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永英
摘 要:医疗事业和健康产业快速发展对护理人员的职业能力要求越来越高,高职院校应当持续加强建设护理专业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不断激发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究的兴趣和热情,引导学生通过系统性的学科教学活动掌握完善的护理专业知识,持续提升专业能力水平,成为能够快速适应岗位需求且具备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究能力的综合性人才。本文围绕核心素养视域下高职护理专业课程教学的主题展开探究,阐述了高职护理专业核心素养的内涵,基于实践层面提出提高学生核心素养的教学路径。希望通过梳理学科知识体系、优化专业课程架构和创新教育教学方法持续提高培养护理专业人才的质量,不断促进高职护理专业学生形成与发展职业综合素养。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职院校;护理专业;教学路径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3)20-0036-03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3.20.012
高职护理专业学生是未来医疗行业与健康产业发展的主力军。他们不仅需要掌握系统而扎实的临床基础知识,具备娴熟的护理操作技能,同时还应该具备在具体的工作场景中能够冷静分析、独立思考、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具备能够适应社会快速发展与变化的终身学习能力,在快速适应岗位工作需求的基础上,还要具有极强的长远发展的潜能。因此,在全新的发展时期,高职护理专业教育需要加强培育学生的职业综合素养,不断增强学生“社会人”与“职业人”双重身份所需具备的综合素养,为学生未来成功就业和长远发展提供有效保证。
一、高职护理专业核心素养的内涵
(一)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接受教育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所应形成的能够适应自身长远发展和未来社会需求的思想观念、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包括学科知识的文化基础、学生能力的自主发展以及参与社会活动三个维度,既体现在学科专业能力上,也体现在学生的个人综合素质和职业综合素养等方面,强调塑造学生品德和规范学生行为,促使学生能够通过学校教育获得全面发展。高职护理类专业为社会培养专业的护理人才,不仅需要强调掌握护理专业基础文化知识和形成基本的操作技能,还应该重视学生的社会参与和培养其创新思维。一方面,要让学生具備“社会人”角色所需的文化人文底蕴、责任担当和交流合作能力;另一方面,还需要让学生具备“职业人”角色所应掌握的知识技能、科学精神和实践创新能力。要想达到这一目标,就需要学校加强培养学生的职业综合素养,让学生既能适应当前护理岗位的就职需求,又能形成能够适应个人未来长远发展的自主学习能力。因此,护理专业学科核心素养需要凸显社会性和职业性特征,以此增强护理专业人才的社会适应力和职业发展力,为学生终身发展和更好地发展护理行业提供有效保证。
(二)必备能力
高职护理专业学生的核心素养包括三大维度、六大方面和十八项要点,其中自主学习、评判思维、沟通交流、实践创新是护理专业学生必备的职业能力,是学生适应当前岗位需求和未来发展的动力。第一,自主学习。自主学习是自发性学习,是学生自主安排学习活动的一种综合能力,要求他们根据自身的学习情况制订并实施学习计划。同时能有效评价和调控学习过程,进而在学习内驱力的触动下开展学习活动,促进掌握知识和提高能力。自学能力是个体有效适应社会快速发展所应具备的重要能力,也是高职护理专业学生从事护理工作所应具备的基本职业能力。第二,评判思维。评判思维是指个体在面对复杂的情境时能够冷静、灵活地应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理性分析、推理、判断和取舍问题的综合能力,是一种高级思维能力,也是高职护理专业学生在未来的临床工作中能够正确判断和决策病人的病情变化、确保患者安全所应具备的最基本的职业技能。第三,创新能力。创新是指个体在实践活动过程中能够打破常规思维,从新的角度和层面思考和实践,并提出新思想、新方法或新技术等创新成果的综合能力。高职护理专业学生是未来的健康工作者,不仅应当掌握现有的方法与技术,以便快速适应岗位的需求,同时还应该基于工作实际开展创新思考和实践,不断提高工作综合成效,成为有创新意识的职业工作者。第四,沟通合作。沟通合作是个体能够在集体中有效与他人传递与反馈信息的综合能力,帮助个体有效处理复杂的协作关系,促进学生更好地适应岗位、融入团队、提高效率,同时还能与患者及家属有效沟通,是高职护理专业学生适应工作岗位需求所应必备的基本素养。
二、核心素养视域下实施高职护理专业课程教学的路径
