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竹育人,生机盎然

2023-06-26 05:13:59张丽娜
课程教育研究 2023年6期
关键词:开发利用幼儿园

张丽娜

【摘要】竹子在中国人心目中具有重要地位,是中华民族谦虚、坚韧、正直、高尚等精神品质的载体。加强幼儿竹文化课程的开发与利用,有助于丰富幼儿教育内容,培养幼儿高尚情操,促进竹文化传承和发扬。文章简要介绍了竹文化的含义,分析了竹文化在幼儿课程开发利用中的价值,并提出提升教師课程开发利用能力,遴选竹文化课程资源内容及丰富竹文化教育场景的策略,旨在促进幼儿教育水平提升,实现“以竹育人”,让幼儿教育焕发勃勃生机。

【关键词】幼儿园  竹文化  课程  开发  利用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3)06-0118-03

一、引言

竹,以其傲雪凌霜、挺拔不屈的风格备受中国百姓尊崇与喜爱,是“梅、兰、竹、菊”四君子之一。苏东坡曾言,“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足见“竹”在中华民族百姓心目中的地位。将竹文化融入幼儿园课程开发与利用中,以竹育人,不但有助于丰富幼儿教育资源,还有助于从小培养幼儿高尚情操和不折不屈的品格,进而提升幼儿园教育的功能和价值。

二、竹文化的含义

竹,是一种速生的草本植物,我国长江、南岭、华南、西南等地区均有大量分布。我国是世界上竹类最为丰富的国家之一。竹,象征着高风亮节,刚正不阿,在我国劳动人民长期社会实践和文化活动中,竹已然成为民族思想、精神和气节的重要载体,并通过劳动人民的智慧创造出大量与“竹”有关的物质财富(如竹简、竹纸等)和精神财富,进而逐渐形成了代表民族品格的竹文化[1]。

三、竹文化在幼儿园课程开发利用中的价值

(一)有助于培养幼儿高尚思想情操

首先,观其外形,竹天然具备主干挺拔的特征,一年四季,“任尔东南西北风”,竹都能够保持常青,这种品质逐渐被我国劳动人民人格化,为“竹”赋予了“节节向上”的美好寓意,象征人们高尚的道德情操;其次,竹,质地柔韧,而竹节却是空的,象征着宽容、虚心、谦和的高尚品质。将竹文化引入幼儿园课程资源,对相关课程开发和利用,能够让幼儿从中感悟到深邃的人生哲理,影响到幼儿价值观的形成,对其未来成长和发展起到积极作用[2]。

(二)有助于丰富幼儿教育课程内容

竹文化经过千百年的发展已然形成了完整的文化体系,成为我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在竹文化的影响下,人们将“竹”融入了诗词歌赋之中,如“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欢宴良宵好月,佳人修竹清风”等;“竹”亦被用为绘画素材,如《枯木竹石图》《竹石》《墨竹》等。深入挖掘竹文化,整理“竹”的素材使其融入幼儿园课程中,不仅能够让幼儿从小感受“竹”的高风亮节,还能丰富幼儿园课程内容,扩大幼儿获取知识经验的途径,让幼儿课程资源更加丰富。

(三)有助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发扬

陶行知说过,教育是国家万年根本大计。竹文化历经千百年的传承,经久而不衰,其根本原因在于竹文化能够给人带来思想上的启迪,让人受用终身,深刻影响人们的精神世界。将竹文化融入到幼儿园课程资源中并加以有效开发和利用,让幼儿从小受到竹文化熏染,增加幼儿对竹文化的认知,将有助于这种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同时,提升幼儿的民族自豪感。

四、幼儿园竹文化课程开发与利用的策略

(一)提升竹文化课程开发利用能力

幼儿园竹文化课程开发与利用中教师将发挥出主导作用,教师的课程开发和利用能力直接影响到课程实施效果。教师对竹文化理解得越深入,课程资源的挖掘也将变得越深入。因此,要实现竹文化课程开发,需要通过多样化的培训形式,帮助教师树立正确的课程资源观,开阔教师的视野,让教师能够从专业化和职业的视角思考问题,进而为幼儿园竹文化课程开发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首先,幼儿园可借助当前现代科技快速发展的有利时机,完善幼儿园信息技术基础设施,培养教师信息化教研能力,利用发达的、开放的网络功能收集线上有关竹文化的课程资源,比如:有关“竹”的古代诗、词、歌、赋和现代文章;下载有关“竹”的画作和音乐;借助网络收集竹文化相关的民间故事等,丰富课程开发的资源库,为课程开发和利用做好资源上的准备。其次,幼儿园可发挥自身外联功能,与当地的文化机构建立密切合作关系,在幼儿园竹文化课程开发前获得当地文化部门的支持,开展专业化的培训讲座,让教师能够从中获得系统的、具有指导性的课程开发知识,丰富教师课程开发理论,提升教师课程开发技能。幼儿园需要围绕课程开发目标,规划课程范围,聘请当地具有实践经验的竹文化工匠和艺人展示“竹”手工制品制作的基本技法,对竹加工工艺进行详细讲解,此外,幼儿园需要借助园本课程开发的有利时机,与其他幼儿园之间展开竹文化资源的互通互享,实现“园—园”之间以及“师—师”之间的密切沟通和交流,分享各自在课程开发利用过程中收获的经验以及获得的启示,共同参与课程开发并利用话题的探讨,进而实现课程开发的“连横合纵”,共同突破幼儿园课程开发和利用中的难关,实现共同提升与进步,促进幼儿教育水平的普遍提高[3]。

