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月净
要想完成一篇优秀的作文,学生需具备一定的写作能力,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巧,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抒发内心的情感。作为语文教师,我们要从细微之处着手,挖掘身边可用的教学资源,在作文课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他们的写作能力。下面,笔者就结合自己的经验,谈谈如何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
一、引导学生观看视频,记录视频中的内容
教师利用课余时间了解了学生的实际情况后得知:短视频因为具有时间短、主题突出、形式新颖等优点而受到了他们的喜爱。短视频往往可以呈现一个特定的情境,有画面,有声音,能让他们更有代入感。对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看视频,用手中的纸与笔记录下视频中的内容,提升写作能力。
如主流媒体《人民日报》的微信公众号里就有许多的视频。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看这些主题鲜明、制作精良的小视频,并要求他们尽可能地把自己所看到的内容用文字记录下来。具体来说,我们可以结合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让他们完成不同的任务。如:让写作能力较弱的学生从视频中提炼出关键词,并摘录下让自己印象深刻的人或事;让写作能力较强的学生思考视频是如何拍摄的,探究拍摄者是如何选择拍摄的角度和对象,如何运用镜头呈现整个画面的……大多数学生能够顺利地完成这些任务。在这个过程中,他们记录的内容也可以成为他们的写作素材。
以《中国速度》这个小视频为例。学生可以从中发现视频分别呈现了1秒、1小时、1个月、1年的画面,分别配以网络提速、出行便捷、科研给力、基建狂魔、脱贫攻坚等极具时代特色的名词。绚丽的画面、震撼人心的文字,带给观众巨大的冲击。学生发现,视频以时间为纵轴,以中国取得的成就为横轴,展现了不同时期中国发展的状况。此时,教师顺势引出近年来高考作文题中频繁出现的宏大主题,启发学生用“以小见大”的手法写宏大的主题。在文章中,他们也可以以时间为线索,配上相应的小标题,展现祖国的变化,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二、引导学生比较异同,积累写作所需的素材
积累素材是写作的前提。一般情况下,学生积累的素材大都以名言警句、名人故事为主。因此,他们在写作中也极易出现素材雷同的情况。有的学生在积累素材时疲于应付,随便抄抄了事,所用的事例往往没有说服力。针对以上情况,教师可以结合教材中的内容或学生感兴趣的内容,通过带领他们比较异同,帮助其积累个性化的素材。
比如,带领学生学习了《声声慢·寻寻觅觅》之后,学生对李清照词的婉约风格及词人的内心情感有了一定的了解。此时,再带领他们回顾《如夢令·常记溪亭日暮》《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夏日绝句》等,比较其创作内容和风格的不同,并补充介绍词人在南渡前后的人生经历,让他们深切感受社会变迁对个人境遇的影响以及个体创作与时代环境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了解南唐后主李煜的人生经历及文学成就,积累写作素材。
又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这样比较:商纣王自高自大,一意孤行,最终落得个葬身火海的下场;唐太宗虚心纳谏,开创了“贞观盛世”;楚怀王闭目塞听,弃屈子的诤谏于不顾,落得个客死他乡的结果;齐威王善于纳谏,门庭若市,赢得了诸侯的朝拜……从古至今这样的事例不胜枚举,他们同为帝王,结局却大不相同。学生积累了丰富的素材,在写作中就可灵活运用。当然,教师还可以顺势引导学生研究成功者必需具备的品质,如知人善用(刘邦)、忍辱负重(勾践)、审时度势(张良)、团队合作(刘备)等,鼓励他们将素材串联起来记忆。
三、引导学生关注时事,点评其中的人与事
“文章合为时而著”,在写作教学中,我们要引导学生关注时事,多思考,多评论,让他们走进社会生活,理性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具体来说,教师可以当下的热点话题为切入点,鼓励学生站在不同的角度去感受和思考,并提出合理化的建议。
示例:
浙江师范大学2022届毕业生郑灵华被保研后,拿着录取通知书想给爷爷一个惊喜,并拍了照片和视频发到了社交网站作纪念。没想到视频的内容被人曲解,许多人针对她的粉色头发开始辱骂甚至诽谤她。
有的学生站在郑灵华的角度说道:“染粉红色的头发只是为了‘在拍毕业照的时候更好看一点,并没有做危害他人的事情,就被大批网友围攻,这是不合理的。在一个多元化的社会,没有想到有这么多人竟然会因为一个女生头发的颜色,对其口诛笔伐。我觉得她应该拿起法律的武器,勇敢地维护自己的权利。”
有的学生站在普通网友的角度说道:“在不了解实情的情况下,我们不能听风就是雨,不能被那些思想狭隘的人带着走。作为一个旁观者,我们不可以轻易地批评他人。区区几个字可能会像一把锋利的刀子一样扎在当事人的心上。他们需要花很长的时间去消化这些不好的评论,去淡化身上的标签印记。舆论的制造者却可以轻轻松松注销账号,扬长而去。我们不要因为一些碎片化的信息就对别人评头论足,并自觉抵制网络暴力,不人云亦云。”
积累素材讲究日积月累、滴水穿石,万不可操之过急、追求速成。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应以教学之“微光”,照亮学生写作之前路。
(作者单位:江苏省溧水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