高职护理专业课程要提高学生的职业核心素养,就需要将核心素养融入护理专业的学科知识教学,以护理职业活动为基本导向,为学生创设职业化的教学情境,通过设计自主学习活动提高护理专业学生的专业能力、学习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等综合素养。因此,在实施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护理专业教师应当加强全面分析人才培养目标、职业素养内涵、学生学习特点和护理岗位需求,以此加强梳理学科知识体系,加强设置护理专业课程体系,并采用以行为导向为特点的多样化教学方法持续提高学生的职业综合素养,为社会培养操作能力强、综合素质优的专业护理人才。
(一)分析人才培养目标,设定合理的学科知识体系
要想提高高职护理专业学生的职业综合素养,就应当从高职护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层面着手,按照就业创业的实际需求明晰高职护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与人才规格,充分结合护理专业所应必备的职业核心素养构建人才培养目标体系。在这个过程中,学校需要围绕核心素养设计完善的学科知识体系,实现职业核心素养、人才培养方案、专业毕业要求、护理专业指标、课程学习成果等多个维度层层转换,确保核心素养从宏观层面渗透到具体的教学细节,促使开展教育教学活动体现职业核心素养的特点,不断强化教育教学活动的有效性。高职院校要着重分析培养护理专业人才的目标与规格,将其作为核心点设计科学、完善、合理的学科知识体系,以此指导开展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不断促进学生形成与发展职业综合素养,让学生在未来的工作和学习中终身受益。为此,学校培养人才应该强化“以用为本”的教育基本原则,将专业建设作为护理专业学生的核心竞争力,持续提升学生的护理专业知识储备量,强化其操作技能,引导他们熟悉护理工作的具体业务流程,持续加强认知护理职业。基于此,围绕护理工作的特点构建具有职业教育特色的人才培养格局,有效提高高职护理专业人才的综合质量。
(二)分析职业素养内涵,优化并更新专业课程架构
实现人才培养目标需要依托完善的专业课程结构。护理专业可以通过必修课、选修课、公共课、其他实践活动等形式,为学生提供完善的教育教学体系,凸显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强化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提升其个性能力。为此,高职院校建设课程时需要从多个角度着手,在做好公共课、基础课教学改革的基础上,开设丰富多彩的职业选修课和实践活动,引导学生按照自己的兴趣爱好和能力特点自主选择相关课程、实现个性成长。同时,学校要积极组织实践活动,为学生提供锻炼的机会和平台,且要加强管理和考评实践过程,以此作为学习过程的重要指标。指导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不断提高操作技能,提高职业综合素质。另外,在优化课程的过程中,学校还可以积极推行专业人才培养计划,开辟线上课堂和线下课堂,鼓励学生以护理专业为核心参加多样化的专业课程学习。结合座谈会、研讨课等形式增强课程内容的丰富性,促使职业核心素养渗透于不同的课程体系。如为了进一步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拓宽学生的学习视野,可以为学生开设医用英语、营养学、社区护理等选修课程,持续提高学生的职业综合素养。医用英语学科能够指导学生掌握更多医学专用英语,帮助他们熟悉医学用语的词汇和文体描述方式,为今后工作提供语言支持。
(三)分析学生的学习特点,积极采用行为导向教学法
在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主要目标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应当加强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包括高职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学习特点,加强分析不同学生的个体差异,关注学生的实际生活和兴趣爱好。设计教学时主动融入学生的好奇点、关注点、兴趣点,再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增强专业课程的吸引力。同时,教师要着力突出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构建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新型课堂,通过转变角色定位促进转变教学模式,以此营造良好的师生关系。然后,再通过行为导向教学方法,为学生创设自主学习和实践探究的机会,不断促进其形成与发展职业核心素养。为此,教师在课程教学过程中要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不断强化专业课程的教学效果。
1.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是结合学生真实的生活开展的一种教学模式,教师选用典型的案例作为教学切入点,按照课程教学目标创设具有生活特点的教学情境。同时,引导学生进入真实的职业情境中,尝试主动应用课程所学知识识别分析和解决问题。如在教学“血液”主题的课程时,学生需要了解血液的组成以及血细胞的正常值和具体的生理功能。为此,教师就可以将生活体验融入教学案例:某学生运动时经常出现头晕、心悸等症状,入院检查时面色惨白,检测结果显示血红蛋白质的指標相对较低,其他指标均正常。医生判断该学生患有缺铁性贫血,需给予铁剂治疗。通过引入生活化的案例,引导学生关注学习主题,进一步明确知识学习与实际生活相关联。