(二)加强竹文化课程资源内容遴选

我国竹文化发展已久,经过千百年的继承、发扬,不断完善,进而使其包罗万象。然而,并非所有竹文化资源均可纳入到幼儿园课程开发与利用中,需要教师在收集竹文化课程资源中紧密围绕园本课程开发目标和幼儿成长规律进行课程资源内容遴选。

1.立足幼儿生活经验,遴选课程素材

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理论强调了生活与教育之间的关系,其观念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相吻合,生活不仅为幼儿教育提供了具有重要影响作用的外部环境,也为幼儿提供了建构新知识的经验基础。幼儿园竹文化课程开发和利用,其本质是为幼儿成长、发展服务的,因此,课程开发和利用活动需要立足于幼儿的生活经验。例如:我国绝大部分家庭中都在使用“竹”加工制作的物品,如竹筐、竹篓等,幼儿在家庭生活中对此类物品的使用具有直接经验,教师在课程开发中可以围绕幼儿实际生活,创编与之有关的课程内容。比如:创编与竹相关的童谣:“竹儿青,竹儿长,找来竹子编箩筐,编了竹箩有啥用,又装米来又装粮。”幼儿在诵唱儿歌时,即可将日常生活中的直接经验调取出来,将生活与“竹”之间建立关联,从而围绕“竹”建构新的认知,理解“竹”在生活中的实用价值,进而为进一步感知竹文化奠定经验基础。

2.围绕幼儿成长规律,遴选课程素材

幼儿处于快速发展阶段,不同年龄幼儿,其智力发展水平具有较大差异。教师在竹文化课程开发中需要避免课程资源的盲目运用,需要紧密围绕幼儿的成长规律和认知特点进行竹文化资源的选材。例如:幼儿园小班幼儿年龄普遍在3~4岁之间,他们尚未形成完善的自我认知,对事物的探索通常凭借自己的好奇心和兴趣,教师可以在竹文化课程开发中优先遴选与之兴趣相契合的资源材料。比如:创编有关“竹”的童话《一棵想飞的竹子》:小白兔生活在一片郁郁葱葱的竹林里,它每天都在铺着厚厚竹叶的地面上蹦啊跳啊,十分开心。春天来了,小白兔睡了个懒觉,当它睁开眼看见身边长出了许多新竹子,这时有一棵小竹子对小白兔说:“我要像小鸟那样在天空中飞翔,你能帮助我吗?”小白兔对它说:“要飞上天空,需要用斧子把你砍下来,用刀子劈成一条条,会很疼的。”小竹子毫不犹豫地回答:“我能忍受!”于是,小白兔将小竹子裁成了竹篾,制作成了大大的风筝,小竹子尽管很疼,却一声也没哼。风筝飞上了天空,小白兔终于帮助小竹子实现了自己飞上天空的梦想。

教师在竹文化课程中开发创编与“竹”相关的课程时,充分考虑到了小班幼儿“爱听故事”的特点。在故事中融入了竹子“生长快”的特点,又渗透了“竹子”的用途,可以加工成竹篾,制作风筝等;此外,还融入了人生的基本道理:要实现自己的梦想,需要有不怕苦的决心。这样的课程内容不但能够激发小班幼儿学习兴趣,而且能够让幼儿有所感悟,进而体现出竹文化课程开发的意义和价值。

幼儿进入中班和大班阶段,他们的兴趣逐渐变得广泛起来,教师可围绕他们的认知规律进一步丰富竹文化课程内容。教师可以遴选我国古代有关“竹”的古诗词,引导中班或大班幼儿诵读,比如:刘禹锡的《潇湘神·斑竹枝》,“斑竹枝,泪痕点点寄相思。楚客欲听瑶瑟怨,潇湘深夜月明时”;吴均的《山中杂诗》,“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鸟向檐上飞,云中窗里出”。将与竹相关的古诗词资源开发出来,可引入到中班和大班的语言类教学活动中,让幼儿随教师一起诵读,不但能够令幼儿从小接触古诗词,体验竹文化,还能让幼儿锻炼表达能力。此外,教师还可将视野进一步拓展,通过网络获取有关“竹”的书画作品,比如北宋时期的《墨竹图》、明代的《竹石菊花图》、南唐时期的《雪竹图》等,从这些图画中,能够让幼儿感受到“竹”的形态美、意蕴美。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对有关“竹”的画作进行展示,让幼儿在美术区域活动中进行观察、体悟,感受国画的神韵,体会竹子枝叶的错落有致。美术欣赏的基础上,教师还可根据幼儿兴趣需求,教幼儿学画竹叶、主干,让幼儿在“画”的过程中感受“竹”的柔韧、挺拔,进而体会“竹”所富含的精神品质[4]。

