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浩宇 梁红
摘 要:应用CiteSpace文献计量软件,分别从共现、历时和聚类3个研究视角绘制包含WOS数据库核心合集中2001—2021年国际术语翻译全部713篇文献数据集的关键词共现和引文共现,关键词时区和关键词突变以及关键词聚类知识图谱。并由知识图谱分析得出国际术语翻译研究热点前沿多集中于LSP术语翻译、术语翻译技术、术语翻译理论与实践和术语规范化/标准化四个领域的结论。进而提出未来中国术语翻译研究应更加重视的四个方面。
关键词:术语翻译;国外术语学;知识图谱;CiteSpace;文献计量学
中图分类号:H059; H08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2339/j.issn.1673-8578.2023.02.009
Research Hotspots and Frontiers of International Term Translation: Study Based on Knowledge Maps//LI Haoyu, LIANG Hong
Abstract: Using CiteSpace bibliometric software, we drawn knowledge map, which consists 713 international terminology translation research articles from 2001 to 2021 in WOS database core collec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co-occurrence, diachronic and clustering. The knowledge map can reflect keywords co-occurrence and citation co-occurrence, keywords time zone, keywords burst and keywords clustering.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knowledge mapping, we concluded that the hotspots of international terminology translation research are mainly concentrated in LSP terminology translation, terminology translation technology, terminology translation theory and practice, and terminology standardization. We think four aspects that should be paid more attention to in the future study of Chinese terminology translation.
Keywords: terminology translation; foreign terminology; knowledge map; CiteSpace; bibliometrics
收稿日期:2022-03-25 修回日期:2022-11-20
基金項目:2021年度黑龙江省经济社会发展重点研究课题(外语学科专项) “基于OBE理念的翻译硕士‘外语+专业+思政人才培养模式研究(WY2021012-A)”阶段性成果;哈尔滨工程大学研究生教改课题“翻译硕士实习实践问题及对策研究”
0 引言
翻译是中国术语实践中一个普遍的现象,较多涉及汉语和西方语言两种远距离语言(far-distance languages)之间的转化,面向翻译的术语研究是中国本土术语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1]。中国术语翻译研究与西方术语翻译研究既存在研究视角的联系,又存在实践场域的差异。当今全球化时代背景下,了解掌握国际术语翻译最新研究进展有助于加强我国与国外术语学研究的交流,进而加速术语“中国学派”国际化进程。故而近年来国内学者对于国际术语翻译研究进展已有关注,例如2021年任慧玲等通过深入调研国际具有较高影响力的医学术语体系基本情况和特色优势而介绍国际医学术语体系研究的新进展[2]。