2.情景模拟教学法。情景模拟教学方法是能够增强学生体验感的一种教学方式,可以将具体的职业情境融入课程,让学生分别扮演情境中的不同角色,通过模拟职业活动过程,强化学生掌握相关知识,同时提高职业综合能力。如在教学“血液”主题的课程时,在应用案例的基础上还可以融入情景模拟的方法,以小品的形式模拟“看病”和“研讨”的过程。让不同的学生扮演不同角色:医生、护士、患者以及医疗团队。“医生”“护士”“患者”演绎看病的过程,然后“医疗团队”展开“学术研讨”:医生判断病情的依据是什么?为什么可以通过铁剂治疗该病症?红细胞的生成需要具备哪些基本条件?三个问题由浅入深,引发学生深思,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掌握知识要点。
3.项目教学法。项目教学法也是一种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自主性的教学方法,其将整个学习过程按照一定的步骤分解成具体的工程和事件,以此作为实施整个项目的教学方案,引导学生根据方案的指引主动寻找解决问题的实际办法,进而得出结果。同时,项目教学能够为学生提供展示的机会,通过自我评价、互相评价等方式强化掌握知识点,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表达能力和沟通协调能力,以此促进其提高职业综合素养。实施整个项目的过程中,学生将完成一个完整的教学项目,参与收集信息、制定方案、实施项目和评价结果的全过程,以“先练习、后讲课”的方式凸显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自主性。同时,实施过程中,教师以项目的形式给学生分配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学习任务,学生需要通过自主学习或团队协作完成,在收集和讨论知识的过程中完成构建知识体系,促进同步发展沟通合作学习与分析能力。如学校与医院或医疗机构之间合作,为学生提供护理实践的真实情境,鼓励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完成相应的教学任务,积极创新交流,为今后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4.混合教学法。混合式教学方法是依托信息化技术而开展的线上学习与线下学习相结合的教学方式。混合式教学不仅能够极大限度地丰富教学资源,还能够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方式,打破课堂教学的时空限制,满足学生自主学习的个性化需求。同时,混合式教学能够实现课堂教学活动的无缝对接,通过课前预习、课中辅助和课后检测等方式,帮助教师更好地掌握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加强监管和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以此不断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感,提高其职业核心素养。翻转课堂就是一种有效的教学形式,学生课前可以通过视频短片完成预习,并通过课前测验反馈学习情况。在实施课程时,教师又可以通过信息化技术创设讨论情境,组织学生开展交流学习,有效完成知识内化,提高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为学生未来长远发展提供支持。
三、结语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护理专业积极发展学生的职业核心素养是学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途径,也是职业教育有效适应现代教育变革与发展的积极探索,能够不断推动我国高职护理职业教育形成与提高整体竞争力。因此,高职院校应当积极发展学生的职业核心素养,将其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积极促进转变和升级教育教学模式,将核心素养融入专业课程教学。引导学生在掌握护理专业学科知识的基础上强化认知职业,持续提高适应职业发展的综合能力,将学生打造成符合社会需求的专业人才,培养成“用得住、留得下”的专业人才,不断推进护理专业学科高效发展。
参考文献:
[1] 周璇,陶冬艳,李典双,等.高职护理专业学生核心素养问题的研究趋势[J].高教学刊,2022(9).
[2] 任敏,韩亚莎,杞成金,等.核心素养视域下高职护理专业老年护理学课程信息化教学设计与实施路径探究——以老年人日常生活照护为例[J].高教学刊,2022(7).
[3] 陈敏,黄敏.高职护理专业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立体多元教学模式探讨[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21(4).
[4] 李炜琴.核心素养理念下高职护理专业化学课堂教学的重构——以“物质的量”为例[J].教育现代化,2020(32).
[5] 陈颖超.工匠精神在高职护理专业中的培育[J].课程教育研究,2018(42).
[责任编辑 吕 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