“饮”的音译名,做到了对原作的“信”,但对读者实为不“信”,因此也不符合“达”,但原文风格确实可以原汁原味地展现出来,符合“雅”。至于将“饮”译为“drink”实为误译。综合而言,“饮”的合理译法首选为“fluid retention”/“retained fluid”。

“痰饮”的英译名——基于以上对“痰”和“饮”英译名的分析可知,当“痰饮”表示“为多种饮证痰证之总称”时,“phlegm-rheum” “phlegm” “phlegm retention” “phlegm and fluid” “Tanyin” “phlegm drinking” “phlegm and drink”不能完整也无法准确反映“痰饮”的含义,不符合“信”。而将“痰饮”译为“phlegm fluid retention” “phlegm and fluid retention” “phlegm-fluid retention” “phlegm-retained fluid” “phlegm and retained fluid”兼備“信达”;根据中英文音节韵律可知,将“痰饮”译为“phlegm-fluid retention” “phlegm-retained fluid”符合“雅”,因为英文连字符可以连接两个名词构成一个复合词,这样中文为两个字,对应到英文为两个词。综合而言,“痰饮”表示“为多种饮证痰证之总称”时的合理译法首选为“phlegm-fluid retention”/“phlegm-retained fluid”,其次为“phlegm fluid retention”/“phlegm and fluid retention”/ “phlegm and retained fluid”。当“痰饮”表示“饮证之一”时,“phlegm retention”为第一选择。

现将“痰饮” “痰” “饮”的合理英译名汇总,见表3。

3 中医术语的信达雅实现

根据事物的特殊性和普遍性辩证关系,可将上述翻译方法运用于确定其他中医术语合理英译名的过程中,分三步:第一步,根据现行中医术语相关词典(如《中医大辞典》(第2版)、《简明中医辞典》《中医文献学辞典》等)或经典文献(如《黄帝内经》《说文解字》《伤寒论》等)或系列中医教材(如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三五”规划教材等),确定中医术语概念的内涵;第二步,利用现有相关中医术语中英对照标准(如《WHO西太平洋地区传统医学名词术语国际标准》《中医基本名词术语中英对照国际标准》《中医临床诊疗术语》(GB/T 16751—1997)等)、词典(如《英汉汉英中医词典》《新汉英中医学词典》《汉英中医药大词典》等)或系列中医英语教材或国内知名学术期刊网(CNKI、万方、维普)收录的期刊论文中具有中英对照相关描述的部分或纯英文专著(如: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 the United States: In Search of Spiritual Meaning and Ultimate Health,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 China (English Version), Natural Therapies for Overcoming Opioid Dependency: Control Pain and Recover from Addiction with Chinese Medicine, Acupuncture, Herbs, Nutritional Supplements and Lifestyle Practices (English Edition)(注:以上英文专著可在亚马逊通过“Chinese Medicine”关键词搜索查询))等整理出中医术语对应的各种英译版本;第三步,分别用信(可借助Oxford Advanced Learners Dictionary (10th Edition), Collins COBUILD Advanced Learners Dictionary, The Merriam-Webster Dictionary, 或Wikipedia确定英文词汇的内涵,而后对比中英文词汇内涵)、达(可借助BNC、COCA等语料库确定英文词汇的适用语境)、雅(中英文词汇在语音、韵律、包蕴文化方面的对应性)的标准对不同版本英译名进行分析,以符合“信达雅”为首选,仅符合“信达”为次之,仅符合“信”为再次。

4 结语

本文将“信达雅”翻译原则作为评判依据对中医术语“痰饮”及其相关术语“痰”“饮”英译名的合理性进行了探讨,以此为例总结归纳出信达雅在中医术语英译中的实现过程,并就细节性内容进行了描述。总体而言,本文从翻译学视角对如何合理翻译中医术语的英文名进行了探讨。因为某一事物的出现、延续及发展是多方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确定中医术语合理的英译名也需要结合其他学科的视角进行分析,例如可从语言学的语用对等角度,同时结合语言与画面的联系作用,对中医术语的英译名加以分析,以相互印证,取长补短。由此可见,中医术语的英譯标准化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 林璋.解读严复“信达雅”[J].中国科技翻译,2000 (4):1-4.

[2] 樊永前.翻译技能与技巧[M].北京:气象出版社,2009:24.

[3] 张洁怡.试论中医术语翻译之“信、达、雅”[J].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27(6):13-15.

[4] 罗海燕,邓海静.浅谈中药说明书英译中的“信达雅”[J].英语广场,2018(7):3-5.

[5] 姜德友,陈强.痰饮病源流考[J].浙江中医药大学报,2009,33(2):149-151.

[6] 刘仕利.从痰论治血脉病[D].沈阳:辽宁中医药大学, 2010.

[7] 庞大承,张硕,潘彦舒.痰饮理论的沿革及代表方的演变[J].环球中医药,2021,14(10):1777-1780.

[8] 张仲景.金匮要略[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43-44.

[9] 李经纬,余瀛鳌,蔡景峰,等.中医大辞典[M]. 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

[10]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 international standard terminologies on traditional medicine in the Western Pacific Region[M]. Manila: WHO, 2007:17.

[11] 李振吉.International standard Chinese-English basic nomenclature of Chinese medicine[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47.

[12] 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13] WISEMAN N.英汉汉英中医词典[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35,11,14,800.

[14] 霍恩比.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第7版)[M].3版.王玉章,赵翠莲,邹晓玲,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

[15] 李曦明,张庆荣.中医术语“津液”的英译浅析[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19(29):3817-3818.

[16] 柯林斯COBUILD英语词典(新版)[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作者简介:马梁瑜(1996—),女,江西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医术语翻译标准化。目前参加国家级课题1项、校级课题1项。通信方式:2398929187@qq.com。

通讯作者:  刘江华(1971—),女,江西中医药大学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医英语翻译。江西省一流本科课程负责人,世中联翻译委员会理事,江西省外语学会常务理事。所负责的课程上线国家高等教育智慧教育平台,获学校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学校“金课”课程立项1项。主编出版教材4部。主持完成省级课题4项,完成校级课题3项;作为主要参与人完成省级课题6项。发表学术论文30多篇,其中核心期刊论文8篇。通信方式:815296939@qq.com。

猜你喜欢
信达雅痰饮
从痰饮、血痹论治眩晕医案2则
从“痰饮”辨治感染后咳嗽
《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小青龙汤医案辨析
“信达雅”翻译理论指导下的中韩互译之技巧
把握“信达雅”,写好书面表达
浅议“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
浅谈“信达雅”
——以翻译《沉默的大多数》为例
“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的病机与治法探讨
从“信达雅”看科技翻译
中医痰饮致悸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