郑丹丹等通过分析西班牙环境科学EcoLexicon多语种知识库主要功能和实际应用,结合EcoLexicon术语库的理论背景和结构框架,得出对术语学研究及术语知识库构建的多语言、领域性、可视化、互操作性四点启示[3]。然现有研究多关注某一特定学科或领域的术语译名研究或是国外大型术语库的建设情况,缺乏对于较长时间跨度下国际术语翻译研究总体情况较为全面的总结分析。这也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目前中国术语事业发展尚存在着国际术语相关信息沟通有待加强和对于中外术语事业发展缺乏系统全面研究的问题[4]。为此本文应用CiteSpace文献计量软件,分别从共现、历时和聚类3个研究视角绘制包含Web of Science(WOS)数据库核心合集中2001—2021年术语翻译全部文献的知识图谱,对新世纪国际术语翻译研究前沿热点做出系统回顾分析,进而得出对于我国研究的启示。
1 研究设计
1.1 数据来源
目前已有对于2001—2020年中国术语翻译研究的发展回顾[5],为横向比较国内和国际术语翻译研究演进趋势和研究热点,以WOS数据库核心合集子库为数据来源,将文献发表时间范围限定在2001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1日,以“terminology translation”为关键词,检索共计得出1315条结果。经人工数据清洗和CiteSpace软件自动筛选去重,剔除快报(letter)、社论材料(editorial material)和书评(book review)等非学术文献以及部分相关性极低的文献,共筛选得出713篇文献作为研究数据集。
1.2 工具和方法
主要采用可视化文献计量分析软件CiteSpace探究2001—2021年国际术语翻译研究前沿热点,同时以知识图谱的形式直观地呈现研究结果,进而基于实证数据得出对我国未来术语翻译研究的启示。知识图谱用节点表示语义符号,用边表示符号与符号之间的语义关系,因而构成一种通用的语义知识形式化描述框架[6]。CiteSpace软件基于知识库中文献的共引关系,结合突发检测和中介中心性指标等复合算法,探测特定领域科学文献中的新兴趋势和研究现状,并绘制共现、时区和聚类等多种可视化知识图谱[7]。共现知识图谱基于数据集文献中的词语共现频次或数据集中文献的共引关系,通过可视化高频复现关键词和高共被引文献而探析国际术语翻译研究热点。时区知识图谱是从历时视角分析数据集中年度文献高频词语,以探究国际术语翻译研究热点演进趋势。突变知识图谱是基于突变检测算法,探测数据集中共现频次激增的语义符号及引用激增时间,以分析新兴研究。聚类知识图谱是基于共引分析理论将数据集抽取为数个聚类,软件根据文献的标题、关键词或
摘要等提取聚类名称,以可视化呈现国际术语翻译主要研究领域。
2 国际术语翻译研究知识图谱分析
2.1 共现视角知识图谱分析
2.1.1 关键词共现图谱
将数据集导入CiteSpace软件,应用软件的关键词分析功能,在控制面板上将节点类型(Node Type)设置为关键词(keyword),选取时间切片(time slice)为1年,应用CiteSpace软件g-index文献计量算法,设置k=15,即提取数据集中共现频次特征位于前15%的语义符号作为知识图谱中节点,此时图谱节点数适中、框架结构较为清晰。并将关键词显示阈值(threshold)设置为6,即只显示出现次数大于6的关键词名,基于共引理论(co-citation)和寻径算法(pathfinder)得出关键词共现图谱(图1)。关键词名字号和节点规模随词频增加而增加,由关键词共现知识图谱可知,除去“翻译(translation)”和“术语学(terminology)”“术语(term)”3个上位范畴词,2001—2021年间国际术语翻译研究词频排名居前15位的高频关键词依次为:英语(English)、法律翻译(legal translation)、机器翻译(machine translation)、语言(language)、医学术语(medical terminology)、知识(knowledge)、法律术语(legal terminology)、医学翻译(medical translation)、语料库语言学(corpus linguistics)、阿拉伯语(Arabic)、语料库(corpus)、新词术语(neologism)、护理(care)、表达(communication)和自然语言处理(natural language process),表明2001—2021年间的国际术语翻译研究中,以上关键词为主题的相关研究探讨最多。