3.結合地域特点优势,遴选课程素材

幼儿园竹文化课程开发和利用其目的是要在传承和发扬中国传统的竹文化的同时,构建园本课程,将当地的自然资源优势和产业优势充分发挥出来,赋予当地自然资源、产业资源更高的教育价值。教师在竹文化园本课程开发和利用中可遵循“适宜性”原则,将当地的竹制品加工工艺引入到幼儿园教学中。比如:组织幼儿参观竹制品加工厂,让幼儿直观看到竹制品手工加工过程,感受当地的竹文化。参观活动后,可以在幼儿美工区活动中,由教师带领幼儿展开竹工艺品手工制作活动,让幼儿在锻炼手、脑协调能力过程中体验竹文化;教师还可根据幼儿园的客观条件,和幼儿一起动手在幼儿园开辟“种植活动区”,引入适合当地生长的竹子,引导幼儿亲身体验竹子的生长过程,让幼儿在竹子的浇水、施肥、修剪过程中体验劳动的快乐,在观察活动中,让幼儿观察竹子的结构,体会竹子的生长特点,了解竹在一年四季中的变化,感受竹子的品格,进而将幼儿园当地的自然资源优势和产业优势发挥出来,为幼儿教育所用,这样不但可以让幼儿更加真切地认识自己的家乡,热爱自己的家乡,还能让幼儿在真实的场景中体验竹文化。

(三)丰富幼儿教育,运用竹文化场景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倡导幼儿教育以活动的形式展开,让幼儿在体验中建构知识,丰富情感,获得相应的发展。幼儿园竹文化课程开发后,教师可围绕竹文化的传承、发展设计多样化的教育场景,让幼儿置身于竹文化氛围之中。

1.开展阅读活动,实现竹文化渗透

绘本阅读是幼儿汲取知识营养的直接而有效的途径,在幼儿教育中运用较为普遍。竹文化幼儿园课程开发和利用中,教师可通过线上资源收集有关竹文化的绘本,比如《我和竹子在一起》,这是由中国中福会出版社出版的儿童绘本,普遍适合3~7周岁幼儿阅读。绘本以独特的视角引入了幼儿普遍关注的、富有中国味的话题,让幼儿通过阅读绘本系统地了解竹子的生长以及在人们生产、生活中发挥的作用,并逐渐过渡到竹子衍生的竹文化、竹艺术。《我和竹子在一起》不但文字表述通俗易懂,还收录了许多画师精心绘制的图画作品,能够让幼儿直观感受竹子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温馨、和谐,在激发幼儿对世界探究兴趣的同时,体验到竹子带来的美感。

2.开展亲子活动,实现竹文化渗透

幼儿园竹文化教育活动需要力求形式多样、内容新颖。教师可围绕竹文化教育组织幼儿开展亲子活动。比如:组织幼儿园小班开展以“品尝竹食品,感受竹文化”为主题的亲子活动,邀请幼儿家长走进幼儿园,与幼儿共同完成竹食品的加工和制作,包括笋片汤、炒笋片等;可以让幼儿家长一同参与到美工区的竹手工制作中,和孩子一起制作竹笛、竹哨,利用长短不同的竹筒制作打击乐器,将细小的竹管用彩线穿起来,制作成竹风铃等。通过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以竹文化为背景的亲子活动,不仅能够拉近亲子距离,增进亲子感情,还能让竹文化教育进一步延伸,渗透于家庭教育中,进而实现竹文化的一体化教育,促进竹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五、结语

总而言之,竹文化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发展历史。竹,已然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代表。幼儿园需要注重教师素质培养,提升课程开发利用水平,利用竹文化丰富幼儿教学内容,增进幼儿竹文化的认知和体验,进而促进竹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参考文献:

[1]黄思贤.“竹”字里的竹文化[J].语文建设,2014(13):72-73.

[2]林军.中国传统竹文化形态中的审美内涵[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9(2):156-159.

[3]吴益俊.学校“竹文化”课程建设探索[J].上海教育科研,2015(5):77-79.

[4]金晓依.从自发到自觉 竹文化与人格建构[J].新美术,2018,39(7):120-125.

猜你喜欢
开发利用幼儿园
利用min{a,b}的积分表示解决一类绝对值不等式
中等数学(2022年2期)2022-06-05 07:10:50
我爱幼儿园
幼儿园(2020年14期)2020-11-10 09:06:24
利用一半进行移多补少
欢乐的幼儿园
幼儿园(2020年22期)2020-03-29 02:17:52
幼儿园是我们的家
大灰狼(2018年9期)2018-10-25 20:56:42
利用数的分解来思考
Roommate is necessary when far away from home
爱“上”幼儿园
河南方言文化资源的保护及其开发利用的研究
遵义红色旅游开发对策研究