2.1.2 引文共现图谱
应用CiteSpace软件的引文分析功能,分析数据集中文献的引文数据,进而分析国际术语翻译研究关注重点,将节点类型(Node Type)设置为引文(re-ference),选取时间切片(time slice)为1年,应用g-index算法,设置k=45,即提取数据集中共现频次特征位于前45%的语义符号作为知识图谱中的节点,将显示阈值(threshold)设置为3,即显示被引次数大于等于3次的文献节点名,此时生成的引文共现知识图谱节点数适中,框架结构较为清晰,如图2所示,并得出被引次数高于4的8篇高被引文献相关信息,如表1所示。
由图2和表1,国际术语翻译研究高被引文献主要存在3个主题:
(1)专门用途语言(languages for specific purposes, LSP)领域术语翻译实践研究,集中于法律和生物形态学等特定学科内的LSP术语翻译研究。对于法律术语翻译,Prieto Ramos针对面向翻译的法律术语管理和以翻译为导向的法律词典编纂中存在的实际问题,提出了一个包含法律交际参数的法律翻译决策模型[8]。形态学(morphology)的自然哲学思想由歌德首先提出,生物形态学是研究生物形态形成与变化规律的学科,与医学、解剖学、组织学和胚胎学等学科关系密切。Vasquez[9]和Losardo[10]都关注生物形态学术语的规范化和标准化问题,尤其是来自拉丁语生物形态学术语的跨语规范化和标准化以及从解剖学、组织学和胚胎学等相邻学科领域借词术语的规范化和标准化。生物形态学术语规范化和标准化的相关研究为其他新兴和交叉学科的术语译名规范化和标准化提供了一定参考。
(2)术语学最新理论视角,关注框架术语学(frame-based terminology)理论视角的引入。Faber基于与术语项编码信息相关的语义微观理论、句法微观理论和语用微观理论,将框架术语学中的“框架”定义为一种在词汇定义中体现为词汇关系的位置知识结构,是框架术语学中用以指称特定语言单位的语义、句法和语用行为的语境[11]。框架术语学是欧洲新兴认知术语学理论范式,将单个术语的语义单元和专业领域内专业化过程、行动和参与其中的实体置于各种概念关系产生的具体专业背景或语境下分析。将框架术语学范式引入术语翻译研究,有助于理解术语翻译过程的认知本质,对于双语间术语转换起到指导作用。
(3)术语翻译技术研究,主要关注双语术语在计算机辅助翻译中的应用和多语术语库/语料库建设研究。随着翻译生产方式由完全人工转向计算机辅助,国际术语学界对于面向计算机辅助翻译(CAT)的术语管理研究较为关注。Bowker探讨了CAT时代面向翻译的术语管理的作用和必要性,以及传统术语管理方式所产生的变革与面临的挑战[12]。Arcan等针对CAT场景下双语术语的需求,提出了幾种提取和调整跨语言的术语并将其集成到统计机器翻译(SMT)系统中的策略,并对两种双语术语注入方法即XML标记法和基于缓存的模型法进行了多语种多领域的测试,得出基于缓存的模型法效果更佳的结论[13]。多语术语库/语料库建设研究中,在线语料库索引工具Sketch Engine及其上线的基于框架术语学理论建设的环境科学多语言术语知识库EcoLexicon广受关注。Kilgarriff回顾了在线语料库索引工具Sketch Engine十年的历史,介绍了其集成多种主流大型语料库和允许用户自建语料库的特点,并说明了其词汇素描、索引和抽取主题词表的核心功能[14]。León-Araúz基于Sketch Engine提供的功能和EcoLexicon语料库中文本的分类参数,回顾EcoLexicon语料库的建设和编译过程,并介绍该语料库查询和开发的功能[15]。
2.2 历时视角知识图谱分析
2.2.1 关键词时区图谱
为进一步探究国际术语翻译研究高频关键词的历时演进,绘制关键词时区图谱如图3所示,并根据知识图谱和软件自动统计结果得出表2:国际术语翻译研究高频关键词词频和首现年份表(2001—2021)。由关键词时区图谱得知,2001—2012年,国际术语翻译研究主要关注医学及其相关的解剖学、护理学术语翻译和包括术语提取、自然语言处理、语料库建设在内的术语翻译技术,同时与词典学结合紧密,语种则以英文为主。2013—2021年,国际学界开始关注法律术语翻译和术语本地化研究,并引入对等、语料库语言学和框架术语学的理论视角;文类多元化和理论视角引入的同时,术语翻译语种由单一的英语术语翻译研究拓展至多语种,开始出现较多的阿拉伯语和西班牙语术语翻译研究。
2.2.2 关键词突变图谱
关键词突变图谱基于文献数据集中短时间内引用激增的关键词,可用于探测国际术语翻译研究的前沿热点,如图4所示。知识图谱显示,国际术语翻译研究突变关键词为:诊断(diagnosis)、护理(care)、知识翻译(knowledge translation)、语料库研究(corpus study)、 法律翻译(legal translation)、语料库语言学(corpus linguistics)、医学翻译(medical translation)、 法律术语(legal terminology)、英语(English)、框架术语学(frame-based terminology)、翻译培训(translator training)、翻译(translation)、科学(science)、机器翻译(machine translation),以上突变关键词表征国际术语翻译研究的新兴热点。图谱中红色线条部分为发生突变的年份范围,可知2017—2019年间集中出现9个突变关键词,占14个高突变关键词总数的60%以上,这与上文发文量快速增长和新关键词大量出现的年份吻合,说明该时间段内国际术语翻译研究发展迅速。
2.3 聚类视角知识图谱分析
聚类知识图谱基于CiteSpace软件数据挖掘算法,根据数据集中各文献间的宏观相似度,将相似度较高的研究划归为一个聚类,并根据各篇论文题目、摘要、关键词等文本信息特征抽取聚类名称,聚类规模正相关于所包含的研究数量。国际术语翻译研究划分为若干主要研究领域,以把握领域发展趋势(图5)。聚类图谱显示2001—2021年间国际术语翻译研究关键词网络以关键词为中心共形成了25个主要共被引聚类,聚类规模表征研究领域大小,规模前50%的聚类依次为:#0术语学(terminology)、#1翻译(translation)、#2英语(English),#3知识翻译(knowledge translation)、#4术语(term)、#5生命质量(quality of life)、#6诊断(diagnosis)、#7疾病分类(classification)、#8医学术语(medical terminology)、#9术语静态研究(stability)、#10南非语(Afrikaan)、#11系统评价(systematic review)、#12新词术语(neologism),表明国际术语翻译研究形成:(1)英语、南非语等特定语种的术语翻译,(2)医学诊断、护理、营养、症状分级术语翻译,(3)知识、新词等的跨语获取等较大研究领域。
3 国际术语翻译研究热点与前沿
国际术语翻译研究具有较强的跨学科性质,语种和文类包罗广泛的同时,与术语学最新理论结合紧密,关注前沿较多的研究集中于LSP术语翻译、术语翻译技术、术语翻译新兴理论和术语规范化/标准化4个领域。
3.1 LSP术语翻译
专业交流的实际需求主导国际术语翻译研究高度集中于医学和法律两个LSP领域,研究主要关注以上两个领域的术语翻译和面向翻译的术语管理。国际医学术语翻译研究具有精细化和专业化的特点,涉及疾病的诊断、症状、护理、预后乃至与之密切相关的解剖学和生物形态学等诸多方面,同时研究人员往往具备较强的医学专业背景,近年来关注较多的研究视角为基于语料库的医学术语翻译和医学术语标准化研究。语料库视角下的医学术语翻译研究可提高术语翻译效率进而助力医学信息化进程,Deleger等提出了一种通过基于平行文本语料库中单词对齐而自动获取医学术语多语译名的方法,并在英语和法语医学术语翻译中测试验证其有效性[16]。医学术语标准化不仅促进诊疗记录的规范化,也保障和促进了国际医学学术交流,为精尖医疗资源向欠发达地区的平衡做出贡献,Marquez-Romero等开展了应用专家咨询法将西班牙语中风术语转化为标准化英语血管神经病诊疗术语的相关研究[17]。而国際法律术语翻译研究则兼具比较性和方法性的特点。作为法律话语的关键特征和法律概念在语词层面的指称,法律术语翻译往往要跨越两个不同的法律概念体系,故一条主要研究进路为比较双语术语所指称的概念在两个宏观法律概念体系中是否一致的比较研究。如Mannoni基于认知对等概念,通过词源重构和语料库分析,考察了对中国法律术语“冤”概念在英语文化中认知接受情况,以及将其作为概念隐喻几个常见译名转化为英语法律术语的困难[18]。国际法律术语翻译面临的挑战不仅仅来源于语言因素,更来自法系不同、民族文化和意识形态等超语因素,为此以Prieto Ramos为代表的学者尝试提出了不受语种限制的法律翻译标准化的实践操作模式,以尝试总结出一种通用的法律跨语翻译方法[19]。
3.2 术语翻译技术
与计算机前沿技术紧密结合是当前国际术语翻译研究的热点和趋势之一,其不仅促进了术语翻译和管理的信息化发展,也为自然语言处理、机器学习提供了全新的研究视角。国际术语翻译技术研究主要关注术语机器翻译、术语自动提取和语料库术语研究3个方面;术语机器翻译研究与计算机领域神经网络等前沿研究结合紧密,主要涉及术语机器翻译算法和术语机器译后质量评估,Haque等以英语-印地语双语术语互译为例,对于两种术语机器翻译算法:基于短语的统计MT (PB-SMT)和神经机器翻译(NMT)进行定性比较评估和综合误差分析研究[20]。此外Haque等还提出了一种包括自动评估指标TermEval和术语自动分类框架TermCat在内的术语机器翻译质量评估的全新方法,并在低资源情况下验证了其有效性[21]。术语自动提取多关注从一定范围的数据中自动抓取双语平行术语以构建机器翻译的术语库、记忆库,也有对于新词术语挖掘的研究,近年来与机器学习等人工智能前沿领域结合紧密。例如Terryn等提出将基于混合自适应机器学习方法引入术语自动提取,并指出训练数据量和相关性两个参数对于有监督机器学习下的术语自动提取结果影响较大[22]。国际语料库术语翻译研究多基于EcoLexicon知识库、IATE等大型多语术语库建设经验的实践研究,也有基于自建语料库对于术语跨语实践中的某一问题进行案例研究,例如Teresa等基于自建可比语料库对于英语社交媒体术语翻译至西班牙语和巴西葡萄牙语中常用的翻译方法及使用频率的研究[23]。
3.3 术语翻译新兴理论
术语翻译新兴理论研究同样是受关注较多的研究领域之一,国际术语翻译理论与实践研究既关注对“对等”等经典理论在术语翻译中的应用和再阐释,同时也积极引入新兴理论视角。20世纪90年代,以Boulanger等为代表的社会认知术语学和Cabré提出的交际术语学促使术语学的命名观从“规定论”转向“描写论”,凸显了术语专业概念认知交流的语用本质,进入21世纪,在此“认知转向”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框架术语学是近年新兴术语学理论,因其在专业语义认知结构框架即“域事件”下研究术语作为概念单元的特点,已被引入术语提取、环境科学、岩溶学等多领域术语翻译研究中,并作为理论基础指导构建了环境科学EcoLexicon知识库,该理论的提出者Faber也嘗试将框架术语学理论构架引入法律术语翻译研究中,以环境法背景下的国际协议翻译为例,通过中介语动词及其语义参数的分析,在框架术语学视角下探讨了法律文本中的术语意义构建,为法律术语翻译提供参考[24]。
3.4 术语规范化/标准化
面向翻译的术语规范化/标准化研究主要关注在术语本地化与全球化的跨语实践中保证不同文化背景下术语和所指称概念的一致性对应。术语本地化较多关注阿拉伯、西班牙和南非等地域性术语研究,一条主要研究进路为英语术语在跨语进入目标语时如何适应本地文化而形成规范化本地语术语,较多关注医学诊疗中的术语规范化实践,例如Zeffiro回顾了临床护理分类(CCC)术语系统从英语翻译成意大利语并进行规范化的过程,临床护理分类英语术语在意大利语文化中通过翻译、回译、审校和发布4个阶段进行跨文化适应,并测试其临床有效性[25];Sebotsa等通过对HIV和AIDS英语术语译为规范南非语术语并适应莱索托当地文化的研究,阐明了术语翻译在抗击传染病进程中的重要作用[26]。术语全球化则关注在医学、经济和通信等领域制定国际或地区通用的标准化术语体系以保证跨文化交流中概念和术语的一致对应,例如Wermuth基于医学领域不同学科和机构的人员参与医学术语标准化中的合作实践,探讨了医学术语翻译对于国际临床医学术语系统(SNOMED CT)标准化的影响[27]。术语规范化/标准化可保证术语所指称概念的一致性理解,是国际专业交流平等对话的基础,进而促进国际贸易和医疗资源等领域的公平。
4 对中国术语翻译研究的启示
中国术语学研究具有语文独特、历史悠久、尊重传统、体系成熟、关注结构、功能为本、数据导向和成果丰硕的八大特点,是世界术语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28]。本文基于当前国际术语翻译研究前沿热点和中国术语翻译研究实际情况,提出中国术语翻译应关注四方面内容:广泛培养术语意识、深度融合现代技术、结合国际前沿理论和发掘本土特色视角研究。
4.1 广泛培养术语意识
文献计量数据显示,国际术语翻译研究高被引文献不局限于语言学领域,也有不少来自法律、医学等跨学科研究。术语研究具有跨学科的本质,科研人员是术语创造、使用和规范的重要主体之一,在科研实践中使用标准化/规范化术语,有利于中国科学研究新进展的国际传播和中华优秀科研成果的外译,这就需要广泛培养科研人员的术语意识,这也是实现术语研究跨学科合作的基础。广泛培养术语意识可以考虑从以下两方面入手,其一是继续加速推进多学科名词审定,截至2021年底,全国名词委已经建立了百余个审定分委员会,审定公布了140余种科技名词,然而随着科技高速发展,新兴学科、交叉学科不断涌现,仍有众多学科和领域的术语亟待规范;其二是加强通用术语教育,首先在教材中必须使用经审定的规范术语,同时在专业课教材中适度融入部分本学科术语内容并在附录中提供双语规范术语对照表,还可根据实际情况在高校开设术语学通用选修课程。
4.2 深度融合现代技术
国际术语翻译研究与计算机网络技术结合紧密,当今互联网大数据时代,我国术语翻译研究也应积极推进与现代技术的深度融合,主要关注计算术语学视角下的术语翻译研究、大型多语种在线术语库的建设。中国计算术语学研究早于西方,具有关注术语结构的鲜明特征,对世界计算术语学研究做出了重大贡献,冯志伟率先于1988年针对术语系统中词组型术语的数量通常明显多于单词型术语的现象,结合计算机分析提出术语形成的经济律, 并总结得出FEL公式来描述此规律[29]。术语形成的经济律是计算术语学研究的重要前沿理论,近年来也被引入指导术语翻译的跨语实践。2014年胡叶和魏向清针对语言学中文术语的翻译标准,将术语形成的经济律的研究框架应用于术语翻译领域,提出了术语翻译系统经济律[30]。放眼未来,更多中国学者应在术语形成的经济律和FEL公式等计算术语学重要理论视角下进行术语翻译研究,尤其是指导研究生完成硕博学位论文,培养更多后继人才。要将中国术语翻译研究和现代技术深度融合,还要关注大型多语种在线术语库的建设、推广和应用,例如近年来新建的术语在线和冬奥术语平台V3版在线术语库。术语自动提取[31]、自动实现双语术语对齐等技术[32]为发现、整理新术语和术语库建设提供了更高效的技术支持。多领域/专门领域大型在线多语言术语库不仅可以提供网络术语规范译名查询,实现远程同步信息化术语管理,更可以为术语翻译相关科研提供语料资源。
4.3 结合国际前沿理论
发端于20世纪90年代的西方术语学理论认知转向,产生了以社会认知术语学、交际术语学和框架术语学为代表的新兴术语学理论,这也符合应用语言学从规定到描写的研究范式嬗变。但目前中国对社会认知术语学、交际术语学和框架术语学视角下术语翻译研究成果的绝对数量并不多。这或可归因于两方面:其一,中国术语学最初受俄罗斯术语学派影响较大。俄罗斯术语学派主要采取基于名称学的术语命名方法,具有较强的命名规定论特点,强调术语命名的绝对单义性,与认知转向术语理论的命名描写论相悖。其二,舶来术语理论并不能很好地切合中国术语翻译研究实际。西方术语研究重视语言学、逻辑学和哲学的融合运用, 强调术语和概念的本质联系, 多数时候甚至是将语言学理论直接套用到术语研究当中[33]。这就导致了西方术语翻译多研究近距离语言之间的术语跨语现象,对远距离语言间跨语实践的超语影响因素认识不足,难以与中国术语翻译研究实践很好地结合。为此中国术语翻译研究可以考虑在积极引入国际前沿理论的同时,顺应国际术语学理论的认知转向,从术语概念认知和专业交际的语用功能入手,结合中国术语翻译研究实际情况,从认知角度全面分析术语翻译过程,并尝试总结出中国的术语认知翻译理论体系。
4.4 發掘本土特色视角
在引入国际前沿理论的同时,中国术语翻译研究更应积极发掘本土特色,在社会实际需求的驱动下开展术语翻译理论与实践研究,构建术语“中国学派”,服务国家战略,为此可以从医学术语、面向中华学术外译战略的术语实践和民族语术语三个方面入手。在健康中国战略下,面向医学术语的翻译研究首先要关注中医术语外译的规范化、标准化,其次要关注中西医规范化诊疗和电子诊疗记录中的术语翻译实践,例如双语电子病历中的术语译名规范化实践,切实助力中国医学新进展的国际交流。中华学术核心术语翻译标准化是中国本土话语有效对外传播的前提与基础,故而要认真审视术语在建构翻译话语中的作用,重视术语翻译实践,积极参与到中国特色话语对外传播的国家战略中去。少数民族语是我国重要的语言资源,民族语科技术语的翻译、规范和普及不仅为我国术语翻译研究提供了宝贵的本土特色研究视角,也是民族语言保持活力并持续发展的有力保障,更是我国各民族语言权利平等的重要体现。
参考文献
[1] 殷健,刘润泽,冯志伟.面向翻译的术语研究:“中国学派”的实践特征和理论探索——冯志伟教授访谈录[J].中国科技术语,2018,20(4):5-9.
[2] 任慧玲,李晓瑛,邓盼盼,等.国际医学术语体系进展及特色优势分析[J].中国科技术语,2021,23(3):18-25.
[3] 郑丹丹,张梦宇,朱波.术语知识库EcoLexicon的应用与启示[J].中国科技术语,2021,23(4):14-22.
[4] 王琪.中国术语事业发展概况及思考[J].中国科技术语,2021,23(4):3-7.
[5] 梁红,李浩宇.基于CiteSpace的国内术语翻译研究可视化分析(2001—2020)[J].中国科技术语,2022,24(1):87-96.
[6] 冯志伟.自然语言处理的重要资源:“知识图谱”[J].外语学刊,2021(5):1-9.
[7] CHEN C. CiteSpace II: Detecting and visualizing emerging trends and transient patterns in scientific literature[J].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for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06, 57(3):359-377.
[8] RAMOS F P. Parameters for Problem-Solving in Legal Tra-nslation: Implications for Legal Lexicography and Institutional Terminology Management[C]//The Ashgate Handbook of Legal Translation, 2014:121-134.
[9] VASQUEZ B, SOL M D. The Terminologia Histologica in the Medical Sciences[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orphology, 2014, 32(1):375-380.
[10] LOSARDO R J. International Morphological Terminology: More than Anatomy, Histology and Embryology[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orphology, 2015,33(1):400-407.
[11] FABER P. Frame as a Framework for terminology[C]//Handbook of Terminology 1, 2015:14-33.
[12] BOWKER L. Terminology and Translation[C]// Handbook of Terminology 1, 2015:304-323.
[13] ARCAN M, TURCHI M, TONELLI S, et al. Leveraging bilingual terminology to improve machine translation in a CAT environment[J]. Natural Language Engineering, 2017, 23(pt.5):1-26.
[14] KILGARRIFF A, BAISA V, BU-TA J, et al. The Sketch Engine: ten years on[J]. Lexicography, 2014, 1(1):7-36.
[15] LEON-ARAUZ P, MARTIN A S, REIMERINK A. The EcoLexicon English Corpus as an open corpus in Sketch Engine[C]//Proceedings of the 18th EURALEX International Congress.European Association for Lexicography,2018:893-901.
[16] DELEGER L, MERKEL M, ZWEIGENBAUM P. Translating medical terminologies through word alignment in parallel text corpora[J]. Journal of Biomedical Informatics, 2009,42(4):692-701.
[17] MARQUEZ-ROMERO J M, ROMO-MARTINEZ J, CALLEJA-CASTILLO J M, et al. Stroke terminology in Mexico: Consensus using the Delphi method[J].Revista Mexicana de Neurociencia, 2020,21(5):187-191.
[18] MANNONI M. A corpus-based approach to the translation of conceptual metaphors in legal language: Chinese Yuān (冤) and English ‘Injustice, ‘Wrong and ‘Tort[J]. Perspectives: Studies in Translation Theory and Practice, 2021(29):199-216.
[19] ALWAZNA R Y. The Efficacy of the Integrative Model Proposed by Prieto Ramos(2014) in Surmounting Terminological Problems of Arabic-English Legal Translation[J]. International Journal For The Semiotics of Law-revue, 2021,35(2):737-752.
[20] HAQUE R, HASANUZZAMAN M, WAY A. Analysing terminology translation errors in statistical and neural machine translation[J]. Machine Translation, 2020, 34(2):149-195.
[21] HAQUE R, HASANUZZAMAN M, WAY A. Terminology Translation in Low-Resource Scenarios[J]. Journal of Information, 2019, 10(9):273.
[22] TERRYN A R,HOSTE V,LEFEVER E. HAMLET Hybrid Adaptive Machine Learning Approach to Extract Terminology[J]. Terminology: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heoretical and applied issues in specialized communication, 2015, 21(2):205-236.
[23] ORTEGO-ANTN M-T, PIMENTEL J. Interlingual transfer of social media terminology: A case study based on a corpus of English, Spanish and Brazilian newspaper articles[J]. Babel, 2019,65(1):114-130.
[24] FABER P, REIMERINK A. Framing terminology in legal translation[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Legal Discourse, 2019,4(1): 15-46.
[25] ZEFFIRO V, SANSON G, VANALLI M, et al. Translation and cross-cultural adaptation of the Clinical Care Classification system[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edical Informatics, 2021(153): 175-178.
[26] SEBOTSA M, LESHOTA L. Translation as an indispensable weapon in the fight against HIV and AIDS in Lesotho[J]. Southern African Linguistics and Applied Language Studies,2019,36(4): 329-339.
[27] WERMUTH M C. Terminology Cooperation in Biomedical Field[J]. Terminology: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heoretical and applied issues in specialized communication, 2021,27(01):10-34.
[28] 冯志伟.中国术语学研究的八大特点[J].中国科技术语,2019,21(2):8-10.
[29] FENG Z W. FEL Formula-economical law in the formation of terms[J].Social Sciences in China, 1988 (4) : 171-180.
[30] 胡叶,魏向清.语言学术语翻译标准新探:兼谈术语翻译的系统经济律[J].中国翻译,2014,35(4):16-20,128.
[31] 常宝宝. 科技术语自动提取技术:现状与思考[J]. 中国科技术语, 2022, 24(1): 3-13.
[32] 向露, 周玉, 宗成庆. 基于中英文单语术语库的双语术语对齐方法[J]. 中国科技术语, 2022, 24(1): 14-25.
[33] 裴亚军.重视本土特色,建立术语研究的中国学派[J].中国科技术语,2018,20(4):1.
作者简介:李浩宇(1997—),女,本科毕业于哈尔滨工程大学智能科学与工程学院,现为哈尔滨工程大学外国语学院科技英语笔译方向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术语学及科技翻译。参加哈尔滨工程大学研究生教学改革课题1项,在《中国科技术语》等學术期刊发表论文数篇。通信方式:tohaoyuuu@foxmail.com。
梁红(1970—),女,硕士。毕业于哈尔滨工程大学。现为哈尔滨工程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外国语学院翻译研究中心负责人。研究方向为语言学及科技翻译。加拿大多伦多大学、阿尔伯塔大学访问学者。发表论文20余篇,出版专著1部。主持参加教育部、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及省教改等相关项目近30项。通信方式:lianghong@hrbe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